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一、体育教育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有所专长,能胜任中等以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主干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学概论、体育统计学、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
二、运动人体科学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社会体育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以及中等以上学校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科研、教学以及体育保健与健康指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中医学基础、推拿学、运动人体科研方法等.
三、民族传统体育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健身指导以及保安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运动生理学、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国文化概论、武术专项理论、武术主修、中医基础理论、运动训练学、治安管理学等。
四、运动训练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体育专项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科研以及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主修专项理论与实践、运动心理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营养与恢复、体育管理学、体育科研方法等。
从1997到2007的十年,是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撤系建院的十年,也是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最为辉煌的十年。十年来,体育学院从原来仅有一个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到目前拥有体育教育、运动人体、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四个专业;从原来仅有一个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点学位授予权,发展到目前体育学硕士点学位授予权全覆盖,以及一个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学位授予权和一个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实现了十年时间的跨越式发展,逐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二级系科,成长为省重点乃至全国知名的体育院校。
1、渡村会议
20世纪90年代,苏州大学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其显著标志是,1996年苏州大学以全新的姿态挤身全国高校“211工程”之列,预示着苏州大学将向着建设成为国家和江苏省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实现“科教兴省”战略的重要基地的目标迈进。
这一发展目标出台之后,全校师生大受鼓舞。体育系的各级领导也试图凭借这一契机,抓住机遇、把握方向、鼓舞士气,力争在新时期将苏州大学体育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此,1996年10月体育系全体教职员工赴吴县渡村召开了“体育系发展建设研讨会”(也称“渡村会议”),共商体育系建设事宜与发展蓝图。
此次会议经过激烈讨论、认真筹划,制定出了之后对体育系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九五”规划。“九五”规划就体育系在世纪之交的办学体制和理念、教学、科研、训练、场馆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做了详尽部署。例如,“九五”规划提出“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教学”,从而提高体育系综合实力、尝试实行课外体育俱乐部制度等发展理念,为体育系的未来建设开辟了崭新道路。
由于“渡村会议”为体育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诸多新兴理念,因而在全系教职员工中引起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该次会议也成为苏州大学体育系发展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一笔。
2、撤系建院
“渡村会议”之后的十年,对于苏州大学体育系而言是一个多变而辉煌的时期。“211工程”大学的良好平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工业园区等科技、工业基地对于人才的强大需求,无不是苏州大学加快发展革新步伐的动力。与此同时,历经九十华旦沧桑与文化积淀的苏州大学各系科也已陆续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具备一定教学科研实力的院系。加之新时期改革浪潮千层万迭,应着这股张扬的势头,苏州大学体育系的“升格”计划也呼之欲出。
1997年12月,在国家、省教育厅、市教委以及苏州大学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以及体育系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体育系终于拉开了蜕变之后的崭新华章——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正式成立。(附《体育学院撤系建院的批文》以及领导视察照片)
江苏省教委关于苏大体育学院撤系建院的批文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前来体育学院视察指导
国务委员陈至立前来体育学院视察指导
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右一)来体育学院视察指导
现吉林省委书记王珉(右二)等领导来体育学院视察指导
3、几度筹谋
建院之后,全体教职工对体育学院的未来发展与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好环境激发了苏大体育人的昂扬斗志。为了更好地拓展办学规模、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实力,自1997年建院至今,体育学院继“渡村会议”后又连续召开了三次体育学院发展研讨会,即1997年的“宜兴会议”、1998年的“太仓会议”、1999年的“江宁会议”。并先后制定(或实施)了“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旨在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谋求发展。
例如,在发展战略上,各个阶段都有十分明确的奋斗目标。“九五”期间,体育学院制定了“以学校争进211工程为动力,以稳定教学秩序为根本,以树立良好的学风、党风为基础,进一步将体育学办成江苏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建设的坚强阵地和体育专门人才的摇篮。……在办学体制、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点,力争在江苏省内体育学科中确立领先地位、综合实力挤进全国同类体育学的先进行列”。
“十五”期间,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背景之下,体育学院制定了力求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加以革新与完善,从而“确立体育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并进而把体育学院办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事业专门人才和21世纪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的发展战略。
而“十一五”期间,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大环境下,体育学院又提出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做到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等建设的和谐发展,争创国内一流院校的发展战略。
2005年末,王家宏院长在回顾体育学院“九五”、“十五”发展历程中功过得失的基础上,郑重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即在“十一五”期间将体育学院的目标定位为:建设成为综合实力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体育院系;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并举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院系和基地。
十年来,体育学院励精图治、几度筹谋。从“九五”期间提出的谋求“省内重点”,到“十五”期间的“国内一流”,再到“十一五”期间的“国际知名”的自我定位与要求,不仅表明了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雄心壮志,也充分体现出苏大体育人的发展潜力。
4、管理模式
(1)组织领导机构
自1997年撤系建院以来,面对新时期高校快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体育学院敢于锐意创新,在原有基础上及时拓展规模、提升影响;通过不断革新理念,谋求进一步的突破与发展。历经十年的经营与奋斗,目前的体育学院不仅在硬件院系专业建设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十年完成跨越式快速发展的丰硕成果,而且在软件人事制度建设上也取得了骄人成绩,形成了一支团结奋斗、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集体。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体育学院党政领导集体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自建院以来体育学院的领导集体趋于稳定,没有发生重大变更。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体育学院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党政共同负责制,团结一致、共同承担,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与考验。正因为此,这一领导集体在不断磨合中建立起了互相信任、互助互补的团队意识,以及互相督促、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凭借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顽强拼搏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套领导集体在体院全体教职工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40300 体育学
01(全日制)体育人文社会学
02(全日制)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
03(全日制)运动人体科学
04(全日制)运动康复理论与实践
05(全日制)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06(全日制)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07(全日制)民族传统体育学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
③656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1、体育基础理论与应用
(笔试)
2、综合(面试) |
同等学力加试
科目:①体育科
研方法②体育
心理学
05、06、07 方向
需 要 面 试 运 动
技术。 |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
学校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北京体育大学 |
A+ |
2 |
上海体育学院 |
A+ |
3 |
华东师范大学 |
A |
4 |
天津体育学院 |
A- |
5 |
福建师范大学 |
A- |
6 |
武汉体育学院 |
A- |
7 |
华南师范大学 |
A- |
8 |
成都体育学院 |
A- |
9 |
清华大学 |
B+ |
10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11 |
首都体育学院 |
B+ |
12 |
沈阳体育学院 |
B+ |
13 |
苏州大学 |
B+ |
14 |
浙江大学 |
B+ |
15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16 |
山西大学 |
B |
17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8 |
吉林体育学院 |
B |
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0 |
曲阜师范大学 |
B |
21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2 |
广州体育学院 |
B |
23 |
西安体育学院 |
B |
24 |
河北师范大学 |
B- |
25 |
辽宁师范大学 |
B- |
26 |
南京体育学院 |
B- |
27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28 |
山东体育学院 |
B- |
29 |
河南大学 |
B- |
30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1 |
宁波大学 |
B- |
32 |
山西师范大学 |
C+ |
33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34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35 |
江西师范大学 |
C+ |
36 |
郑州大学 |
C+ |
37 |
广西师范大学 |
C+ |
38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39 |
西北师范大学 |
C+ |
40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41 |
扬州大学 |
C+ |
42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43 |
湖北大学 |
C |
44 |
吉首大学 |
C |
45 |
深圳大学 |
C |
46 |
西南大学 |
C |
47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48 |
吉林大学 |
C- |
49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C- |
50 |
同济大学 |
C- |
51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52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53 |
杭州师范大学 |
C- |
54 |
集美大学 |
C- |
学院代码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学位类型 |
专业代码 |
报名人数 |
录取人数 |
其中:推免人数 |
5 |
体育学院 |
体育学 |
学术型 |
40300 |
195 |
50 |
11 |
5 |
体育学院 |
体育 |
专业型 |
45200 |
54 |
32 |
9 |
体育学 [04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苏州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体育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体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体育人文社会学 02(全日制)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 03(全日制)运动人体科学 04(全日制)运动康复理论与实践 05(全日制)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06(全日制)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07(全日制)民族传统体育学 |
招生人数: |
|
考试科目: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 ③656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备 注: |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体育科研方法②体育心理学 05、06、07 方向需要面试运动技术。 复试:1、体育基础理论与应用 (笔试) 2、综合(面试) |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的东吴大学体育专修科、1952年的江苏师范学院体育系、1982年的苏州大学体育系。1997年成立体育学院,至今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几代体育人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国内领先,并且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体育院校。学院现有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本二招生)5个本科专业;拥有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若干国家、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长期以来,学院致力于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包括奥运会冠军陈艳青、吴静钰、孙杨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共有教职员工142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63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6人,国际级裁判3名,国家级裁判10名,另有柔性引进、兼职、客座教授20余名。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90名,博士研究生46名,硕士研究生239名,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近300名。
近年来,我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同类学科专业中的领先地位,努力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特长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学校与江苏省体育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组建“江苏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方面全面合作,深度融合。 成立“苏州大学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发挥省校共建的决策优势,构建并不断完善理论创新、政策设计、人才培养、高科技企业孵化的创新平台,全力打造体育健康产业高端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响应“健康中国2030”号召,服务大众运动健身和康复需求,由苏州市卫计委、苏州市体育局及我校三方合作,成立了 “运动云医院”。
以各级各类赛事为平台,以赛促学,彰显体教结合特色。在里约奥运会上,我校孙杨、吴静钰、王振东三位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表现出色,成绩突出,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张华同学在第二十八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跆拳道女子62公斤级比赛中夺冠。我院学生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高校啦啦操比赛、省大学生田径比赛、省大学生游泳比赛、省高校“省长杯”暨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第十八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高校舞龙舞狮比赛、龙舟比赛、国际剑道公开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学院争了光、添了彩,继续保持我校的竞技体育水平“江苏一流、全国领先”的牢固地位。
类别 专业及代码 方向
博士 体育学,040300 01 体育教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02 人体运动科学理论与实践
03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
04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学术型硕士 体育学,040300 (体育人文社会学:)
01 体育人文科学研究
02 体育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03 体育管理理论与实务
13 体育产业与经济
(运动人体科学:)
04 运动健身与适应的生物学理论与方法
05 运动损伤防治与康复
06 体育装备开发与运动技术优化
09 体育运动健身方法与指导
12 运动竞技能力的开发与评定
(体育教育训练学:)
07 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08 运动训练与参赛的理论与实践
(民族传统体育学:)
10 武术文化与发展研究
1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实践
专业型硕士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045200 01 体育教学
一、基本条件
1.报考体育学(040300)专业考生,及体育(045200)专业的全日制、非全日制考生中总分≥308分,且学科专业≥105分、政治≥35分、英语≥35分者,均可调剂到(045200)专业(非全日制)。
2.不接收跨学科门类调剂。
3.不接收同等学力考生和单独考试考生调剂。
二、调剂与复试
1.所有调剂考生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未通过调剂系统录取的考生一律无效。对申请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按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
2.拟调剂招生人数39人,按1:1.2进行复试,拟接收调剂复试人数为47人。若调剂人数不足,则以实际调剂人数进行复试。
3.复试要求同全日制研究生。
三、录取原则
1.按照考生总成绩(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排名,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取名单。对于录取的最后一名,如果出现多名考生总成绩相同,则按照复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2.复试成绩低于270分者,不予录取。
3.拟录取为全日制非定向的考生,要提供人事档案;拟录取为全日制定向或非全日制的考生要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只能被录取为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受目前我校条件限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安排住宿。
★复试方案同《体育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实施细则》(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具体复试时间另行通知。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的东吴大学体育专修科、1952年的江苏师范学院体育系、1982年的苏州大学体育系。1997年成立体育学院,至今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几代体育人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国内领先,并且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体育院校。学院现有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本二招生)5个本科专业;拥有体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若干国家、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长期以来,学院致力于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包括奥运会冠军陈艳青、吴静钰、孙杨在内的一大批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共有教职员工142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63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6人,国际级裁判3名,国家级裁判10名,另有柔性引进、兼职、客座教授20余名。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90名,博士研究生46名,硕士研究生239名,在职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员近300名。
近年来,我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同类学科专业中的领先地位,努力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专业特长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学校与江苏省体育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组建“江苏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方面全面合作,深度融合。 成立“苏州大学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发挥省校共建的决策优势,构建并不断完善理论创新、政策设计、人才培养、高科技企业孵化的创新平台,全力打造体育健康产业高端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响应“健康中国2030”号召,服务大众运动健身和康复需求,由苏州市卫计委、苏州市体育局及我校三方合作,成立了 “运动云医院”。
以各级各类赛事为平台,以赛促学,彰显体教结合特色。在里约奥运会上,我校孙杨、吴静钰、王振东三位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表现出色,成绩突出,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张华同学在第二十八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跆拳道女子62公斤级比赛中夺冠。我院学生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国大学生游泳锦标赛、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全国高校啦啦操比赛、省大学生田径比赛、省大学生游泳比赛、省高校“省长杯”暨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第十八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高校舞龙舞狮比赛、龙舟比赛、国际剑道公开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学院争了光、添了彩,继续保持我校的竞技体育水平“江苏一流、全国领先”的牢固地位。
体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403
一、学科简介
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涵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体育学发展将呈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理论研究与体育运动实践结合更加紧密等特点。本学科已有90多年的发展历史。1985年开始研究生教育。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授22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65人。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九位。是省高校优势学科一期优势学科、二期重点序列学科,省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支撑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省重点学科、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江苏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10多个科研平台。已授予博士学位105人,培养各类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奖2篇,省优博论文5篇、优硕论文8篇。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应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研究方法论、体育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面,了解体育学知识获得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研究方法。应基本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还必须掌握与自身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核心概念和基础知识。
2.基本素质。应具备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置身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之中,探求真知;应树立法制观念,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不得传封建迷信和伪科学。
3.基本学术能力。应具备获取体育领域有关知识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体育学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对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学术鉴别能力;具备一定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较好掌握必要的运动技能,具备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和适应未来工作所需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应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表达学术成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熟练阅读和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和展示学术成果的专业能力。
三、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
1.培养年限。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2.培养方式。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生的培养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或指导教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及总学分: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环节和非学位课程四个模块,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学分不少于28个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授课教师 考核方式 适用方向
公共课程(9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 各方向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方法论 16 1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 按文理选课
基础英语 54 3 第一学期 外国语学院 课堂考核 各方向
应用英语(专业英语) 54 3 培养单位自定 培养单位自定 培养单位自定 各方向
专业核心课程(15学分) 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54 3 第一学期 王家宏 考试 各方向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 54 3 第一学期 杨卫东,等 考试 各方向
体育生物科学理论与实践 54 3 第一学期 张林,等 考试 各方向
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理论与实践 54 3 第一学期 李龙,等 考试 各方向
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54 3 第一学期 王平 考试 各方向
培养环节(4学分)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各方向
中期考核 1 各方向
学术活动(不少于15次) 2 各方向
非学位课程(所获学分记非学位课程学分,不计入总学分要求) 体育产业与经济 36 2 第二学期 王家宏 考试 各方向
体育与人类社会发展研究 36 2 第二学期 罗时铭 考试
体育社会学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 36 2 第二学期 樊炳有 考试
社会体育发展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二学期 戴俭慧 考试
体育发展的社会控制 36 2 第二学期 杨卫东/李翔 考试
人体运动分析理论与方法 36 2 第二学期 陆阿明 考试
运动伤病的防治与康复 36 2 第二学期 王国祥 考试
人体机能的生理生化评定方法与技术 36 2 第二学期 张林 考试
体育统计学及SPSS软件应用 36 2 第二学期 张秋霞 考试
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 36 2 第二学期 王杰龙 考试
功能动作训练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二学期 鲍捷 考试
运动技术及其教学训练原理 36 2 第二学期 宋元平/蔡赓/钟华 考试
运动休闲与健身指导 36 2 第二学期 钟华 考试
篮球教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二学期 胡乔 考试
体育文化哲学 36 2 第二学期 陶玉流 考试
武术出场学基本理论 36 2 第二学期 李龙 考试
民族传统体育与养生 36 2 第二学期 王国志 考试
武术基本理论与进展 36 2 第二学期 张宗豪 考试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36 2 第二学期 吴松 考试
说明:
1)硕士生补修、选修学科培养方案以外的其他课程,为非学位课程。
2)非学位课程包括自学课程、补修课程、任选课程等。
①补修课程。专业基础欠缺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的核心课程(一般不少于2门)。所得的学分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②任选课程。硕士生根据个人兴趣,可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以外的课程,但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所得的学分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五、培养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文献综述
各方向应对硕士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特别是外文期刊目录作出具体规定,并建立读书报告制度,由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学位论文综述应围绕选题在全面、大量地搜索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与概括分析,对所研究的问题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叙述与评论;通过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辨明文献中各种关系、矛盾、差距及不一致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不能只是文献的罗列或堆砌。综述既要全面反映该研究问题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最新成果,又要归纳总结正确。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基本条件为已完成文献调研、进行了部分预研工作,并撰写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施行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审核、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协调、各系(部)组织考核,研究生院备案的工作制度。具体按《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开题管理暂行办法》(苏大研〔2013〕11号)执行。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考核之一,是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中期考核基本条件为已完成学位论文开题、研究课题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中期考核施行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审核、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协调、各系(部)组织考核,研究生院备案的工作制度。具体按《苏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暂行办法》(苏大研〔2013〕9号)执行。
3.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至少选听15次学科进展类讲座,将书面记录和撰写的心得体会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答辩前一个学期末将经导师签字后的书面材料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备查。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按《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苏大学位〔2012〕20号)和《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执行。
1.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是体育学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一定意义的课题,研究课题要突出科学性、可行性。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应包括选题和开题报告、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的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硕士学位论文应符合科学研究道德规范、学术规范、体育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等,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必须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构严谨、方法合理,同时,逻辑性强、图表规范、文理通顺、行文规范,并能实事求是地提出正确结论。
2.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硕士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应体现创新性与实践性,在所研究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能合理利用现有理论,正确使用研究方法进行论文研究工作,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七、毕业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实行毕业与学位申请制。具体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必读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文献名称 作者或出版社 文献类别
1 运动训练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著作
2 体育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著作
3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 著作
4 运动竞赛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著作
5 教练员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著作
6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人民体育出版社 著作
7 运动竞赛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著作
8 竞技参赛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著作
9 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著作
10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 著作
11 球类运动-篮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著作
12 新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 人民体育出版社 著作
13 我国篮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著作
14 我国篮球运动组织管理系统优化配置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著作
15 篮球文化与篮球市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著作
16 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期刊
17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 期刊
18 体育学刊 华南师范大学 期刊
19 体育与科学 浙江省体育局 期刊
20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体育学院 期刊
21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 期刊
22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西安体育学院 期刊
23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 期刊
24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 期刊
25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 期刊
26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 期刊
27 体育文化导刊 国家体育总局 期刊
28 中国体育科技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期刊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必读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文献名称 作者或出版社 文献
类别
1 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 衣俊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专著
2 文化和价值 维特根斯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6 专著
3 文化演进与人类行为 (美)普洛(Plog,F)贝茨(Bates,D.G.),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10 专著
4 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 (美)英克尔斯,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专著
5 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 (美)英克尔斯,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5.5 专著
6 外国教育史 张斌贤、王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专著
7 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新文化 (美)卡普拉(Capra,F.)著,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11 专著
8 教育问题案例研究 傅维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专著
9 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 (美)巴比,华夏出版社,2009 专著
10 西方体育社会学:理论、视点、方法 仇军,清华大学出版:2010-1-1 专著
11 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 刘骁纯,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专著
12 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 作者:郭淑云著:民族出版社,2007 专著
13 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期刊
1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 期刊
15 体育与科学 江苏省体科所 期刊
16 体育学刊 华南师范大学 期刊
17 Sport, education and society 国际体育学术组织 期刊
18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国际体育学术组织 期刊
19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国际体育学术组织 期刊
20 Journal of the philosophy of sport 国际体育学术组织 期刊
21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国际体育学术组织 期刊
22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国际体育学术组织 期刊
23 Olympic review. 国际体育学术组织 期刊
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必读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文献名称 作者或出版社 文献类别
1 运动生物力学 陆爱云.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著作
2 运动生物力学高级教程 金季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著作
3 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 卢德明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著作
4 肌肉骨骼康复学 张长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著作
5 运动疗法技术学 纪树荣主编,华夏出版社,2004 著作
6 健康教育学 王健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著作
7 健康评估 刘咸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著作
8 康复医学 南登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著作
9 运动生理学 邓树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著作
10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冯炜权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著作
11 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 冯连世等,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著作
12 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 冯连世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著作
13 体能训练新理念新方法 胡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著作
14 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张业彬等.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著作
15 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田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著作
16 体育保健学 姚鸿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著作
17 体育统计学 丛湖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著作
18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期刊
19 SPORTS MEDICINE 期刊
20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期刊
21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期刊
22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期刊
23 SPORTS MEDICINE 期刊
24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期刊
25 Journal of Exercise Scinence & Fitness 期刊
26 体育科学 期刊
27 中国体育科技 期刊
28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期刊
29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期刊
3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
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必读文献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文献名称 作者或出版社 文献类别
1 行健斋随笔唐豪太极少林考 唐豪/山西科技出版社 专著
2 中国武艺图籍考 唐豪/山西科技出版社 专著
3 说剑丛稿 马明达/中华书局 论文集
4 体育文化历史论稿 程大力/四川大学出版社 论文集
5 中国武术思想概论 张志勇/河南大学出版社 专著
6 中国武术史 周伟良/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著
7 中国体育思想史(三卷) 崔乐泉/首都师大出版社 编著
8 中国武术拳械录 徐才/人民体育出版社 编著
9 中国武术文化概论 旷文楠/四川教育出版社 专著
10 国技大观 唐豪等 编著
11 民国国术期刊集成 中国图书出版社 丛书
12 中国武术大辞典 编纂组/人民体育出版社 辞书
13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 卢元镇/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著
14 行健斋随笔唐豪太极少林考 唐豪/山西科技出版社 专著
15 中国武艺图籍考 唐豪/山西科技出版社 专著
16 中国古代武艺珍本丛刊 马明达/齐鲁书社 编著
17 中国文化史 冯天瑜/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著
18 中国兵器史稿 周纬 专著
19 体育科学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期刊
20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 期刊
21 体育学刊 华南师范大学 期刊
22 体育与科学 浙江省体育局 期刊
23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体育学院 期刊
24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 期刊
25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西安体育学院 期刊
2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 期刊
27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 期刊
28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 期刊
29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 期刊
30 体育文化导刊 国家体育总局 期刊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452
一、专业领域简介
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涵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体育学发展将呈现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理论研究与体育运动实践结合更加紧密等特点。本学科已有90多年的发展历史。1985年开始研究生教育。现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授22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65人。学科评估排名全国第九位。是省高校优势学科一期优势学科、二期重点序列学科,省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支撑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省重点学科、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江苏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10多个科研平台。已授予博士学位105人,培养各类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奖2篇,省优博论文5篇、优硕论文8篇。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基本素质
1)学术道德。应树立法治观念,风行学术自律,恪守学术规范和职业操守,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不道德的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等不良作风,以追求公平公正、传播先进体育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维护我国学位授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专业素养。应具备坚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体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掌握一门外语,熟悉本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知识更新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解决体育实践中的问题,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3)职业精神。应热爱体育事业,具备职业服务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对所从事的体育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自觉维护职业尊严、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应广泛学习与体育运动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医学、生物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并能将基础知识转化为个人的学术素养,为专业学习和体育实践奠定基础。
2)专业知识。应掌握系统的专业性知识,通过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实践训练,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未来执岗能力,其中专业领域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体适能测评理论与方法、体育教材教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专项)、运动训练科学监控、运动伤病防治与康复、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管理理论与实务、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健身理论与实践、运动休闲项目概要等课程。
3.实践训练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实践训练应以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各领域实践能力为目标,建立与中小学和体育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相结合的联合培养基地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团队,通过观摩、跟岗、顶岗方式,参与课堂教学与训练、竞赛组织策划与实施、健身指导与推广等活动,接受与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习、实践训练,强化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4.基本能力
应能独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体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团队协作意识,善于社会交往、与人互动交流与沟通,整合人力、物力资源,有效组织、开展各类体育实践活动。
1)获取知识、技能能力。应具有良好的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通过文献查阅、课程学习、学术交流、实习与实践等途径获取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知识、完善技能,以适应未来岗位工作需要。
2)实践研究能力。应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体育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相关领域的典型案例与事例,发现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归纳、分析、总结等有效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案。
3)专业实践能力。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如体育教学领域研究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运动专项技能,做到善讲解、会示范、能组织等良好的教学执行能力;运动训练领域研究生应具备高水平运动专项技能,掌握运动项目发展规律及科学训练方法,具有指导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能力。
三、培养年限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采用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导师组和导师并重负责的制度。结合校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体育教师、体育管理者等参与体育硕士的培养工作,参与实践过程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高水平运动员不少于39学分),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含教育实习)。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授课教师 考核方式
公共课程(11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方法论 16 1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
基础英语 54 3 第一学期 外国语学院 课堂考核+考试
专业英语 54 3 第二学期 刘卫东/张秋霞 课堂考核+考试
逻辑学 36 2 第一学期 李翔 课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
专业核心课程(10学分) 体育课程导论 36 2 第一学期 杨卫东 考试
运动技能学习原理 36 2 第一学期 宋元平 考试
体适能评定与方法 36 2 第一学期 张林 考试
体育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36 2 第一学期 蔡赓 考试
体育教材教法(实践课) 36 2 第二学期 宋元平/蔡赓/胡乔 考试
培养环节(10学分) 开题报告 1 各方向
中期考核 1 各方向
专业实践(教育实习+领域实践) 8 各方向
选修课程(不少于9学分) 学校体育改革与实践 18 1 第二学期 樊炳有 考试
网球 36 2 第二学期 张建平 考试
羽毛球 36 2 第二学期 王文军 考试
运动生物力学 36 2 第二学期 陆阿明 考试
体育管理学 36 2 第二学期 李翔 考试
中学教师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72 4 第二学期 中学教师 考试
体育科研方法 36 2 第二学期 樊炳有 考试
体育行业职业与资格认证 36 2 第二学期 戴俭慧 考试
武术 36 2 第二学期 李龙 考试
体育统计学 36 2 第二学期 张秋霞 考试
现役高水平运动员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9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授课教师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课程(9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方法论 16 1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
逻辑学 36 2 第一学期 李翔 课堂考核+实践环节考核
应用英语 72 4 第二学期 刘卫东/张秋霞 课堂考核+考试
专业核心课程(20学分) 人体运动科学基础与应用 54 3 第一学期 陆阿明 考试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54 3 第一学期 王家宏 考试
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54 3 第一学期 蔡赓 考试
运动训练学理论与应用 54 3 第二学期 王平 考试
运动损伤与防治 54 3 第二学期 王国祥 考试
专项运动训练控制 54 3 第二学期 教练 考核
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 2 导师 考核
培养环节(10学分) 开题报告 1 各方向
中期考核 1 各方向
专业实践 8 导师+教练 各方向
五、培养环节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及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专题讲座和微型授课等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用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体育教师、体育管理者等长期从事基层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与设计、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专业实践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实习、实践训练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采用集中与分段、个人与集体、课堂与课外、校内与社会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积极开辟实践基地,联合体育领域的优秀体育教师、教练员、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等共同指导。研究生管理办公室、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专业实践要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评价;研究生要认真总结实践学习经验,撰写实习实践报告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考核采用实习单位、校内外导师与培养单位共同评价方式,以确保实习、实践训练工作的效果与质量。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专业实践内容:
1)高校、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习。
2)运动训练监控与指导。
3)竞赛组织与管理。
4)社会体育指导。
教育实习时间为18周(6学分)。其他三个领域实践时间共6周(各1学分,可选择其中两个领域进行实践),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的第一个暑假进行。
注:现役高水平运动员专业实践单独安排,以训练、竞赛为主,由导师和教练员共同考核。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基本条件为已完成文献调研、进行了部分预研工作,并撰写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开题报告施行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审核、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协调、各系(部)组织考核,研究生院备案的工作制度。具体按《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开题管理暂行办法》(苏大研〔2013〕11号)执行。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考核之一,是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中期考核基本条件为已完成学位论文开题、研究课题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中期考核施行研究生本人申请、导师审核、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协调、各系(部)组织考核,研究生院备案的工作制度。具体按《苏州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暂行办法》(苏大研〔2013〕9号)执行。
六、学位论文
修满规定的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按《苏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苏大学位〔2012〕20号)和《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执行。
1.选题要求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工作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可以是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和方案设计等形式。
实验研究报告的体例结构: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研究)或调查资料及数据分析(调查研究)或理论及资料分析(文献研究)、结论与建议。
案例分析报告的体例结构:案例背景及文献综述、相关概念说明、案例描述、问题提出、案例分析、案例启示与总结。
方案设计的体例结构:设计背景及文献综述、设计的必要性、设计报告(理念、框架或技术路线、方法和内容等)、设计的可行性分析、总结(设计的创新点、优缺点、展望及建议)。
3.学位论文水平要求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须符合上述体例结构规范,应做到研究问题明确、研究内容充实,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逻辑清晰,阐述准确,图标规范,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实验数据、视频资料等附录齐全,参考文献充足、基本涵盖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或报告正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应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认真撰写专业学位论文。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至少有一名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
七、毕业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实行毕业与学位申请制。具体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体育学 专业代码:040300 门类/类别:教育学 学科/类别:体育学
专业介绍
中北大学为例
http://tyxy.nuc.edu.cn/xkjs.htm
专业点分布
中北大学 大连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温州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吉首大学 深圳大学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403 体育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1 所,本次参评21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78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43 |
北京体育大学 |
A+ |
2 |
10277 |
上海体育学院 |
A+ |
3 |
10269 |
华东师范大学 |
A |
4 |
10071 |
天津体育学院 |
A- |
5 |
10394 |
福建师范大学 |
A- |
6 |
10522 |
武汉体育学院 |
A- |
7 |
10574 |
华南师范大学 |
A- |
8 |
10653 |
成都体育学院 |
A- |
9 |
10003 |
清华大学 |
B+ |
10 |
10027 |
北京师范大学 |
B+ |
11 |
10029 |
首都体育学院 |
B+ |
12 |
10176 |
沈阳体育学院 |
B+ |
13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14 |
10335 |
浙江大学 |
B+ |
15 |
10511 |
华中师范大学 |
B+ |
16 |
10108 |
山西大学 |
B |
17 |
10200 |
东北师范大学 |
B |
18 |
10208 |
吉林体育学院 |
B |
19 |
10319 |
南京师范大学 |
B |
20 |
10446 |
曲阜师范大学 |
B |
21 |
10542 |
湖南师范大学 |
B |
22 |
10585 |
广州体育学院 |
B |
23 |
10727 |
西安体育学院 |
B |
24 |
10094 |
河北师范大学 |
B- |
25 |
10165 |
辽宁师范大学 |
B- |
26 |
10330 |
南京体育学院 |
B- |
27 |
10445 |
山东师范大学 |
B- |
28 |
10457 |
山东体育学院 |
B- |
29 |
10475 |
河南大学 |
B- |
30 |
10718 |
陕西师范大学 |
B- |
31 |
11646 |
宁波大学 |
B- |
32 |
10118 |
山西师范大学 |
C+ |
33 |
10345 |
浙江师范大学 |
C+ |
34 |
10370 |
安徽师范大学 |
C+ |
35 |
10414 |
江西师范大学 |
C+ |
36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37 |
10602 |
广西师范大学 |
C+ |
38 |
10681 |
云南师范大学 |
C+ |
39 |
10736 |
西北师范大学 |
C+ |
40 |
10762 |
新疆师范大学 |
C+ |
41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
42 |
10476 |
河南师范大学 |
C |
43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44 |
10531 |
吉首大学 |
C |
45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46 |
10635 |
西南大学 |
C |
47 |
10320 |
江苏师范大学 |
C- |
48 |
10346 |
杭州师范大学 |
C- |
49 |
10390 |
集美大学 |
C- |
50 |
10166 |
沈阳师范大学 |
C- |
51 |
10183 |
吉林大学 |
C- |
52 |
1023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C- |
53 |
10247 |
同济大学 |
C- |
54 |
10270 |
上海师范大学 |
C- |
体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英语(有些学校也可以考日语等),政治。 是统考科目。无论你考个学校都需要考的。政治题目都是一样的。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如果你想要考三年的学术型的研究生 则一般需要参加英语一的考试。如果是考两年的专业型的体育硕士。则一般是英语二。具体情况需要参照各学校的招生简章。英语一比英语二略难。
再就是专业综合了。如果是考学术型的话,通常是你所考的学校自己出题,每个学校考的科目和熟的版本也都不一样。有的学校考两门,有的学校考三门。需要自己看招生简章。如果是专业型的,则是全国统考,一共是运动训练,学校体育,运动生理三门。
体育学考研参考书: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6年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华中师大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考试科目为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概论、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
《体育概论》鲍冠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体育概论》杨文轩 杨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体育心理学》季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华中师大运动人体科学考试科目为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
《体育概论》鲍冠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体育概论》杨文轩 杨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运动生理学》(第二版)王步标 华明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体育保健学》姚鸿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体育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1、教师;这是绝大多数的体育专业学生的方向,也是比较传统的就业的方向。进中小学,或者考研后进入大学。等。进入学校做老师当然是悍涝保收的岗位。也比较传统。大家对此认识都比较深刻,这里就不多分析。
2、户外拓展的教练员或营销员;户外拓展行业可谓是最近三年才火起来的。记忆中从07 08年开始有相关的报道,但是规模以上企业是从10年前后出现的。具体名字就不点了。当这些规模企业起来之后,市场就出现了很多的针对户外拓展、真人CS等各种户外运动项目的培训、演练。这些项目不仅企业喜欢、员工喜欢、一些学校、家庭也喜欢,社会组织也很喜欢。户外拓展前景广阔,刚处在行业的快速成长期。是体育专业的同学们看好的行业,也是摆脱传统就业方向的一个好领域。
3、健身教练、救生员;随着社区体育的兴起,尤其是健身房概念的兴起之后,健身领域已经喷发了5年之久。各种健身场所层出不穷,同时也说明了健身场所的需求也是很大的。特别是在空气环境恶化的今天,室内健身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白领的首选。目前的室内游泳也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所以现在进入这一行业,就注定你跟着时尚在走,永远不会落伍。
4、体育运动器材行业的销售、营销、管理岗位;体育器材一直是造富者的天堂。这不是各类世界杯、NBA长盛不衰的法宝与原因。所以进入户外和体育运动器材行业,从事相关的工作,也是体育专业的学生理想的就业领域。如果你真的不想做体力活的工作,比如教练。那么进入体育运动器材包括户外运动器材行业,都是很朝阳并且不会衰落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