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安工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安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安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工业大学考研群]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安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光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简介

历史沿革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我校1955年成立的基础化学教研室,是学校材料与化工学院的支撑专业之一。随着学校学科发展,于2000年成立环境工程系。本专业以教学和科研并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是校院两级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专业介绍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与化学、生物、材料、建筑、管理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通过监测与评价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运用工程、规划和管理手段,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现象,使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对环保人才需求的增加,环境工程专业日益成为热门专业之一,招生与就业前景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本专业面向全国16个省、市及自治区招生,共培养了800余名本科毕业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国防工业环境保护为特色的发展方向。目前,每年招收本科生约60人,现有在校本科生224人。近5年来,专业本科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平均考研率20%以上,毕业生主要在国防工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工矿企业等从事污染控制设计、运行调试、环境管理及评价等工作。
 
培养目标
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环境工程设计及运营、监测与评价、规划与管理的能力;具备在多学科团队中有效沟通、组织、协作和领导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提高专业素养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环境工程领域,尤其在军工行业环境污染防治方面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
环境工程专业自建立以来,始终广泛吸引国内外环境专业人才,形成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学和研究队伍。环境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1人;所有教师均具有工程背景;教师年龄结构以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为主,约占现有专职教师的71.4%。本专业计划每年继续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博士毕业生或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1-2人,不断壮大教师队伍规模。
 
理论课程体系
(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主要包括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和职业发展类等。
(2)数学及自然科学类课程 ——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3) 工程基础类课程 ——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
(4)专业类课程 ——包括环境工程专业导论、环境工程学科前沿讲座、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CAD技术、构筑物设计与设备选型、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污水厂运行调试与管理、军工环境保护、给水排水管网工程等课程。
 
实践课程体系
本专业特别重视本科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课程均设置有大量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综合性实验的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开放实验条件、主动参加各种校内外科研和工程实践、科技竞赛活动。
(1)专业教学实验
本专业设置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室、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水处理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实验室、环境催化技术实验室等。
实验室拥有一系列高水平的专业实验仪器和设备,如: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ICP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烟气分析仪、BOD自动测定仪、总磷测定仪、氨氮测定仪、极谱仪、等离子体化学实验装置、微生物制氢实验装置、膜生物反应器、反渗透装置、生物曝气滤池、生物转盘实验装置、生物滞留实验装置等,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2)设计型综合实验
设计型综合实验,要求学生自主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出实验方案(或工艺设计方案),独立选用适当的仪器设备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并对最终结果做出分析、完成实验(设计)报告的撰写。这种教学方式是模拟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强化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突出对学生基本工程素质的综合培养。设计型综合实验题目既来源于实际污染控制中的技术性问题、也来源于教师科研中的部分基础性研究内容,选题不但知识覆盖面广、而且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3)开放性实验条件
本专业各实验室均对本科生开放,允许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所有资源,开展兴趣性、综合性、扩展性实验研究。各实验室为支持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还专门开辟实验台面和场地,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时间,独立操作。

(4)创新性科研团队
为了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学院成立了由专业教师牵头,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外科研活动小组,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申报并参加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各项和环保相关的创新、创业大赛,积极申报各项技能的挑战性的竞赛。
近几年,大学生部分课外竞赛获奖:
(5)校外实训平台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积极开展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和基地建设,近年来与陕西省环境监测站、北石桥污水处理厂、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西安市第五污水处理厂、西安市曲江自来水厂、大唐灞桥热电厂、西安昆仑集团、西安华山集团、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生态示范区、江村沟垃圾填埋场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工程实践提供了外延平台。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把知识置于解决特定问题的实践背景框架中来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工程应用实践人才培养平台,同时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孵育平台。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简介

专业简介
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被列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前沿领域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材料化学是以化学理论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基础,以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无机功能材料、材料腐蚀防护及电化学合成为特色,系统学习材料科学及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
材料化学专业依托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陕西省重点学科,2015年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同年评为陕西省“面向工程应用与实践的材料化学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材料化学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业课“工程化学基础”及“材料研究方法”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并且获批了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陕西省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引领下,已建成“无机功能材料合成”、“材料制备与烧结”、“ 纳米材料”、“功能材料及新能源材料”、“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腐蚀防护”及“超分子组装”7个实验室,可满足学生基本的实践操作、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促进学生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材料化学专业与省内兵器化工企业及功能材料器件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使学生提早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及后续的就业提供帮助。
师资力量
    材料化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均具有博士学位,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优异。近五年,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教育厅、企业合作项目等30余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奖、陕西国防科技进步奖、西安市科技进步奖等近十项,并编写了多部专著及教材。
硬件设施
实验室拥有超临界共沉纳米陶瓷设备、冷等静压设备、气氛可控热压烧结炉、微波烧结炉、真空烧结炉、热处理炉、电化学测试设备、表面处理设备、电池测试设备、光化学反应器等无机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化学加工等合成及制备设备,同时还具有气相色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及透射电镜等组织结构表征设备,还包括光、电、磁、声、热等物理性能测试设备和催化及光化学反应等化学性能测试设备。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之用。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思想品德、专业知识、身心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材料工业发展的需要,具有广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知识、系统扎实的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材料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熟练掌握英语和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精神及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科技管理的综合能力。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研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特色
材料化学专业以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理工兼备的高级复合人才为特色,强调重视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上,重视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新产品开发技术,注意前沿学科,如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科学知识的引入及其与材料化学学科的结合应用,强化英语和计算机在学科上的运用,通过基础化学实验、材料类相关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具有熟练的工程技术应用技能。使学生获得解决材料化学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拓宽毕业生就业面。同时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在材料及相关的科技领域中从事科研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化工原理、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无机材料合成、材料研究方法、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陶瓷、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等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创新型人才理论课程体系
以材料化学专业为出发点、以“宽基础,重交叉,强实践,重创新”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宽基础”是指拓宽基础知识面以及这些知识与材料化学的内在联系;“重交叉”指强调材料化学是与其他相关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信息与电子科学、生物学等)有密切关联,培养学科交叉的思想;“强实践”是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加强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创新”是学生提前参与科研,科研引入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全部结合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创新的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这些课程和知识构建体现学生知识体系的复合性、多样化、前沿性。采用由顶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实践课程实施无缝衔接,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1) 通识课程平台——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化教育课程,包括政治、英语、计算机等,即通识课程。针对学生所必需的知识和基础,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使学生获得较宽厚的通识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的知识。
(2) 基础课程知识平台——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基础课程涵盖无机化学、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工实习、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合成、材料性能学等课程。上述做法使学生基础扎实,具有材料、化学、化工兼顾的知识结构。
(3) 特色课程平台——接触学科前沿,注重设计和实践能力。本专业方向特色课程平台为本专业方向的支柱课程,有理论、有实验、有课程设计。特色课程平台针对本方向的技术发展,选择接触学科前沿的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
(4) 选修课程平台——鼓励学生交叉选修,注重专业拓展能力。选修课程平台有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信息检索与利用、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等。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更好地拓展了材料化学相关的工程实践能力。
纳米材料科学技术、能源材料科学技术、环境材料科学技术、信息材料科学技术、生物材料科学技术、先进结构材料技术,将完善学生的材料-结构-器件的知识结构,形成材料依托器件要求发展的理念。
创新型人才实践课程体系
(1)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近年来,中央、陕西省政府和学校投入引进、购置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特色的材料加工、成型、组织结构分析和性能表征等科研和教学仪器设备,建成了“材料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并成为“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英国Oxford仪器公司建立了“西安工业大学-Oxford电镜联合实验室”,与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建立了“西安工业大学-Mettler Toledo热分析联合实验室”,实验教学基地建设为材料化学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提供了先进的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和良好的技术支撑服务。
材料化学专业构建了基础技能素质训练——工程基础素质训练——工程综合素质训练三个实验教学平台,在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逐步提高动手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相结合为主线贯穿整个实验教学全过程。该体系已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独特的设计型综合实验
设计型开放性实验采用由典型材料或产品(材料、工况)一一选材(成份设计、材料设计)一一工艺设计一一工艺实施一一性能检测分析的多环节综合工程素质培养教学模式构成。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独立制定实验设计方案和工艺方案,选择实验用设备仪器,直至方案的最终实施及结果分析、撰写科技论文。这种教学方式是模拟实际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材料成分与组织结构、制备与加工、材料性能及材料使用性能四大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强化实验技术和技能,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工程素质的综合培养。设计题目一般来源于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或是教师科研中的部分研究内容,不仅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而且涉及相当的知识覆盖面。
通过创新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科学试验能力;锻炼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开放实验室
材料化学各实验室对本专业本科生开放,允许学生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做综合实验或一些补充性和扩展性实验。各实验室为支持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还专门开辟实验场地,在课余和节假日也向学生开放,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实验课时间,独立操作。
(4)创新性的科研兴趣小组
为了加强学生课外科研兴趣活动,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成立由科研课题负责教师牵头,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外科研活动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成才的热情。
部分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奖:
  
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三等奖               第九届 “挑战杯” 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第九届 “挑战杯” 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5)校外实训平台建设
材料化学专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基地建设,近年来与兵器53、59研究所、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陕西华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金山电气有限公司、西安航空机械公司、中国第一拖拉机集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实习基地,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工程实践提供了外延平台。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教学全过程,把知识置于解决特定问题的实践背景框架中来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工程应用实践人才培养平台,同时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孵育平台。
(6) 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主要实验课程的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并在网站上提供仪器使用手册、设备操作方法等。学生可以在网上开展专题讨论、发布课程疑难问题以及对实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发挥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材料及化学及化工领域进行无机材料及化工产品的合成、制备、结构与性能检测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研制开发,可在无机材料、现代建筑材料、现代装饰材料、精细化工、石油化工、通讯材料等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技术改造、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简介

专业简介
材料物理专业是一门研究功能应用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与性能的理工交叉学科。依托“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材料科学与工程”陕西省重点学科和“材料工程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程训练平台,和四大重点高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工程联合培养平台,培养从事功能应用材料的生产、研发人员。该学科以坚实的物理学和材料学理论为基础,以功能材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为重点,突出新能源与新信息材料应用。本专业从功能陶瓷材料、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多个研究应用方向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性能表征与分析、模拟计算等学习能力,突出新材料设计、制备技术和功能器件应用的三位一体综合研发能力的训练。
师资力量
材料物理教学团队于2013年被评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该团队以材料物理教研室为基础,融合材料物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科研精英,以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为核心,组成21人专业教学团队。13-14年度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横向项目20余项,总经费500万。目前,团队承担的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8项,发表教改论文22篇;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获得国家级建设项目和省级建设项目各 1项。
硬件设施
材料物理专业配备有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各种设备(气氛可控热压烧结炉、微波烧结炉、真空烧结炉、热处理炉、磁控溅射、匀胶机、高真空蒸发镀膜机等);同时拥有各种力、光、电、磁、声、热等物理性能表征的教学/科研测试设备(半导体特性分析仪、拉伸试验机、霍尔效应测试仪、磁滞回线测量仪、气敏材料测量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导热系数测量仪等);此外,本专业可共享材料与化工学院的大型仪器设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
                
培养目标
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英语和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和总体趋势;接受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精神及强烈的创新意识。毕业后5年左右能在工程和功能材料领域成为新材料开发、生产的高级专门人才或者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的专门人才。
主要特色
本专业以培养功能应用材料(半导体器件材料、绿色新能源材料等)的生产、研发人员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的理工兼备的复合人才为特色。注重学生理论功底、知识结构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突出工程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的思维能力训练;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高新企业、研究院所对新型研发人员的需求。
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物理冶金,材料物理性能,功能材料,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磁性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导论,特种表面制备方法,材料物理性能计算模拟,热加工CAD,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创新创业训练。
材料物理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特色:
由于理工相兼的特征,专业教学特别注重本科生的科学课题研究能力培养和锻炼。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方针,加大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化专业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加强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入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提高学生创新的意识;通过各类实时学术报告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鼓励并支持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科研课题。此外,材料物理专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和工程实践基地建设。近年来专业与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陕西金山电气有限公司、陕西华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空机械公司、兵器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实习基地,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工程实践提供了平台。通过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作用,加强学生在具体工程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作为特色之一的联合培养模式是近些年来本专业与其他重点高校(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结果。基于重点院校雄厚的教学科研和师资能力,我专业和上述高校建立了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和读研指导等方面的共享平台,基本实现专业教学与重点院校教学同质同量和学生深造(读研)信息及时沟通。
 
目前,专业师生比约为1:3,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可以做到近“一对一”的单独指导,学生学习效果,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相对突出。近些年来,76.5%的本专业学生参与了教师的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工作中;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33人次;考研率达到47.6%,多数学生经推荐考取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一次就业率达到95.2%,彰显专业教育的特点与成果。
                       
就业方向
功能及工程材料、化工企业;高新材料企业;电子信息材料企业;高端仪器设备制造研制;IT信息行业等企业;继续深造或者高等院校、研究所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简介

专业简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高分子科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该专业面向传统和新兴的诸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石油化工、纺织、新能源、海洋、国防等各类行业,正在向高性能化、高功能化、智能化、低污染、低成本方向发展,逐渐渗透到航天航空、现代通讯、电子工程、生物工程、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新兴高技术领域,被列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重点学科之一,在未来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遵循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材料研究、工艺设计、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的社会和职业实践、职业能力发展预期为:
①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作为技术骨干从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品与工艺设计、技术改造、生产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取得相应工作岗位的专业资质(工程素养)
②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承担高分子材料领域材料研发、工艺创新、设备研制等方面的创新性工作(创新精神)
③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遵守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道德修养)
④能与国内外同行、专业的客户和公众有效沟通、具有团队意识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并作为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发挥有效作用(团队合作)
⑤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通过行业训练、继续教育方式持续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终身学习)

毕业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党和政府有关方针政策;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制备、加工和应用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针对高分子材料合成、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基于物理、化学及高分子相关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对材料及其产品的组成、结构、工艺和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备团队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具有工程实践学习经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师资队伍:有专职教师3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人才1人。本专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陕西省科技厅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0多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4项,主编出版国家规划教材3部。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工程简介

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源于1955年建立的机械工程专业材料成型方向,1979年设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83年设立铸造专业,1998年国家专业调整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和铸造专业合并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现有铸造、热处理、焊接三个专业方向。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该学科是陕西省和原兵器工业部重点学科,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和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3个及专业硕士授权领域1个;拥有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与地方联合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一、培养目标 
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金属材料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终身学习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材料研发、技术创新、工艺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师技术人才。
经过毕业后5年左右的社会和职业实践、职业能力发展预期如下:
①、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作为技术骨干从事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产品与工艺设计、技术改造、生产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取得相应工作岗位的专业资质。(工程素养)
②、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承担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材料研发、工艺创新、设备研制等方面的创新性工作。(创新精神)
③、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遵守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道德修养)
④、能与国内为同行、专业的客户和公众有效沟通、具有团队意识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并作为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发挥有效作用。(团队合作)
⑤、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通过行业训练、继续教育方式持续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终身学习      
                       
二、毕业要求
基于本专业的2017版培养目标,制定了本专业2017版的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的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要的合金成分、制备加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金属材料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金属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专业获得荣誉
Ø 陕西省名牌专业(2003年)
Ø 陕西省优势特色专业(2007年)
Ø 国家级特色专业(2008年) 
Ø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材料科学基础,2009年) 
Ø 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
Ø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
Ø 国家级教学团队(2013年)
Ø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 
Ø 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材料,2014年)
Ø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
Ø 省级一流专业(2016年)
四、专业的教学科研平台:
专业秉承“严谨治学、积极创新、务实求真”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专业拥有的教学科研平台,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近5年来,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项;获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
专业拥有的教学科研平台:
Ø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装甲车辆发动机关键件热加工中试基地)
Ø 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Ø 陕西省镁铝轻合金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Ø 陕西省材料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Ø 陕西省材料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城学府中路2号
邮编:710021
电话:029-86173324 86173323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硕士点简介

光学工程学科是西安工业大学1955年成立之初就开始建设的骨干学科。长期以来紧密围绕武器装备和经济发展急需,开展光学先进制造和光电检测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形成了薄膜与等离子体技术、微光电器件制造技术与应用、光学加工与计量技术和光电测试技术等长期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拥有较高水平的学科研究基地和研究条件。已建设成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以此为基础,建设一个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在超精密光学加工及检测技术领域,与机械工程学科联合建设“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在光电检测与网络化检测技术领域,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科合作建设“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有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支撑。近5年承担了国防973以及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兵器工业集团等支持的多项国防科技项目;承担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陕西省重点科技计划等项目。
建立一支学术素养较高的研究队伍,累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经验。5年先后涌现出3名省级教学名师,建成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获得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积累了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得1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获5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视成果推广应用,多项成果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经济建设中获得转化和应用,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拓宽学科视野,在高层次引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2位白俄罗斯专家先后获陕西省三秦友谊奖和首届陕西科学技术奖国际合作荣誉;获批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项总装备部引智项目;主办和承办3次国际学术会议。在光学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与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的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硕士点简介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创立于1955年, 2006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被学校确定为重点建设学科。
定位与目标
瞄准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重大需求,突出现代光电测试技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为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培养创新型高级研究人员,把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建成陕西省重点学科。
    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长期在光电测试技术、光学系统与光电仪器设计领域开展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军工特色。早在上世纪80年代,首次在国内成功研制狭缝式高速摄影外弹道测试系统,该技术获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取输片机构设计获国家发明四等奖。90年代,首次在国内研制成功校验级JYJ-90型测速天幕靶,实现弹丸速度的测量以及各类测量系统的校验。研制的XGK-91型测速光幕靶和XGK-2002型光幕靶,解决了曳光弹、铅弹、脱壳弹和近音速等特种弹丸速度无法测试的难题,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兵器科技进步三等奖。学科研制的天幕靶测速系统是国内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天幕靶,已推广使用至全国90%以上的靶场。
“十二五”重点围绕光电测试计量技术、光学系统与光电仪器设计和光电仪器信息化技术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目前承担着总装备部、陕西省科技厅、西安市科技局及企业合作等项目200余项,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授权发明专利5项,部分研发产品居国内领先或在国内属首台。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兵工精神,具备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在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中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型的高层次人才。
学科方向设置
靶场光电测试仪器:以光学测试理论为基础,探索瞬间存在、参数不断变化的动态参数测试技术,研究动态测试机理和测试方法,为快速发展的现代武器装备提供测试理论和测试手段。在高射速连发射击密集度参数、动态多目标飞行参数测试、近炸引信作用距离、弹丸初速测量技术及仪器研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精密光电测试技术:以各类光电信息系统中的光学设计、关键零部件的精密测试为研究对象,开展光学设计、光学系统装校、光电仪器设计及光电信息获取等技术研究,探索动态实时测试技术,为军用和民用光电信息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光电仪器信息化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测试、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融合和信息网络技术等,开展光电仪器中光信息采集、目标特征提取、信息集成及测试数据管理等技术研究。在显微图像测量技术与企业靶场信息化技术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国内外影响
学科充分发挥军工特色,在军用光电武器装备测试方面,研制了高精度光学定心装校设备和国内首台彩色电视成像系统分辨力检测装置,解决了武器装备中关键参数的测试的技术难题,为我国光电武器装备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在靶场光电测试方面,研制的分体式大面积光幕测速系统,解决了各类枪弹、小口径火炮、机载和舰载高射速多管武器系统等弹丸飞行动态参数室内无法测试的难题,为靶场动态参数测试提供了技术保障。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编号与学制
专业编号:080702
学科类别:工  学
学    制:四  年
专业介绍
    光电子学是由光学、微电子学、激光、物理电子学、集成光电子学和信息技术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交叉学科。光电子技术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型战略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光电子技术已经成为以激光科学与工程、集成与工程、集成光电子器件与微纳制造、光通信与光网络技术和光电子系统与信息处理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兵器、深空探测、遥感、资源普查、环境监测、光通信和光网络、先进制造技术和医学诊断等众多领域。本专业突出光电子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多层次、多模块、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相互支撑,培养学生具备集成光电子器件、显示器件以及光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方向)专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5年的实际工作,能达到:
(1)胜任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以及应用等工作。
(2)了解全球和当代社会问题,具有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沟通、交流技能。
(3)运用数学和科学工具解决工程问题。
(4)胜任岗位职责,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方向涉及的物理学、光电子学、电子学、信息技术以及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接受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原理分析、设计、制造以及测试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训练,具有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光电子器件与系统设计制造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光电子器件与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针对光电子器件与光电子系统的系统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光电子器件和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光电子器件与系统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的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简介

专业编号与学制
专业编号:080705
学科类别:工  学
学    制:四  年
专业介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源于1952年国家第一批设立的“光学仪器”专业、教育部92年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的激光专业、红外专业和98年目录中的新增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2012年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的结果。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最前沿组成部分之一,是光学与信息科学技术的交叉学科。本专业主要研究内容是构造现代信息光电系统所涉及的光电信息的产生、获取、变换、传输、存储等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我校2006年成为教育部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5年的实际工作,能达到下列要求:
(1)能够从事与光电信息系统设计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具有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沟通、交流技能,用自己的专业精神获得社会的认可。
(3)能够胜任岗位职责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4)能够通过其他学习途径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的专业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
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学习光电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设计、开发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解决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光电信息系统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光电信息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光电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
(5)能够针对光电信息系统方面的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光电信息系统的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信息系统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