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1牡丹江师范学院614模拟电路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牡丹江师范学院614模拟电路研究生考试大纲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1牡丹江师范学院909普通生物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牡丹江师范学院908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牡丹江师范学院907实践英语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牡丹江师范学院905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牡丹江师范学院904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牡丹江师范学院903教育管理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 [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牡丹江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牡丹江师范学院考研难吗] [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考研群] [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费] [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辅导] [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1牡丹江师范学院614模拟电路研究生考试大纲正文

    牡丹江师范学院2021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614模拟电路
    专业类别:■学术型□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070208无线电物理
    一、基本内容
    试题以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为蓝本,内容涵盖该教材的第一至第十章,共十章内容。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共十章。
    试题重点考查的内容: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1)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及外部特性,达到能正确使用的目的。
    (2)了解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1)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的重点内容。要求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重点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及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
    (2)掌握放大电路的简单计算、电路特点。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本章重点理解基本概念:多级放大电路的各种耦合方式及特点、零点漂移现象、差分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应用、共模信号、差模信号、共模抑制比以及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熟悉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正确理解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及使用注意事项。
    第五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了解频率响应的概念,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理解三极管的频率参数,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理解反馈的概念、反馈的类型和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能识别判断电路是否引入了反馈、反馈的性质及负反馈组态。掌握放大电路反馈组态的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七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1)掌握比例、加减、积分、微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运算关系,能够运用“虚断”、“虚短”的概念进行各种运算电路的分析计算。
    (2)了解有源滤波电路概念,理解滤波器(包括高通,低通,带通,带阻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第八章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1)掌握电路产生正弦波震荡的幅值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以及RC桥式震荡电路的组成、起振条件和震荡频率。
    (2)掌握由集成运放构成的电压比较器、矩形波、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和有关参数。
    第九章功率放大电路
    (1)掌握晶体管的甲类、乙类、甲乙类工作状态,最大输出功率,转换效率。
    (2)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掌握OCL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十章直流电源
    了解直流电源的组成,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二、考试要求(包括题型、分数比例等)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50分钟
    (三)题型比例
    选择题(共20分)
    填空题(共20分)
    画图题(共10分)
    计算题(共100分)
    三、主要参考书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4版(2014.5重印)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mdjsfxy/cksm_40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