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QQ群
Ad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考研难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考研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学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辅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报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联系人:任鑫
联系电话:15841876556
邮箱:lnturen@163.com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联系人:杨志
联系电话:13941883328
邮箱:yangzhi279@163.com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联系人:张勇
联系电话:13470361965
邮箱:zhangyongdiyi@163.com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联系人:周晓谦
联系电话:15241865677
邮箱:zxq6558960@126.com
学位点 |
序号 |
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的范围及特点概述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 |
1 |
新能源材料 |
进行新能源材料的成分设计、制备、组成结构及性能研究。主要开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锂硫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研究。 |
2 |
材料表面加工工程 |
进行材料表面涂层的成分设计、制备工艺及设备开发的应用基础和相关技术研究。主要开展金属表面熔覆、涂覆、沉积、载能束表面处理等矿山装备材料表面改性研究。 |
3 |
凝固理论及热成型技术 |
进行合金成分设计、熔化凝固成型理论、数值模拟,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表征,以及铸造、焊接、锻压成型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研究工作。主要开展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钢铁及其复合材料研究。 |
4 |
固态相变及材料强韧化 |
进行材料成分设计、强度及韧性合理匹配时微观组织演化及强韧化机理研究。主要开展钢铁、铝合金、镍基单晶合金、钛合金等方面研究。 |
5 |
新型矿物材料 |
进行矿物材料合成、天然矿物洗选分离、矿物功能材料制备改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主要开展煤和石墨基碳素材料、纳米矿物材料及复合矿物材料等方面研究。 |
6 |
功能复合材料 |
进行功能高分子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微观组织、结构、转变规律和性能研究。主要开展矿山注浆补强、堵水和充填材料,阻燃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膜等方面内容。 |
7 |
新型轻质合金 |
研究针对高性能轻质钛合金、铝合金等有色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在航空航天、汽车、矿山等领域的工程应用适用性及其高质轻量化等。 |
8 |
材料计算与模拟 |
进行第一性原理及EET计算、有限元计算研究。主要开展材料的显微结构和材料的宏观性能等研究。
|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新能源材料(02)金属功能材料 (03)新型矿物材料 (04)材料加工制备新技术 (05)材料多尺度计算 (06)材料大数据与智能设计
|
招生人数: |
16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6)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7)物理化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6)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7)物理化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6)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7)物理化学 |
备 注: |
|
材料工程 (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Training Scheme of Prefessinal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for Material Engineering (Field)
专业代码:085204 学科门类:工学
Code of Specialty: 085204 Department of Discipline: Engineering
一、工程领域简介(Introduction to the Engineering Field)
材料工程领域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从1978年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和相关研究方向开始建设,是我国较早开展金属材料强韧化机理研究的学科点。1998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材料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2011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矿物材料与矿用新材料”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与改性,先进金属材料及成型技术等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工程应用基础。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博士后出站5人,在读博士12人。其中,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2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和校青年科技标兵1人。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理论研究项目及企业委托重大横向课题10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多项专利实现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6项。撰写专著及教材8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Carbon》、《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pplied Physics Letter》等国际顶级期刊与国内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
学科拥有“辽宁省地矿工程特种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煤炭行业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三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学院与北航材料学院组建先进材料研究中心,拥有“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材料加工实验中心”、“高能束加工中心”三个校级院管实验室。实验中心拥有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现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高温金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2激光加工器、等离子喷涂、电化学工作站、电子束焊机等大型设备,具备了解决材料科学应用基础问题与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满足材料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Relying 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materials engineering field derived from the major of metal materials heat treatment and related research directions built in 1978, which is an ealier discipline about toughness mechanism of metal materials research in China. The grant for master degree of “Materi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 Science” was awarded in 1998 and 2000, respectively, the grant for Master of Engineering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was awarded in 2004, the first-level discipline of master degre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as granted in 2011, and the second-level discipline of doctor degree “mineral materials and mining new materials” was granted in 2014. There are deep theoretical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oundation in the some disciplines, such as, 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advanced metal materials and mold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fields.
The discipline has 40 full-time teachers, including 7 professors, 4 doctoral supervisors, 14 associate professors, 15 teachers have doctorate, 5 teachers have postdoctorate experience, and 12 eachers have strived for doctorate. Among them, there are 2 Thousand talents level of Hundred-Thousand-Million talents of Liaoning Province, a young backbone teacher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a you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l of university.
There are three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teaching and research platform,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ngineering Special Material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Liaoning Provi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center for materials major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Mineral materials and min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coal industry”. Th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center has been founded between our college and Materials College of Beihang University. There are three school-level laboratory, “Material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Material processing experimental center”, and “High energy beam processing center”.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has relatively complet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quipment, such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ometer, high temperature metallographic,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CO2 laser processor, plasma spraying,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electron beam welder and other large equipment. Those equipments can solve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basic problems of materials and major engineering problems, also meet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postgraduate majored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In recent years, more than 100 research projects have been acted or completed, includ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doctoral fund of National Education Ministry and other enterprise requirements projects. 24 national invention patents have been authorized, and many patents have been industrialized. There are one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ward second prize, and 6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award. Eight books or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been published. Many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in top international journals such a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Carbon》,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pplied Physics Letter》, and more than 700 papers published in domestic journals.
二、培养目标(Cultivation Objectives)
材料工程领域面向材料行业和相关工程部门,涉及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行业部门。培养能够从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材料的性能特性分析和试验、材料成品的检验和质量控制、材料制品的加工和改性、材料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相关工作能力,具备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The field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ims for the material industry and related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involving metal materials,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polymer materials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other industry sectors. The graduate students engag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the material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equipments, 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testing of materials, the 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materials products, the processing and modification of materials, the management of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and technical economic analysis, and other related work. We cultivate graduates with a solid foundation,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o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 certain degree of creativity application type, complex high-level engineering techique and management talents.
三、培养要求 (Cultivation Requirements)
1.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
2. 具备材料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方法,在装备制造业与冶金、化工、矿山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加工、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改性、新材料研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4.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应用大型数据软件,进行具体工程领域的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的简单建模、计算和分析预测能力。
1.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study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Mao Zedong Thought and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 They are also expected to carry ou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set up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to love the motherland, and to abide by the law and social discipline. Ot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students include well-behaved, academically rigorous, and would always serve the motherland first.
2.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the knowledge of solid basic theories and systematic professions in material engineering field, to master the advanced techniques for resolving the engineering technique problem. The graduates are engaged in metal materials,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structur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material modification, new material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work in the fields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and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mining and aerospace.
3.Students are professional in a foreign language, and have developed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a second language within their own profession.
4.Students are professional in computer skills. They can use large-scale data softwar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pecific engineering areas, such as, material composition, tissue structure, the forecasting of performance, simple modeling,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四、研究方向(Research Orientation)
序号
Number |
名 称
Name |
研究方向的范围及特点概述
Overview of the sco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directions |
1 |
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与改性
Prepara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
主要进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功能材料制备改性,第一性原理及EET计算、有限元计算研究,其中以矿物为原料研发新型储能材料是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特色之一。
The research topics focus on the new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 & modification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the first principle and EET calculation, and th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Among them,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with minerals as the raw materials is one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this research. |
2 |
先进金属材料及成型技术
Advanced metal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
主要进行先进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设计、熔化凝固及塑性成型理论、数值模拟,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表面科学理论与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其中强韧化理论、表面工程、新型合金是本方向的的主要特色。
The research topics focus on the advanced alloys and composition design, melting solidification and plastic forming theory, numerical simulation, organism-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surface science theory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Among them, the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theory, surface engineering and new alloy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is direction. |
五、学制与学习年限(Duration of Schooling and Length of Schooling)
学制:3年;学习年限:3-5年。
Duration of Schooling: 3 years;Length of Schoolling: 3-5 years.
六、培养方式(Cultivation Mode)
(1)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不脱产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其中公共课的学习、论文的选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中期报告、论文的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须在校内完成,累计时间不低于6个月。
(2)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和学习,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强调自学,因材施教,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少有6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环节,要求依据开题内容,在本工程领域选择所在企事业单位或挂靠相关单位,进行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工程调研、现场工程实践、具体材料成分工艺设计及性能分析表征等工作,提高研究生现场工程实践能力。
(3)实行双导师制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聘请企业内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副导师,负责现场实践、工业试验等环节的指导,参与论文的选题、开题及预答辩、答辩等个环节的培养工作。
(1)Part-time graduates study in school, need not resign his post and duty. The credit system is adopted for every course, in which the study of public courses, the mid-term examination, the interim report of the dissertation, the pre-defense and the defense of the thesis should be completed in the school, the cumulative time is not less than 6 months.
(2)The training and study of part-time graduates adopt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emphasizing self-study,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pecialties,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t least 6 months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graduates should be required to base on the contents of start project, select some enterprises or institutions or affiliated units related to their engineering field, and perform some works about project research, site engineering practice, specific material composition process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to improve the on-sit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3)The graduates have two tutors, mainly supervised by tutor in school. A deputy tutor acted by a senior technician with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s responsible for on-site practice, industrial test and other aspects, participating in the topic selection of the thesis, open questions and pre-defense, defense and other aspects.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Curriculum And Course Credits)
课程类别
Course Type |
课程
编号
Course No. |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
学分
Credit |
学时
课内/试验
Class/test |
开课
学期
Semester Classes |
开课单位
Class Department |
备注
Remarks |
Academic Degree Courses
学位课
|
Common Courses
公共课 |
Z0199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2 |
40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选 |
Z019902 |
工程应用外语
Engineering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
2 |
40 |
1 |
外国语学院 |
Z019903 |
工程应用数学
Engineering Applied Mathematics |
2 |
40 |
1 |
理学院 |
Z019904 |
信息检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 |
1 |
20 |
2 |
图书馆 |
Z019905 |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
1 |
20 |
2 |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
Z019906 |
专业外语与文献阅读
Specialty foreign languages and document reading |
1 |
20 |
2 |
研究生院 |
Basic Courses
基础课 |
Z0203001 |
材料物理化学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
2 |
40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必选 |
Z0203002 |
材料成型与加工理论
Theory of material processing and processing |
2 |
40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Specialized
courses
专业课 |
Z0303001 |
材料表征及性能测试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 test |
2 |
40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Z0303002 |
材料科学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Materials Science |
2 |
40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Selective courses
选修课 |
Z1203001 |
复合材料
Composite |
2 |
40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任选二门,4学分 |
Z1203002 |
材料成型技术
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
2 |
40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Z1203003 |
无机非金属材料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
2 |
40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Z1203004 |
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Material surf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
2 |
40 |
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Compulsory Part
必修环节 |
Z4103001 |
开题及选题报告
Opening Report And The Topic |
1 |
20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4学分
|
Z4103002 |
实践总结报告
Practice Summary Report |
1 |
20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Z4103003 |
中期考核
Mid-term Examination |
1 |
20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Z4103004 |
学术报告
Academic Report |
1 |
20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合计
Total |
|
|
25 |
|
|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招收调剂生
一、学院学科简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40年的办学历史,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材料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院拥有“辽宁省地矿工程特种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煤炭行业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三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31个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具备解决材料科学应用基础问题与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完全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学院拥有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9%,博士后出站5人。学缘结构来自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德国伊尔梅瑙理工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校和研究院所。多名教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等做访问学者。学院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8人为学院兼职教授,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1名教师为煤炭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1名教师为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分会理事,1名教师为辽宁省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2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10名教师成为国家核心期刊审稿人。
我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使学科发展跨上了新台阶。学院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青年基金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5项,承担市厅级项目21项,主持企业委托重大横向课题45项。学院拥有“表面工程与技术”辽宁省创新团队。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多项专利实现产业化。撰写专著及出版规划教材8部。在《CARBON》、《Journal of Applied Crystallography》、《Soft Matter》、《Polymer》、《RSC advances》、《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金属学报》、《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和《煤炭学报》等国际与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
二、奖学金制度
设立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金。
学业奖学金
一年级一等6000元/生一志愿考生
二等4000元/生非一志愿优秀生
二年级
三年级一等12000元/生10%
二等8000元/生10%
三等4000元/生30%
国家奖学金20000元/生
助学金8000元/年.生
三、研究生发展前景
材料学院先后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在海内外著名大学、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任职。涌现出了我校本科毕业生中第一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院士,500强前80位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董事长梁铁山、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及校长、厅局级领导、国家青年千人等杰出代表,他们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研究生就业率连年98%以上,就业单位集中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外合资企业、外企、国有大型企业,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普遍较高。
四、报考、调剂条件和程序
1.复试条件
(1)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并且初试成绩符合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2)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3)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即调剂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初试科目必须为政治、英语一、数学一或数学二、专业课为物理、化学或材料类科目;调剂到材料工程专业的初试科目必须为政治、英语一或英语二、数学一或数学二、专业课为物理、化学或材料类科目。
2.调剂程序
所有调剂考生(既包括接收外单位调剂考生,也包括接收本单位内部调剂考生)必须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进行。调剂程序如下:
(1)先到小木虫预调剂系统登记信息,待到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平台开通,进行网上报名。
(2)注意查收复试通知。
(3)收到复试通知后,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网站按要求确认同意参加复试。
(4)准备复试需要填报的材料,按时参加复试。
(5)注意查收带录取通知。
(6)收到复试通知后,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网站按要求确认同意被录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微信号(qq号):40347158
QQ群号:236827117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新能源材料(02)材料多尺度计算与大数据(03)金属功能材料(04)新型矿物材料(05)材料制备加工新技术 |
招生人数: |
10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6)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07)物理化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6)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7)物理化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6)材料科学基础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7)物理化学 |
备 注: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起源于1978年机械工程系开办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本科师资班,1979年开始招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本科生,这是煤炭部所属高校中设立的第一个材料类本科专业,1987年开始招收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本科生,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传统。200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机械学院分离出来,成为学校独立的教学单位,2008年学校撤销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拥有“矿物材料与矿用新材料”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可在“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拥有“材料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辽宁省在高校中第一个开办的本科专业。
学院拥有“辽宁省地矿工程特种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煤炭行业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三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设有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加工工程系和非金属材料工程系,拥有“材料综合实验中心”,下设31个专业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具备解决材料科学应用基础问题与重大工程问题的能力,完全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2%,博士后出站5人。学缘结构来自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德国伊尔梅瑙理工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校和研究院所。多名教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等做访问学者。学院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8人为学院兼职教授,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1名教师为煤炭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1名教师为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分会理事,1名教师为辽宁省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2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15名教师为国内外期刊审稿人,其中5人为SCI的TOP期刊审稿人。
学院以“国家对材料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秉承“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教学理念,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统筹,全面开展合作教育,构建起了完善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开设了“材料学院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选派教授和博士学位的高水平教师作为导师,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科学研究训练,采用“渐进式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至今已经招收了5届学生。学院教师先后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主持完成辽宁省教学改革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5项,建成校级精品课2门,质量工程项目8项。
学院面向国家新材料产业,面向装备制造业,着力进行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研究与开发工作,在矿物材料和特种矿用材料研究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作为学校的学科特区,我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了“先进材料联合研究中心”,大力推进前沿研究,使学科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青年基金3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5项,承担市厅级项目21项,主持企业委托重大横向课题45项。学院拥有“表面工程与技术”辽宁省创新团队。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项,多项专利实现产业化。撰写专著及出版规划教材8部。在Carbon、Journal of Power Source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cientific Reports、Materials Letters、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金属学报、化学学报等国际与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文章170余篇。
材料学院以“修德、启智、励志、成才”为学生工作理念,培养“德才兼备、自立自信、勤勉努力、报效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先后获阜新市先进团委、校三育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团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本科生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占全校总数近四分之一,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36项,学生授权国家专利20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全校本科生中独占鳌头;学生在各类科技学术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86项,获省级奖98项。
材料学院先后为社会输送人才5400余名毕业生,他们在海内外著名大学、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任职。涌现出了我校本科毕业生中第一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院士、国家500强前80位的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公司董事长梁铁山、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及校长、厅局级领导、国家青年千人等杰出代表,他们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材料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高校四大职能,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提高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学科特色,大力开展材料学科前沿研究,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性原创学术成果,为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院而努力奋斗。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2%,博士后出站5人。学缘结构来自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德国伊尔梅瑙理工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校和研究院所。多名教师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等做访问学者。学院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8人为学院兼职教授,形成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1名教师为煤炭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1名教师为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分会理事,1名教师为辽宁省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人层次2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15名教师为国内外期刊审稿人,其中5人为SCI的TOP期刊审稿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
学校名称 |
1 |
清华大学 |
2 |
北京科技大学 |
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4 |
西北工业大学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6 |
武汉理工大学 |
7 |
华南理工大学 |
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9 |
浙江大学 |
10 |
中南大学 |
11 |
山东大学 |
12 |
华中科技大学 |
13 |
四川大学 |
14 |
天津大学 |
15 |
西安交通大学 |
16 |
北京化工大学 |
17 |
东北大学 |
18 |
东华大学 |
19 |
北京工业大学 |
20 |
北京理工大学 |
21 |
吉林大学 |
22 |
华东理工大学 |
23 |
大连理工大学 |
24 |
燕山大学 |
25 |
复旦大学 |
26 |
同济大学 |
27 |
南京理工大学 |
28 |
南京工业大学 |
29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0 |
郑州大学 |
31 |
重庆大学 |
32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33 |
太原理工大学 |
34 |
上海大学 |
35 |
苏州大学 |
3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7 |
合肥工业大学 |
38 |
武汉科技大学 |
39 |
兰州理工大学 |
40 |
装甲兵工程学院 |
41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42 |
江苏大学 |
43 |
湘潭大学 |
44 |
湖南大学 |
45 |
西南交通大学 |
46 |
昆明理工大学 |
47 |
西安理工大学 |
48 |
中国石油大学 |
49 |
天津理工大学 |
50 |
太原科技大学 |
51 |
中北大学 |
52 |
沈阳工业大学 |
53 |
大连交通大学 |
5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55 |
江苏科技大学 |
56 |
安徽大学 |
57 |
华侨大学 |
58 |
福州大学 |
59 |
济南大学 |
60 |
中国地质大学 |
61 |
湖北大学 |
62 |
陕西科技大学 |
63 |
兰州大学 |
64 |
青岛大学 |
65 |
长春理工大学 |
66 |
中国矿业大学 |
67 |
景德镇陶瓷学院 |
68 |
北京交通大学 |
69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70 |
沈阳理工大学 |
71 |
沈阳化工大学 |
72 |
沈阳建筑大学 |
73 |
佳木斯大学 |
74 |
常州大学 |
75 |
浙江工业大学 |
76 |
浙江理工大学 |
77 |
中国计量学院 |
78 |
武汉工程大学 |
79 |
湖北工业大学 |
80 |
桂林理工大学 |
81 |
重庆交通大学 |
82 |
湖南工业大学 |
83 |
重庆理工大学 |
84 |
华北电力大学 |
85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86 |
辽宁科技大学 |
8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88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89 |
大连工业大学 |
90 |
辽宁工业大学 |
91 |
河海大学 |
92 |
海南大学 |
93 |
西南大学 |
94 |
四川师范大学 |
95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96 |
沈阳大学 |
97 |
北方民族大学 |
98 |
青海大学 |
年份 |
地区 |
学校 |
学院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报名人数 |
录取人数 |
报录比 |
推免人数 |
2009 |
辽宁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不区分院系所 |
080502 |
材料学 |
19 |
7 |
36.84% |
/ |
2009 |
辽宁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不区分院系所 |
080503 |
材料加工工程 |
28 |
10 |
35.71% |
/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77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沈阳大学为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重点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关系,以及各种材料制备和控制等应用技术,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辽宁省人才工程百人层次3人,千层次人选3人,辽宁省高校人才支持计划3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3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该学科已经形成各具特色、队伍稳定,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可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与理学研究生。
近年来,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省市科技计划等一大批国家、省、市各层次科研课题102项;获得多项有重要价值的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6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32篇,发表论文被SCI、 EI检索收录1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7部;研究与开发经费2294余万元。
专业点分布
沈阳大学 江苏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代码:0805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合肥学院为例
利用德国合作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从企业和行业实践中提炼共性问题,进行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紧盯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前沿问题,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基础、创新创业与终身学习及学科交叉融合能力,掌握本学科必备的专业技能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教授10人(硕导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15名教师前往德国访学,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雅德大学及英、美等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年承担横、纵向项目共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在J. Power Sour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等期刊上发表文章3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安徽青年科技奖1人,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2人次。实验室面积11 000 m2,拥有先进的分析测试中心,仪器总值4650万,建有中科院过程所张锁江院士领衔“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暨合肥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平台。
根据《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安徽省战略性新型产业政策与合肥市重点发展产业规划,新材料与新能源将是重点发展领域,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本学科在膜材料、减摩耐磨材料、电池材料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选择三个特色方向:“化工新材料”“材料学”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工新材料方向涉及“膜材料与膜过程”与“化学传感材料与器件”;材料学方向涉及“新能源材料”与“减摩耐磨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方向涉及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与改性。
专业点分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化工研究院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陆军装甲兵学院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淮海工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温州大学 合肥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0773J1光电信息材料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光电信息材料 专业代码:0773J1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齐鲁工业大学为例
2016理学院 |
专业名称 |
0773J1 光电信息材料 |
研究方向 |
(01)激光物理技术与非线性光学(02)激光功能材料的应用(03)半导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04)分子反应动力学 |
初试考试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01)数学基础(921)光学(922)普通物理(电磁学、光学) |
专业院校排名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93 所,本次参评89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72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A+ |
3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A+ |
4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A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8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A |
9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学 |
A- |
10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学 |
A- |
11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12 |
10145 |
东北大学 |
A- |
13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14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16 |
10610 |
四川大学 |
A- |
17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A- |
18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9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20 |
10183 |
吉林大学 |
B+ |
21 |
10216 |
燕山大学 |
B+ |
22 |
10246 |
复旦大学 |
B+ |
23 |
10247 |
同济大学 |
B+ |
24 |
10251 |
华东理工大学 |
B+ |
25 |
10255 |
东华大学 |
B+ |
26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27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28 |
10285 |
苏州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31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2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33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34 |
90002 |
国防科技大学 |
B+ |
35 |
10055 |
南开大学 |
B |
36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B |
37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B |
38 |
10286 |
东南大学 |
B |
39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B |
40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B |
41 |
10299 |
江苏大学 |
B |
42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43 |
10384 |
厦门大学 |
B |
44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B |
45 |
10530 |
湘潭大学 |
B |
4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47 |
10558 |
中山大学 |
B |
48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49 |
10614 |
电子科技大学 |
B |
50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53 |
10058 |
天津工业大学 |
B- |
54 |
10060 |
天津理工大学 |
B- |
55 |
10110 |
中北大学 |
B- |
56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57 |
10142 |
沈阳工业大学 |
B- |
58 |
10289 |
江苏科技大学 |
B- |
59 |
10403 |
南昌大学 |
B- |
60 |
10426 |
青岛科技大学 |
B- |
61 |
10427 |
济南大学 |
B- |
62 |
10464 |
河南科技大学 |
B- |
63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6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65 |
10708 |
陕西科技大学 |
B- |
66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67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8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B- |
69 |
10109 |
太原科技大学 |
C+ |
70 |
10150 |
大连交通大学 |
C+ |
71 |
10186 |
长春理工大学 |
C+ |
72 |
10190 |
长春工业大学 |
C+ |
73 |
102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C+ |
74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75 |
10360 |
安徽工业大学 |
C+ |
76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77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78 |
10408 |
景德镇陶瓷大学 |
C+ |
79 |
10490 |
武汉工程大学 |
C+ |
80 |
10512 |
湖北大学 |
C+ |
81 |
10619 |
西南科技大学 |
C+ |
82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3 |
1070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 |
84 |
10702 |
西安工业大学 |
C+ |
85 |
10730 |
兰州大学 |
C+ |
86 |
11065 |
青岛大学 |
C+ |
87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88 |
10079 |
华北电力大学 |
C |
89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90 |
10222 |
佳木斯大学 |
C |
91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C |
92 |
10292 |
常州大学 |
C |
93 |
10294 |
河海大学 |
C |
94 |
10295 |
江南大学 |
C |
95 |
10338 |
浙江理工大学 |
C |
96 |
10356 |
中国计量大学 |
C |
97 |
10357 |
安徽大学 |
C |
98 |
10406 |
南昌航空大学 |
C |
99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100 |
10589 |
海南大学 |
C |
101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102 |
1059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C |
103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104 |
10615 |
西南石油大学 |
C |
105 |
10015 |
北京印刷学院 |
C- |
106 |
10081 |
华北理工大学 |
C- |
107 |
10144 |
沈阳理工大学 |
C- |
108 |
10146 |
辽宁科技大学 |
C- |
109 |
10149 |
沈阳化工大学 |
C- |
110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C- |
111 |
10407 |
江西理工大学 |
C- |
112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C- |
11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114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115 |
10559 |
暨南大学 |
C- |
116 |
10593 |
广西大学 |
C- |
11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118 |
1085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C- |
119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120 |
11035 |
沈阳大学 |
C- |
121 |
11660 |
重庆理工大学 |
C- |
122 |
90038 |
海军工程大学 |
C- |
系所代码 |
系所名称 |
学位类别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方向码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招生规模177(学术型120、专业学位57),拟接收推免生115(以最终确认录取人数为准)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或837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 |
理工科各专业均可以报考。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2 |
材料学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3 |
材料加工工程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学术型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4 |
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材料力学或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专业学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1 |
不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27材料科学基础 |
05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塑性研究院) |
专业学位 |
085204 |
材料工程 |
02 |
塑性成形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6材料加工基础或871塑性成形原理 |
(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
考试科目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1腐蚀与防护
02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在新能中的应用
03石油新型合金
04功能及特种高分子材料
05 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价
06新能源材料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60 材料科学基础或862 物理化学(工)或861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I.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热处理原理与工艺、材料的腐蚀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