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湖南农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湖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湖南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湖南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农业大学考研群]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湖南农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资源环境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招生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全国开展农业环境保护科研和教学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下设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二级学科。1978年湖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设立农业环境保护研究室,1979年开始招收农药制剂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招收农业环境保护硕士研究生,1988年设置农业环保专业,1993年成立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1995年获得农业环境保护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更名为环境工程),1999年获得农业部认证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08年环境工程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在全国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评估中获农业院校并列第2名,201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学科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拥有专职教师4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讲师及以下人员16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31人(占比75.61%),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2人(占比29.27%)。现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芙蓉学者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学者1名,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在省级自然与社会科学学会担任副理事长或常务理事职务5人次。拥有省部级、校级科研平台十余个。如:农业部认证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农业部南方产地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农业典型污染物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南省灌溉水源水质污染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环境污染修复工程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南方稻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实验室面积达21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价值2170万元。
 
本学科立足农业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控制领域,跟踪学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需求,紧扣我国农业与农村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课题,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经多年的积累与创新,目前在农田重金属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农业典型污染物(农药、抗生素等)的检测与治理技术、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技术与管理模式等领域形成特色与优势,并形成了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污染物检测技术与环境毒理、农业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环境生物技术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和稳定的学科团队。本学科先后主持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1项,环保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2015年)2项,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9年、2012年、2016年)3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7年)1项。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6篇,高被引SCI论文和ESI热点论文4篇。
 
(二)学科方向
 
1、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包括主要的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在环境介质中的化学特性、存在、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它们的生物与生态效应和毒性作用机理;污染环境的治理和修复的原理、技术及方法,特别是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与生物修复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环境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毒性及机理,环境污染的植物和微生物修复方法与原理;环境污染及修复措施相关的微生物分子生态等。
 
2、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是运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预防与治理环境污染,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工程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和物理性污染(噪声与辐射污染)的各种治理与修复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及矿山生态复垦技术;无机固体废弃物和有机固体废弃物材料资源化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特定区域的功能区划、规划与管理;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当代生态学即是从生态系统的高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其中生物方面包括人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环境方面则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环境。从发展态势讲,当代生态学学科性质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中重新定位;学科分支在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不断产生;研究对象在时空尺度上不断拓展;研究内容从结构与功能向过程与预测延伸;研究方法在技术与手段集成中持续创新。
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学科,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刁操铨等知名教授创建的湖南农学院水稻生理生态研究室。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校生态学科已形成了一支由53人组成的高素质(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超过80%)、年富力强(年龄在30-50岁之间比例达90%)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2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3人;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洞庭湖区农村生态系统健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典型污染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湖南省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基地和国家财政部农业生态学特色专业实验室,系湖南省“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学科,教育部第四轮(70所高校参评)学科水平评估B学科(前30-40%),湖南农业大学优势学科。
近五年,学科团队新增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86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科学)成果奖励1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26篇(其中SCI收录75篇、中文一级学报和CSSCI论文83篇)。

(二)学科方向

本学科根据国家生态学一级学科设置标准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通过长期发展积淀和不断凝炼,形成了3个学科方向:
1.生态系统生态学
主要关注农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调控,形成了稳定的农业生态研究方向。
农业生态研究方向:重点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的规律;其特色和优势在于以稻田为主的人工湿地生态种养模式集成,农作物和水生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以及绿色生产技术研制。
2.修复生态学
主要关注农业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机理及其修复模式与技术,形成了环境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与技术2个稳定研究方向。
环境生态修复研究方向:重点运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提升退化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的基础上,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其特色和优势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机理研究,修复模式集成和修复技术研制。
生态工程与技术方向:重点运用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分析、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运行机制和技术措施;其特色和优势在于生态环境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集成与技术研制。
3.可持续生态学
主要关注区域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了生态经济与管理和教育生态学2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生态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重点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可利用资源潜力,构建绿色营销体系,发展生态高值、经济高效绿色产业;其特色与优势在于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创建,农业企业和产业的生态管理模式与方法集成。
教育生态学研究方向:重点运用生态学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教育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和调控的机理和规律,挖掘可利用教育资源潜力,集成生态化教育模式和方法,营造高效学习、快乐学习环境;其特色与优势在于新型高等学校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创建,高效教学和快乐教学模式与方法集成。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1、学科概况、授权资格及发展历程简介
 
1.1 学科内涵、授权资格及发展历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是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中±壤(地)、养分与肥料、水分和生物质以及气候等自然要素和生产力决定的资源和环境属性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影响及其运筹控制的科学。本学科主要研究对象为,围绕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土壤、水、养分、肥料、大气等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资源,以及影响人类健康和自然变化的农业生态环境。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1951年3月湖南农学院成立之始就设有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后更名为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现名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目前该学科下设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业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4个二级学科。1986年获土壤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植物营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植物营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硕、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准设立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营养学科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12年在第三次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并列第七,2016年在第四次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排名前30%(并列全国第七)。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篇博士论文获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篇硕士论文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2 师资队伍
 
本学科现有教师44人,其中正高职称19人,副高职称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占86.4%;博士研究生导师1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9人。现有外专百人计划学者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芙蓉学者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人才1人,神农学者2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1人,湖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 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7人。在国家级学会担任常务理事或理事3人,在国家级学会担任监事长和副监事长2人次,在省级自然与社会科学学会担任副理事长或常务理事职务10人。
 
1.3 教学、科研和对外合作平台
 
教学平台: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两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环境与资源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馆藏2000余件的土壤及岩石标本馆等。
 
科研平台: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农业典型污染物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环境保护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污染控制湖南省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植物营养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农业资源与环境校级创新平台、土壤学校级研究所等。
 
创新团队:在“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组建了“多熟制稻田土壤可持续利用”和“稻油轮作养分高效利用”两个创新团队。
 
教学与科研条件:实验室面积45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价值4170万元,大型现代化盆栽试验基地1万平米,长期定位试验基地1万平米,在长沙市、常德市、益阳市、衡阳市等地建立了水稻、油菜、果蔬等试验示范基地8个。
 
1.4 优势方向
 
本学科以南方土壤/土地质量及生产力持续提高、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基础理论、技术创新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开展耕地质量保育与退化土壤修复,养分高效与抗逆境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作物高效施肥、养分损失阻控与肥料资源开发,农田典型污染物污染机理与防控,农业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和农业资源微生物等方面研究。
 
1.5 科研成果
 
近五年,主持或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9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研究经费总额达6760万,年均科研经费1352万元,人均科研经费150万元,人均年科研经费30万元。发表论文47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3篇。出版学术专著11部、教材11部,授权发明专利28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0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
 
(二)学科方向
 
1、土壤学
 
土壤学以“土壤物质运动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主要研究土壤组成、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发生与演变、土壤分类和分布、土壤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障碍因子、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现已形成土壤化学、土壤发生与分类、土壤肥力与培肥3方面研究团队。目前,本方向共有12名教学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2、植物营养学
 
主要研究植物体内、植物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转化与交换规律及调控技术,研究领域包括植物营养生理、植物营养遗传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生态、植物根际营养、肥料学与新型肥料的研制、现代施肥技术、植物养分资源管理与利用等。现有植物营养生理与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与资源利用、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现代施肥技术3个优势研究团队。本方向共有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
 
3、农业环境保护
 
主要研究农业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毒害机理、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控与农业生态建设等,研究领域包括重金属与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农业生态调控与保护、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现已形成农业污染减排、重金属污染修复、农业典型污染环境行为3个优势研究团队。本方向共有教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正高职称7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
 
4、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
 
主要研究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土地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水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等领域,以农业资源信息技术应用和农业信息化为特色和优势。研究内容包括土地/土壤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保护与管理及其信息技术应用,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方法。现已形成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土地信息技术及应用、水土资源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四个研究方向。本方向共有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原湖南农学院成立时设置的土壤系,至今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有农业资源、环境科学、土地管理、生态学等8个教学基层组织。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安全工程、生态学6个本科专业,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生态学三个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还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十三五”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2个专业为湖南省“双一流”建设专业。
 
学院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环境保护、环境生态学、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农业生态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学、土地资源管理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有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硕士、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3个一级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为湖南省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名单中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水平评估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评估结果为B,生态学评估结果为B-
 
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专职教师10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3人。学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57人,其中教授26人(二级教授5人)、副教授32人,有博士生导师31人(本院25人+校内外6人)、硕士生导师81人(本院62人+校内外19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国家岗位科学家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计划4人,香江学者1人,百人计划2人,芙蓉学者1人,神农学者2人, 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2人,长沙市杰出创新人才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8人。学院聘请香港大学顾继东教授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学科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佐藤努教授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湖南省“海外名师”。学院先后引进湖南省“百人计划”学者伊斯梅尔教授、“百人计划”青年学者颜丙花博士;引进美国密苏里大学贺红士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颜晓元研究员为我校神农学者特聘教授。
 
学院聘请了吴金水研究员、曾希柏研究员、李法云教授、许振成研究员、王珂研究员、廖柏寒教授、彭晓春研究员、蔡信德研究员、罗尊长研究员、黄凤球研究员、薛南冬研究员、宋正国研究员等为兼职教授;聘请了汤鸿宵院士,张福锁教授,Brooks教授,林奎研究员等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共1873人,其中本科生1497人、研究生376人(含博士生86人,硕士生290人)。
 
学院实验中心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下设6个功能实验室,其中测量学、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学(省部共建)4个实验室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课及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农业环境工程训练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土壤及岩石标本馆(344 m2)和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与科学仿真实验室。共有实验用房4676m2,校内实习基地13300 m2(20亩),有仪器设备3400多台(件),总价值3000余万元。生态学专业还有郴州莽山、浏阳大围山、南岳衡山、城步南山牧场、洞庭湖湿地、橘海生态农场、星城明月蓝莓实习基地等野外生态实习基地。
 
学院有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农业养殖与种植污染系统控制工程中心、植物营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农业典型污染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湖南省国际合作重点实验室、洞庭湖区农村生态系统健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灌溉水源水质污染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等8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有土壤研究所、植物营养研究所、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农业环境污染修复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有湖南省技术监督局颁发“计量认证”资质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检测中心”,可对外开展初级农产品、土壤、水质、农药残留、空气环境检测并提供合法的检测报告。近5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7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7项,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子项目2项,国家973子项目2项,环保部公益基金课题3项。近年科研经费到账年均5000余万元以上。获得部(省)、厅(校)重要科技奖励1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农业部环境保护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SCI、EI等源刊收录论文25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23部,主编和副主编教材14余部,申请专利152项,专利授权61项。
 
学院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水利厅以及各地(市)、县国土、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土地调查、土地数据库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规划、优美乡镇规划、现代农业与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现代生态农场策划与规划、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评价、农药残留登记试验、固体废弃物处理、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评价、新型肥料研发等方面广泛开展科技服务。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强农爱农初心与使命,以争创学科、专业“双一流”为工作中心,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新农科、新工科和强化思政教育为理念,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的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定位、特优发展、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发展思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功能与影响力;把握机遇,勇当使命,与时俱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介绍

资源环境学院成立于1999年9月,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51年湖南农学院成立时设置的土壤系,至今有60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有农业资源、环境科学、土地管理3个系。有6个本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安全工程,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及环境工程两个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还是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1995年以来建立的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全校现有8个),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科学与工程。有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共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此外,学院还拥有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及公共管理(MPA)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植物营养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土壤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为校级重点学科。

  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四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层次齐全类型多样,是学院的办学优势与特色之一。学科实力在全国同类高校的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专职教师7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7人,占教师比例的50%。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9人,有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45人。教师中有芙蓉学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计划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8人。
  
  学院聘请了吴金水研究员、王凯荣研究员、郑圣先研究员,曾希柏研究员,许振成研究员、彭晓春研究员、蔡信德研究员、王珂研究员,李法云教授等10多名兼职教授;聘请了汤鸿宵院士,张福锁教授,Brooks教授,林奎研究员,方先知厅长、蒋益民厅长、颜学毛副厅长、尹学朗副厅长、王会龙副厅长、徐兴龙副厅长、佐藤努教授等1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促进了学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目前学院全日制学生规模共1254人,其中研究生327人(26%),本科生927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约为3:1。

  学院实验中心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有测量学实验室、农业资源利用实验室、农业环境保护实验室3个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课及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有一个300m2面积的土壤及岩石标本馆,有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环境工程与科学仿真实验室。共有实验用房3300多m2,实习基地400m2,有仪器设备2500多台(件),总价值2000余万元。教学科研平台还有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营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农药残留毒理试验研究室(农业部认证)、土壤研究所、植物营养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有1个校办企业——长沙湘农资环工程规划有限公司。

  近5年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1项,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子项目2项,国家973子项目2项。2010年科研经费到账1800余万元。目前已获得部(省)、厅(校)重要科技奖励18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810余篇,其中在SCI、EI等源刊收录论文8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19部,申请专利4项。
  学院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环境保护厅、湖南省农业厅以及各地(市)、县国土、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矿产资源规划、土地调查、土地数据库建设、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项目规划与设计、生态环境规划、优美乡镇规划、环境污染治理、环境评价、农药残留登记试验、固体废弃物处理、测土配方施肥、耕地地力评价、新型肥料研发等方面开展科技服务。近几年获经费5000余万元。学院的近1万名毕业生中,分布在国内外,有许多杰出的校友,他们中间有优秀教师、杰出专家学者、党政高级领导、著名企业家。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三大品牌:
  一、考研人数多录取率高
  学院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数量和比例多年来在全校一直保持领先,考研录取率在40%左右,有些专业可达到60%多。考取的学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单位。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强成绩显著
  学院教师有很多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给学生提供了创新与实践的平台,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强,是学院的办学优势与特色之一,如2007年学院2004级环境工程1班曾东等同学的作品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本科生毕业之前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的也有很多。学院自2009年起成立了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拿出数万元,资助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三、环保文化艺术节活动
  在每年学校组织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月中,学院学生凭借独特的创新思维和独到的视角,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每次活动中展尽风采,先后开展了“感动资环共建绿色地球村”、“低碳达人·我最行”等为主题的环保文化艺术节,成为学校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院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学科,先进的仪器设备,高级别的科研平台、科研项目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广泛的社会服务领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战略;积极发展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大力加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巩固和发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把握机遇,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战略目标,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高水平的研究教学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