发布时间:2020-05-1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青岛科技大学计算机系] [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系简介] [青岛科技大学经管系市场营销简介] [青岛科技大学经管系财务管理简介] [青岛科技大学经管系国际贸易简介] [青岛科技大学经管系联系方式]

青岛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青岛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青岛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科技大学排名] [青岛科技大学考研群]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正文

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包括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工业催化、无机化学、材料工程六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材料学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泰山学者”设岗学科,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入选中国科学院大学“菁英”培养计划(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培养)以及青岛科技大学“英才”培养计划。
 
学院拥有山东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纳米材料行业中心、青岛市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全国纳米行业检测中心,以及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和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材料学学科。
 
材料物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从事新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科研、教学、产品研发、生产技术或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具有理科素质及工科意识的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深造:
 
本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所属学科是山东省重点特色学科,毕业生可在材料、机械、化工、石油化工、新能源、信息、生物、冶金、军事等领域从事新材料的科学研究、新材料设计与开发、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材料器件以及材料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成绩优秀者可以免试在本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及在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本专业考研率一直稳定在40-55%,其中很多学生进入中科院各研究所、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
 
专业咨询邮箱:bxwang@qust.edu.cn
 
材料化学
 
培养目标:
 
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前沿领域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材料科学与化学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具有开拓型、前瞻性、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就业深造:
 
本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所属学科是山东省重点特色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本科、硕士、博士人才的培养基地。毕业生可在材料与化学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贸易销售及管理工作;所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多年来,本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稳定在40-60%,其中多数进入中科院、国内名牌大学或者出国深造。
 
专业咨询邮箱:htzhu1970@qust.edu.cn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协调发展,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形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该具备:
  (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理论,理解和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跟踪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工具在从业领域成功地开展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设计、选材、性能检测与评价、结构表征、工艺开发及复杂工程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解决等工作,具有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经济决策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国际化视野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熟悉国家标准、行业法律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的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规律,接受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检测分析、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训练,具备开发新材料、研究新工艺、改善材料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利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设计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学科前沿、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0. 沟通:能够就无机非金属材料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品设计、加工制造、评估和管理环节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就业深造:
 
本学科专业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近年来本专业考研率稳定在40%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生毕业后,可在信息材料、医用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能源等工业领域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国内外有关企业、商贸部门、商品检验海关等单位工作。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就业情况良好。
 
专业咨询邮箱:yuxuegang@qust.edu.cn
 
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掌握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制造、钢铁、汽车、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石油化工、新材料等行业和领域,从事与金属材料相关的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组织性能控制及质量检测分析、工程科学研究、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应达到的预期目标:
 
(1)能够综合运用数理、工程基础知识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对金属材料及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2)能够跟踪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现代工具从事金属材料及相关领域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质量保证与控制、技术改造、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活动。
 
(3)具备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综合考虑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4)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拥有团队协作精神、有效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作为技术骨干在企业的生产及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
 
(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工程师技术培训、高校或研究机构攻读硕博学位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提升专业持续发展能力,更新和调整专业知识和能力,以胜任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毕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金属材料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金属材料的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参数与解决方案,并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对具体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针对金属材料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和优化材料成分、材料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防腐工艺等,满足特定的产品需求,并能够在方案设计及优化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 研究:能够基于材料科学原理和金属材料工程的专业知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金属材料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使用与开发恰当的计算机办公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信息技术工具、测试分析仪器及数据处理技术,进行预测、模拟与试验,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金属材料相关专业知识对工程实践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了解与金属材料生产、设计、研发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承担的责任,能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角度,评价金属材料工程实践产生的影响。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金属材料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0. 沟通:能够就金属材料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关注金属材料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就业深造:
 
本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所属学科是山东省重点特色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参加工作,也可以继续升学(研究生)或出国深造。近年来本专业考研率稳定在50%左右,多数学生考入国内985、211等重点大学或中科院所。毕业生可在机械制造、钢铁、汽车、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从事新产品或新工艺设计开发、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科学研究、贸易销售、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择业面广,就业前景好,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
 
专业咨询邮箱:sunruixue@qust.edu.cn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英才班)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是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本专业以新型太阳能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介电材料、半导体照明技术、生物质能源等为专业特色,培养具备坚实的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就业深造:
 
本专业入选中国科学院大学“菁英”培养计划(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协办)以及青岛科技大学“英才培养计划”,成绩优秀者可面试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进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生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化工、电力、电子、机械、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新能源材料的科学研究、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开发应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性能测试以及生产、技术管理、贸易销售及流通等方面工作,社会需求量大,就业率高。
 
专业咨询邮箱:guicunli@qust.edu.cn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qdkjdx/yjsy_28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