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3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简介

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系方式]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鲁迅美术学院中英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专业简介] [鲁迅美术学院中英数字媒体艺术学院简介] [鲁迅美术学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简介] [鲁迅美术学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简介]

鲁迅美术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鲁迅美术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鲁迅美术学院考研难吗] [鲁迅美术学院考研群] [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学费] [鲁迅美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简介正文

【 院系概况】 
 
    
 
 
 
 
一、教学构架
 
2016年7月, 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成立。系领导班子成员为:副主任张丹、党支部书记杜凌。
 
当代艺术系是我院当代艺术领域的新生力量,主要宗旨是鼓励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不断实验、勇于创新、勇于失败,鼓励学生们以所学服务于社会与教育、文化创意产业、公共艺术等领域,努力探索与社会艺术产业接轨的新方向。当代艺术系以数码媒体与交互、雕塑与科技、当代艺术讨论与创作、绘画空间形态研究四门课程为基本构架,辅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础技术与材料研究、社会调研与考察、艺术理论研究、就业实践与理论指导等课程。
 
当代艺术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科技与传统文化,跨界结合其它领域优势,给人以思考的艺术。我系现有正式在编教师8人,学生27人,目前只招研究生。主要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艺术家和教师。在教学上使学生所学与社会接轨,参与社会各种项目,实践,努力培养综合性创造人才,我系同时肩负着全院当代艺术普及的任务(对外交流,选修课,派老师给其它系上课等)。
 
当代艺术系以数码媒体与交互、雕塑与科技、图像认知与变异、当代艺术讨论与创作四门课程为基本构架,辅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础技术与材料研究、社会调研与考察、艺术理论研究、就业实践与理论指导等课程。我们的主要宗旨是鼓励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不断实验、勇于创新、勇于失败。鼓励学生们以所学服务于社会与教育、文化创意产业、公共艺术等领域,努力探索与社会艺术产业接轨的新方向。具体来说,当代艺术系的授课内容主要侧重于数码、影像、装置、图片、绘画媒介转换、时间空间、主题性的研究与拓展等方面。  
 
当今,跨界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我们着力改变学生认知社会与自然的方式,所有教学手段的目的是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现能力,我们强调不同的媒介语言只是创造手段,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风格。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帮学生挑错、强加给学生自己的知识与观点。在创作主题上引导学生从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方面切入,使学生超越媒介概念,从创造源头做起,在生活中体验(虚拟与现实)发现兴趣点并形成观念。从草图作品到工具媒介的载体的选择,最后到空间陈设与环境研究,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研究,避免概念化、程式化,借鉴艺术家作品自己加以改造的创作模式。
 
在教学上,以创造性思维和方法论切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与观念结合,培养其个性,不断实验,勇于创新,例如:我系通过与陕西省博物馆建立研究基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碰撞中建立研究课题;通过与东北大学物联网系战略合作,预备建立“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以及开设相关系列课程,使艺术与科技与社会接轨。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学术方向,其优势特色在于,是目前国内一个崭新的和为数不多的研究方向,加强未来艺术与科技的高度结合交叉。我系现已开设相应学术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并正在组建与之相应的教学团队和完善教学设施。
 
 
 
 
 
 
当代艺术系主要课程构架
 
 
 
 
下面对于四门主要课程做一下具体介绍:
 
1、数码媒体与交互(艺术与科技创作)
 
数码媒体与交互课程是为艺术学院的学生开设的探索艺术与科技/科学融合中研发的新型艺术形式、创作方法、工具、材料、以及与观众电脑交流方式的专业课程。学生们将学习运用机器人技术、智能科技、社交媒体传播科技、交互影像和声音科技、创作跨科学与艺术边界的艺术作品。学生们将会在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创作中,学生们将学习和掌握VR/AR制作技术、3D打印技术、物理交互技术、智能科技、机械动态雕塑制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编程语言。
 
   课程内容包括:(1)艺术与科技概述(“技术伦理”开放讨论)(2)艺术与科技工作坊(“智能”基于“智能技术”的概念创作及原型实现)(3)艺术与科技讲座(“物理互动”Arduino等开发板、互动体验与实践、“混合现实”VR、AR、MR技术原理及制作实践)(4)艺术与科技工作坊二(VR、AR、MR制作实践&概念创作)(5)艺术与科技讲座(“生物技术”议题开放讨论、基于自身偏好的作品方案讨论)(6)作品方案提交与完善、制作技术论证(7)艺术与科技创作/作品实施&支持(8)艺术与科技创作(作品展示课程汇报)。
 
2、雕塑与科技(装置艺术)
 
雕塑与科技(装置艺术)这门课程从现代主义基础课讲起,以完成特定环境的空间设计截止。学生们学习了约定俗成的现代主义基础课程,也抒发了自己的主观意图和理念。本门课程涉猎到人本主义哲学下的人文视觉形态雕塑(其中涵盖了对理非理性、主观、个性、形象思维、具象、文科等)、科学主义哲学下的科学视觉形态雕塑(其中涵盖了对理性、客观、共性、物、逻辑思维、抽象、理科等)这两个基本方向。课程内容包括:静力学与平衡、机械基础与运动、物理交互与影像、数字成形等几部分。
 
3、图像认知与变异
 
图像认知与变异这本课程以创意思维和方法论为核心,从观念、空间入手理解绘画。从绘画本体到观念,从材料语言到空间表述,从文字表达到图像,使学生理解绘画语言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
 
课程内容包括:创意思维转换及方法论、从观念/空间着手理解绘画(绘画语言本体研究)、绘画材料与呈现、中国思维方式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绘画空间呈现及传达、微观空间-影像转换、文字与绘画关系、摄像与绘画关系及表达、森林剧场(行为、语言、光、绘画)、科技与绘画(机器绘画、生物绘画、光绘画等)、艺术家个案研究等。
 
4、当代艺术讨论与创作
 
当代艺术起源于西方,对艺术发展历史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艺术创作的方法论。本门课程重点讲解并介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与创作观念,辅导学生分析自己感兴趣的当代艺术家,就其装置作品的创意做演讲,然后以草图提交自己的创作想法。要求学生掌握空间、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课程内容包括:当代艺术理论讲解(装置艺术)、当代艺术中的诗意表达(观念艺术、极简主义、叙事形态学等)、当代艺术理论讲解等。
 
 
 
 
 
 
 
二、教学规划
 
 
 
 
2019年度,当代艺术系认真贯彻学院及党委的指示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抓教学,促管理,力争教学、科研、管理更上新
 
水平,为打造一流学科、一流管理而全面努力。
 
(一)、教学工作方面
 
1、我系定期外聘艺术与科技方向的专家学者来丰富我系教学,艺术与科技方向是当代艺术系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准备从机器人编程、智能科技、交互艺术、生物艺术等方面加大教学力度,构架完善的科技与艺术知识体系。我系与“中鸣机器人教育”合作,为我系单独规划了适合艺术教学的机器人课程,把机器人课程纳入当代艺术系的教学体系。
 
2、当代艺术系将继续完善科技与艺术方向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同时,为全院师生开设创意思维选修课。
 
3、我系定期邀请知名艺术家、策展人、画廊经理、网络平台CEO等人士来我系做广泛交流,开拓学生们的思路和眼界。
 
4、我系注重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利用企业资源建立合作项目,使艺术与社会接轨。同时,校企联盟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会调研与实践中发现艺术,使学生的创造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5、我系为了扩大影响,定期举办当代艺术系与国内兄弟院校及国外院校的师生作品展及研讨会。
 
6、2019年,我系与中国画学院联合推进省级项目《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正在进行中。
 
(二)、学术交流方面
 
1、国内联合。我系计划与东北大学智能科技研究所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计划与沈阳新松集团合作成立机器人艺术联合实验室。
 
2、国外联合。当代艺术系计划与韩国弘益大学、意大利威尼斯美
 
院建立研究生交流项目与展览。  
 
(三)、社会项目方面
 
1、2019年,当代艺术系计划与丹东太平湾社区合作,进行社区改造项目,其中涉及到整体规划、主体创意设计,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的特色水电小镇。特色小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2、计划与福建泉州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建立当代艺术创新实践研究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的交叉学科人才资源与先进技术,实地创作并同时举办展览。
 
3、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参与钱学森科学艺术研究中心的筹建(航天基金会、清华美院、鲁美、华南理工、工大等联合筹建),打造科学艺术工作室、工坊、展示。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共建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共同开展基础研究。扎实推进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构建校企或产学研对接合作平台,举办展览及相关活动,进行产品研发,使合作落地。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lxmsxy/yjsy_26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