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黄冈师范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 [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黄冈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黄冈师范学院考研难吗] [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院] [黄冈师范学院考研群] [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学费] [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辅导] [黄冈师范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数学与统计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招生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不确定系统研究所介绍

不确定系统研究所简介
   不确定系统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12月, 彭锦教授任研究所所长。本所具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即不确定理论与不确定规划、系统控制与可靠性、智能计算及应用、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每个研究方向均由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授或博士作为学术带头人, 力量配备齐全, 梯队层次合理。
    研究所研究人员一直共同致力于不确定性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研究工作, 密切追踪国际、国内最新研究动态, 近五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国内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国际国内会议上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 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共90余篇,其中SCI检索14篇,EI检索43篇,ISTP检索37篇;出版了学术著作10部,主编教材6部,主编会议论文集3部;获“钟家庆运筹学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项、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10项。
    研究所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重点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 、湖北省科技厅优秀中青年人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重大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个项目的研究。
    本所先后成功举办了两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即“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暨第五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和“第一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学位点介绍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学位点简介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是黄冈师范学院首批获得教育部授权独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点之一。本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9人;校内硕导13人,校外兼职硕导6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博导2人,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导10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人、湖北省优秀青年骨干人才1人。
本学位点的支撑学科——数学学科,是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校级重点学科,拥有湖北省品牌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教学团队2个,研究所2个。近3年共承担共计完成科研项目140项(包括纵向项目126项,横向项目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和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等其它省级科研项目32项,与企业合作项目6项,科研总经费达325.6万元;在国际期刊、国内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等公开发表论文641篇,其中SCI或SSCI检索论文34篇,EI检索论文295篇,ISTP检索论文37篇,权威期刊2篇,重要期刊4篇。出版教材17部,专著3部,参与编著7部;实用软件技术专利25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8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参加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夺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近几年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并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与上海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已毕业两届硕士生7人,其中一人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学科教学·数学学位点办学条件优良。学位点所在的数理学院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综合训练中心”。 中心实验室用房使用面积3270余平方米,设备2686台套,其中各类计算机1373台,设备总值980万元。学院为每个导师配置了工作室,为研究生开辟有学习交流研究室,配备有专用多媒体设备、打印机、黑板和网络接口。另外,我校馆藏数学类专业图书与专业学位教育相关的期刊中文3640种,外文308种;可供学员阅读的报纸份数100余种,还拥有中国期刊网、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SpringerLink外文期刊数据库五个电子数据库。同时,数理学院自建的专业文献资料室藏有最新专业图书5000余册,音像资料光盘100多张。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简介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师德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数学教师。
主要课程: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价,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
学习年限:全日制学习年限为2年。
学位授予: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效果
 
由于长期的办学积累与立项建设以来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优势学科支撑,我校数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数学学科是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湖北省立项建设硕士点学科,2013年创立的学生创新基地“卓越教师班”也为导师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强动力。
二是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效果好。2013年本领域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获奖和荣誉、发表论文、主持与参与课题等方面业绩突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 祝翠和丁玲在我校教育硕士研究生第一届教学技能比赛中分别获得理科组一等奖和二等奖;(2) 丁玲获得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全校唯一一个名额)(3) 丁玲获得“鄂州市教改先进个人”称号(全鄂州市仅评20)和鄂州市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 (4) 丁玲获批2013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项(全校目前唯一一个由研究生主持的省级课题),魏亚楠获批黄冈师院教育硕士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1项,石欢获批黄冈师院教育硕士工作站项目1项;(5) 2012级4位研究生在省级及以上级别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9篇;(6) 梁蛟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
三是管理规范,注重创新。“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点在负责人彭锦教授带领下,多次举办有针对性的务虚、务实建设研讨会;出台政策鼓励领域成员申报开展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项目研究;注重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学科管理模式。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生导师介绍

彭锦:男, 1961年9月出生,湖北省麻城市人,理学博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黄冈师范学院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领域负责人,黄冈师范学院不确定系统研究所所长。黄冈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第一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主席,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主席,国际信息与管理科学学会(IMS)理事,英文国际期刊《Journal of Uncertain Systems》副主编,多个英文国际期刊和国内著名期刊同行审稿人。曾获第一届钟家庆运筹学奖,黄冈市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曾赴澳大利亚、法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等大学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多次担任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组委会主席或秘书长,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作英文报告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共计达40篇次,出版专著1部。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各1项,已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重大科研项目、湖北省科技厅资助优秀中青年人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各1项。
陈文略:男, 1963年2月出生,湖北省麻城市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数理学院院长。现为湖北省现场统计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运筹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师范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主持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参与省级和校级项目2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三大检索(SCI、EI、ISTP)论文9篇,论文获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获黄冈师范学院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获湖北省第十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1项。
张青:女,1965年5月生,中共党员,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湖北省第十一次妇代会代表、湖北省高等学校女高级知识分子科技创新研究会理事,黄冈师范学院教学名师,黄冈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了软件工程专业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主持并完成湖北省自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获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黄冈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是我校大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并连续取得M奖的主要组织者。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ISTP检索10余篇,主编教材5部,其中三部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类规划教材。近三年,两次获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奖,多次获得软赛优秀指导老师奖。
张清芳: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数学教育学会会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学科带头人,《高等数学》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从事教学工作近30年,主要讲授《初等数学研究》、《数学学科教学论》、《线性代数》等课程.研究方向是数学教育、数学教学法.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的教学研究项目“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教学研究”获“黄冈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论文《高师院校应重视学生说课训练》获“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研成果三等奖”,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微格教学课程设计方案”获“国家实践教学成果三等奖”。
何中林:男,1971年8月出生,湖北武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黄冈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黄冈市计算机协会秘书长、黄冈市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校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导论》、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计算机导论》、校级重点建设教学团队《网络技术类课程教学团人》负责人。
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项、教研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校级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各1项,指导校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创新实验项目6项,主编参编教材8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论文15篇,核心期刊2篇,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先后获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及黄冈师范学院科研成果奖3项,获湖北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黄冈市科普先进工作者、校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教学十佳”、十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就业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实习带队教师”等荣誉称号。
杨族桥:男,1972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湖北师范学院数学教育专业,2009年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主持并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厅重点项目等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论文18篇;申请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著作、教材共6部。
库在强:男,湖北武穴市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现场统计学会理事,中国青年运筹学学会会员,湖北省数学会会员。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师范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主持有1项省级青年人才项目、2项校级青年教师重点科研课题和6项教学研究课题,参与国家人文社科项目1项和7项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数学模型与实验》(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教研项目《数学模型与实验课程改革研究》,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2参与人),教研项目《地方高校“M+”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黄冈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第2参与人)。
作为大学生数学建模创新实践活动的负责人,与教练组其他成员一道指导黄冈师范学院代表队,共获得了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2项,H奖6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8个国家一等奖、7个国家二等奖、14个省一等奖、15个省二等奖和21个省三等奖,是黄冈师范学院代表队获得200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易杯”的教练组主力成员之一;与数理学院教育硕士教学技能训练导师组,指导学科教学·数学领域研究生共获得学校研究生教学技能竞赛共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获黄冈市初入职研究生教学技能竞赛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是数理学院本科生参加湖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2012-2014年全部获得理科组一等奖第1名的指导教师之一。
廖小勇:湖北罗田人,中共党员,理学硕士,教授,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科教学·数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师数学专业的教学与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主讲过数学分析、高等几何、组合数学、数学建模等多门本科课程,以及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几何教育研究等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曾获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十佳”称号和副教授课堂教学竞赛优秀奖,被邀请担任“湖北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数学组评委。主持及参与省级与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合作研究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综合训练中心)、省级品牌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精品课程(数学模型与实验)建设的核心成员。指导学生获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二等奖1项,合作指导获国际数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指导或合作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指导或合作指导学生获湖北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4项;指导学生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奖7项。
先后主持及参与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6项。独撰或与他人合作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论文3篇,CSSCI源刊论文1篇,国际期刊论文2篇。论文获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先后任湖北现场统计学会理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专家库成员及黄冈市数学学会秘书长、黄冈计算机协会副理事等职。被学校选聘为首批教育硕士导师,招收培养研究生4人(其中2人已获硕士学位顺利毕业)。
饶从军: 男,1979年10月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 2011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人才人选,是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曾兼任湖北省运筹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工作委员会出版部部长、中国运筹学会智能计算分会宣传部部长、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会员部部长,是《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IEEE Intelligent Systems》等10多个SCI收录的国际期刊和国内期刊《系统工程学报》和《中国管理科学》的同行审稿人。 先后在《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控制与决策》、《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和SSCI论文共22篇(影响因子大于1的10篇, SCI和SSCI被引总次数95次)、EI论文4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2项、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3项,还作为核心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分别排序第2、第2、第3和第3)。曾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其中第一完成人1项,第四完成人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湖北省优秀高教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被评为“第八届黄冈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两次被评为黄冈师院“青年科研十佳”;2002-2014年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三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参加国际和国内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一等奖1项、国际二等奖2项、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奖共11项;大学本科期间曾两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均获得“国家一等奖”;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获得“科技创新奖”,并被评为“武汉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硕士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攻读博士期间,博士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获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十佳”和“三好研究生标兵”荣誉称号,并获得美国Rockwell自动化奖学金;做博士后研究期间,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后”。
何方国:男,博士, 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论和网络优化、智能计算及最优化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智能计算分会理事,湖北省运筹学会会员。主讲《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及《运筹学》等课程。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1篇被EI检索。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5项。
邵贵明:湖北鄂州人,1972年12月生。副教授,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学数学教育经验丰富,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四、五届湖北省高教社杯教学技能竞赛连获一等奖。
王成:女,1980年10月生,副教授,理学博士学位,博士后,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是中国运筹学会会员、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会员、湖北省运筹学会会员、黄冈市数学学会会员,是《IEEE Intelligent Systems》、《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Asian Journal of Control》等十多个SCI收录的国际期刊的同行审稿人。
目前主要从事随机系统鲁棒控制、不确定系统控制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Asian Journal of Control》、《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EI收录3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1项、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3项、校级科研教研项目共6项,还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
科研奖励方面,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被评为“武汉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黄冈市第八届优秀科技工作者”,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第三完成人),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优秀高教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黄冈师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曾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2008-2012年曾三次获得黄冈师范学院“年度科研十佳”称号。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教育专业介绍

数学教育

专科,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具有在初中和小学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科教学论、普通物理、概率论、初等数学研究等。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代码:080910T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熟练掌握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的技术与核心技能,具备大数据处理、挖掘、可视化、大数据系统集成、管理维护等能力,能在信息技术企业或行政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从事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预测的大数据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中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专业特色:基于“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家大数据战略规划为指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掌握数据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精通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设计、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科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分析、挖掘和可视化的方法;具备整合不同数据源,不同结构类型数据的能力和探索数据背后价值的能力;
4.经过系统化的训练,具有参与大数据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大数据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5.掌握市场需求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方面的核心技能;
6.具有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个人工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相关文献检索方法、具有基本的专业资料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9.了解大数据的前沿技术和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0.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总学分:175.5学分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核心课程
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器学习、Java 应用开发、算法分析与设计、Python 程序设计、Hadoop 大数据技术、数据导入与预处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大数据处理与编程技术、Linux服务与管理、数据采集与网络爬虫等.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信息与计算科学
部颁代码:070102
二、专业培养目标
以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为背景,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理科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信息与计算科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素养,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信息安全、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专业特色:本专业的质量特色体现为:具备厚实的计算数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数据处理能力,能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和教学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下良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培养,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相关领域的科研生产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总学分:175.5学分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学位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C语言、概率统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接口技术、数值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介绍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部颁代码:070101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素质,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一般实际数学问题,熟悉数学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具备在中、初等学校从事数学教学、教学研究以及教育管理,能在科技、经济、生产经营和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其特色体现为:“会学数学”,“会用数学”,“会教数学”。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熟悉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通过四年的学习和培养,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比较扎实宽广的数学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2.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在中、初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4.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5.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
6.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7.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总学分:175学分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核心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运筹学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资介绍

 数学与统计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数学与统计学院现有教职工41人,专业教师3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博士11人(含在读),引进楚天学者4人。学院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2人,湖北省优秀青年骨干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3人。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将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从总体看,教师队伍规模比较适宜,教师的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大体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能够适应目前本、专科及研究生教育需要。
 
 

黄冈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介绍

数学与统计学院是黄冈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最具影响力的学院之一。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和数学教育1个专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学科2003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省级立项建设硕士点学科,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招生培养资格。学院设立了湖北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综合训练中心及不确定系统研究所、数学学科教学研究所等机构。学院目前在校本专科学生947人,研究生20人。
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并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教科研成果。现有湖北省特聘学者4人;专任教师40人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博士17人(含在读博士2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人,华中师范大学兼职博导1人,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导17人;本校教育硕士导师16人;学校“明珠学者”4人。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和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1项,科研总经费达745.5万元;在《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Journal of Applied and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Applied Soft Computing》等国际期刊、国内重要期刊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7篇,其中被SSCI/SCI检索论文153篇;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12项。
学院积极实施优质本科人才培育工程,注重学生数学基础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足够的社会竞争力。近五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生在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赛、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夺得大奖100余项,其中获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获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总决赛优秀奖1项、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一等奖2项,获“华文杯”全国师范生数学创课设计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获湖北省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级二等奖1项,获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3项,获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视研究生培养,自2006年起先后与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联合招收培养数学硕士研究生51名,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联合培养印度尼西亚籍博士留学生1人(Isnaini)。2012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已毕业六届研究生29人,全部实现优质就业。近五年研究生获全国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5项。
学院与国内外许多院校与研究机构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自2009年以来,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访问学者项目、湖北省科技厅优秀中青年人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等的资助,学院教师多人先后赴美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多次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昆明、济南、合肥、成都、杭州等地高校作学术报告。先后邀请了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数学系Dan Ralescu教授、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Shu-Cherng Fang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Mitsuo Gen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赵先德教授、印度尼西亚大学Kiki教授、印度Durgapur国立科技大学Samarjit Kar 教授等著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指导。成功举办了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资源与环境统计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2011年)、湖北省运筹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2014年湖北省数学学科研讨会、湖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2016年学术交流大会、2018年湖北省信息与计算科学研讨会、第十七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及第二十一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2019年)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学院坚持夯实学科研究基础,不断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形成了4个研究方向——不确定系统建模及其应用,智能计算与应用,大数据系统渐近稳定性,数学教育学。部分研究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本学科二级教授彭锦等领衔建设的“不确定系统分析的理论及其应用”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近几年“不确定系统分析及应用”创新团队将新数学理论方法引入实际问题研究,已取得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团队成员在不确定网络优化及其应用研究领域,发现了刻画不确定网络中不确定因素的方法,提出了几种新的不确定网络优化的模型与算法,揭示了网络舆情演化的不确定性变化机理,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网络优化问题中不确定现象及其数量特征以及建模规律;对于不确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团队成员在多重不确定性决策领域提出了多重不确定性基本更新定理以及报酬更新定理,在智能计算领域设计了混合智能算法和猴群算法,在管理应用领域首次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委托代理问题,等等。这些工作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积极评价和关注。
面对我国发展新态势及学校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数学与统计学院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为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管理科学、师资合理、成果显著、具竞争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