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南林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林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林业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林业大学考研群]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土木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区域规划,城市和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与结构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桥梁、道路与隧道工程设计,地下与水工结构设计及其勘测、施工、维护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现有指导教师 48 人,其中校内导师 23 人,校外导师 25 人:其
中教授 7 人,副教授 16 人,教授级高工 12 人,高级工程师 13 人。本专业硕士点依托云南省木质材料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结构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教学科研平台。拥有科研教学设备总值 1000 万元,近 5 年本学科硕士点共承担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6 项省级纵向研究项目
及 20 余项厅级和校级纵向科研课题。
 

一、培养目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
1、应较好的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坚实的基础理论,了解现代建筑与土木工程中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在高原交通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防灾减灾领域独立承担工程的规划开发、设计、施工、研究、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且在各自领域内成为技术骨干。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并且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管理模式,实行在校学习或集中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 1 个校内导师,1 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指导工作。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包含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

1、建筑工程

研究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等,包括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技术、城乡规划与设计、抗震结构理论与技术、房屋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绿色功能建筑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装配式结构理论与技术、BIM 等技术及应用研究。

2、道路与桥梁工程

研究生态道路线形设计理论与现代测设技术、道路路基与地基检测、加固与施工技术,生态路面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绿色功能基层材料性能与施工技术、绿色功能面层材料性能与施工技术、道路使用性能评价与养护技术等;研究桥梁工程涉及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以及结构可靠度、结构检测与健康加固评估的理论与设计等技术及应用研究。

3、岩土与地下工程

研究高原岩土工程性质及应用、桩基设计理论及应用、复合地基设计理论及应用、西南高等级公路特殊土路基处治技术、地下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基础振动与岩土动力学特性、高大边坡工程与支挡结构、云南特殊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

四、学习年限

该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 3 年,全日制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 5 年,非全日制最长不超过 6 年。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1、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本领域总学分最低要求为 33 分,包括学位课程学习 18 学分(含公共课 8 学分、
专业学位课 10 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 6 学分,必修环节 9 学分。 2、课程设置 
计划课程针对工程特点和实践需求进行设置,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
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通过外语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及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课程分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 2 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审核。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考试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考试  
[3] 专业硕士外国语 64 3 1 考试  
[4] 工程伦理 32 2 1 考试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专业学位课
[5] 有限单元法 48 3 2 考试  
[6] 数值分析 48 3 1 考试  
[7] 领域发展前沿讲座 16 1 1 考查 参加 4 次讲座,并提交相应报告。
[8] 试验设计 48 3 2 考试  
 
 
 
 
 
 
 
选修课
 
 
 
 
 
 
 
选修课
[9] 结构动力学 32 2 2 考查  
[10] 工程仿真软件应用(建筑工程方向) 32 2 2 考查  
[11] 工程仿真软件应用(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 32 2 2 考查  
[12] 工程仿真软件应用(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 32 2 2 考查  
[13] 建筑节能技术 32 2 2 考查  
[14] 城乡规划与设计 32 2 2 考查  
[15] BIM 技术及应用 32 2 2 考查  
[16] 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32 2 2 考查  
[17]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32 2 2 考查  
[18] 高等土力学 32 2 2 考查  
[19] 地下及支挡结构 32 2 2 考查  
[20] 地基处理技术 32 2 2 考查  
[21] 地震工程理论与结构抗震 32 2 2 考查  
[22] 思维方法与论文写作 32 2 2 考查  
[23]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32 2 2 考查 案例课
 
 
必 修环 节
[24] 个人培养计划   0 1    
[25] 论文开题报告   2 3    
[26] 论文中期考核   0 4    
[27] 专业实践   7 3-5    
[28] 形势与政策教育   0 1-2    
 
六、必修环节(9 学分)
1、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在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

2、专业实践(7 学分)

专业实践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具有 2 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
少于 6 个月,不具有 2 年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 1 年。同时需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专业实践由专业实践环节和课程讲座组成。研究生按要求提交专业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报告(含实践进度),定期提交专业实践中期考核材料,由双导师和学院负责审核,实践环节计 6 学分;开设“行业安全教育与职业道德讲座”课程,计1 学分,讲授行业相关的信息安全、工程安全和职业道德内容。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论文开题报告(2 学分)

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发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发方法、预期成果、进度安排等。具体参照《西南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试行)》。开题报告由培养学院组织,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公开进行。开题报告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开题合格计 2 学分。

4、论文中期检查

一般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进行,即第 3 学期开学两个月内,要求提交文字材料和多媒体幻灯片,重点汇报论文工作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不通过者不能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距离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

5、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式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外,主要采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参加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考试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统计并录入成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论文的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

2、论文规范要求

论文工作要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字数原则上不低于 2.5 万字,学术不端检测查

重率不超过 25%。学位论文的撰写需参照《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相关要求。

3、论文评审与答辩

攻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指南》的相关要求组织评审与答辩。其中不低于总毕业论文数的 30%参加盲评,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与。

八、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必须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西南林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不包括为正式出版的学术会议论文集、报纸及科普读物等)上, 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按照《西南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核定,可授予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森林防火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防火(0829J1)

Forest Fire Prevention

 

(一)学科简介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加强森林防火科学研究,  为森林防火事业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支撑和更有力的科技支撑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手段。森  林防火是以林学、生态学、生物学、气象学、森林工程、消防工程等为学科知识构架,以燃烧学、  传热学理论和林学等为基础,以减少森林火灾危害为目的,研究森林火灾预防、扑救理论与技术及  林火生态管理的一门交叉学科。
森林防火学术型硕士点依托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面向全国第二大林区
—西南林区,立足云南,涉足东南亚,开展林火生态、林火管理等方向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相关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坚持立德树  人的培养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环节,为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  计划的实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实干精神的专业人才。具体要求: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  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适应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  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学科团队、行业专家联合指导等多样化的方式培养研究生。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  3    年。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者,可申请提前答
辩,但最多只能提前  1    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
延长学习年限,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5 年。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 林火生态:长期以来,火与森林和人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入了解火的生态作用和影响,  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火有明确的认识,更好利用火,管理火,使火真正成为经营管理森林的工具

 
 
 
 
 
和手段。在生物方面,火生态学侧重研究火对生物(动物、植物、人类)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  系统的影响,同时也包括动物、植物、人类对火的反应和适应;在环境方面,则主要研究火对土壤、  光、温度、水、大气等有关自然环境的影响。
2. 林火管理:以林火原理、森林燃烧学等理论和知识为基础,理解森林火灾的特征和规律,把  握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方法、技术,应用到森林防火实践,开展可燃物综合管理、林火预测预报、  计划烧除、火灾损失评估等,提高林火管理决策、支持和灭火效率。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 28 学分,包括课程学习 23 学分和必修环节 5 学分。对于同等学历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需补修本科生课程,不计学分。
硕士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与选修课的学习后,方可进入毕业论文阶段。

1. 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最低要求为 23 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为 16 学分,课程学习原则上
要求在第 1 学年之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考试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考试  
[3]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44 6 1、2 考试  
 
 
专业课
[4] 林业工程学科前沿 32 2 1 考试 材料学院
[5] 高级森林生态学 48 3 1 考查 林学院
[6]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2 2 1 考试 材料学院
[7] 森林燃烧学 32 2 2 考查 精品课
 
 
 
 
 
 
 
选修课
 
方向选修课
[8] 林火生态 48 3 2 考查 双语课
[9] 林火管理 32 2 2 考查  
[10] 林业遥感 32 2 1 考查 林学院
 
 
 
 
公共选修课
[11] 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 48 3 1 考查  
[12] 3S 技术与应用 32 2 2 考查  
[13] 生物大数据挖掘 32 2 1 考查  
[14] SCI 论文写作 32 2 2 考查 全外文
[15] 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 32 2 1 考查  
[16]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32 2 2 考查  
 
 
必修环节
[17] 开题报告   1 3    
[18] 实践训练   2      
[19] 学术交流与讨论   2      

 
 
 
 
 
要求及说明:
(1) 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加深和扩展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使学生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潜力。各学科设置的课程  体系要有足够的纵深度和宽广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2) 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①政治课和外语课由研究生院统一设课。其中政治理论课 2 门,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 门,具体设课方式、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②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专业课要求设置合理,以使学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的专门知识。
③选修课是为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增加研究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和发展潜力设置的,  给研究生在选课上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并以此促进学科的交叉和研究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只   需列出本学科开设的、或者推荐学生选修的其他课程。
(3)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的考核要求以考试方式为主。无论考试与考查,均可结合  平时考勤、课堂小测试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2. 培养环节

(1) 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  人情况,由导师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在研究  生院备案。
(2) 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
学术交流与讨论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  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每个学科点每学期举办研讨活  动的次数不少于 5  次,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作专题报告;此外,研究生必须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报告及讲座,各学科专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对研究生在参加学术研讨过程中  应作专题报告次数以及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报告和讲座的次数、考核评价办法等提出具体规定。该  环节考核通过后,记 2 学分。
(3) 开题报告(1 学分)
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  完成。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  方可参加开题。开题报告应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记 1   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交至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  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开  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一定时间内(两次开题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3 个月)重新开题,2 次不能通过

 
 
 
 
 
者,则学籍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 3 次开题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4) 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预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
(修订)》执行。
(5) 实践训练(2 学分)
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进行生产  实践、技术服务、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 40 学时的工作量或 20 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实践环节由导师(组)或教研室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给定考核结果,  合格者记 2 学分;未通过考核者需重修,否则不可申请答辩。
(6) 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外,主要采  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  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  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或明确的工程意义;研究成果应  有新的见解或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  的格式、文法、引注、标点符号应符合有关要求;若有软件内容,应随同论文附出所做工作中核心  部分源程序。论文工作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 1 学年,论文字数一般在 3 万字左右。
论文研究成果应有新的见解:
1. 对所研究领域中,前人未有过或未曾肯定的理论见解,而这种新见解既有充分依据,又是该  领域中比较有意义和重要的环节;或前人虽有见解,但随着科技进步,在重新认识过程中,提出与  前人完全不同的见解,具有充分依据,并符合现代科学理论;
2. 国外近年虽有,但国内尚未掌握的学科前沿,且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或测试技  术,并取得可靠的实验对比数据,及有初步的解释,能获得有意义的新结果;
3. 把专业基本原理拓展应用到高新技术产品领域,取得新的社会效益,并有一定的实用推广价  值。

(八)其他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在校期间须根据导师(组)的要求,完成指定的主要文献阅读和外文资料翻译工

 
 
 
 
 
作;申请毕业答辩之前,要求在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学术期刊以西南林业大学的名义和第一作者公  开发表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或获得部省级以上奖励(主要完成人),或获得国家专利技术一项,  作为申请硕士学位的条件之一;学术行为不端检测查重率不高于 15%。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森林防火介绍

学科简介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加强森林防火科学研究,  为森林防火事业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支撑和更有力的科技支撑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手段。森  林防火是以林学、生态学、生物学、气象学、森林工程、消防工程等为学科知识构架,以燃烧学、  传热学理论和林学等为基础,以减少森林火灾危害为目的,研究森林火灾预防、扑救理论与技术及  林火生态管理的一门交叉学科。
森林防火学术型硕士点依托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面向全国第二大林区
—西南林区,立足云南,涉足东南亚,开展林火生态、林火管理等方向的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林区建筑与结构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区建筑与结构工程(0829J7)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of Forest Region

 
 

(一)学科简介

林区建筑与结构工程学科于 2013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林业工程与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的交叉学科。本学科以林学、生态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  等为学科知识构架,以城乡生态规划理论、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理论、风景园林规划、社会  型基础设施规划理论、工程型基础设施规划理论、结构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构建人居环境为目的,  结合林区城乡发展政策、规划理论、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针对林区生态工程、林业产业化建设,  包含了云贵高原林区内的建筑基础设施和林区产业厂房设施,如桥涵、公路、铁路、林产业厂房、  库房、林区特色小镇或乡村民族民居、结构工程、建筑材料,建筑变形监测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目前拥有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术研究队伍不断充实壮大,承担有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拥有相关研究实验室及工程中心,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  了保障。培养的研究生可在相关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等从事科学研究、教  学、工程设计工作。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环节,为美丽中国  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实干精神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  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艰苦奋  斗,团结协作。
3. 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  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创新发展能力,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从事  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4.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修课程,查阅文献资料,  参加学术交流,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并全面关心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  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学术型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  3    年。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实行弹
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要校学习年限最长为  5    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
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 6 年,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 林区建筑工程:
该方向主要针对林区内的建筑基础设施和林区产业厂房设施,包括桥涵、公路、铁路、林产业  厂房、库房、林区城镇或乡村居民住宅等,研究林区道路网规划与选线,林区道路、桥梁建设理论  与技术,林区道路、桥梁建筑材料,边坡防护理论与技术,林区道路、桥梁检测与维护技术,林区  道路、桥梁灾害防治及安全技术,林区道路建设环境与评估技术等。
2. 结构工程
研究领域涵盖重大跨度建筑和桥梁、高层和高耸结构、特种和重型结构、空间和地下结构的设  计计算理论、灾变机理及可靠性分析、结构地震倒塌设计方法研究、结构主被动控制及新型混凝土  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等。
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1)林区建筑结构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2)林区建筑防灾减灾和防护工程结构技术研究。
3.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研究涵盖土木工程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构建现其组合理论,以无机材  料学为基础,结合高分子学、分子动力学、过程工程学以及新型施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发新  品种、新功能、新特性的高级土木工程材料,满足行业和社会对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要求。
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基本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特种功能砂浆及高  性能涂料的工艺流程设计及产品配方的研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及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推广及  应用; 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理论与技术推广; 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及耐久性研究等;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及建筑节能系统构造技术研究。
4. 变形监测
林区建筑变形监测是林区建筑防灾减灾工程的一项必备内容,涉及到其专用的监测设备、技术  方法和数据处理,该方向的研究内容有:变形监测系统的设计理论研究;变形监测技术研究;变形  监测数值分析计算理论研究。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实行学分制管理,总学分最低要求为 34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29 学分,必修环节 5 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开题报告(1 学分)、实践训练(2 学分)三部分。

1. 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最低要求为 29 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为 19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 6
学分,公选课不少于 4 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考试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考试  
[3]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44 6 1、2 考试  
 
 
专业课
[4] 矩阵论与数值分析 48 3 1 考试 双语
[5]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48 3 1 考试 精品
[6] 试验设计 48 3 1 考试  
[7] 学科前沿专题 16 1 1 考查  
 
 
 
 
 
 
 
 
 
 
 
 
 
 
 
 
 
选修课
 
 
 
 
 
 
 
 
 
 
 
 
方向选修课
[8] 塑性力学 32 2 2 考查  
[9] 损伤与断裂力学 32 2 2 考查  
[10] 结构动力学 32 2 2 考查 全英文
[11] 建筑新技术 32 2 2 考查  
[12] 规划历史与理论 32 2 2 考查  
[13] 景观设计理论 32 2 2 考查  
[14] 结构稳定性理论 32 2 2 考查  
[15] 防灾减灾工程学 32 2 2 考查  
[16] 高等土力学 32 2 2 考查  
[17] 地下及支挡结构 32 2 2 考查  
[18] 木结构 32 2 2 考查  
[19] 土木工程材料学 32 2 2 考查  
[20]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32 2 2 考查 案例教学
[21] 变形监测与测量误差 32 2 2 考查  
[22] 工程勘测新技术 32 2 2 考查  
 
 
 
公共选修课
[23] 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 32 2 1 考查  
[24]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48 3 2 考查  
[25] 木文化专论 32 2 2 考查  
[26] SCI 论文写作 32 2 2 考查  
[27]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48 3 2 考查  
 
必修环节
[28] 开题报告   1 3 考查  
[29] 实践训练   2   考查  
[30] 学术交流与讨论   2   考查  
 
注:1)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对必须掌握的本科生的 2~3 门主

 
 
 
 
 
干课程进行补修,不计学分;
2) 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 1 学年之内完成;
3) 硕士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与选修课的学习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2. 培养环节

(1) 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  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  分别在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2) 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
学术交流与讨论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  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每个学科点每学期举办研讨活  动的次数不少于 5 次,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作至少 1 次专题报告,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技术交流及讨论,次数等同于校级学术交流次数。此外,研究生必须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  的学术会议报告及讲座,参加次数不少于 5 次。该环节考核通过后,记 2 学分。
(3) 开题报告(1 学分)
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  完成。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  方可参加开题。开题报告应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记  1  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交至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  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开  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一定时间内(两次开题的时间不得少于 3 个月)重新开题,2 次不能通过者, 则学籍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 3 次开题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4) 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在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预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
(修订)》执行。
(5) 实践训练(2 学分)
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形式,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硕士生  培养要求进行。实践结束时,研究生须提交一份书面的科研进展报告或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认定  合格后,计 2 学分。
(6) 形势与政策(1 学分)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外,主要采  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

 
 
 
 
 
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环节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参会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  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与答辩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  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或明确的工程意义;研究成果应
有新的见解或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  的格式、文法、引注、标点符号应符合有关要求;若有软件内容,应随同论文附出所做工作中核心  部分源程序磁盘。论文工作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  1    学年,论文字数一般
在 3 万字左右。
研究生提交论文申请答辩前,应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并取得相应学分。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评定  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八)其他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在校期间须根据导师(组)的要求,完成指定的主要文献阅读和外文资料翻译工  作;申请论文答辩之前,要求以西南林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及其以  上等级的期刊公开发表不少于一篇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应符合《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作为申请硕士学位的条件之一;学术行为不端检测的文字复制  比应低于 15%。
研究生在读期间如有不及格的课程(含补修本科课程),则不能正常毕业和参加论文答辩。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森林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森林工程(082901)

Forest Engineering

 

(一)学科简介

森林工程学科于 1998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西南林业大学重点学科。本学科涉及面向林区的交通工程、机械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多个技术领域。拥有学历结  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术研究队伍不断充实壮大。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目前针对云南林区及高原山地工程建设在生态森林工程、道路工程、结  构工程、工程材料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拥有相关研究实验室及工程中心,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  保障。培养的研究生可在相关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  工程设计工作。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环节,为美丽中国  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实干精神的研究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
1. 比较系统地掌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研工作钻研精神。
2.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适  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森林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  技术开发的能力,从而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4.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为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  力,能满足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修课程,查阅文献资料,  参加学术交流,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并全面关心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  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学术型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  3    年。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实行弹
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为  5    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
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 6 年,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 生态森林工程
面向云南山地林区,在森林采运作业活动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森林采运作业与森林生态环  境的相互关系,森林采运作业的生态环境评价,森林生态采伐工艺理论、装备与技术等方面开展研  究工作。
2. 道路工程
面向云南高原山地特殊的工程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对路线规划、路基路面结构与材料开  展相关工程技术研究。围绕生态安全与环境保护,开展路域生态保(恢)护与景观设计、道路交通  安全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3. 结构工程
面向云南省多地震、多山地、地质环境复杂的特点,在结构抗震分析,结构减(隔)震技术,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检测与加固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4. 工程材料
面向云贵高原特殊气候环境,在建筑工程材料长期性能评价与改善,生态建材开发与评价,生  物质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实行学分制管理,总学分最低要求为 34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29 学分,必修环节 5 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开题报告(1 学分)、实践训练(2 学分)三部分。

1. 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最低要求为 29 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为 19 学分,方向选修课要求
6 学分,公共选修课要求 4 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考试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考试  
[3]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44 6 1、2 考试  
 
 
专业课
[4] 矩阵论与数值分析 48 3 1 考试 双语
[5]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48 3 1 考试 精品
[6] 试验设计 48 3 1 考试  
[7] 学科前沿专题 16 1 1 考查  
 
 
选修课
 
 
方向选修课
[8] 塑性力学 32 2 2 考查  
[9] 损伤与断裂力学 32 2 2 考查  
[10] 结构动力学 32 2 2 考查 全英文
[11] 森林作业系统 32 2 2 考查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12] 森林工程生态学 32 2 2 考查  
[13] 森林工程机械装备 32 2 2 考查  
[14] 工程勘测新技术 32 2 2 考查  
[15] 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32 2 2 考查  
[16] 高等土力学 32 2 2 考查  
[17] 木结构 32 2 2 考查  
[18] 地下及支挡结构 32 2 2 考查  
[19] 桥梁结构分析 32 2 2 考查  
[20] 土木工程材料学 32 2 2 考查  
[21]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32 2 2 考查 案例教学
 
 
 
公共选修课
[22] 分析测试技术与应用 32 2 1 考查  
[23]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48 3 2 考查  
[24] 木文化专论 32 2 2 考查  
[25] SCI 论文写作 32 2 2 考查  
[26]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48 3 2 考查  
 
必修环节
[27] 开题报告   1 3 考查  
[28] 实践训练   2   考查  
[29] 学术交流与讨论   2   考查  
 
注:1)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对必须掌握的本科生的 2~3 门主干课程进行补修,不计学分;
2) 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 1 学年之内完成;
3) 硕士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与选修课的学习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2. 培养环节

(1) 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  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  分别在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2) 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
学术交流与讨论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  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每个学科点每学期举办研讨活  动的次数不少于 5 次,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作至少 1 次专题报告,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

 
 
 
 
 
本学科技术交流及讨论,次数等同于校级学术交流次数。此外,研究生必须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  的学术会议报告及讲座,参加次数不少于 5 次。该环节考核通过后,记 2 学分。
(3) 开题报告(1 学分)
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  完成。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  方可参加开题。开题报告应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记  1  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交至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  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开  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一定时间内(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少于 3 个月)重新开题,2 次不能通过者, 则学籍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 3 次开题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4) 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预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
(修订)》执行。
(5) 实践训练(2 学分)
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形式,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硕士生  培养要求进行。每学年实践结束,研究生须提交一份书面的科研进展报告或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  认定合格后,计 2 学分。
(6) 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外,主要采  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  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  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与答辩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  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或明确的工程意义;研究成果应
有新的见解或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  的格式、文法、引注、标点符号应符合有关要求;若有软件内容,应随同论文附出所做工作中核心  部分源程序磁盘。论文工作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  1    学年,论文字数一般
在 3 万字左右。

 
 
 
 
 
研究生提交论文申请答辩前,应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并取得相应学分。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评定  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八)其他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在校期间须根据导师(组)的要求,完成指定的主要文献阅读和外文资料翻译工  作;申请论文答辩之前,要求以西南林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第一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及其以  上等级的期刊公开发表不少于一篇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应符合《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作为申请硕士学位的条件之一;学术行为不端检测的文字复制  比应低于 15%。
研究生在读期间如有不及格的课程(含补修本科课程),则不能正常毕业和参加论文答辩。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简介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坚实的基础理论,了解现代建筑与土木工程中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具有独立承担建筑与土木工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并且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方式
(一)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二)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指导工作。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一)建筑工程
(二)道路与桥梁工程
(三)岩土与地下工程
(四)结构与防灾减灾工程
四、学习年限
该专业学位硕士学制为2年,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如国家专业学位教指委对学制有不同要求,培养单位可提出调整申请,报学校研究生院审批。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个学期,其他时间用于学位论文和专业实践环节。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本专业(领域)总学分最低要求为31学分,包括学位课程学习15学分(含公共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9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10学分(含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1学分、专业实践7学分、形势与政策1学分)。
(二)课程设置
全日制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最低应修满31学分。计划课程针对工程特点和实践需求进行设置,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通过外语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论与方法及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课程分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其中学位课15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10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审核。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林区建筑与结构工程学科介绍

(一)学科简介
林区建筑与结构工程是我校一级学科林业工程的特色学科。目前林业工程已发展成为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主战场,适应绿色发展和林业工程现代化战略需的学科。其中林区生态工程、林业产业化建设,包含了云贵高原林区内的建筑基础设施和林区产业厂房设施,包括桥涵、公路、铁路、林产业厂房、库房、林区特色小镇或乡村民族民居等,结构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六个二级学科之一,其学科是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和管理的学科,是林区建筑的技术核心。目前在林业工程学科下,形成一支林业工程与土木工程交叉,不断发展壮大的富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团队,目前本学科方向在林区生态建设、结构工程、变形监测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生态地域和生态民族建筑结构技术研究特色。培养的研究生可就业于林业与土建工程方向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设计和科研院所及建筑工程单位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1.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 2.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艰苦奋斗,团结协作。
  3. 3. 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创新发展能力,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4. 4.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 5.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修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并全面关心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学术型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3年。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要校学习年限最长为5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 1. 林区建筑工程
  2. 2. 结构工程
  3. 3. 建筑材料
  4. 4. 变形监测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森林工程学科的介绍

(一)学科简介
森林工程学科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西南林业大学重点学科。本学科涉及面向林区的交通工程、机械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多个技术领域。拥有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术研究队伍不断充实壮大。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目前在生态森林工程、道路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材料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拥有相关研究实验室及工程中心,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培养的研究生分布在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大中型企业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相关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比较系统地掌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研工作钻研精神。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森林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的能力,从而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4.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为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满足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导师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修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研究课题,指导科学研究等,并全面关心和培养研究生的思想、业务和健康素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学术型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3年。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修业(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为5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生态森林工程
2.道路工程
3.结构工程
4.工程材料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36人(含在职攻读博士学位5人),硕士生导师19人,博士生导师2人。
学院设5个系、1个教学中心、3个综合实验中心,2个研究所,除完成本专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纵、横向科研项目。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省林业厅推广项目、省教育厅共十余项,学校教研项目十余项,同时承担企事业单位科技服务和科研开发项目三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近50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专利30余项,并与多家科研单位和十余个企业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西南林业大学
  • 0871-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