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南京艺术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南京艺术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南京艺术学院考研难吗]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院] [南京艺术学院考研群]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费]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辅导] [南京艺术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人文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简介

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

来源: 点击数:4588 更新时间:2015-06-05
专业代码:130401
专业名称:美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在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文化遗产传播机构从事研究、编辑、整理、传播、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美术与建筑学科复合型人才,并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家及国际关于有形及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艺术基础、项目策划、技术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技术的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基本知识:具有广泛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知识;
2.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专业理论、技术等的专业知识,了解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认知能力: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调研的基本方法,具有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和调研的能力;
4.分析能力:掌握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5.创作能力: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写作的能力,具有一定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6.基本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艺术修养;
7.专业素质: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熟悉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美术学;历史学、建筑学。
核心课程:美术基础、文化遗产保护史论、中国工艺美术史、艺术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中国建筑史、文化遗产项目管理、文化遗产展示策划、遗产展示设计(城遗、非遗)、遗产保护专题研究(城遗、非遗)。
特色课程:城遗保护课程群、非遗保护课程群。
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共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与艺术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公共实践教学包括公共课程实践、军事理论与训练,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毕业汇报(论文),社会与艺术实践包括社会实践、艺术实践。除公共、专业任选课以外,实践教学合计77学分,1316学时,占总学分48.1%。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毕业汇报、毕业论文、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非遗传承技术、非遗数字化技术、文化遗产保护材料学、文物保护技术、毕业汇报、毕业论文。
计划学制:四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简介

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 
来源: 点击数:5131 更新时间:2015-06-05 
 
专业代码:130401
专业名称:美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美术学、文物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在博物馆、美术馆、文物保护研究所、拍卖公司、艺术品投资公司从事文物鉴赏、修复、编辑、整理、研究、传播、经营、投资、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美术与考古学科复合型人才,并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陶瓷鉴定、陶瓷修复、书画鉴定、书画修复、古籍版本鉴定和古籍修复等文物鉴赏与修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文物鉴赏与修复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物鉴赏与修复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基本知识:具有广泛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知识;
2.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文物鉴赏与修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文物鉴赏专业理论与文物修复技术等的专业知识,了解文物鉴赏与修复领域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认知能力:掌握文物鉴赏与修复调研的基本方法,具有对于文物鉴赏与修复对象进行认知和调研的能力;
4.分析能力:掌握文物鉴赏与修复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对于文物鉴赏与修复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5.创作能力: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文物鉴赏论文与文物修复报告写作的能力,具有一定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6.基本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艺术修养;
7.专业素质:了解文物鉴赏与修复的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熟悉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
核心课程:美术基础、中国工艺美术史、艺术考古、中国古代史、书画修复、古籍修复、陶瓷修复、书画鉴定、陶瓷鉴定、古籍版本鉴定。
特色课程:陶瓷鉴定与修复、书画鉴定与修复、古籍鉴定与修复。
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共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与艺术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公共实践教学包括公共课程实践、军事理论与训练,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毕业汇报(论文),社会与艺术实践包括社会实践、艺术实践。除公共、专业任选课以外,实践教学合计65学分,1100学时,占总学分40.6%。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毕业汇报、毕业论文、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书画修复、古籍修复、陶瓷修复、书画鉴定、陶瓷鉴定、古籍版本鉴定、毕业汇报、毕业论文。
计划学制:四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史论专业简介

艺术史论专业

来源: 点击数:2935 更新时间:2015-09-02




专业代码:130101
专业名称:艺术史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丰富的人文修养与艺术史论基础,可从事艺术史论的持续研究,可自觉针对艺术现象问题进行专业批评,可从艺术跨学科研究中获得交叉应用知识,以及艺术多元化实践等诸种能力,能在基础教育学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在艺术管理、编辑出版、新闻传播、艺创艺评等部门从事策划、管理、编辑、评论与文创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复合型人才,并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艺术学理论和艺术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科视野宽阔,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学术研究的浓厚兴趣,受到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写作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基本知识:具有广泛的人文与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知识;
2.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艺术史论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学领域主要学说或流派关于艺术创作、理论、技艺等的基本思想,了解艺术理论及艺术史研究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认知能力:掌握艺术理论研究基本方法,具有对艺术史论专题对象进行认知和调研的能力;
4.分析能力:掌握艺术史论学科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对艺术史论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5.创作能力: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针对艺术史论诸方面问题剖析的写作能力,具有运用理论话语表达各种艺术观念的能力;
6.基本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艺术修养;
7.专业素质:了解艺术史论专业的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熟悉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艺术学理论;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核心课程:艺术学原理、艺术哲学、中外美学史、书画艺术史、设计艺术史、舞台艺术史、影视艺术史、艺术批评专题研究、专业写作训练、文案策划与写作。
特色课程:艺术特长、专业写作训练、音乐基础、美术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共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与艺术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公共实践教学包括公共课程实践、军事理论与训练,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毕业论文,社会与艺术实践包括社会实践、艺术实践。除公共、专业任选课以外,实践教学合计44学分,722学时,占总学分27.5%。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毕业论文、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等。
计划学制:四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简介

艺术教育专业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数:1067 更新时间:2019-04-04
专业代码:040105
专业名称:艺术教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掌握现代艺术教育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并 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深厚艺术素养、综合艺术特长的复合型人才,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以及社会各类文化艺 术机构输送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教师和社会工作者,并为进一步专业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艺术学科(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学 习教育科学的相关课程,接受艺术类技能的基础训练,能够开展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达到综合艺术教育 专业的培养目标。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基本知识:具有广泛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知识;
2.专业知识: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掌握各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具有艺 术的审美能力,了解艺术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3.认知能力:掌握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教学法,具有对于艺术教育对象进行认知和调研的能力;
4.分析能力:掌握艺术教育过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对于艺术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
5.创作能力: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艺术教学实践与艺术创作的能力,在艺术教育实践中能够进行 主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6.基本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艺术修养;
7.专业素质:了解艺术教育专业的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熟悉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 有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美术学、咅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美学原理、艺术概论、艺术史与作品鉴赏、戏剧概论、美 术基础、音乐基础、舞蹈基础、戏剧表演基础、剧目创编与策划、艺术课程教学法。
特色课程:剧目创编与策划、剧本写作、影视作品赏析、艺术课程教学法。
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共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社会与艺术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公共实践教学包括公共 课程实践、军事理论与训练,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毕业汇报、毕业论文,社会与艺术实践包括社会 实践、艺术实践。除公共、专业任选课以外,实践教学合计80学分,1352学时,占总学分50%。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实践、毕业汇报、毕业论文、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剧目排练实践、教育实习、毕业汇报、毕业论文。
计划学制:四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北京西路74号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邮编:210013
电话:025-83498354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师资队伍

人文学院目前在校学生493人,其中本科生414人,硕士研究生66人,博士研究生13人。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教授4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4人,2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入选,1人获博士后基金奖励。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闳约深美,人文日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公共课和专业课同步规划,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要,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时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校内外学术资源,全面探索办学有效机制,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形成办 学优势、积累办学特色、扩大办学影响。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简介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是随着国内外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全校实施学科拓展战略的背景下成立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发展新兴实用类“大艺术”专业和承担全校公共课教学。现有文物鉴赏与修复、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艺术史论、艺术教育共四个专业,文物修复、文化遗产与保护、艺术史论专业已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同时面向全国招收文化遗产保护方向、艺术考古方向、中国艺术文献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人文学院目前在校学生493人,其中本科生414人,硕士研究生66人,博士研究生13人。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教授4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14人,2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入选,1人获博士后基金奖励。学院自成立以来,秉承“闳约深美,人文日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公共课和专业课同步规划,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要,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时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校内外学术资源,全面探索办学有效机制,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形成办 学优势、积累办学特色、扩大办学影响。
科研工作:坚持艺术专业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积极开展学位点建设。搭建学术平台,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学术组织,孵化人才,积累成果。按照“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丰富教学”的要求,发挥教授带头作用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教师全面参与江苏建设文化强省的项目工程,使学院成为文物修复、文化遗产、艺术史论研究、艺术教育等领域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力量。2016年至今,人文学院还承担了文化与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委托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和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委托的“中华古籍保护名师讲堂”等两个项目。
教学工作:坚持按专业大类招生、按专业方向培养的原则,全面推进学分制教学改革,完善基础性和开放性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教学内涵建设,春季学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公开课活动,秋季学期举办骨干教师教学观摩课活动,引导教师在人才培养转型、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努力形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钻研教法,探索教改的良好风气。
学生工作:以“人文社团:倾心实践的好阵地;人文讲坛:热心科研的好渠道;人文刊物:静心读书的好载体;人文宿舍:开心生活的好场所”为特色,积极借鉴人才培养新理念,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机制,整合分团委、学生会、社团、班委会和团支部活动内容,全面实施潜移默化的人文素质教育,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加强扎实有效的学风班风建设,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公平的人才成长环境,全面培养“专业素质高、就业本领强、创业意识浓”的新型艺术人才。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导师介绍汇总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目前各个专业均已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且面向全国招收文化遗产保护方向、艺术考古方向、中国艺术文献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下面是该学院硕士导师介绍汇总: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硕士导师介绍汇总表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导师施咏


  姓名:施咏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71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近年获省部级学术奖5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省社科规划及厅级课题十多项。出版专著、教材10部,独著6部。发表 论文8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核心刊物40余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一篇,公开发表文字200余万字。2008年入选全国艺术学高被引作者前10 位。

  社会兼职:
  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全国高校乐理、视唱练耳学会副会长、南京艺术学院院学术委员、古琴保护研究所所长。

  学习工作经历:
  2008-2010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2010-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教授
  2011-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等教学领域:
  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方向硕士生导师

  著作(教材):
  2012年《乐理与文化》 西南师大出版社
  2011年《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现状调查实录》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年《可爱的安徽——安徽地方音乐名曲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8年《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年《中国民族器乐经典名曲50首详解》 西南师大出版社
  2008年《中国民族音乐》(参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年《外国民族音乐》(参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年《中国民族音乐》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2年《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 西南师大出版社
  2002年《安徽音乐志野获编》 安徽文艺出版社

  论文(1-44 CSSCI核心刊物论文):
  2012年《<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概论>书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1期
  2012年《说唱风格钢琴曲创作研究》 《人民音乐》第4期
  2012年《当代歌曲创作中“歌中歌”现象研究》 《音乐与表演》2012.1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七》 《中国音乐教育》2012.1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八》 《中国音乐教育》2012.2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九》 《中国音乐教育》2012.3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十》 《中国音乐教育》2012.4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十一》 《中国音乐教育》2012.5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十二》 《中国音乐教育》2012.6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十三》 《中国音乐教育》2012.7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十四》 《中国音乐教育》2012.8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十五》 《中国音乐教育》2012.9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十六》 《中国音乐教育》2012.10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十七》 《中国音乐教育》2012.11
  2012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十八》 《中国音乐教育》2012.12
  2011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一》 《中国音乐教育》2011.7
  2011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二》 《中国音乐教育》2011.8
  2011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三》 《中国音乐教育》2011.9
  2011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四》 《中国音乐教育》2011.10
  2011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五》 《中国音乐教育》2011.11
  2011年《“乐理与文化”系列论文之六》 《中国音乐教育》2011.12
  2011年《京剧风格钢琴曲创作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2
  2011年《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古琴音乐》 《黄钟》2011.2
  2011年《当代琴人的文化修为与文人认同》 《交响》2011.4
  2011年《南京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音乐与表演》2011.2
  2011年《当代琴社、琴馆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音乐探索》2011.2
  2011年《当代古琴音乐大众传播论》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2
  2011年《百年传播变迁路,华乐马来发新芽》 《人民音乐》2011.7
  2011年《古音亦作时代曲——谈古琴音乐的当代创作》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3期。
  2011年《周小燕声乐表演与教学成就述评》 《皖西学院学报》2011.3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研讨会综述》《人民音乐》2010.5
  2010年《梅庵琴派古琴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中国音乐》2010.1
  2010年《关于创建“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的构想》 《音乐与表演》2010.1
  2010年《西湖琴社琴乐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4
  2010年《我们在节奏中生活》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2
  2010年《音乐中的“味道”》 《中国音乐教育》2010.6
  2010年《杭州霞影琴馆琴乐传承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交响》2010.4
  2009年《“休止”休矣?——“休止”教学新阐释》 《中国音乐教育》2009.3
  2009年《综合——中国古代乐教传统的当代回归》 《铜陵学院学报》2009.5
  2009年《音乐强弱相对性辨析》 《皖西学院学报》2009.4
  2009年《民族审美心理对中西音乐结构思维的影响》 《交响》2009.1
  2009年《扬州广陵琴派古琴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交响》2009.4
  2009年《陆华柏配〈刘天华二胡曲集(附加钢琴伴奏谱)〉研究》《音乐研究》 2009.2
  2008年《谈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基本乐理学科体系构建》《中国音乐教育》2008.5
  2008年《刘天华及“刘氏三杰”研究述评(上)》 《音乐研究》 2008.2-
  2008年《刘天华及“刘氏三杰”研究述评(下)》 《音乐研究》 2008.3
  2008年《多元文化视野下视唱练耳教学研究的新探索》 《人民音乐》2008.2
  2008年《音乐民族审美心理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中国音乐》2008.1
  2008年《中国音乐审美中的味觉通感》 《中国音乐》2008.3
  2007年《再谈“乐理究竟教什么”》 《中国音乐》2007.1
  2007年《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中的尚悲偏向》 《中国音乐学》2007.3
  2007年《刍议民族音乐审美中的旋律因素》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4
  2007年《中国音乐审美中的音色观》 《铜陵学院学报》2007.6
  2007年《多元文化时代的应时之作》 《人民音乐》 2007.8
  2007年《南音三弦琉球乐 母语多元传授业》 《中国音乐》2007.2
  2007年《谈民族性格对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 《交响》2007.4
  2006年《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5万字)2006.6
  2006年《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中的阴柔偏向》 《中国音乐》2006.4
  2006年《音乐审美心理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交响》2006.3
  2006年《〈圣诗谱•附乐法启蒙〉探源、释义与评价》 《天籁》(天津音院学报)2006.1
  2005年《但识琉球往来路,又闻御座古乐飘》 《音乐研究》2005.1
  2005年《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 《音乐研究》 2005.4
  2004年《也谈“二泉琴”》 《人民音乐》 2004.9
  2003年《乐理究竟教什么》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1
  2002年《21世纪音乐教育对乐理教学的新要求》 《交响》2002.2
  2005年《中国音乐审美中的通感心理及其成因》 《交响》2005.4
  2005年《谈“旋宫又转调”与“转调又旋宫”》 《音乐与表演》2005.1
  2002年《声无定高》 《音乐探索》2002.3
  2003年《从宫》 《音乐探索》2003.3
  2007年《刍议民族音乐审美心理形成的基本条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1
  2006年《中国民间音乐旋法规律的文化发生初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1
  2004年《对音乐审美异化现象的剖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2
  2004年《钢琴教学示范带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音乐周报》 2004.3
  2001年《关于业余钢琴考级负面性的几点思考》 《小演奏家》 2001.2
  2001年《学钢琴要看“手相”吗?》 《音乐世界》2001.11
  1999年《谈钢琴为民族乐器伴奏的艺术》 《交响》1999.3
  1999年.铁扇风裁(等共8首) 《安徽目连戏唱腔选编》1999
  1994年将相公候(等共3首)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1994
  1994年《北茂先生在安徽》 《文化周报》 1994.4
  1990年《小泽征尔与中国二胡》 《音乐生活》1990.5

  课题信息(均为主持):
  201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当代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历史与形态探究》12YJA760052
  2011 第5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民族化的历史与形态研究》2011M500111
  2010年《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获教育部“高校文库”资助
  2009年第四十六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现状研究》
  2009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09YSC010
  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中国戏曲、说唱风格钢琴曲创作研究》
  2008年全国教育规划青年课题《音乐学科国家级教学名师研究》ELA080322
  2008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项目《中国当代“民工歌曲”的理论与现状调查研究》08YB07
  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学科综合研究》

  成果获奖:
  2011年《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古琴音乐》第二届全国音乐传播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2011年《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第十一届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1年《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2011年 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2011年 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
  2010年《谈民族审美心理对中西音乐结构思维差异的影响》第三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三等奖
  2009年《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中的尚悲偏向》第三届安徽省音乐论文评选一等奖
  2008年《谈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基本乐理学科体系构建》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
  2007年《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长春市政府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7年《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吉林省政府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7年《再谈“乐理究竟教什么”》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6年《对当代音乐教育思想中“综合”理念的探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
  2006年《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5年《但识琉球往来路,又闻御座古乐飘》首届“人音社杯”全国高校学生音乐书评比赛“优秀奖”
  2005年《安徽音乐志野获编》安徽省铜陵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3年《乐理究竟教什么》第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导师刘晔


  姓 名:刘晔
  性 别:女
  民 族:汉
  出生日期:1964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工作经历:
  1980年10月-1984年6月 在苏州大学中文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4年7月 分配至南京艺术学院工作
  1996年12月至1998年10月 在南京大学攻读新闻(文艺学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
  2000年10月-2004年6月 在南京艺术学院攻读美术学博士,200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为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教学部主任

  研究方向:
  艺术史、艺术理论、文学、美学

  主讲课程:
  艺术概论、女性与艺术、文学、江苏文化资源研究、中国美术史

  编著出版:
  2011年《高等艺术院校文学教程》(主编)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5年《中外文学教程》(副主编)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4年《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合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3年《中国汉代木雕艺术》(副主编) 辽宁美术出版社

  论文发表:
  2010年《艺术概论教学研究与探索》载于《艺术的交响》
  2008年《“和谐”美学思想与中西方绘画特点的形成》载于《艺术百家》
  2006年《中国传统诗画交融的理论轨迹》载于《艺术百家》
  2006年《诗意画研究》载于《中国美术研究》
  2005年《中国传统诗画同质论》载于《美术与设计》
  2005年《中国古典舞与“中和之美”》载于《艺术百家》
  2005年《中国传统诗画融合的又一种形式》载于《美术大观》
  2004年《言象结合对意义空间的拓展》载于《艺术百家》
  2004年《鸿蒙初辟结因缘:论中国传统诗画的融合》载于《美术与设计》
  2004年《神秘的药王山》载于《文博》
  2004年《古典诗歌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载于《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文革”油画的再解读》第一作者载于《美术与设计》
  2003年《中国诗与画融合的文化思想基础》载于《艺术百家》
  2001年《中国画与诗》载于《艺术百家》
  2001年《中西诗画关系的差异》载于《美术与设计》

  科研获奖:
  2003年《中国汉代木雕艺术》获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三等奖
  2002年入选 “青蓝工程”

  课题信息:
  2008年《艺术概论教材及教法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校级课题
  2005年《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学教学的整合》 南京艺术学院校级课题
  2002年《诗与画比较研究》 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