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山东艺术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山东艺术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艺术学院考研难吗] [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院] [山东艺术学院考研群] [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费] [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辅导] [山东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艺术管理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世界文化遗产                    方向代码:13010021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世界文化遗产方向的高级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及与其相关的管理人才,使其熟悉世界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具备系统、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能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专业领域的科研或相关行业的管理工作,为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服务。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相关问题,揭示和总结国内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历史、体系、经验、方法及其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理论认识和法规制度等,开展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专题、类型、国别或总体性研究,探索文化遗产的历史学、文物学、文化学特征及其社会学、旅游学、经济学价值,阐释其保护和利用的规律、经验教训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读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在第一、二学年结束时均需提交学年论文参加学年考核,由主课导师给出学年专业考核成绩。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准备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片与图表)要求3万字左右;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未通过毕业专业考核,或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世界文明史》,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著,罗经国等译,商务印书馆 ,1987年版;
    2.《世界文明通史》(全十卷),[英]J·M·罗伯茨著,盛浩译,世纪出版集团,1987年版;
    3.《古代文明》,[英]布朗丛书公司 编著,老安等译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4.《东方的文明》(上下),[美]维尔·杜伦著李一平等译,青海人民出版,1998年版;
    5.《世界民族概论》,李毅夫、赵锦元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6.《世界十大宗教》,黄心川 主编,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
    7.《艺术与文明》,[英]肯尼斯·克拉克著,易英译,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版;
    8.《理解艺术—5000年艺术大历史》,[美]约翰·基西克著,水平等译,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9.《世界建筑艺术史》,[英]纽金斯 著,顾孟潮、张百平译,安徽科技出版社,1984年版;
    10.《世界工艺史——手艺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英]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著,朱淳译,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11.《西方家具演变史》,[英]菲莉斯•贝内特•奥茨 著,江坚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12.《希腊艺术手册》,[英]吉塞拉·里克特著,李本正、范景中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13.《罗马艺术》,[美]南希·H·雷梅治等著,郭长刚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14.《西方中世纪艺术史》,[英]乔治·扎内奇著, 陈平译,浙江美院出版社 ,1991年版;
    15.《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导论》,[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 潘耀昌等译,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年版;
    1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 著,何新 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17.《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与文化》, [美]温尼·海德·米奈著,孙小金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8.《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日]中村元著,林太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9.《东方建筑》,[意]马里奥·布萨利 著,单军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20.《人类早期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汉尼希、朱威烈 等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1.《西亚北非探源》,刘文鹏 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2.《美索不达米亚考古》,[英]塞顿•劳埃德 著,杨建华 译,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23.《中亚佛教艺术》,[意]马里奥•布萨格里  [印]查姬•帕塔卡娅 合著,许建英 等译,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年版;
    24.《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印]D•D•高善必 著,王树英 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25.《东南亚文化发展史》,贺圣达 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6.《日本——从史前到现代》,[美]约翰•惠特尼•霍尔 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7.《拉丁美洲史》(四卷本),[美]艾•巴•托马斯 著,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28.《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上下卷),姚晓华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 光明日版出版社,2004年版;
    29.《世界文化遗产导论》,陈文海主编,长春出版社2013年版;
    30.《文化遗产学十讲》,彭兆荣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1.《文化遗产学》,蔡靖泉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王文章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3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牟延林、谭宏、刘壮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4.《文物保护法概论》,李晓东著,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35.《建筑遗产保护概论》,薛林平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
    36.《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于海广 王巨山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7.《文化遗产法教程》,王云霞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38.《世界遗产法》(附光盘1张),刘红婴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9.《世界遗产相关文件选编》,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世界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彭跃辉 编,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
    4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文件汇编》,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 编,外文出版社,2012年版;
    4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述论》,钱永平 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2.《当代保护理论》, [西] 萨尔瓦多·穆尼奥斯·比尼亚斯 著,张鹏、张怡欣、吴霄婧 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3.《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吴铮争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44.《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中英文对照),国家文物局 主编,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
    45.《为谁保护城市》,张松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10年版;
    46.《建筑与历史环境》,[俄]普鲁金著,韩林飞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47.《建筑保护史》,[芬兰]尤嘎•尤基莱托著,郭旃 译,中华书局,2011年版;
    48.《建筑遗产的寓意》,[法] 弗朗索瓦丝•萧伊 著,寇庆民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49.《时光永驻:美国遗产保护的历史和原理》(第3版),[美] 威廉•J.穆尔塔夫 著,谢靖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50.《法国建筑•城市•景观遗产保护与价值重现》,邵甬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1.《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 [土]塔内尔•厄奇 合著  张玫英、董卫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52.《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徐嵩龄著,科学出版社,2005版;
    53.《衡与变:当代中欧城市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王景慧、哈罗德·霍耶姆、张杰 等著,同济大.出版社,2014年版;
    54.《再造历史街区》,[日] 小林正美 著,张光玮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55.《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林志宏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6.《中国文化线路遗产》,丁援、宋奕 主编,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版;
    57.《中国文化遗产展示体系研究》,卜琳 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58.《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比较与研究》,康保成等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59.《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郑向敏等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0.《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单霁翔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1.《走进文化景观遗产的世界》,单霁翔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2.《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及其保护利用》,陈耀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经济发展》,张杰、吕舟等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4.《遗产旅游》,[美] 戴伦·J.蒂莫西,斯蒂芬·W.博伊德著,程尽能主译,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5.《文化遗产与旅游》,[美] 蒂莫西 著,孙业红等译,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年版;
    66.《旅游文化资源:格局、过程与政策》,玛丽亚·杨森-弗比克, 格达·K.普里斯特利, 安东尼奥·P.罗素 合著, 孙业红、闵庆文主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67.《遗产旅游管理经典案例》,邹统钎 编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版;
    68.《旅游与遗产保护:政府治理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张朝枝 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版;
    69.《旅游与遗产保护:基于案例的理论研究》,张朝枝 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0.《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顾军、苑利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世界文化遗产研究 130100 13010021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世界文化遗产方向的高级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及与其相关的管理人才,使其熟悉世界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具备系统、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能从事高等院校的教学、专业领域的科研或相关行业的管理工作,为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服务。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61 外国世界遗产专题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62 中国世界遗产专题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63 世界遗产保护法规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文化资源研究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文化资源研究)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                 方向代码:13010020
    一、培养目标
培养文化资源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和国际视野,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文化统计资料、文化调查资料等,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文化资源研究的能力和文化资源管理能力。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熟悉中外文化艺术的特点、规律、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基础性理论,以及特定区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能够参与相关机构的实践工作,并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素养。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
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文化产业》,大卫•赫斯蒙德夫著,张菲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经济学与文化》,戴维•思罗斯比著,王志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詹姆斯•海尔布伦等《艺术文化经济学》,詹正茂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艾伦•J•斯考特《城市文化经济学》,董树宝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罗纳德•V•贝蒂格《版权文化》沈国麟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斯考特•拉什《符号经济与空间经济》,王之光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吕庆华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8.《文化资源学》,唐月民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9.《公共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以泉城济南为个案研究》,董雪梅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3年版;
    10.《文化遗产经济学》,顾江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姚伟钧、 黄永林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2.《艺术品市场与集群发展:从民族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 马骋、 吴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年版;
    13.《文化产业十八讲》,昝胜锋、唐月民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4.《文化产业研究》(各卷),顾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15.《中国文化产业评论》(各卷),胡惠林、陈昕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16.《文化产业通论》,欧阳有权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文化产业新论》,皇甫晓涛,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孙安民,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19.《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花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文化金矿》,花建等著,海天出版社,2003年版;
    21.《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2.《文化产业经济学》,顾江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现代市场营销学》,冯丽云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24.《文化产业营销》,蔡嘉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媒介营销管理》,张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文化产业概论》,胡惠林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管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28.《WTO与中国产业政策》,张正焉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29.《2001---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江蓝生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0.《(2003—2004)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言报告》,林拓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年版;
    31.《信息化与文化产业》,王国荣著,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32.《文化经济学》,胡惠林、李康化著,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3.《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文化竞争力报告》,祁述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4.《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向勇主编,群言出版社,2004年7月1版;
    35.《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各卷),叶朗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36.《这就是娱乐经济》,文硕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版;
    37.《文化产业导论》,蔡尚伟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8.《文化经济学》,颜士锋编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9.《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徐嵩龄著,科学出版社,2005版;
    40.《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张胜冰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文化资源研究)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文化资源研究 130100 13010020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文化资源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文化艺术、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文化统计资料、史料、考古学资料、美术资料、文化调查资料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文化资源管理能力。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58 文化资源专题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59 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60 文化资源理论与方法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艺术批评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艺术批评学)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艺术批评学                      方向代码:13010019
    一、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批评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能够系统掌握各艺术门类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熟悉一两项艺术门类专业知识,了解艺术批评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有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研究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理论与实践,艺术批评的性质、任务、方法和规律,艺术作品、现象研究与艺术批评以及当代艺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查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4.《诗学》,亚里士多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5.《拉奥孔》,莱辛,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6.《判断力批判》上卷,康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7.《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8.《审美教育书简》,席勒,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9.《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10.《艺术哲学》,丹纳,人民文学出版社,195年版;
    11.《弗洛伊德美学论文选》,弗洛伊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12.《心理学与文学》,荣格,三联书店,1987年版;
    13.《艺术》,贝尔,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
    14.《艺术问题》、《情感与形式》,苏珊·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5.《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
    16.《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尧斯,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8.《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19.《朱光潜美学文集》(一、二、三、四卷),朱光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0.《宗白华选集》,宗白华,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21.《美的历程》,李泽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22.《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版;
    23.《西方美学史》,凌继尧,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版;
    24.《中国艺术学》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25.《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26.《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
    27.《艺术与创意》,田川流,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年5月版;
    28.《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9.《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 》于海广、王巨山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30.《独立策展人》,[澳]爱莉森:桂雅文译,五观艺术管理公司出版,2004年7月版;
    31.《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
    32.《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33.《中国古代乐论选辑》,音乐研究所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34.《中国画论类编》,俞建华编,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版;
    35.《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版;
    36.《老子校释》, 朱谦之撰, (《新编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
    37.《文心雕龙注》,[梁]刘勰撰,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8.《诗品注》,[梁]钟嵘撰,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9.《诗品集解》,[唐]司空图撰,郭绍虞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40.《艺槪》,[清]刘熙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1.《人间词话》,王国维撰,徐调孚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42.《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3.《谈艺录》,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1984年版;
    44.《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杨一之校,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5.《悲剧的诞生》,[德]尼采著,周国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46.《美学原理·美学纲要》,[意]克罗齐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47.《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方珊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48.《新批评文集》,赵毅衡编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49.《情感与形式》,[美] 苏珊·朗格著,刘大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50.《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英]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刘峰校,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51.《诗·语言·思》,[德]海德格尔著,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52.《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美]杰姆逊著,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53.《第二性》,[法]西蒙·波伏娃,舒小菲译,西苑出版社,2009年版;
    54.《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蒂著,胡泳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55.《图像时代》,[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胡菊兰、张云鹏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6.《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苏]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玲译,(《巴赫金全集》第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艺术批评学)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艺术批评学 130100 13010019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批评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能够系统掌握各艺术门类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熟悉一两项艺术门类专业知识,了解艺术批评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有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55 文学经典赏析与批评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56 影视美学专题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57 美术鉴赏与批评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艺术品版权保护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艺术品版权保护)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艺术品版权保护                  方向代码:13010018
    一、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品版权保护方向的专业性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艺术学与版权等知识产权制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关注当代艺术市场发展动态以及版权保护制度对维护艺术品交易活动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版权保护制度及其相关理论,探索、阐述其对当代艺术市场中艺术品版权形成、版权价值评估、版权维护以及侵权行为界定等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法理学》,张文显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版权法(套装上下册) 》,郑成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著作权法》,冯晓青,法律出版社,2010-09出版;
    4、《著作权法上的传播权研究》,梅术文、 吴汉东,法律出版社,2012-03出版;
    5、《十二国著作权法》,十二国著作权法翻译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06出版;
    6、《WTO与知识产权争端》,王新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7、《著作权的宪法之维》,李雨峰、赵万一、刘云生,法律出版社,2012-03出版;
    8、《著作权交易市场:信息社会的法律基础》,北川善太郞、渠涛、 郭慧琴,华中科技
大学出版社,2011-12出版;
    9、《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发展与变异》,罗向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07出版;
    10、《行政许可法与司法审查》,杨临苹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丁国权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艺术品市场概论》, 陶宇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07出版
    13、《市场管理法新论》,郑曙光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14、著作权法上的传播权研究  梅术文著     法律出版社
    15、《民法学》,江苹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知识产权法》,郑成思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7、《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案例》,张翰林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19、《法与市场经济》,张德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0、《网络服务提供商版权责任研究》,陈明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01出版;
    21、《21世纪民商法学系列教材•网络版权法》,王迁、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2出版;
    22、《著作权的边界:信息社会著作权的限制与例外研究》,朱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23、《欧盟知识产权法》,李明德、闫文军、黄晖,法律出版社,2010-05出版;
    24、《艺术市场学概论》,李万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25、《艺术品拍卖与投资实战教程》,祝君波,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6、《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下) 》,詹姆斯•古德温,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06出版;
    27、《侵权担保制度研究》,刘宝玉主编,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0年;
    28、《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李德成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9、《艺术文化经济学》(第二版),[美]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30、《创意产业导论》,厉无畏主编,学林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31、《文化产业学》,胡惠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版;
    32、《艺术与创意》,田川流,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年5月版;
    33、《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34、《国际文化贸易概论》,李怀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35、《知识经济与法律变革》,刘建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艺术品版权保护)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艺术品版权保护 130100 13010018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品版权保护方向的专业性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艺术学与版权等知识产权制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关注当代艺术市场发展动态以及版权保护制度对维护艺术品交易活动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能够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52 中国版权法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53 西方版权法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54 艺术法概要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艺术教育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艺术教育)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方向代码:13010017
    一、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教育理论领域的专业性人才,使其能够系统掌握国内外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了解前沿学术动态,在艺术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以推动艺术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影响,并为各级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国内外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阐释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中的功能与价值,探索适合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学校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美育书简》,席勒,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年版;
    2.《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曾繁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史纲》,聂振斌,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审美功利主义——中国现代美育理论研究》,杜卫,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从现代到后现代:20世纪的美国视觉艺术教育》,王伟,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6.《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A.W. 列维 & R.A.史密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西方艺术教育史》,阿瑟·艾夫兰,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罗恩菲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9.《美学与艺术教育》,M.J.帕森斯,H.G.布洛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视觉思维》,鲁道夫·阿恩海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布朗,D. 科赞尼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艺术史与艺术教育》,S.艾迪斯,M.埃里克森,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3.《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T.F. 沃尔夫,G. 吉伊根,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艺术感觉与美育》,R.A. 史密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5.《音乐教育的哲学》,贝内特·雷默,人民教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16.《艺术的起源》,格罗塞,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7.《艺术的终结》,阿瑟·丹托,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现代艺术的意义》,约翰·拉塞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情感与形式》,苏珊·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1.《西方艺术批评史》,文杜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2.《艺术的幻觉》,冈布里奇,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3.《艺术问题》,苏珊·朗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4.《艺术与文化》,格林伯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5.《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26.《判断力批判》,康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7.《美学》,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8.《西方音乐美学史》,恩里科·福比尼,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29.《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30.《重构美学》,韦尔施,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31.《后现代文化》,彼得·科斯洛夫斯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32.《世俗与尊严:杜威的艺术哲学》,张宝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3.《人论》,恩斯特·卡西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
    34.《审美现代性批判》,周宪,《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5.《观看之道》,约翰·伯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6.《实用主义美学》,理查德·舒斯特曼,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7.《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瓦尔特·本雅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8.《文艺对话集》,柏拉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39.《中国美学史》,张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0.《中国哲学史》,冯友兰,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41.《超越美学》,卡罗尔,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2.《20世纪美国美术》,王瑞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43.《学校的变革》,劳伦斯·阿瑟·克雷明,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4.《教育过程》,杰罗姆 S. 布鲁纳,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45.《人的问题》,约翰·杜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6.《哲学的改造》,约翰·杜威,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7.《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杜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8.《外国教育经典解读》,单中惠,朱镜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9.《爱弥儿》,卢梭,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50.《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第二版),约翰·斯道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利奥塔尔,三联书店,1997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艺术教育)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艺术教育 130100 13010017
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理论领域的专业性人才,使其能够系统掌握国内外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在艺术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以推动艺术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影响,并为各级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48 艺术教育理论专题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49 艺术教育史专题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50 当代艺术教育前沿问题  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大众文化与媒介批评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大众文化与媒介批评)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大众文化与媒介批评                  方向代码:13010016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大众文化与媒介批评领域的专业性人才,使其能够系统掌握大众文化与媒介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及学术动态,能够评判分析大众文化与媒介在当代社会与文化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为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与实践方向指导。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地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批评写作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当代各类大众文化现象与媒介形式,包括流行音乐、网络文化、通俗杂志与报刊、广告、电视节目、电视剧、商业电影等,分析大众文化与媒介的特征与发展规律,评判其在当代社会与文化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为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方向指导。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在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集中完成学位论文,第六学期第2周论文修改定稿。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查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通俗文化理论导论》,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文化原理与通俗文化导论》,约翰·斯托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消费社会》让·波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周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视觉文化的转向》,周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解读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陶东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文化批评:文化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朱大可主编,古无轩出版社,2011年版.
    9.《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三联书店,2003年版.
    10.《文化研究指南》,托比·米勒,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文化与日常生活》,英格利斯,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12.《文化社会学——浮现中的理论视野》,戴安娜·克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文化与无政府状态》,阿诺德,三联书店,2008年版。
    14.《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海默尔,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15.《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凯尔纳,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6.《文化与帝国主义》,萨义德,三联书店,2003年版.
    17.《论瓦尔特·本雅明——现代性、寓言和语言的种子》,阿多诺等,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8.《文化民粹主义》吉姆·麦克盖根,南京大学出版社。
    19.《文化研究的用途》,麦克罗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迈克·费瑟斯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迈克·费瑟斯通,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22.《神话修辞术 批评与真实》,罗兰·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3.《流行体系》,罗兰·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4.《S/Z》,罗兰·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5.《文之悦》,罗兰·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6.《恋人絮语》,罗兰·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7.《全球化与文化》,约翰·汤姆林森,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8.《电视与社会》,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9.《亚文化:风格的意义》,迪克·赫伯迪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0.《消费文化》,西莉娅·卢瑞,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1.《文化社会学——浮现中的理论视野》,戴安娜·克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趣味社会学》,尤卡·格罗瑙,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伯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4.《流行文化社会学》,高宣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5.《大众的反叛》,奥尔特加·加塞特,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6.《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8.《理解媒介》,麦克卢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9.《当代女性杂志的文化研究》,刘胜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0.《后现代文化》,彼得·科斯洛夫斯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41.《后现代状态》,利奥塔,三联书店,1997年版.
    42.《杂志封面女郎》,凯奇,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3.《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杨小滨,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44.《午后的爱情与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及电视剧种》,蒙福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45.《消费社会》,[法]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6.《认识媒介文化》,[英]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7.《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法]勒庞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48.《大众文化的神话》,[英]阿兰·斯威伍德,冯建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49.《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英]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刘峰校,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50.《单向度的人》,[美]马尔库塞著,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51.《文化与帝国主义》,[美]萨义德著,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52.《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英]斯图亚特·霍尔著,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3.《审美意识形态》,[英]伊格尔顿著,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4.《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55.《妇女与性别》,[美]玛丽·克劳福德,罗达·昂格尔,中华书局,2009年版。
    56.《文化研究》,陶东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大众文化与媒介批评)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大众文化与媒介批评 130100 13010016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大众文化与媒介批评领域的专业性人才,使其能够系统掌握大众文化与媒介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及学术动态,能够评判分析大众文化与媒介在当代社会与文化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为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研究基础与实践方向指导。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45 大众文化与媒介理论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46 大众文化与媒介批评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47 当代文化热点问题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艺术心理治疗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艺术心理治疗)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艺术心理治疗                    方向代码:13010015
    一、培养目标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艺术治疗理论领域的高层次专业性人才,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与艺术心理治疗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从事艺术心理治疗研究、教学及相关实践活动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艺术心理治疗的类别及其相关理论,揭示和总结艺术心理治疗的性质、任务和方法论特征,探索各类别或综合性艺术心理治疗活动的具体操作方法,阐释艺术活动的治疗学意义及其对个体人格发展与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心理学》,曹日昌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现代心理学史》,美,杜・舒尔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西方心理学史》,车文博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国心理学史》,高觉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5.《弗洛伊德文集》(八卷本),奥,弗洛伊德著,车文博译,长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艺术与精神分析》,杰克・斯佩克特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7.《心理治疗体系研究》,杨广学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心理研究方法与应用》,吴鸿业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9.《心理咨询导论》,于鲁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樊富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审美心理描述》,腾守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2.《艺术心理治疗》,高颖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3.《艺术心理学》,苏琪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4.《文艺心理学》,金开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15.《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美,拉・莫阿卡宁著,商务印书馆吧,1996年版;
    16.《灵性:意向与感应----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丛书》,申荷永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7.《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18.《艺术与视知觉》,阿恩海姆著,腾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19.《艺术问题》,美,苏珊・朗格著,腾守尧译,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20.《艺术・心理・创造力》,美,霍华德・加德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1.《创造力与心智的开发》,美,罗恩菲尔德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22.《艺术即经验》,杜威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3.《西方艺术教育史》,美,阿瑟・艾夫兰著,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4.《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美,艾略特・W ・艾斯纳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25.《艺术治疗》,陆雅青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6.《艺术疗法》,孟佩欣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27.《作为治疗师的艺术家》,美,阿瑟・罗宾斯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
    28.《儿童艺术治疗》,陶琳瑾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9.《音乐治疗和心理剧》,美,约瑟夫・莫雷诺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30.《音乐治疗学基础》,张鸿懿著,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年版;
    31.《音乐处方》,石映照著,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32.《音乐治疗导论》,高天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
    33.《儿童音乐治疗》,张乃文著,心理出版社,2005年版;
    34.《音乐治疗》,英,朱丽叶特・阿尔文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版;
    35.《音乐治疗的理论与实践》,英,梅赛德斯・帕夫利切维奇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
    36.《箱庭疗法》,张日昇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7.《音乐疗法---中国传统音乐疗法》,范欣生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版;
    38.《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法,克里斯蒂安・麦茨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年版;
    39.《中外电影名作心理案例集》,徐光兴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0.《变态心理学》,美,劳伦·B.阿洛伊等著,汤震宇等 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版;
    41.《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朱建军著,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版;
    42.《中国文化心理学》,汪风炎、季红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原始艺术》,[美]费朗兹·博厄斯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44.《文化人类学》,马海广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
    46.《未发现的自我》,荣格著,张敦福译,国际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47.《心理学与生活》,阿德勒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
    48.《我们的内心冲突》,[美]卡伦・霍妮著,马川译,上海画报出版社,2008年版;
    49.《被遗忘的语言》,[美]弗洛姆著,郭乙瑶译,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50.《发生认识论原理》,[瑞士]皮亚杰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1.《心理发生和科学史》,[瑞士]皮亚杰著,蒋志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艺术心理治疗)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艺术心理治疗 130100 13010015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心理治疗理论领域的专业性人才,使其能够系统掌握心理学基础理论与艺术心理治疗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具有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及相关治疗实践的能力。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42 心理学综论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43 艺术心理治疗原理与实践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44 艺术心理治疗专题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文化艺术政策法规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文化艺术政策法规)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文化艺术政策法规                方向代码:13010014
    一、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管理领域的研究、教学人才及相关的管理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艺术管理领域的基础管理理论和文化、艺术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管理及应用能力,能在艺术管理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建设服务。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本方向主要研究艺术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理论,探索和概括艺术管理法的形成、沿革及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艺术管理法的法律体系,阐述其对当代艺术事业、艺术市场与决策经营等艺术管理活动的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新公司法案例解读》,赵旭东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中西法律文化比较》,崔永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合同法新论》,王利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法理学》,张文显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中国法制史》,曾宪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网络经济与法律论坛》,李步云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7.《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初论》,李德成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8.《WTO与知识产权争端》,王新奎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9.《侵权担保制度研究》,刘宝玉主编,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0年;
    10.《行政许可法与司法审查》,杨临苹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11.《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丁国权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知识经济与法律变革》,刘建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3.《市场管理法新论》,郑曙光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14.《比较事业中的法律文化》,张中秋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5.《民法学》,江苹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知识产权法》,郑成思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7.《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8.《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案例》,张翰林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19.《法与市场经济》,张德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文化艺术政策法规)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文化艺术政策法规 130100 13010014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艺术管理领域的研究、教学人才及相关的管理人才,能够系统掌握艺术管理领域的基础管理理论和文化、艺术法律法规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研究现状及学术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管理及应用能力,能在艺术管理领域形成自己的研究特长,取得创造性的科研成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建设服务。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39 文化政策法规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40 行政法学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41 知识产权法专题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艺术学理论(传媒产业管理)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传媒产业管理)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传媒产业管理                    方向代码:1301001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传媒产业研究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文化艺术、传播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学术动态和行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传媒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熟悉中外文化艺术的特点、规律;扎实掌握传播学的基本原理;精通管理学理论;具有一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内素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美]施拉姆等著,金燕宁等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2.《传学概论:传媒·信息与人》,[美]施拉姆著,余也鲁译述,海天书楼,1983年版;
    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著,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4.《理解媒介》,[加]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大众传播学诸论》,[美]梅尔文·德弗勒,桑德拉·鲍尔—洛基奇著,杜力平译,
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
    6.《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美]D.J.切特罗姆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7.《传播媒介的垄断》,[美]本•巴格坎迪著,林珊等译,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8.《传播理论》,[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明、叶晓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瑞典]温德尔著,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
出版社,1989年版;
    10.《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
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大众传播社会学》[日]竹内郁郎主编,张国良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2.《控制论与社会》[荷]A.F.G.汉肯著,黎鸣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3.《人际传播新论》,[美]泰勒等著,朱进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政治传播学引论》[英]布赖恩·麦克奈尔著,殷祺译,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15.《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第四版),[美]雪莉·贝尔吉著,赵敬松主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媒体与恐怖主义》,[印度]S.温卡塔拉曼主编,赵雪波主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媒体文化》[美]道格拉斯·凯尔纳著,丁宁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8.《传媒社会学》[美]塞伦·麦克莱著,曾静平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权力的媒介》[美]阿特休尔著,裘志康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0.《跨文化传通》[美]萨姆瓦等著,陈南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21.《信息崇拜》[美]罗斯扎克著,苗华健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版;
    22.《帝国与传播》[加]英尼斯著,曹定人译,远流出版公司,1994年版;
    23.《社会的信息化》[法]诺拉、孟克著著,施以方、迟路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4.《无声的语言》[美]爱德华·霍尔著,刘建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5.《宣传心理学》[苏]纳奇拉什维里著,金初高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26.《文化帝国主义》[英]汤林森著,冯建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跨文化交流学》关世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8.《媒介素养概论》周典芳、陈国明主编,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
    29.《传媒竞争力》喻国明,张小争编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30.《管理的实践》[美] 德鲁克著,齐若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31.《管理工作的本质》[加]明茨伯格著,方梅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2.《质量免费》[美]克劳士比著,杨钢,林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3.《朱兰质量手册》[美]约瑟夫·M·朱兰,A·布兰顿·戈弗雷著,焦叔斌等译,中
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4.《营销管理》[美]科特勒,[美]凯勒著,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35.《个性与组织》[美] 阿吉里斯著,郭旭力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6.《组织的概念》[英]汉迪著,方海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竞争战略》[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3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美] 赫茨伯格等著,张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9.《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著,葛鹏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40.《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埃德加·沙因著,马红宇、王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1.《战略与结构》[美]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盛洪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2.《公司层面战略》,[美] 迈克尔·吉尔德、马库斯·亚力山大、安德鲁·坎贝尔著,
黄一义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43.《没有国界的世界》[日]大前研一著,黄柏棋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44.《跨越文化浪潮》[荷]特姆彭纳斯,[英]汉普顿·特纳著,陈文言译,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体验经济》[美]B·约瑟夫·派恩等著夏业良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46.《营销管理》[美]菲利普·科特勒,[美]凯勒著,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47.《文化产业通论》,欧阳有权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8.《文化产业概论》,胡惠林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9.《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孙安民著,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50.《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1.《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支荣庭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2.《媒介营销管理》,张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传媒产业管理)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传媒产业管理 130100 13010013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传媒产业研究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文化艺术、传播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学术动态和行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传媒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37 传媒产业专题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38 传媒管理研究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51 传播学理论导读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艺术学理论(文化产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艺术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学理论·文化产业)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专业代码:130100
    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方向代码:13010012
    一、培养目标
培养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文化艺术、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学术动态和行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具体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2.能够较系统、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独立研究的能力,治学态度严谨,获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能够掌握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
4.毕业后能够胜任专业单位的研究、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研究方向介绍
熟悉中外文化艺术的特点、规律;扎实掌握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学及金融学的原理;精通管理学理论;具有一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内素质。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不超过2年,进行科研创作及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时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与必修环节三部分,总学分为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8学分,选修课程8学分,必修环节包括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学术活动或发表论文、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和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总计4学分。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该专业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门,补修课程考核成绩须达到合格60分以上,不计学分。
    五、中期考核与学年考核
在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开题报告会结束之后,由中期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创作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可由课程学习阶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考核不合格者,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研究生应于每学期完成1-2篇课程论文,有条件的可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六、培养方式
    1.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研究生培养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学习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科研与创作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风,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位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有关表格,报研究生处备案,并通过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提交。
    4.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讨论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应对开设课程精心准备,课程结束时按规定进行认真的考核并评定成绩。
    七、专业实践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学术活动。在读期间需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在省级以上本专业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要求3千字以上;举行学术报告会1次,报告时间约为50分钟;根据参加活动情况,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给予评价。
    八、毕业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不得剽窃或抄袭他人的成果。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当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领域内,带有一定学科前沿研究性质,对研究课题有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学生在入学的第四学期,由各二级学院组织举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生应将学位论文选题和主要论述过程撰写成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经由各二级院组成的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要求》。
学位论文的写作应当材料确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图表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体现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能力。学位论文(不含图表)要求3—5万字;于第六学期的4月上旬定稿并提交。论文具体格式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论文格式统一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答辩
    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合格并取得必需的学分后,由导师推荐申请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按照论文格式要求匿名打印两份论文,二级学院统一收齐交研究生处,由研究生处组织对学位论文进行学术审核和论文盲评工作。学位论文学术审核与盲评等各项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时间为第六学期的5月底或6月初。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以上组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是否通过学位论文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表决,并写出评语,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票数者方可视为论文答辩通过。报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者,即按程序授予硕士学位。
课程学习补考成绩不及格,未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未通过导师推荐、或学术审核、论文盲评、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将延期半年或一年毕业。具体办法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延期毕业管理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硕士学位。具体要求参照《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阅读书目
    1.《产业界面上的文化之舞》,花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管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学林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3.《WTO与中国产业政策》,张正焉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4.《文化产业论》,柯柯等,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5.《2001---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江蓝生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中国文化产业评论》,(1——8卷),执行主编胡惠林,主编叶取源、王永章、陈昕,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2003—2004)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言报告》,林拓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年4月第1版;
    8.《建设山东文化大省论集》,陈光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9.《体验经济》,[美]B·约瑟夫·派恩等著,夏业良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10.《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文化竞争力报告》,祁述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11.《北大文化产业前言报告》,向勇主编,群言出版社,2004年7月1版;
    12.《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叶朗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1版;
    13.《这就是娱乐经济》,文硕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版;
    14.《传媒竞争力》,喻国明,张小争编著,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15.《历年中国传媒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6.《西方媒介产业化历史研究》,支荣庭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7.《文化金矿》,花建等著,海天出版社,2003年版;
    18.《美国广播电视产业》,陆地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文化产业通论》,欧阳有权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文化产业概论》,胡惠林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文化产业导论》,蔡尚伟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文化产业新论》,皇甫晓涛,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3.《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孙安民,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24.《韩国传媒体制创新》,郎劲松著,童兵主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25.《日本传媒体制创新》,龙一春著,童兵主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26.《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何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7.《营销管理》,[美]菲利普·科特勒,[美]凯勒著,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版;
    28.《现代市场营销学》,冯丽云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29.《文化产业营销》,蔡嘉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媒介营销管理》,张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1.《电影营销》(北电教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
(艺术学理论·文化产业)

专业与研究方向 专业 研究方向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艺术学理论 文化产业 130100 13010012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扎实的文化艺术、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熟悉本专业的重要文献、史料、研究现状、学术动态和行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程

ggb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36 2 1 讲授 考试  
ggb01003 艺术学方法论 36 2 2 讲授 考试  
ggb01004 外国语 72 4 1 讲授 考试  
ggb01005 艺术美学2 36 2 2 讲授 考试  
基础
ysb0101001 中西哲学名著选读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2 文化经济学 36 2 1 讲授 考试  
ysb0101003 艺术学理论研究前沿 36 2 2 讲授 考试  
专业课 ysb0102034 文化产业专题研究 72 4 2 讲授 考试  
ysb0102035 文化产业经营管理 72 4 3 讲授 考试  
ysb0102036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72 4 3 讲授 考试  
选修
课程
ysx01001

ysx01009
在选修课目录中选取 144 8 按选修课计划 按选修课
要求讲授
按选修课
要求考核
 
必修环节 专业
实践
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篇   2 2—5 学位评定委员会评价  
举办学术报告会1次   1
访学或文化考察(3周)报告   1 4-5 导师及任课教师评价  
毕业
环节
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4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  
学位论文写作与答辩     5—6 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