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保研夏令营
Add 青岛理工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青岛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青岛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理工大学考研群]
[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是保研的一个重要渠道,必须获取相应的保研信息,比如保研夏令营的时间、申请条件、申请材料等等信息,这些内容是申请保研夏令营的必要准备。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6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内总结了学院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是同学获取保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该网站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保研夏令营招生信息网提供的信息是最为准确和官方的,是同学保研信息主要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一切信息变动要以该网站提供的内容为主。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会公布研招办以及各个院系的招生负责人电话,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保研夏令营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青岛理工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岩土工程与地下结构(02)结构工程 (0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招生人数: |
23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结构力学 |
备 注: |
①本学科拟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院所和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进行科(产)教融合校所联培专项计划;②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青岛理工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0)市政工程与暖通工程 |
招生人数: |
27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9)环境微生物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0)传热学 |
备 注: |
初试考环境微生物学的拟招16人,初试考传热学的拟招16人。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
(土木工程学科部分)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区域规划,城市和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与结构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桥梁、道路与隧道工程设计,地下与水工结构设计及其勘测、施工、维护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领域涉及土木、建筑、市政、管理4个学科,土木工程学科部分由土木工程学院组织培养。
我校的土木工程学科包含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二级学科,是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科,1995年获批结构工程等硕士点,2006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获批结构工程博士点,200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土木工程学科现有教授33人、博士6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并且联系了一大批工程单位富有经验的指导老师;拥有结构工程等4个省重点学科,教育部海洋环境混凝土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凝土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重点实验室,组成了坚实的学科平台,为研究生培养创造了良好环境。
主要研究方向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现代工程建造、土木工程材料等。
本领域紧密结合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工程问题展开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以及由企事业委托的横向项目,近5年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技奖5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226人。
本领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侧重于工程应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2016年11月26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申报的一流学科审核认定结果,共认定立项建设一流学科32个。土木工程专业榜上有名,迎来学科发展新的机遇。
土木工程专业源于青岛礼贤中学1931年设置的高级工程科,是我校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1978年改升为建筑工程本科专业并设立建筑工程系,1998年国家教委进行本科专业调整,将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等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系相应更名为土木工程系;2002年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土木工程学院。2018年学院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本科专业,1个中美合作办学项目。土木工程是山东省一流学科,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下设建筑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地下工程系、交通与水利工程系(筹)和国际部,含11个教研室、7个实验室。拥有1个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1个青岛市优秀创新团队;1个国家“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有教职工160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600人。教授34人,博导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专家5人,洪堡学者1人,香江学者1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2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5人,省高校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青岛市劳模2人。
在学科领军人才的带领下,学院将信息化、新型建材、先进建造技术、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引入土木工程领域,促进重大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健康监测与防灾减灾、绿色建材及防护材料、重大工程灾害控制与施工技术、沿海地下工程安全施工与长效防护、城镇供水优化与安全技术、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促进国家及山东省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近两年来,全面加快服务青岛步伐,翻开了校地、校企深度融合、同向并进的新篇章。与市政府携手共建“青岛市城乡建设研究院”,成立山东省首家BIM实验室,承办“中国•青岛BIM应用技术第一届高峰论坛”;“喷涂型地铁阻尼减震降噪防护材料及技术研究”、“先进智能建造技术”等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青岛地铁、青连铁路、胶东国际机场、蓝色硅谷轻轨跨滨海公路等重大工程中;与多家企业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近五年,以第一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点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项、省部级课题10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百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框架查看::
发布人: 时间:2014-09-14
提示:文字区域内双击鼠标自动滚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青岛理工大学优先建设的学科之一,2006年获得材料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并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博士点招收土木工程材料方向的博士生,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本学科目前拥有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建材行业技术中心,以及混凝土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具有省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及计量认证一级资质。
本学科紧密结合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工程问题,在混凝土耐久性、先进混凝土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特种高分子材料、高性能涂层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研究。在面向海洋在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及海洋新材料方向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明显优势。近5年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863”课题及子课题3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项目5项,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山东省资助在研项目25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市级奖励12项。在海洋环境高耐久土木工程材料研发、应用及耐久性评估与监测,新型功能材料研究及其在国家重大工程领域应用,绿色环保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土木工程学院有教职工160人,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600人。教授34人,博导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专家5人,洪堡学者1人,香江学者1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席专家2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5人,省高校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青岛市劳模2人。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框架查看::
发布人: 时间:2014-09-15
提示:文字区域内双击鼠标自动滚屏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包含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6个二级学科。学科起源于1931年,是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科,1995年获批结构工程等硕士点,2006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获批结构工程博士点,200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本校的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等4个省重点学科为支撑,以教育部海洋环境混凝土工程技术中心及3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组成学科平台,提供了研究生培养的良好育人环境。
本学科紧密结合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工程问题展开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以及由企事业委托的横向项目,近5年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技奖5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946人。
本学科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掌握宽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能力的人才。
001土木工程学院
电话:0532-85071225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土木工程学科部分
::框架查看::
发布人: 时间:2014-09-11
提示:文字区域内双击鼠标自动滚屏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区域规划,城市和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与结构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桥梁、道路与隧道工程设计,地下与水工结构设计及其勘测、施工、维护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领域涉及建筑与土木两个学科,土木工程学科部分由土木工程学院组织培养。
我校的土木工程学科包含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二级学科,是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科,1995年获批结构工程等硕士点,2006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获批结构工程博士点,200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土木工程学科现有教授35人、博士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并且联系了一大批工程单位富有经验的指导老师;拥有结构工程等4个省重点学科,教育部海洋环境混凝土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凝土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重点实验室,组成了坚实的学科平台,为研究生培养创造了良好环境。
主要研究方向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加固技术、结构设计理论与工程灾害控制、地下开挖损害及其防治、地基基础与边坡工程等。
本领域紧密结合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工程问题展开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以及由企事业委托的横向项目,近5年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科技奖5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946人。
本领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侧重于工程应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青岛理工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市政工程与暖通工程 |
招生人数: |
29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9环境微生物学或810传热学 |
备 注: |
推免生10人 复试:给排水综合或暖通综合 同等学力考生报考要求见招生简章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专业代码:0814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土木工程
专业介绍
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涵盖内容非常宽泛的研究领域,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领域还在不断地拓展新的学科分支和新的研究方向;然而,新的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不断地融入,使本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广泛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如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分析技术、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新材料和智能材料、建筑节能技术等,都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空间技术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土木工程技术,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永恒的“朝阳产业”。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于1984年,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0多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名,本专业在校硕士生近200名。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形成了“岩土与地下工程”、“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与环境”和“工程防灾减灾”三个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研究特色的研究生培养领域。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及升学率连年达到100%,毕业生因其良好的综合能力而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学科特色
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学科组在岩土工程领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中的大型岩石工程、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矿山工程中的高边坡、松散介质工程、以及地下工程开挖诱发地质灾害评价及其控制技术等重要研究项目。在建筑结构及其抗震领域先后承担了建筑结构设计及其灾害评价、工程抗震设计及其安全评价等许多重大工程项目。
近十年,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其中一等奖10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专编著及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在某些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的好评。
优秀的研究成果带动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飞跃,一方面能够使研究生掌握前沿的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又通过工程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能力;从实践活动中提升研究生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2012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方向在孙世国教授的带领下,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下图是孙世国教授作为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授权专利30余项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学科依托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和各类企业工程课题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产、学、研、用”的基地建设,为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的一线科研、设计和生产单位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工程实际,以注重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训练,注重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选题重视与土木工程设计和前沿研究领域的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全方位强化研究生的实战能力与学术水平训练;提升研究生就业的竞争力,更好的为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学科优势
研究方向广、科研综合实力强
本学科现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毕业后统一授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专业毕业证书。目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全部六个二级学科。
师资队伍学术水平高、科研条件优良
学科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7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70%,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7名,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2名。另聘请北京市人才强校特聘教授1名,讲座教授4名,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5名,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术梯队建设合理,并形成了较强的创新能力。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省部级和各类企业课题百余项。学科依托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及矿山安全与岩土工程研究所。试验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在物探与勘查、路基检测、隧道衬砌支护检测、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与分析、清洁能源等研究方向具有国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软件。
E60EM综合电磁法仪
拟动力实验系统
激光隧道断面仪
动力应变数据采集系统
动力应变/ICP数据转换系统
研究领域
岩土与地下工程
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是国家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基础工程和人居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高速公路与铁路、地铁、地下工程、堤坝、高边坡、各类复杂基础工程和矿山工程的安全等等都涉及到岩土工程理论与技术方法。区域性岩土或特殊条件下的土工问题则是针对非常规、非普遍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和非传统的土工问题。
21世纪人类生存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挑战。土地资源有限且利用率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提升空间小、难度大。人类向地下深部开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无奈的选择,由此也给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十二五”期间和中长期发展规划(2001-2020),对交通基础工程及民生工程的建设进行重点倾斜,公路建设重点发展“五纵七横”计划3.5万公里、铁路建设重点发展“四纵四横”计划累计里程1.3万公里、2015年之前拟建设地铁线路总长2259公里,从而极大地推动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到2020年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拟在公路铁路、地铁工程建设等领域投资10万亿以上,因此本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孙世国教授
我校“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领域以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博士生导师孙世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该团队主要以矿山安全与岩土工程计算理论及其应用技术为重点,在矿山安全、地基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地下工程理论与控制技术、岩石工程开挖对周边环境安全的影响规律与评价方法、三维动态变形监测技术与预测理论等领域已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该科研团队以第一承担单位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陡边坡风险辨识与雷达干涉监测技术及装备研发”、以及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以及校企联合项目70余项科研课题。形成了师资力量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梯队建设科学的研究队伍,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获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多项,出版专编著及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近10亿的经济效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有力推动了该学科领域的经济发展与进步。
该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
1)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露井联采综合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分析、露天边坡风险分级分析与评价、高陡软岩边坡智能匹配优化设计、大型松软堆积体安全评价、控制与加固技术等;
2)井下突水预测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复杂断裂带存在对上覆岩体的破坏规律及其诱发导水通道的评估与预测、安全开采控制技术与措施;
3)尾矿库灾变机制及其预测预警技术,主要包括尾矿坝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诊断技术、尾矿库溃坝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尾矿坝浸润线抬升及坝体涌水开裂紧急险情处置技术、浑水渗流作用下尾矿坝淤堵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
4)地下工程设计、加固技术及施工风险评估;地下资源开发上覆岩体破坏规律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控制技术;
5)岩土工程的变形智能监测及其灾害预测预警技术:三维实体预测及其安全判别技术;
6)岩土工程的理论研究及其工程控制新技术的研发等 ;
7)岩土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其评价体系的创建等;
8)各类基础工程的设计、震害评价、以及控制技术和加固措施等。
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与环境
为了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严重危害,结构在正常使用和受灾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整体性,以便有效地发挥建筑物的承重和支撑作用,保证室内工作人员能够安全地撤离和尽可能少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型结构设计及其防灾研究方向发展空间巨大。而且,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和能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因此建筑节能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巨大的建筑能耗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强化新型建筑结构、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学术问题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晓纯教授
“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与环境”特色团队以博士生导师王晓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该团队一直致力于新型建筑结构设计、新材料的开发、结构防火技术研究;在复杂结构设计、新材料、以及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石化建筑结构火灾安全评估领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50余项。同时,该特色团队在绿色建筑、热泵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长期成果的积累,并取得较好的创新成果。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研究方向:
1)钢结构与组合结构抗火性能;
2)钢结构防火性能化设计;
3)地源热泵设备开发;
4)石化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5)钢结构超薄型涂料抗火性能;
6)砌体加固技术;
7)纤维复合材料修复管道技术;
8)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复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工程防灾减灾
工程防灾减灾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研究领域,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实施,该研究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屈铁军教授
“工程防灾减灾”特色团队以屈铁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该团队在结构振动与抗震研究领域长期从事地震地面运动特性、地下管道抗震分析理论、城市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理论与实验、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抗震设计及行车安全研究等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先后承担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下管道地震输入及反应”、“GFRP增强水泥模板-混凝土复合剪力墙的受力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再生混凝土多轴破坏准则与本构模型的试验与理论研究”以及“地震地面运动非平稳性对结构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百万千瓦机组直接空冷风机组风机振动特性与减振研究”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6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同时在桥梁、隧道等结构稳定性计算方面的设计软件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与防灾减灾;
2)建筑结构的检测、加固与改造;
3)钢管混凝土结构;
4)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与控制;
5)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6)纤维增强水泥模板复合结构;
7)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与优化设计技术;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再生骨料混凝土、堆石混凝土技术
9)桥梁设计理论及应用与仿真分析、大跨度桥梁结构、钢桥的疲劳、既有桥梁评估与加固、旧桥检测加固维修理论及设计施工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燕山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 陆军勤务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14 土木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6 所,本次参评5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3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2 |
10286 |
东南大学 |
A+ |
3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4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7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8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9 |
10294 |
河海大学 |
A- |
10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1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2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A- |
13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A- |
14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15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B+ |
16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17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B+ |
1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19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0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1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22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B+ |
23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24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25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26 |
11078 |
广州大学 |
B+ |
27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8 |
10016 |
北京建筑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1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32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B |
33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35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6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7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B |
38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39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40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41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42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43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44 |
10332 |
苏州科技大学 |
B- |
45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B- |
46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47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48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B- |
49 |
10593 |
广西大学 |
B- |
50 |
10616 |
成都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B- |
53 |
11075 |
三峡大学 |
B- |
54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55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C+ |
56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57 |
10255 |
东华大学 |
C+ |
58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59 |
10404 |
华东交通大学 |
C+ |
60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61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C+ |
62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63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6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C+ |
65 |
10792 |
天津城建大学 |
C+ |
66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6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C+ |
68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69 |
10078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C |
70 |
10183 |
吉林大学 |
C |
71 |
10191 |
吉林建筑大学 |
C |
72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C |
73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C |
7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75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76 |
10384 |
厦门大学 |
C |
77 |
10538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C |
78 |
10560 |
汕头大学 |
C |
79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80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1 |
11646 |
宁波大学 |
C |
82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C- |
83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84 |
10188 |
东北电力大学 |
C- |
85 |
10216 |
燕山大学 |
C- |
86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C- |
87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88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89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90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C- |
91 |
10555 |
南华大学 |
C- |
92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C- |
93 |
11066 |
烟台大学 |
C- |
94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
土木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系)考研科目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4结构力学(含动力学基础)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两份试卷二选一):1混凝土结构(含预应力混凝土)、钢结构(含钢结构稳定);2弹性力学(含有限元)
土木工程考研参考书:
以武汉大学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
825 建筑工程经济:
《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何亚伯,武汉大学出版社
826 给水排水水力学:
《水力学》,西南交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27 道路工程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李立寒 张南鹭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801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邓训,武汉大学出版社或《材料力学》孙训方,高等教育出版社
918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程1,2》龙驭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803 工程地质: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杨连生 武汉大学出版社
488 水力学:
《水力学》李炜,武汉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就业:
土木工程行业前景
尽管我国经济与社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目前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各项基础建设工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仍在推进之中。因此,土木工程建设前景广阔。
1.城市建设
维基百科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1.27%,排在世界第113位,远低于美国的82%、德国74%,法国的77%。相应的城市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城市建设中的土木工程工作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等的建设与维护。相应的工作将会吸引大量的毕业生工作。
2.公路建设与维护
近30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106,387公里,排在美国68,937,575公里和欧盟5,814,080公里之后。其中高速公路我国已经超出10万公里,排在世界第一。
尽管公路建设发展良好,我们还必须看到,国内公路发展是不均衡的,西部地区及山区的公路网仍然薄弱,不利于国家的均衡发展。鉴于国内庞大的人口数量,相应公路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的建设工作必然带来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机会。
另外一方面,既有里程庞大的公路规模,随着路桥年龄的增长,相关路桥检测、维护、加固等工作量需求巨大,同样能吸收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人员。
3. 铁路建设与维护
目前,我国的铁路总里程约10万公里,仍远低于美国的22.6万公里。换算为人均铁路里程长度则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0多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目前高铁里程已经突破1万公里,是其他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我国人口多,人口分布稠密的特点使得高铁成为较适合我们的交通方式,因此高速铁路将会不断的发展。
总体而言,国内铁路网仍然处于相对稀缺的状况,分布仍不均匀。因此,无论是普通铁路与高速铁路,其建设空间还很大。
持续不断的铁路建设工作必然带来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机会。既有的铁路基础设施的维护同样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
4.机场建设与维护
在所有的基础建设中,我国的机场建设相对较慢,资源主要集中于大城市。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机场总数为497个,远低于美国的15,079个,巴西的4,105个。尽管大规模的航空运输并不是适合我国国情,但目前的国内的机场数量太过稀少,不利于经济发展及战备与救灾等工作。机场建设工作同样可以吸引大量的土木工程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