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南林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林业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林业大学考研群]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南林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发展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农村发展(095138)
Rural Development
农村发展领域是培养农村发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发展理论、研究方法与实践等模块的系统学习以及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发展问题的能力。该专业毕业生能从事农村计划、农村调查规划、农业产业开发、农村发展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村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工作。西南林业大学是国内较早招收农村发展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之一,通过学院和相关老师不断探索与总结,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该学科在参与式理念与农村发展、土地确权与流转、林下经济与综合林业产业开发与规划、特殊区域(山区、林区、民族聚居、生态公益区等) 扶贫与发展、农林产品认证、民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综合农村环境治理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环节,为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实干精神的专业人才。农村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培养能够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和发展规划等学科的农村发展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其中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对农村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实践型、应用型和专业型的高层次农村发展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吃苦耐劳、联系群众、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为我国农村发展事业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2、熟悉农村发展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发展领域的现实和实际问题; 掌握农村发展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阅读和综述农村发展领域的中外文文献,掌握论文写作能力;能够运用农村发展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对农村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具有独立承担农村发展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根据培养需要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领域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乡村治理与农村社会发展三个研究方向。1、农村产业发展
该方向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紧密围绕“产业规划”、“城乡结合”、“高原特色产业”、“三产融合”、“一村一品”等热点问题开展实证研究。2、农村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向研究我国乡村社会的历史性变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构建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和转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3、农村社会发展
该方向研究内容涉及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平安乡村建设、群众信访与上访工作、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教育事业、农村卫生建设等。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全日制最长不超过 5 年,非全日制最长不超过 6 年。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1、学分要求
围绕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教学内容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总学分为 33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 24 学分,必修环节 9 学分。
2、课程设置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学位课 |
公共学位课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
[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考试 | |||
[3] | 专业硕士外国语 | 64 | 3 | 1 | 考试 | |||
[4] | 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 32 | 2 | 1 | 考试 |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学位课 |
专业学位课 | [5] | 农村社会学 | 32 | 2 | 1 | 考试 | ||
[6] | 发展理论与实践 | 32 | 2 | 1 | 考试 | ||||
[7] | 农村发展规划 | 32 | 2 | 1 | 考试 | ||||
[8] | 社会调查和研究方法 | 32 | 2 | 2 | 考试 | ||||
选修课 |
选修课 |
[9] | 现代管理学 | 32 | 2 | 2 |
任选4 门 |
||
[10] | 农村公共管理 | 32 | 2 | 2 | |||||
[11] | 林业经济学 | 32 | 2 | 2 | |||||
[12] | 社区林业与农村经济发展 | 32 | 2 | 2 | 案例课 | ||||
[13]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 32 | 2 | 2 | 案例课 | ||||
[14] | 农林项目投资与评估 | 32 | 2 | 2 | |||||
[15] | 中级应用统计 | 32 | 2 | 2 | |||||
[16] |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 32 | 2 | 2 | |||||
[17] | 旅游研究专题 | 32 | 2 | 2 | |||||
[18] | 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 | 32 | 2 | 2 | 案例课 | ||||
[19] | 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 | 32 | 2 | 2 | 案例课 | ||||
[20] | 农村发展专题 | 32 | 2 | 2 | 案例课 | ||||
必 修 环 节 |
[21] | 个人培养计划 | 0 | 1 | |||||
[22] | 论文开题报告 | 2 | 3 | ||||||
[23] | 论文中期检查 | 0 | 4 | ||||||
[24] | 专业实践 | 7 | 3-5 | ||||||
[25] | 形势与教育政策 | 0 | 1-2 |
要求及说明:
1、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2、跨学科专业和同等学力的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 2~3 门本专业大学生主干课程, 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审核;
3、学习期间应选修一门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类基础应用课程,并实践性地应用于学位论文;
4、政治课和外语课由研究生院统一设课。其中政治理论课 2 门,专业硕士外国语 1 门,具体设课方式、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5、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的考核要求以考试方式为主。无论考试与考查,均可结合
6、研究生课程设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原则上每门课程不得大于 3 学分,每学分对应的标准学
时数为 16 学时。
六、必修环节(9 学分)
1、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在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2、专业实践(7 学分)
专业实践训练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学院要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结合科研平台和研究生教学平台建设,保障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同时应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奠定基础。专业实践由实践环节和课程讲座组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环节计 6 学分,研究生按要求要提交专业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报告(含实践进度),定期提交专业实践中期考核材料,由双导师和学院负责审核;其中开设“行业安全教育与职业道德讲座”课程,计 1 学分,讲授行业相关的信息安全、工程安全和职业道德内容,建议以案例课的形式进行。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论文开题报告(2 学分)
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发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发方法、预期成果、进度安排等。开题报告由培养学院组织,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开题报告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1 年。具体参照《西南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试行)》,学院应对开题报告的内容、开题时间、文献阅读数量(外文文献所占比例),提出具体要求。开题合格计 2 学分。4、论文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各学院可在学校相关制度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具体规定,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不通过者不能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除保密论文外,学位中期检查应公开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但距离申请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6 个月。5、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外,主要采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参加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考试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农村发展实践中的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2、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设计规划、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学位论文可以在校内或相关企业完成,具体由导师和学生自主确定。3、论文字数
学位论文字数,根据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确定,原则上不低于 2.5 万字。4、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资格评审应审查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工作量和研究质量。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农村发展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村发展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为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八、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取得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西南林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不包括未正式出版的学术会议论文集、报纸及科普读物等)上,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核定,可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 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
Technic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一)学科简介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最为活跃、最容易与其它边缘学科融合的学术领域, 它为适应现代企业技术管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金融和咨询机构论证和管理及有关部门投资规 划与资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论支持。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于 2011 年获得硕士授权资格,2012 年开始招生。本学科以技术的研发、流通和应用为基本研究对象,以商业领域的技术经济问题为独有研究视 角,将各种管理技术与相关学科的技术知识创造性地加以整合,强调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培养掌握技术创新管理、技术经济分析、技术项目管理、技术评估及创业投资等领域扎 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门知识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大中型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的不同需求。 本学科有 4 个研究方向:林业技术经济及管理、低碳经济、产业经济、技术创新及管理。本学
科方向建立了从事技术经济与管理方向研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的 学术队伍。该方向有专业技术人员 14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 1 名,具有博士学位 5 人。
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 间和潜力。近 5 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云南省社科研究基地
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 10 项,科研经费总计 92 万元,其中,横向项目 8 项,经费 80 万元。获得省
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从事有关高新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在投资 公司和财务咨询公司从事投资决策分析工作;在企业会计部门、投融资部门、战略发展部门等从事 风险评估工作;在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产品投资管理工作;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环节,为美丽中国 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实干精神的专业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态经济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
2. 掌握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学术研 究动态。
3. 能较为熟练地使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备独立开展技术经济分析、技术创新管 理、项目管理等与本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能力。
1. 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利用本学科外文资料开展科研和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
2.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式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根据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优势、导师专长和研究生的具体条件,将技 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为教学科研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不同部门工作的需要。 本学科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导师合理安排硕士生课程学习、科研论文、教学实践和其他各种活动。课程学习可以采取听课、自学、讨论以及报告会等多种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 加强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治学的精神,要求研究生学好理论课的同时,积极参加政
治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公益劳动等活动。具体要求是:
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研究生应在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 同时,积极参加校、院(系)统一规定的政治、形势与政策教育,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树立良好的 科学道德。
2. 导师负责制与学术群体、学科(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指导 小组集体作用。
3. 学位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重视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
4. 课程教学采取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方式.在学习方法上,讲课与自学相结合,启发式与研 讨相结合,充分激发研究生自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5. 修满专业规定的学分后,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 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
6.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坚持全民健身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四)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3 年基本学习年限的弹性学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相关部门批准,可延长不超过 2 年或提前不超过 1 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本专业在校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累积为 1 至 1.5 年。课程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第二阶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和论文撰写工作,论文的实际工作量不少于 1 学年。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者,且必须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 1 篇论文,可申请提前答辩。
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 林业技术经济及管理 该研究方向以一般技术经济理论方法为基础,并结合林业行业及技术特点,探寻技术经济理论 方法与林业应用研究的最佳结合点。重点研究林业综合效益计量、林业行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森林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林业增长中科学技术作用的测定、林业产业结构及 其先导产业的选择、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指标体系的设置、林业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评价、林业规模 经济、森林资源总量控制及结构调整、森林生态旅游、林业项目评价、林业项目风险分析、林业技 术经济综合效益评价等科学问题。 2. 低碳经济 该研究方向涉及社会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环境科学、伦理学、区域公共管理等不同学 科知识,覆盖能源、工程、建筑等不同领域,注重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集成研究。主要研究不同 类型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不同尺度的能源与碳排放评估模型、碳补偿机制及其治理、低碳经济的 政府治理机制、碳税体系、碳足迹的界定与评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等。 3. 产业经济 该研究方向以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为基础,依托产业经济学,综合利用宏微观经济理论和模糊 数学、系统动力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数学工具和方法,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我国产业资源的市场化 配置、企业跨区域开发与自身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技术经济问题。 4. 技术创新及管理 该方向研究技术创新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原理与制度演进的规律性,分析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机理与模式以及企业战略制定及实施的理论与方法、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 竞争优势替代、创新机制等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相关问题。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1. 课程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基本要求为 33 学分,包括课程学习 28 学分和必修环节 5 学分(开题报告 1 学分、 实践训练 2 学分、学术交流与讨论 2 学分),课程学习中的学位课基本要求为 22 学分,课程学习要 求在第 1 学年之内完成。 |
||||||||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
[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考试 | |||
[3] |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 144 | 6 | 1、2 | 考试 | |||
专业课 |
[4]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48 | 3 | 1 | 考试 | 全外文课 | |
[5]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32 | 2 | 2 | 考试 | 双语课 | ||
[6] | 中级应用统计 | 48 | 3 | 2 | 考试 | |||
[7] |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 | 48 | 3 | 1 | 考试 | |||
245 |
要求及说明: (1)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的考核要求以考试方式为主。无论考试与考查,教师均可 结合平时考勤、课堂小测试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2) 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 3 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研究生可与导师商定后确定修读课程,补本课程不计成绩和学分,但作为中期考核的一项内容。 (3) 为了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鼓励研究生积极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及其他学科专业课程 。 2. 培养环节 (1) 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 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 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人审定,经学院领导批准后执行,并 在经济管理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2) 开题报告(1 学分) 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 完成。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 方可参加开题。开题报告应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记 1 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 246 |
形式交至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 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一定时间内(两次开题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三个月)重新开题,2 次不能通过者,则学籍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第 3 次开题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3) 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
学术研讨与报告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 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学术研讨与报告平均每学期举行不少于 2 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 1 次),累计不少于 10 次。导师负责对研究生学术研
讨与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研究生秘书检查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 2 学分。
(4) 实践训练(2 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训练活动。时间不少 于 40 个学时或 20 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本科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辅导答疑、 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经学科考核合格, 计 2 学分。
(5) 中期考核(预警分流)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预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
(修订)》执行。
(6) 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外,主要采 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 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 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 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本学科对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如下:
1.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选择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或者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 行研究,应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并要求有新的见解。
2.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撰写的基础,研究生的开题是对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研究 计划进行的可行性论证,时间可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由本学科组织有关专家 3-5 人审定。
1. 论文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 1 学年,论文不得少于 3 万字。
2.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 2 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校内外 5
位专家组成。
(八)其他要求
1. 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必须补修 2~3 门本科主干课程,由导师指导研究生选定。2. 学习期间应选修一门有一定难度的统计计量类基础应用课程,并实践性地应用于学位论文。
3. 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才具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介绍
学科简介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最为活跃、最容易与其它边缘学科融合的学术领域, 它为适应现代企业技术管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金融和咨询机构论证和管理及有关部门投资规 划与资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论支持。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于 2011 年获得硕士授权资格,2012 年开始招生。本学科以技术的研发、流通和应用为基本研究对象,以商业领域的技术经济问题为独有研究视 角,将各种管理技术与相关学科的技术知识创造性地加以整合,强调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培养掌握技术创新管理、技术经济分析、技术项目管理、技术评估及创业投资等领域扎 实基础理论和宽广专门知识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大中型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的不同需求。 本学科有 4 个研究方向:林业技术经济及管理、低碳经济、产业经济、技术创新及管理。本学
科方向建立了从事技术经济与管理方向研究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的 学术队伍。该方向有专业技术人员 14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 1 名,具有博士学位 5 人。
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 间和潜力。近 5 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云南省社科研究基地
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 10 项,科研经费总计 92 万元,其中,横向项目 8 项,经费 80 万元。获得省
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从事有关高新技术研究与管理工作;在投资 公司和财务咨询公司从事投资决策分析工作;在企业会计部门、投融资部门、战略发展部门等从事 风险评估工作;在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产品投资管理工作;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120202)
Business Management
(一)学科简介
企业管理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工商管理专业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企业在经营 活动中的客观经济运行规律,其学科体系主要是以企业管理基本理论研究为主线,建立以应用研究 带动理论研究,以科研项目支持研究方向的动态学科链体系。它是一门介于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之 间的边缘科学。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管理二级学科于 2005 年获得硕士授权资格,2006 年开始招生,学科下设 4 个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西南林业大学企业管理学科硕士点主要是以经济管理学院为依托成立的,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 和良好的科研条件。目前,该学科领域共有教师 20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10 余人。该学科专业已形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 队。通过多年努力,依托学校、学院传统学科优势,本学科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积累了大量的 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从事有关研究与管理工作;在教育机构、科研 机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或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学环节,为美丽中国 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实干精神的专业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态经济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2. 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运营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 展现状和动态;对相关学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从事本学 科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企业管理工作的能力。
3. 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流畅地阅读本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资料,书写论文。
4. 熟练使用 1~2 种统计软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 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三)培养方式
本学科实行导师全面负责制,导师合理安排硕士生课程学习、科研论文、教学实践和其他各种 活动。课程学习可以采取听课、自学、讨论以及报告会等多种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 加强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治学的精神,要求研究生学好理论课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学1.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研究生应在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同时,积极参加校、院(系)统一规定的政治、形势与政策教育,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树立良好 的科学道德。
2. 导师负责制与学术群体、学科(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指导 小组集体作用。
3. 学位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重视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
4. 课程教学采取自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方式.在学习方法上,讲课与自学相结合,启发式与研 讨相结合,充分激发研究生自学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5. 修满专业规定的学分后,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 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
6.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坚持全民健身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 3 年基本学习年限的弹性学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长不超过 2 年或提前不超过 1 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本专业在校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程学习累积为 1 至 1.5 年。课程实行学分制,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第二阶段,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和论文撰写工作,论文的实际工作量不少于 1 学年。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者,且必须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 1 篇论文,可申请提前答辩。
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 企业战略管理本研究方向在于以企业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为视角,以快速成长的中国 中小企业、区域产业群、服务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案例、归纳和比较等 方法综合研究变动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规律及其对策,致力于将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同中国 林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
2. 企业营销管理
本研究方向注重结合动态复杂的市场营销管理环境,融合电子商务与企业营销管理理论,注重 研究农林企业营销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同时注重企业市场竞争战略,
3. 财务管理
筹资、投资和分配构成通用财务管理理论的三大支柱,其中投资项目评价受到广为关注。其中 在项目评价体系中社会评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项目评价已从单一的财务分析和经济分析, 发展到财务、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评价。该方向的主要特色是根据林业项目的特点及 实际需要,计算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等指标。通过对项目资金的 估算、筹措、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估,提高林业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合理筹集、 分配和使用资金,尽可能满足林业工程项目资金的需要,规避财务风险,使得决策定量化、科学化。
4. 人力资源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管 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考评管理、工资薪酬管理、激励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注重对林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前沿问题的研究:人力资本优先投资问题、林业企业内部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优化 问题、林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结构与客体结构问题、林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效益核算问题、 林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问题等。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1. 课程设置本学科总学分基本要求为 34 学分,包括课程学习 29 学分和必修环节 5 学分(开题报告 1 学分、
实践训练 2 学分、学术交流与讨论 2 学分),课程学习中的学位课基本要求为 22 学分,课程学习要
求在第 1 学年之内完成。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学位课 |
公共课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
[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考试 | |||
[3] |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 144 | 6 | 1、2 | 考试 | |||
专业课 |
[4]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48 | 3 | 1 | 考试 | 全外文课 | |
[5]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32 | 2 | 2 | 考试 | 双语课 | ||
[6] | 中级应用统计 | 48 | 3 | 2 | 考试 | |||
[7] |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 | 48 | 3 | 1 | 考试 | |||
[8] |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 | 48 | 3 | 1 | 考试 | 精品课 | ||
选修课 |
方向选修课 |
[9] | 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导读 | 32 | 2 | 2 | 考查 | |
[10] | 企业战略管理 | 48 | 3 | 2 | 考查 | |||
[11] | 中级财务管理 | 32 | 2 | 1 | 考查 | |||
[12] | 学科前沿专题讲座 | 48 | 3 | 2 | 考查 | 案例课 |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13] | 中级金融学 | 32 | 2 | 1 | 考查 | |||
[14] | 人力资源管理 | 32 | 2 | 2 | 考查 | |||
公共选修课 |
[15] | 行为心理学 | 32 | 2 | 2 | 考查 | ||
[16] | 市场营销 | 32 | 2 | 2 | 考查 | |||
[17]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 32 | 2 | 2 | 考查 | |||
[18] | 茶文化专题 | 32 | 2 | 2 | 考查 | |||
[19] | 社会调查方法 | 32 | 2 | 1 | 考查 | |||
[20] | 文化哲学 | 32 | 2 | 2 | 考查 | |||
必修环节 |
[21] | 开题报告 | 1 | 3 | ||||
[22] | 实践训练 | 2 | ||||||
[23] | 学术交流与讨论 | 2 |
要求及说明:
(1)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 赛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的考核要求以考试方式为主。无论考试与考查,教师均可 结合平时考勤、课堂小测试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2) 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应补修至少 3 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研究生可与导师商定后确定修读课程,补本课程不计成绩和学分,但作为中期考核的一项内容。
(3) 为了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鼓励研究生积极选修全校公共选修课及其他学科专业课程。
2. 培养环节
(1) 培养计划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人 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人审定,经学院领导批准后执行,并 在经济管理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2) 开题报告(1 学分)
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 完成。开题报告书应首先获导师认可通过,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 方可参加开题。开题报告应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记 1 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者,以书面形式交至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 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
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一定时间内(两次开题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三个月)重新开题,2 次不能通过者,则学籍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第 3 次开题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3) 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
学术研讨与报告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 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学术研讨与报告平均每学期举行不少于 2 次(其中研究生本人汇报不少于 1 次),累计不少于 10 次。导师负责对研究生学术研
讨与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定,由研究生秘书检查备案。凡检查通过者,记 2 学分。
(4) 实践训练(2 学分)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训练活动。时间不少 于 40 个学时或 20 个工作日,以培养硕士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辅助导师参加本科生的某个章节教学、辅导、指导实习、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辅导答疑、 批改作业、主持课堂讨论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经学科考核合格, 计 2 学分。
(5) 中期考核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 结果进行预警和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 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6) 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主要采取 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少 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绩。 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 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环节。本学科对毕业论文的具体要求如下:
1.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选择学科领域的热点问题或者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 行研究,应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并要求有新的见解。
2. 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撰写的基础,研究生的开题是对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研究 计划进行的可行性论证,时间可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由本学科组织有关专家 3-5 人审定。
3. 论文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 1 学年,论文不得少于 3 万字。
4.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5.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 2 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校内外 5
位专家组成。
(八)其他要求
1. 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必须补修 2~3 门本科主干课程,由导师指导研究生选定。
2. 学习期间应选修一门有一定难度的统计计量类基础应用课程,并实践性地应用于学位论文。
3. 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1 篇学术论文,才具有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
4. 需要重点阅读的中文学术期刊目录。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评论等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 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介绍
(一)学科简介
企业管理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是工商管理专业下属的二级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企业在经营 活动中的客观经济运行规律,其学科体系主要是以企业管理基本理论研究为主线,建立以应用研究 带动理论研究,以科研项目支持研究方向的动态学科链体系。它是一门介于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之 间的边缘科学。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管理二级学科于 2005 年获得硕士授权资格,2006 年开始招生,学科下设 4 个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西南林业大学企业管理学科硕士点主要是以经济管理学院为依托成立的,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 和良好的科研条件。目前,该学科领域共有教师 20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10 余人。该学科专业已形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 队。通过多年努力,依托学校、学院传统学科优势,本学科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积累了大量的 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从事有关研究与管理工作;在教育机构、科研 机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或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已形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相对合理,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学院现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国第戎高等商学院等知名国内外大学的教职工45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9人,教授4人,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33人,博士生导师1人,校外博士生导师2人,且拥有2名省级教学名师。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0871-63863041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介绍
经济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林业经济管理教研室,1998年与计算机中心合并成立计算机与经济管理系,1999年独立成经济管理系,2001年7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学院现有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门类,设有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经济学与电子商务5个本科专业,拥有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林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村区域经济、生态经济、技术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村发展农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学院教职工共45人,学院在校本科学生984人,科学硕士36人,全日制专业硕士48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33人和在职专业硕士150人。学院成立十余年来,已经为社会输送了近六千名经管类专业人才。目前,学院正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并且已经与美国、德国、泰国、越南等国和台湾地区的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教育合作。
西南林业大学数理学院的联系方式
电话: 0871-63863006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白龙寺300号, 650224
邮箱:yangguan@swfu.edu.cn
西南林业大学数理学院的师资力量
数理学院现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2人,硕士27人。数理学院师资学缘结构合理,大多来自全国综合类985、211重点院校,将各校优秀的教学理念带到我院;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理想的教学梯队。。经过不断努力,近年来,获得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主持国家基金1项,省级基金15项;校级基金6项;西南林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云南省大学生科级创新5项。主编出版全国统编教材13部,参编教材多部。指导我校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8项,省级三等奖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