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简介

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南昌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简介] [南昌工程学院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 [南昌工程学院理学院师资概况] [南昌工程学院理学院简介] [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简介]

南昌工程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昌工程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南昌工程学院考研难吗] [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院] [南昌工程学院排名] [南昌工程学院考研群] [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学费] [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简介正文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最早可追溯至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水工结构系和水力发电系,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4人,副高级职称42人,讲师82人;博士75人,硕士5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占教师总数的91%。拥有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二级教授2人,教育部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人选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人,江西省百千万工程人选4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2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校级“瑶湖杰青”特聘对象4人,博士后合作指导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24人。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33人,其中本科生2240人,研究生93人。开设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园林、风景园林、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为江西省特色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2个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园林和农业水利工程等2个专业为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等4个专业为江西省一流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绘工程获批为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工程应用型水土保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居省内前列。
我校为江西省高校水利工程学科联盟牵头单位,2017年水利工程学科入选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2018年获批水利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招收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生态水利工程等4个方向硕士研究生。水利工程领域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获批为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在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赣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九江市水利电力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站;2015年,获批江西省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后。
拥有鄱阳湖流域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平台1个,以及江西省2011生态水利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实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工程安全与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樟树繁育与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土壤与植物生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平台6个,江西省樟树繁育与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樟树国家创新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设有鄱阳湖研究院、水利工程研究中心、生态研究所等3个校级研究机构。建设有水利工程实验中心、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测绘工程实验中心、水土保持实验中心、植物技术实验中心、灌溉与排水实验中心、生态科技园等实验中心,其中测绘工程实验中心为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同时,建设近百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先后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2014-2018年,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技奖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30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100余项、横向项目百余项,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
学院秉承“知山知水、笃志敦行”的院训,锐意改革和创新,以本科教育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加强管理为保障,以强学科促专业建设为动力;做强特色专业,做精优势专业,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水利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撑。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ncgcxy/yjsy_26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