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
Add 西南交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西南交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难吗]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西南交通大学考研群]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是读研究生的一个快速渠道,但是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对学生生源的要求更高,申请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的同学必须成绩优秀,额外的奖项更是有用的加分项, 可以比考研的学生更快地获得研究生资格,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想要通过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项目,必须了解保研项目需要准备什么,例如相应的保研信息,保研夏令营的准备材料,预推免的流程以及推免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信息内总结了学院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信息网是同学获取保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同学保研信息主要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一、学科概况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是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本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出现了全新的面貌。我校机械制造和自动化学科依托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相关学科和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所,目前有在读博士生、硕士生30余人。
本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主要研究方向
该专业主要研究方向:虚拟样机/虚拟制造/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制造、制造过程智能监控、制造基础理论研究、数控技术及伺服装置、先进制造技术及理论、模具制造技术及理论等。
三、主要相关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自动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测试仪器及仪表以及其他与制造领域有关的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共有教授15人,实验室面积达2000 m2,拥有仪器设备总价值800余万元,主要试验设备为日本OLYMPVS公司激光共焦显微镜;法国DELTALAB公司的微动摩擦试验机;瑞士C—M公司纳米划痕仪等;能对外提供摩擦磨损性能测试与摩擦学研究、机械系统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技术培训、机构学及设计自动化研究等方面的项目服务。近两年承担科研项目共6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项目22项,承担科研项目的经费合计89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收录30余篇。
本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摩擦学
该研究方向是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仲荣为学科带头人。本研究方向实验设备先进,研究特色鲜明,学术水平高,与国内外合作交流频繁,形成了较强的综合实力,是我国摩擦学和表面工程的重要研究基地。主要研究内容为微动摩擦学、轮轨摩擦学等领域,研究成果处于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2.机械系统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
该方向将最新的模糊集合、模糊侧度、可能性理论应用于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可靠性等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上,为大型成套机械设备设计的可靠性优化、动态优化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计算分析手段,为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3.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
本研究方向充分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与物流装备的具体设计实践紧密结合,以动态仿真、虚拟现实、可靠性设计、智能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数字物流、控制与信息系统等方面为主要的研究特色。该方向已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对推动物流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4.机构学及设计自动化
该方向从事机构学、机器人、优化设计和设计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机构运动学理论、智能优化技术及设计自动化等方面开展了系统地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是研究在计算机的支持下, 协同设计的机理、协同环境的理论、技术、实现方案和实现技术。机构学、机器人及设计自动化方向研究机器、机构和机器人本体的基本理论及求解算法,研究机构的控制特性。
三、主要相关学科
表面工程、材料学、车辆工程、载运工具、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培养建筑环境控制及其设备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材。除了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问题的研究外,本学科结合我校在交通建筑领域的优势,长期从事隧道与地铁的环境控制、车辆空调、高大空间建筑通风空调的基础和工程应用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导师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设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暖通空调研究所及暖通实验室。承担了很多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纵向和横向研究课题。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多名。
本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下设4个研究方向,均属本学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1.通风技术
本研究方向着重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的通风技术研究。主要开展隧道和地铁通风过程的试验和动态模拟、优化设计、火灾特性与控制、通风过程的智能控制方法、通风模式等研究,本学科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2.暖通空调节能技术
本研究方向结合重大工程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技术问题,开展暖通空调过程、设备与系统节能的基础分析与优化研究。
3.室内环境质量控制
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通风空调气流组织的CFD模拟和试验、室内环境热舒适评价、地铁环控系统、车辆空调设计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4.暖通空调自动化
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基于舒适性指标和空气品质的现代空调控制方法、隧道通风的智能控制方法、空调和供热系统的优化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三、主要相关学科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工程、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西南交通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以下是2020年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生录取名单,成绩从高到底,供准备报考该专业研究生的同学参考: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Apparatus and Instrument Engineering
培养仪器仪表领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掌握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解决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实际问题或从事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
1.掌握现代仪器仪表设计理论和方法,相关的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技术和试验技术;
2.具有从事测试技术、控制技术、仪器仪表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工程设计和开发的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1.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
2.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262人(含峨眉45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6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中组部“万人计划”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名、提名获得者3名。从国外
引进和自主培养的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逐步成为学术带头人,已形成一支勇于创新、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Power Machinery and Engineering
一、适用范围
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080703)。
二、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培养从事动力机械及工程设计、教学、科研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本学科毕业的硕士生应具有动力机械及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动力机械研究开发、设计、控制、节能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和设计方法。具有开展本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到两门外语。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要求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应掌握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五、研究方向
1.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
2. 动力机械强度及可靠性
3. 内燃机振动噪声控制与故障诊断
4. 动力机械电子控制
六、课程设置
级别 |
课程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内容偏重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Ⅰ |
Ⅱ |
Ⅲ |
5级课程
|
中级课程 |
公共课 |
5431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理论 |
32 |
2 |
√ |
|
|
考试 |
|
第一外国语 |
应用 |
48 |
3 |
√ |
|
|
考试 |
54311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理论 |
16 |
1 |
|
√ |
|
考试 |
54311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理论 |
16 |
1 |
|
√ |
|
考试 |
50331001 |
工程创新方法论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1921001 |
科技论文写作 |
应用 |
16 |
1 |
|
√ |
|
考查 |
53021001 |
信息检索 |
应用 |
16 |
1 |
|
√ |
|
考查 |
公共
基础课 |
54012001 |
数值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
|
考试 |
54012002 |
现代数学物理方程 |
理论 |
48 |
3 |
√ |
|
|
考试 |
专业基础课 |
50233011 |
热能动力机械强度与可靠性※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3012 |
高等内燃机原理 ※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3013 |
内燃机振动控制※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专业课 |
50224004 |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与控制 |
应用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4035 |
现代工程信号处理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4036 |
流体流动数值计算方法 |
并重 |
48 |
3 |
√ |
|
|
考试 |
50234037 |
汽车环保与节能技术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4038 |
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学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4039 |
动力机械智能维护系统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3009 |
高等工程热力学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6级课程
|
高级课程 |
公共
基础课 |
64012001 |
应用泛函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
|
考试 |
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
2. 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名称后面填“※”。
实践教学环节
级别 |
课程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内容偏重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Ⅰ |
Ⅱ |
Ⅲ |
5级 |
中级 |
环节 |
54316100 |
形势与政策 |
理论 |
16 |
0 |
√ |
√ |
|
考查 |
50216001 |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5次) |
理论 |
16 |
1 |
|
√ |
|
考查 |
实践 |
50226001 |
科研实践 |
应用 |
16 |
1 |
|
√ |
|
考查 |
七、选课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低于5级课程不计学分,可选5级中的应用课及7级课程,但不计入学分,选5级课程中的理论或并重课程及6级课程可按课程学分计算。
5级公共课:≥6学分(第一外国语必修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中,至少选修一门)。
5级以上(含5级)公共基础课总学分:≥4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基础课总学分:≥6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课总学分:≥8学分。
5级实践教学环节:≥2学分(《形势与政策》、《科研实践》、《学术报告》必修)。
八、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选题
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围绕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主线,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应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十、实践环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理工类学科的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验训练。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与分析。
十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在课程体系建设、科研实践体系建设和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建立并实施常态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交流项目与规模,有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机械工程 [0802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2]机械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2 机械电子工程 03 起重与工程机械、工业与安全工程 04 机构学、图形图像、机器人及机械设计 05 摩擦学及表面工程 |
招生人数: |
75 |
考试科目: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824 机械原理 |
备 注: |
其中含拟接收推免生 38 人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工程图学 ②机械设计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Testing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一、适用范围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080402),仪器仪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领域)(085203)。
二、培养目标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并具有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精神的能从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坚实深厚的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深入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发展动态,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具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组织管理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仪器仪表领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掌握仪器仪表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解决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实际问题或从事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
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
2.掌握有关测试理论、方法和仪器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具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组织管理才能;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1.掌握现代仪器仪表设计理论和方法,相关的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技术和试验技术;
2.具有从事测试技术、控制技术、仪器仪表科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工程设计和开发的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四、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五、研究方向
1.智能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2. 嵌入式系统及虚拟、网络化仪器技术;
3. 现代测控技术及系统;
4. 现代传感器及信息处理技术。
六、课程设置
级别 |
课程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内容偏重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Ⅰ |
Ⅱ |
Ⅲ |
5级课程 |
中级课程 |
公共课 |
5431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理论 |
32 |
2 |
√ |
|
|
考试 |
|
第一外国语 |
应用 |
48 |
3 |
√ |
|
|
考试 |
54311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理论 |
16 |
1 |
|
√ |
|
考试 |
543110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理论 |
16 |
1 |
|
√ |
|
考试 |
50331001 |
工程创新方法论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1921001 |
科技论文写作 |
应用 |
16 |
1 |
|
√ |
|
考查 |
53021001 |
信息检索 |
应用 |
16 |
1 |
|
√ |
|
考查 |
公共基础课 |
54012001 |
数值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
|
考试 |
54012003 |
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
|
考试 |
54012004 |
应用模糊数学 |
理论 |
48 |
3 |
|
√ |
|
考试 |
54012005 |
数理统计与多元统计※ |
理论 |
48 |
3 |
√ |
|
|
考试 |
54012006 |
矩阵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
|
考试 |
专业基础课 |
50233008 |
传感器工程学※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专业课 |
50224009 |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
应用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4026 |
测控系统建模与仿真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4027 |
网络化测控系统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4028 |
计算机图像处理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4029 |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4030 |
振动测试与信号分析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50234031 |
时域离散随机信号处理及实现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实验课 |
50225002 |
机电测控技术综合实验课 |
应用 |
32 |
2 |
|
√ |
|
考查 |
6级课程
|
高级课程 |
公共
基础课 |
64012001 |
应用泛函分析 |
理论 |
48 |
3 |
√ |
|
|
考试 |
专业
基础课 |
60233006 |
先进控制理论设计与应用 ※ |
并重 |
32 |
2 |
|
√ |
|
考试 |
60233007 |
先进测试技术与应用(英文)*※ |
并重 |
48 |
3 |
|
√ |
|
考试 |
注: 1. 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
2. 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名称后面填“※”。
实践教学环节
级别 |
课程类型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内容偏重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考核方式 |
Ⅰ |
Ⅱ |
Ⅲ |
5级 |
中级 |
环节 |
54316100 |
形势与政策 |
理论 |
16 |
0 |
√ |
√ |
|
考查 |
50216001 |
学术报告(至少参加5次) |
理论 |
16 |
1 |
|
√ |
|
考查 |
50236002 |
前沿技术专题(至少听5个) |
并重 |
16 |
1 |
|
√ |
|
考查 |
实践 |
50226001 |
科研实践 |
应用 |
16 |
1 |
|
√ |
|
考查 |
50226002 |
专业实践 |
应用 |
80 |
5 |
|
|
√ |
考查 |
七、选课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低于5级课程不计学分,可选5级中的应用课及7级课程,但不计入学分,选5级课程中的理论或并重课程及6级课程可按课程学分计算。
5级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为必修。
5级公共课:第一外国语(3学分)为必修(可按要求申请免修)。
5级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选一(1学分)。
5级以上(含5级)公共基础课:≥4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14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6学分;专业课:≥8学分。且必须修一门全英文讲授的课程。
5级实践教学环节:≥2学分(《形势与政策》、《学术报告》、《科研实践》为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下列本科课程;
《信号与系统》、《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工程》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
学习补修课程、低于5级课程不计学分,可选7级课程,但不计入学分,5级课程中的应用课、并重课及6级课程可按课程学分计算。
5级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为必修。
5级公共课:第一外国语(3学分)为必修(可按要求申请免修)。
5级公共课:《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选一(1学分)。
5级以上(含5级)公共基础课:≥4学分。
5级以上(含5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12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6学分;专业课:≥6学分。且必须修一门全英文讲授的课程。
5级以上(含5级)实验课程学分:≥2学分。
5级实践教学环节:≥6学分(《前沿技术专题》、《专业实践》为必修)。
*对于跨学科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下列本科课程;
《信号与系统》、《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工程》
八、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选题
选择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论文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并通过论证。
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学科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学位论文评议、答辩和学位
按学位办公室相关规定执行。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1.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或实际意义的课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开题报告。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应在开题报告会上广泛征求意见,由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审定后确定。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所选课题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该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等。
3.制定论文工作计划。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计划中应对完成论文的研究方法、试验方案与手段、经费与设备、论文撰写、完成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结果等,做出详细的安排和说明。
4.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践环节和撰写工作,经导师审定论文初稿,同意提交答辩者,可向所在院(系、中心)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硕士生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选定2-3位论文评阅专家,专家职务要求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专家审阅后,对论文写出详细的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此外,对论文是否达到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的水平、可否提交答辩等提出意见。如一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的,由院(系、中心)另聘一名评阅人复审;如二名评阅人的评语属否定的,不能组织论文答辩。
论文评阅通过后由分委会确定答辩日期,审批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7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两名是来自工矿企业、工程建设、政府部门、设计单位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应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的原则进行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及研究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学位作出决定。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且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有效。
答辩通过后,再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则授予硕士学位。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以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实践能力为主。即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既要使硕士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其科学研究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2、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研究生在读期间除了学习课程之外,须结合研究方向查阅相关文献、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以及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
3、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2-3人的指导小组,由导师负责,实行导师个别指导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有成绩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1.结合仪器仪表专业的职业背景,以高级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学习、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培养研究生。
2.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或“学校独立培养”的方式进行。
3.对“校企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采用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与学习指导,校外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指导,并为研究生参与适当的工程课题提供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应用能力。
4.部分科研条件优越并承担工程项目的教研室,可采用“学校独立培养”的方式进行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应承担相应工程项目的设计、分析任务,达到实践学习的目的。
5.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教学、讨论班和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十、实践环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科研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结合研究课题进行相应的实验或试验研究。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1.专业实践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一年并完成全部个人培养计划的课程学习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但最长不能超过一年。
2.专业实践形式与教师职责
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专业实践,导师可根据实际条件自由选择以下方式:
(1)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2)依托学校建立的实验室、专业实践基地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采用以上两种实践方式时,导师为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的责任教师,并由导师指定学生专业实践的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可以是导师本人或其他教师。
(3)进入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实践基地,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资源,由导师与实践基地辅导教师共同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
(4)研究生结合本人的毕业去向,自行联系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采用以上两种实践方式时,导师只作为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由实践单位指派。
3.专业实践申请
研究生于第一学年第2学期结束前与指导教师一起制定个人专业实践计划,并填写《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上报所在学院。
4.专业实践纪律
(1)参加专业实践的学生应在指导教师的和实践基地有关人员的指导下,按照个人专业实践计划表,认真完成实践任务,严格遵守实践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2)学生在实习期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应以书面形式向指导教师请假,自行联系实践的学生请假应获得实践单位相关人员的同意。累计缺勤时间(含请假时间)超过规定实践时间三分之一(含三分之一)者,不能参加实践考核。
(3)学生在专业实践期间要定期填写实践登记表,并按时完成实践作业和报告。
(4)学生应严格遵守学术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严禁抄袭他人实践成果。
5.专业实践考核
(1)考核提交材料。
u 《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登记表》。
u 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u 《西南交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登记表》。
(2)考核方式。
由学院组织学院专家、学生导师、学生实践辅导教师组成专家组参加研究生专业实践专题报告会,研究生汇报本人的专业实践工作或展示个人的实物成果。专家组根据研究生的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基地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几个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3)考核结果
u 考核成绩在及格及以上的学生获得专业实践8学分。
u 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未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未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本人须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学院批准后,重新进行专业实践。
十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在课程体系建设、科研实践体系建设和论文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与国内外在仪器科学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定期地邀请国内或国际上知名的学者、教授来讲学,以期拓展研究生的视野,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为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对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了解,学院将于2019年7月18日-20日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将通过学术讲座、参观、交流等方式,让入选的学员进一步体验未来学术生涯的无穷魅力,同时为接收2020年研究生进行初步遴选工作。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02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机械工程
专业介绍
陆军装甲兵学院为例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深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本专业领域技术难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满足军队科研院所及总装基层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于201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每年培养博士生约10名、硕士生约25名。机械工程学科是我院主干学科,主要从事重型、轻型、两栖、空降四大系列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装备教学、科研和试验研究工作,在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二级学科均承担博士、硕士、本科和外军留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军队“2110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领域,其中车辆工程学科为全军重点建设学科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
三、研究方向简介
五十多年来,在主导和引领我军装甲装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装甲车辆理论与总体技术”、“装甲车辆动力系统理论与技术”、“装甲车辆机电液系统测控技术及故障诊断”、“装甲车辆先进设计与理论”、“军用装备功能材料的先进加工技术及其自动化”等五个稳定的具有鲜明军事工程特色的学科方向。
四、导师队伍
机械工程专业目前共有博士生导师14名,硕士生导师31名。其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总装备部“115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6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0人。各方向的学术骨干多数有出国留学或作访问学者的经历。
五、教学科研条件
本专业拥有装甲车辆道路试验场、野外试验站、车辆人-机-环境系统实验室、装甲车辆性能试验与仿真评估实验室、动力传动实验室、油液分析检测实验室、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结构强度分析实验室、机构创新实验室和机械动力学仿真平台。
六、教学科研学术成果
本专业参与了我军装备发展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制定,围绕装备体系规划、新型号研制、现役装备升级改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以“四个突击系统”为基本架构的装甲装备基本体系,在引领陆军装备技术跨越式发展、打造我军第一辆数字化坦克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高速两栖车辆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动力传动系统性能集成建模、动力舱的热性能数值仿真与测试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首创的引弧微爆轰击高效经济型陶瓷加工技术和装置,成功研制了国内外首台陶瓷螺纹自动加工机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工程陶瓷界面热化学反应高效磨削的新理念,研制的陶瓷专用高效有机磨削液已推广应用。2005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995”高新工程、国际合作、国防预研、装备型号等各类项目150余项,总经费达1.2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71项。科研成果被部队、军工和地方企业应用27项,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12篇。举办学术会议6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7人次。出版学术专著18部、译著4部,发明专利1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入选国家精品课程2门。管理制度健全,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近年来有2篇博士和2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入选全军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点分布
陆军装甲兵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淮海工学院 宁波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温州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厦门理工学院 华侨大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邮电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青海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2 机械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初试考试科目)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专业分析)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代码:085201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工程
专业介绍
邵阳学院
机械工程领域简介
邵阳学院机械工程领域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吉利集团、三一集团、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天雁机械厂、长丰集团、山河智能等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试验科研基地及实践基地,在小型风冷柴油机、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先进制造技术、机械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本领域现有专任教师及导师3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博士学位人员15人,拥有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有动力机械实验室、机械动力实训基地、小型内燃机及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等省级研究平台;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8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3项,共出版专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90多篇。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方式:
1)采用项目承载式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模式,学生主要在联合培养企业完成学业。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产品开发、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机械工程领域培养目标:
1)掌握机械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和工程管理等能力。
2)培养从事机械及机电设备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检测及控制、使用及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掌握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现代制造技术(包括工艺过程、制造加工设备及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并能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实际技术问题。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佳木斯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盐城工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理工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 宁波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邵阳学院 湖南工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西京学院 空军工程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理工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89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4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A+ |
5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6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7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8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9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0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1 |
10183 |
吉林大学 |
A- |
12 |
10216 |
燕山大学 |
A- |
13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1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15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6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7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8 |
10611 |
重庆大学 |
A- |
19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A- |
20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21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22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3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24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25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6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27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2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29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30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B+ |
31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2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4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35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B+ |
36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B+ |
3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38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B |
39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40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B |
41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B |
42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43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B |
44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B |
45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46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47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B |
48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49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B |
50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51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52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53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54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5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B |
56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58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B |
59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B- |
60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61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6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B- |
6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64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65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6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67 |
10433 |
山东理工大学 |
B- |
68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9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B- |
70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B- |
71 |
10657 |
贵州大学 |
B- |
72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73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74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75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76 |
10013 |
北京邮电大学 |
C+ |
77 |
10022 |
北京林业大学 |
C+ |
78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C+ |
79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80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81 |
10225 |
东北林业大学 |
C+ |
82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83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84 |
1033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C+ |
85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C+ |
8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87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88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9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C+ |
90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C+ |
91 |
10755 |
新疆大学 |
C+ |
92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93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94 |
90059 |
火箭军工程大学 |
C+ |
95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96 |
10057 |
天津科技大学 |
C |
97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98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C |
99 |
10143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C |
100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1 |
10220 |
东北石油大学 |
C |
102 |
10285 |
苏州大学 |
C |
10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104 |
10304 |
南通大学 |
C |
10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106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C |
107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108 |
10462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C |
109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C |
110 |
10495 |
武汉纺织大学 |
C |
111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2 |
10530 |
湘潭大学 |
C |
113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5 |
11232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C |
116 |
10151 |
大连海事大学 |
C- |
117 |
10254 |
上海海事大学 |
C- |
118 |
10259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C- |
119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C- |
120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121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122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123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C- |
124 |
10431 |
齐鲁工业大学 |
C- |
12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26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C- |
127 |
10623 |
西华大学 |
C- |
128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C- |
129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130 |
11078 |
广州大学 |
C- |
131 |
10066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
C- |
132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机械工程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语、203
日语任选其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8机械原理
机械工程考研参考书:
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 |
书名 |
出版社 |
版本 |
作者 |
备注 |
801 |
理论力学 |
《理论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六版 |
哈工大 |
任选其中一本 |
《理论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李慧剑、杜国君 |
802 |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四版 |
刘鸿文 |
任选其中一本 |
《材料力学》 |
科学出版社 |
|
白象忠 |
B01 |
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各占50%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B02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M01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王先逵 |
|
M02 |
切削原理及刀具 |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四版 |
陆剑中 |
|
M03 |
机械制造装备 |
《金属切削机床》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戴曙 |
|
M04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姜培刚 |
|
M05 |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16/32位汇编语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钱晓捷 |
|
M06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方承远 |
|
M07 |
液压元件 |
《液压元件与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李壮云 |
|
M08 |
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 |
《液压控制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王春行 |
|
M09 |
液压传动系统 |
《液压传动系统》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三版 |
官忠范 |
|
M10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第二版 |
安子军 |
|
M11 |
机械设计 |
《机械设计》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立忠 |
|
M12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设计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黄靖远 |
|
M13 |
轧钢工艺及设备 |
《板带材生产工艺及设备》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第一版 |
许石民 |
|
M14 |
冶炼设备及工艺 |
《炼钢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89年版 |
罗振才 |
|
《炼铁机械》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严允进 |
M15 |
材料成形设备 |
《材料成形设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4年版 |
王卫卫 |
|
M16 |
冲压工艺 |
《冲压工艺学》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0年版 |
肖景容 |
|
M17 |
锻造工艺 |
《锻造工艺过程及模具设计》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6年版 |
胡亚民 |
|
M18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9年版 |
俞汉清 |
|
机械工程研究生就业方向: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