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安工业大学工业中心电装工艺装配教研室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工业中心机械制造基础教研室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工业中心联系方式] [西安工业大学工业中心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艺术硕士专业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学院书法学专业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安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安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工业大学排名] [西安工业大学考研群]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简介正文

专业简介
材料物理专业是一门研究功能应用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与性能的理工交叉学科。依托“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材料科学与工程”陕西省重点学科和“材料工程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程训练平台,和四大重点高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工程联合培养平台,培养从事功能应用材料的生产、研发人员。该学科以坚实的物理学和材料学理论为基础,以功能材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为重点,突出新能源与新信息材料应用。本专业从功能陶瓷材料、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等多个研究应用方向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性能表征与分析、模拟计算等学习能力,突出新材料设计、制备技术和功能器件应用的三位一体综合研发能力的训练。
师资力量
材料物理教学团队于2013年被评为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该团队以材料物理教研室为基础,融合材料物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科研精英,以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为核心,组成21人专业教学团队。13-14年度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横向项目20余项,总经费500万。目前,团队承担的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8项,发表教改论文22篇;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中,获得国家级建设项目和省级建设项目各 1项。
硬件设施
材料物理专业配备有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各种设备(气氛可控热压烧结炉、微波烧结炉、真空烧结炉、热处理炉、磁控溅射、匀胶机、高真空蒸发镀膜机等);同时拥有各种力、光、电、磁、声、热等物理性能表征的教学/科研测试设备(半导体特性分析仪、拉伸试验机、霍尔效应测试仪、磁滞回线测量仪、气敏材料测量系统、差示扫描量热仪、导热系数测量仪等);此外,本专业可共享材料与化工学院的大型仪器设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
                
培养目标
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练掌握英语和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和总体趋势;接受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精神及强烈的创新意识。毕业后5年左右能在工程和功能材料领域成为新材料开发、生产的高级专门人才或者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的专门人才。
主要特色
本专业以培养功能应用材料(半导体器件材料、绿色新能源材料等)的生产、研发人员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的理工兼备的复合人才为特色。注重学生理论功底、知识结构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突出工程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的思维能力训练;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满足高新企业、研究院所对新型研发人员的需求。
主要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物理冶金,材料物理性能,功能材料,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磁性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导论,特种表面制备方法,材料物理性能计算模拟,热加工CAD,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创新创业训练。
材料物理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特色:
由于理工相兼的特征,专业教学特别注重本科生的科学课题研究能力培养和锻炼。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方针,加大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强化专业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加强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入创新创业培训课程提高学生创新的意识;通过各类实时学术报告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鼓励并支持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科研课题。此外,材料物理专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和工程实践基地建设。近年来专业与陕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陕西金山电气有限公司、陕西华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空机械公司、兵器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实习基地,为学生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工程实践提供了平台。通过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作用,加强学生在具体工程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作为特色之一的联合培养模式是近些年来本专业与其他重点高校(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探索结果。基于重点院校雄厚的教学科研和师资能力,我专业和上述高校建立了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和读研指导等方面的共享平台,基本实现专业教学与重点院校教学同质同量和学生深造(读研)信息及时沟通。
 
目前,专业师生比约为1:3,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可以做到近“一对一”的单独指导,学生学习效果,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相对突出。近些年来,76.5%的本专业学生参与了教师的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工作中;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33人次;考研率达到47.6%,多数学生经推荐考取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一次就业率达到95.2%,彰显专业教育的特点与成果。
                       
就业方向
功能及工程材料、化工企业;高新材料企业;电子信息材料企业;高端仪器设备制造研制;IT信息行业等企业;继续深造或者高等院校、研究所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agydx/yjsy_330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