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数学论培养方案
2019-11-25 10:53 (访问量:205)
湖南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年)
学科名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代码:040102)
一、学科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其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自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张楚廷、李求来、沈文选、昌国良等教授先后担任本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本方向研究生导师的有:袁智强,吴仁芳,谢圣英,叶军等。
二、培养目标
1.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宽广的人文社会知识和扎实全面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数学教育专业知识;
2.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数学教育研究和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学术素养,具备从事数学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研究、培训、管理和服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4.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研究方向及简介
研究方向为数学学科教学论,具体内容包括如下6个方面。
1.数学课程论:主要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数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研究;数学课程标准的编制与实践研究;数学教材的编制与实践研究;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发展史研究等。
2.数学教学论:主要研究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数学教学的逻辑基础、原则以及数学核心内容(概念、命题、问题解决和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数学教学模式研究;数学教学设计研究;数学教学技能研究等。
3.数学教育心理:主要研究数学教与学的心理理论与实践。包括:数学概念的理解研究;数学技能的习得研究;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研究;数学教与学中的情感因素研究;具体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微积分等)的教与学的心理研究等。
4.数学教师教育:主要研究数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数学教师知识、信念和课堂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数学教师培养和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研究;数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实施与评价研究;数学教师教育教材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研究;国内外数学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比较研究等。
5.数学教育技术:主要研究数学教育技术的开发、使用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研究;常见数学教育技术(例如,几何画板、超级画板、GeoGebra,Fathom动态数据软件,图形计算器等)在数学教与学中的应用研究;数学教育技术使用效果的评价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材整合的比较研究;智慧数学教育研究等。
6.数学竞赛:主要研究数学竞赛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数学竞赛的基本理论研究;数学竞赛的实践研究;国内外数学竞赛的比较研究等。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毕业及延长学习年限的有关规定》。
休学创业的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
五、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接受导师组的集体指导。导师需同时对硕士研究生的业务和思想进行指导和教育。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毕业
总学分
课程学分
学术
活动
学分
实践
环节
学分
总学分
公共必修课学分
学科必修课学分
方向限选课学分
任意选修课学分
30.0
26.0
6.0
6.0
6.0
8.0
2.0
2.0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形式
备注
公共必修课程
00001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1
笔试
必修
00001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0
1
笔试
必修
300010001
硕士学位英语课程
48
3.0
1
笔试
必修
学科必修课程
300020001
课程理论研究
32
2.0
1
笔试
必修
30002000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2
2.0
1
笔试
必修
310030045
数学教育学
36
2.0
1
笔试
必修
方向限选课
310030046
数学教育心理学
36
2.0
2
笔试
必修
310030047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
36
2.0
2
笔试
必修
310030048
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
36
2.0
1
笔试
必修
任意选修课程
310040011
论文选读
36
2.0
3
考查
至少选8.0学分
310040123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36
2.0
2
考查
310040124
数学教育技术应用
36
2.0
2
考查
310040125
数学方法论
36
2.0
2
考查
310040126
奥林匹克数学研究
36
2.0
2
考查
310040127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36
2.0
2
考查
310040128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
36
2.0
2
考查
310040129
数学教育哲学
36
2.0
2
考查
必修环节
sj0000001
实践环节
36
2.0
2
考查
必修
xs0000001
学术活动
48
2.0
2
考查
必修
补修课程
310070009
中学数学教学论
48
3.0
1
考查
至少选3.0学分,跨学科及同等学力考生必选
必修
环节
xs0000001
学术活动
2.0
考查
必修
sj0000001
实践环节
2.0
考查
必修
说明:1)英语免修免考要求见《湖南师范大学(非外国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管理办法》;2)任意选修课可选择非本培养方案内课程(含全校互通互选课程、微型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3)补修课不计入总学分,成绩需及格。
港澳台侨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同上。
国际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为汉语(3学分)和中国概况(3学分),其他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同上。国际硕士研究生若在本科阶段已修过中国概况,可申请免修,但不免考,通过考试后获得学分。
港澳台侨硕士研究生及国际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其他要求由研究生院另行规定。
七、其他培养环节
1.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1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包括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计划。个人培养计划由导师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及研究生院备案。
2.学术活动
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10场由学校、学院、实验室、学位点组织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应公开主讲不少于1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学术活动占2学分,根据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实践环节占2学分,其中科研实践占1学分,教学实践或者社会实践占1学分。
4.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管理办法》。。
八、学术论文发表
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在评奖学金时优先考虑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研究生。具体规定参见学院相关文件。
九、学位论文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四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原则上不少于10个月。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管理办法》。
2.论文预审
论文预审是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进行的预评审,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审管理办法(试行)》。
3.论文评阅与答辩
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具体要求参见《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实施办法》、《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的各位同学,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录取名单终于公布了,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希望各位今年的考研分数线能过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20年的录取分数线,下面是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和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20年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和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进入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复试的基本要求线,后者是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包含了初试复试的综合成绩。本文是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内容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相关网站,如有出入请以湖南师范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20年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为准。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能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从事体育教育、体育课程和残障人体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能胜任高等、中等学校体育教学和残障人教育研究和实践以及与体育教学相关工作的高级人才。该学位点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体育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渤海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吉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北华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扬州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湖州师范学院 宁波大学 浙江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温州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安庆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鲁东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西藏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 延安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大学 新疆师范大学 喀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