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建筑学考研QQ群
Add 河南工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河南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河南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河南工业大学考研群]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河南工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报考河南工业大学建筑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在复习阶段会意识到自己的基础薄弱,时间不够用,寄期望于可以通过参加河南工业大学建筑学考研QQ群的方式帮自己快速的掌握考试的重点。
但是,让很多同学都比较纠结的是,要不要在备考过程中报一个辅导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辅导机构呢?针对这些问题,考研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条建议:
1. 考研是一项几百万人长跑,最终只有少部分可以到达终点的运动,我们不能选择本科院校、不能选择好的导师授课、不能让自己聪明到看一遍就会,那么,就需要利用一切该利用的资源,在起跑阶段,就超越很多人。
2. 考研辅导班和考研培训班也并非救世主,同学们在选择辅导班的时候,授课导师一定要是报考院校对应专业比较优秀的研究生,或者名师。自己也要足够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
关于河南工业大学建筑学考研辅培训班,目前包括考研机构开设的辅导班以及考研学校自行开设的辅导班。2007年前有很多学校的研究生录取考试,学校会开办一些考研专业课的辅导班,并有辅导班,这些辅导辅导非常好,因为都是参与出题或改卷老师们开的课,但后来国家不在允许研究生招生单位做任何相关的培训辅导,所以专业课考研辅导基本不在会更新,当然一些全国统考的科目还是会有些考研辅导机构会开设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培训课程,比如西医综合等等。
目前我国的河南工业大学建筑学考研培训以考研机构为主,时间上包括长期和短期,形式上有大班授课、小班授课以及一对一授课等不同形式,公共课和专业课均有课程(专业课限于热门专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上不上辅导班以及选择辅导班的何种方式。
河南工业大学建筑学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更新时间:2019年9月29日 |
职称 |
序列 |
姓名 |
性别 |
专业技术职务 |
教授、教授级高工 (14人) |
1 |
王 薇 |
女 |
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
2 |
王振清 |
男 |
博导、教授、国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3 |
杜明芳 |
女 |
教授 |
4 |
邵 兴 |
男 |
教授 |
5 |
肖昭然 |
男 |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6 |
韩 阳 |
男 |
教授、教授级高工、博士研究生导师 |
7 |
段汉明 |
男 |
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 |
8 |
王 军 |
男 |
教授 |
9 |
师旭超 |
男 |
教授 |
10 |
丁永刚 |
男 |
教授、博导 |
11 |
曾长女 |
女 |
教授 |
12 |
陈桂香 |
女 |
教授、博导 |
13 |
王 辉 |
男 |
教授 |
14 |
冯 永 |
男 |
教授 |
副教授(41人) |
1 |
弓 平 |
男 |
副教授 |
2 |
于庆展 |
男 |
副教授 |
3 |
李作正 |
男 |
副教授 |
4 |
陈 丽 |
女 |
副教授 |
5 |
郭呈周 |
男 |
副教授 |
6 |
谭长福 |
男 |
副教授 |
7 |
段永辉 |
男 |
副教授 |
8 |
陈武新 |
男 |
副教授 |
9 |
黄海荣 |
男 |
副教授 |
10 |
王 军 |
男 |
副教授 |
11 |
杨 璐 |
女 |
副教授 |
12 |
张 华 |
女 |
副教授 |
13 |
范 量 |
男 |
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
14 |
郭志涛 |
男 |
副教授 |
15 |
刘起霞 |
女 |
副教授 |
16 |
马 静 |
女 |
副教授 |
17 |
王惠芬 |
女 |
副教授 |
18 |
陈东兆 |
男 |
副教授 |
19 |
刘海燕 |
女 |
副教授 |
20 |
张 昊 |
男 |
副教授 |
21 |
杨海鹰 |
男 |
副教授 |
22 |
金立兵 |
男 |
副教授 |
23 |
李建平 |
男 |
副教授 |
24 |
张昊 |
|
副教授 |
25 |
崔伟华 |
女 |
副教授 |
26 |
韩建军 |
男 |
副教授 |
27 |
陈 雁 |
女 |
副教授 |
28 |
周志强 |
男 |
副教授 |
29 |
熊晓莉 |
女 |
副教授 |
30 |
秦守婉 |
女 |
副教授 |
31 |
程 玉 |
女 |
副教授 |
32 |
静 行 |
男 |
副教授 |
33 |
蒋敏敏 |
男 |
副教授 |
34 |
贾玲玲 |
女 |
副教授 |
35 |
庞 瑞 |
男 |
副教授 |
36 |
郑德乾 |
男 |
副教授 |
37 |
王海涛 |
男 |
副教授 |
38 |
张庆章 |
男 |
副教授 |
39 |
陈 曦 |
女 |
副教授 |
40 |
王洪江 |
男 |
副教授 |
41 |
王 迪 |
男 |
副教授 |
高级工程师 (5人) |
1 |
侯业茂 |
男 |
高级工程师 |
2 |
李 昭 |
男 |
高级工程师 |
3 |
吴 强 |
男 |
高级工程师 |
4 |
牛淑杰 |
男 |
高级工程师 |
5 |
张 虎 |
男 |
高级工程师 |
工程师(7人) |
1 |
郭金勇 |
男 |
工程师 |
2 |
弋学亮 |
男 |
工程师 |
3 |
张东煌 |
男 |
讲师、工程师 |
4 |
杨明宇 |
男 |
工程师 |
5 |
王培丽 |
女 |
工程师 |
6 |
樊太 |
男 |
工程师 |
7 |
许启铿 |
男 |
工程师 |
讲师 (63人) |
1 |
刘潇衍 |
女 |
讲师 |
2 |
程 凯 |
男 |
讲师 |
3 |
周秋寒 |
女 |
讲师 |
4 |
王 倩 |
女 |
讲师 |
5 |
李江华 |
男 |
讲师 |
6 |
王建声 |
男 |
讲师 |
7 |
卢雪飞 |
女 |
讲师 |
8 |
段建强 |
男 |
讲师 |
9 |
蔡雪辉 |
男 |
讲师 |
10 |
殷宪玲 |
男 |
讲师 |
11 |
刘 建 |
男 |
讲师 |
12 |
李美云 |
女 |
讲师 |
13 |
陈科委 |
男 |
讲师 |
14 |
张东煌 |
男 |
讲师、工程师 |
15 |
陈 淼 |
女 |
讲师 |
16 |
王海霞 |
女 |
讲师 |
17 |
毕文峰 |
男 |
讲师 |
18 |
白 杨 |
女 |
讲师 |
19 |
赵 晴 |
女 |
讲师 |
20 |
王 瑞 |
男 |
讲师 |
21 |
赵 阳 |
女 |
讲师 |
22 |
王祖远 |
男 |
讲师 |
23 |
许启铿 |
男 |
讲师 |
24 |
王萌 |
女 |
讲师 |
25 |
薛鹏飞 |
男 |
讲师 |
26 |
朱兵司 |
男 |
讲师 |
27 |
毕 芳 |
女 |
讲师 |
28 |
李勇泉 |
男 |
讲师 |
29 |
王建伟 |
男 |
讲师 |
30 |
陈俊旗 |
男 |
讲师 |
31 |
李建光 |
男 |
讲师 |
32 |
徐志军 |
男 |
讲师 |
33 |
咸庆军 |
男 |
讲师 |
34 |
刘克瑾 |
女 |
讲师 |
35 |
张文硕 |
女 |
讲师 |
36 |
原 伟 |
男 |
讲师 |
37 |
段宇洲 |
男 |
讲师 |
38 |
董润润 |
女 |
讲师 |
39 |
逯文茹 |
女 |
讲师 |
40 |
李凯歌 |
女 |
讲师 |
41 |
张 朋 |
男 |
讲师 |
42 |
杨 博 |
男 |
讲师 |
43 |
高 萌 |
女 |
讲师 |
44 |
张文翠 |
男 |
讲师 |
45 |
崔璟 |
男 |
讲师 |
46 |
代 洁 |
女 |
讲师 |
47 |
胡 魁 |
男 |
讲师 |
48 |
张 华(男) |
男 |
讲师 |
49 |
陈家豪 |
男 |
讲师 |
50 |
徐鹏飞 |
男 |
讲师 |
51 |
李坤明 |
男 |
讲师 |
52 |
樊太 |
男 |
讲师 |
53 |
刘强 |
男 |
讲师 |
54 |
赵金全 |
男 |
讲师 |
55 |
赵云 |
男 |
讲师 |
56 |
李婉皖 |
女 |
讲师 |
57 |
谌磊 |
男 |
讲师 |
58 |
杨金平 |
女 |
讲师 |
59 |
李恩 |
男 |
讲师 |
60 |
陈琦 |
男 |
讲师 |
61 |
周超锋 |
男 |
讲师 |
62 |
朱晓伟 |
男 |
讲师 |
63 |
靳启文 |
男 |
讲师 |
博士【68人】 |
1 |
杜明芳 |
女 |
教授 |
2 |
段建强 |
男 |
讲师 |
3 |
肖昭然 |
男 |
教授 |
4 |
师旭超 |
男 |
副教授 |
5 |
韩 阳 |
男 |
教授、教授级高工 |
6 |
马 静 |
女 |
副教授 |
7 |
陈东兆 |
男 |
副教授 |
8 |
丁永刚 |
男 |
教授 |
9 |
曾长女 |
女 |
教授 |
10 |
陈桂香 |
女 |
教授 |
11 |
王 辉 |
男 |
教授 |
12 |
金立兵 |
男 |
副教授 |
13 |
张华 |
女 |
副教授 |
14 |
李建平 |
男 |
副教授 |
15 |
熊晓莉 |
女 |
副教授 |
16 |
崔伟华 |
女 |
副教授 |
17 |
秦守婉 |
女 |
副教授 |
18 |
韩建军 |
男 |
副教授 |
19 |
冯 永 |
男 |
教授 |
20 |
陈 雁 |
女 |
副教授 |
21 |
薛鹏飞 |
男 |
讲师 |
22 |
贾玲玲 |
女 |
副教授 |
23 |
朱兵司 |
男 |
讲师 |
24 |
毕 芳 |
女 |
讲师 |
25 |
李勇泉 |
男 |
讲师 |
26 |
静 行 |
男 |
副教授 |
27 |
蒋敏敏 |
男 |
副教授 |
28 |
王建伟 |
男 |
讲师 |
29 |
郑德乾 |
男 |
副教授 |
30 |
庞 瑞 |
男 |
副教授 |
31 |
陈俊旗 |
男 |
讲师 |
32 |
王海涛 |
男 |
副教授 |
33 |
李建光 |
男 |
讲师 |
34 |
徐志军 |
男 |
讲师 |
35 |
张 昊 |
男 |
副教授 |
36 |
张庆章 |
男 |
副教授 |
37 |
咸庆军 |
男 |
讲师 |
38 |
刘克瑾 |
女 |
讲师 |
39 |
董润润 |
女 |
讲师 |
40 |
陈 曦 |
女 |
讲师 |
41 |
段宇洲 |
男 |
讲师 |
42 |
逯文茹 |
女 |
讲师 |
43 |
李凯歌 |
女 |
讲师 |
44 |
张 朋 |
男 |
讲师 |
45 |
杨 博 |
男 |
讲师 |
46 |
高 萌 |
女 |
讲师 |
47 |
张文萃 |
男 |
讲师 |
48 |
崔璟 |
男 |
讲师 |
49 |
代 洁 |
女 |
讲师 |
50 |
胡 魁 |
男 |
讲师 |
51 |
张 华(男) |
男 |
讲师 |
52 |
陈家豪 |
男 |
讲师 |
53 |
徐鹏飞 |
男 |
讲师 |
54 |
李坤明 |
男 |
讲师 |
55 |
李 辉 |
女 |
讲师 |
56 |
翟淑芳 |
女 |
讲师 |
57 |
樊太 |
男 |
讲师 |
58 |
刘强 |
男 |
讲师 |
59 |
赵金全 |
男 |
讲师 |
60 |
赵云 |
男 |
讲师 |
61 |
李皖皖 |
女 |
讲师 |
62 |
谌磊 |
男 |
讲师 |
63 |
杨金平 |
女 |
讲师 |
64 |
李恩 |
男 |
讲师 |
65 |
陈琦 |
男 |
讲师 |
66 |
周超锋 |
男 |
讲师 |
67 |
朱晓伟 |
男 |
讲师 |
68 |
靳启文 |
男 |
讲师 |
建筑学 [081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河南工业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3]建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2)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3)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04)建筑技术及其理论 |
招生人数: |
2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8)建筑学基础(历史、公建原理、建筑构造) ④(501)建筑设计(快题6小时) |
备 注: |
|
建筑学 [081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河南工业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土木建筑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3]建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81301建筑历史与理论 0813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1304建筑技术科学 |
招生人数: |
3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8建筑学基础(历史、公建原理、建筑构造) ④501建筑设计(快题 6小时) |
备 注: |
628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同济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构造(上),李必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构造(下),刘建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快速建筑设计(3小时)(01-03方向可选) 2.建筑物理(03-04方向可选) 建筑物理,刘加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一、考试目的:
《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所要求的建筑设计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所掌握的建筑设计基本方法的考试。考核应试者建筑方案设计的构思能力和实践能力,对试题能作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包括:总平面布置、平面功能组合、合理的空间构成、建筑设计造型能力等,并符合建筑法规。
三、考试基本要求
1、满足任务书对建筑单体设计使用功能、建筑面积和环境布局的要求;
2、充分、合理地对建筑及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
3、满足建筑设计相关规范及法规要求;
4、构思新颖,技术先进,构造合理,材料、细部处理手法得当;
5、图纸内容完整,图面表达清晰美观,技术经济指标齐全。
四、考题类型:
根据出题所涉及的建筑类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类型的建筑设计,图纸涵盖总平面图、建筑单体平立面面图、透视图、设计说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五、考试形式
闭卷。总分150分。
考试纸张使用A1幅面白色不透明绘图纸,请考生至少自卑2张以上。
可带无公式存贮功能的计算器。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
邮编:450001
Tel:0371--67758678
E-mail:tgb@haut.edu.cn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创建于1978年,前身是郑州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和郑州粮食学院建筑工程系、粮油仓厂建筑工程系。现有4个行政办公室,5个系,2个中心和河南工大设计研究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双聘院士1名,长江学者1名,省级特聘教授3人,校级特聘教授2人;教授、教授级高工15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4人,博士57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力学教师”2名,“河南省优秀教师”3名,“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2名,“河南省教学名师”1名,校级“十佳师德标兵”4名。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10人,一级注册结构师21人,注册岩土工程师8人,注册造价师8人,咨询师15人。学院荟萃了一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富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师资团队。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和工程力学、交通工程等本科专业7个;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土木工程、建筑学和力学等一级硕士点3个,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和项目管理等二级硕士点15个,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土木工程专业点获批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土木工程、建筑学、力学等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土木工程学科为“粮食产后安全及加工”为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主要支撑学科。
学院建有河南省粮油仓储建筑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地下大型结构与环境岩土工程”院士工作站 、粮仓建筑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土木建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粮仓建筑研究所、岩土工程与轨道交通研究所、防灾减灾研究所、建筑节能研究所、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所、城市科学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研究所、生态城市与立体绿化研究所、BIM技术与精益化建造研究所、交通与环境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所10个。
近几年来,学院在教学研究和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申报了以“国家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为核心的“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以“省级名牌专业、教学团队、重点教研项目、精品课程”等为核心的“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以“校级教学团队、教研项目、精品课程”等为核心的“校级”质量工程项目。
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材料力学》为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力学》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工程力学教学团队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2015年5月,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
学院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建立了在校生校际交流项目,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德国安哈特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平台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7%以上,连续多年获得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较好的发挥了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科研实力。近年来,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5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河南省和建设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同时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46项,其中2009年,学院主持的项目《国家粮仓基本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学院“郑州机场二期工程科技服务团队” 荣获“河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学院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按照“落实一个要求,依靠两支队伍、依托四个组织,狠抓两个建设,发挥两项作用”的党建工作思路,即按照“保方向、凝人心、促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依靠党员干部和团学工作干部两支队伍,依托党支部、工会、团委、学生会四个组织,狠抓基层组织、和谐学院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学院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先后获得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校“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工会荣获校“模范教工之家”和河南省教育工会“模范教工之家”等称号。
学院在学生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效显著。2012年,学院学生党支部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唯一一个“河南省创先争优流动红旗”;同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1001班团支部被评为“河南省五好团支部”;2016年学院团委被评为“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此外,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也多有获奖,其中,2011年学院作品《非规则球形网架构型原理与方法及其力学性能数值模拟》荣获全国获一等奖;2013年学院作品《基于BIM地下粮仓虚拟设计》获得全国三等奖;2015年学院作品《EPS淤泥混合轻量土实验及其工程应用模拟研究》获得全国二等奖;2017年,学院作品《分布式连接全装配RC楼盖平面内刚度计算方法与参数分析》获得全国二等奖,并受到了上海青年报的专题采访。
学院依托行业,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奋力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不断深化社会服务功能。下属河南工大设计研究院,是一所集设计、咨询、测绘、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总承包于一体,专业工种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双甲级设计院。作为粮食行业科技开发的创新基地之一,学院参与编制、修订的20余项粮仓建设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和规程,成为了粮食行业基本建设项目设计的基本依据。
近年来,承担完成了上海外高桥、杭州粮食物流中心、南京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和天津市利达粮食物流中心等国家大型现代粮食物流园区项目建设的总体设计工作,不断提高学院科研成果的转化,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逐步成为我国商物粮行业骨干设计院之一。
研 究 生 培 养 方 案
添加时间:2014-12-09 08:57:33 点击数:374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品学兼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理论水平、较高的规划设计技能和科研能力,能适应社会广泛需求的城乡规划与设计、科学研究、高端技术管理、建设策划与咨询、国家高等教育师资等的领军型人才。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研究生教育秉承 “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原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中注重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为:
1. 城市规划与设计
2. 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
3. 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4. 城市景观与风景园林设计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为三年,其中论文开题在第三学期进行,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及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一年半。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
1.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由导师制定出课程学习计划。
2.在指导方式上,对每个硕士研究生成立三人指导小组,并注意吸收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指导小组,以求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业务活动及院系的各项公益活动。
4.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采用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培养。
5.在学习方法上,强调主动学习,强调自学,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一定的学术研讨活动(1学分),并须通过教学实践(1学分),如协助老师指导本科生的实验、毕业论文等,以培养其组织、协调、管理和口头表达等能力。
7.鼓励研究生积极进行科技创新,获奖者可获得1~2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研究选题
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8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大学本科为非城市规划专业或尚未通过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评估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还应视具体情况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的有关核心课程。(课程见附表)
论文的选题应尽早开始,硕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系统地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在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进行探索性研究工作基础上进行选题,并在学科点做开题报告,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课题研究。
选题应有一定的前沿性和新颖性,符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应对学科发展或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并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课程学习考核。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其中学位课程必须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计;选修课、教学实践可以考试或考查,以百分制计或以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计。
学位论文考核。学位论文必须进行答辩,成绩按百分制计。
除对所学课程的考试、考核外,每位研究生在完成学位论文之前要经过两次阶段考核。
1.课程学习综合考核:在第三学期期中进行,主要考核课程学习情况。通过考核后,可进入开题,经开题报告会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工作。
2.论文中期考核:在第五学期期中进行,由学位点组织重点考核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同时进行学术交流。
硕士研究生除必须完成规定的学术研讨活动,在学期间还须听满5次以上院级学术报告,并写出心得体会,记入学籍档案。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条件(学术型)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必须有较好的系统性,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先进,数据可靠,推论严谨,写作规范。对研究的问题有新见解,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等在本学科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学位授予应具备如下条件:
1.根据各学科的不同,硕士研究生在学位申请前其研究工作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以河南工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带CN刊号的正规出版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2)有通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鉴定的项目,为主要完成者,所鉴定项目与学位论文工作相一致;(3)在其研究方向确定的领域内做出突出成绩者。
2.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70分。
3.硕士学位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进行评审和答辩,合格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会议,按照有关规定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
建筑学 [081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河南工业大学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建筑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3]建筑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建筑设计及其理论(02)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3)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 (04)建筑技术及其理论
|
招生人数: |
9 |
考试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623)建筑历史 ④(501)建筑设计(快题6小时) |
备 注: |
|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
添加时间:2014-12-09 09:14:11 点击数:4166
(专业型)
专业学位类别:工程 (代码:0852)
专业领域:建筑与土木工程 (代码:085213)
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参考)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类别或领域主要是为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及相关研究部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要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类别或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建筑与土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技能,能够熟练查阅本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了解和掌握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城市规划与设计
2.城市历史文化与遗产保护
3.物流与粮油园区设计
4.GIS与城乡规划技术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标准学习年限为2-3年,其中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最长学习时间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时间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其中学校导师来自培养单位,由具有一定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企业导师来自与本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导师承担主要指导责任,承担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制订和调整、学位论文选题(会同企业导师)、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理论部分的指导等。企业导师主要承担研究生在工程技术实践与工程管理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学位论文选题及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等。
工程硕士应加强实践环节:可在条件能够满足培养要求的生产一线边实践边完成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可以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结束时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完成实习实践的总体成绩评定。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
学分要求(参考教指委要求,原则上不得低于学校规定的32学分)。考核方式及要求《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管理规定》,公共课课程70分合格。学术报告与研讨认定按照《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报告管理办法》。。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条件
学位论文要求、学位授予条件详见《河南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可以参考《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我校3个已经发布标准的参照标准执行)。
工程硕士论文形式要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建筑学 专业代码:0813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建筑学
专业介绍
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学科发展概况
建筑学学科始建于1989年,2006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硕士点获批,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
2011年,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同年获准调整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2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开始招生。
截至2013年6月,建筑学学科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74人(其中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60人、建筑学学科14人)。
建筑学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硕士生导师队伍
导师队伍概况
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建筑学学科现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硕士研究生导师17名。
学校还聘请中国工程院孟兆祯院士为荣誉教授,聘请单德启、郭黛姮、栗德祥、秦佑国等教授为北京市特聘讲座教授,聘请朱文一、孙一民等30余位教授为客座教授,客座教授中包括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高校的7位外籍教授,他们均以各种形式参与建筑学学科硕士点的建设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为了增强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性,学校聘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总建筑师薛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杨洲、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祁斌等国内知名设计院的16名教授级高工为兼职硕士生导师,直接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
建筑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年富力强,学缘背景丰富,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校内和校外导师配合密切,为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科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贾东
个人简历
1983年至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本科毕业,学士
1990年至1993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生毕业,硕士
在甲级设计院有十余年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2001年调入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历任系主任、责任教授、学院书记兼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教授课程
建筑设计/中西建筑十五讲/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
城市设计与保护更新
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
服务于首都当今建设的建筑学专业科研知识结构研究
石景山区概念城市设计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新校区图书馆
北方工业大学第五教学楼设计
北方工业大学图书信息中心设计
云南摩梭聚落保护研究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从生活•土地•材料三个方面看1990-1993的整垛苗寨改建
《第十六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族群/聚落/民族建筑”专题》
整体、发展、和谐:石景山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北京规划建设》
近年来获得的主要荣誉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
北京市教学名师
北京市师德标兵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2项
省部级优秀设计二等奖2项
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
指导学生获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大学生优秀奖(最高奖)多项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
北方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主要论著及教材
主编:《建筑与文化.认知与营造》系列丛书(已出版9册);
专著:《中西建筑十五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专著:《建筑设计入门123之1:徒手线条表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专著:《建筑设计入门123之2:设计工作模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专著:《建筑设计入门123之3:设计学习过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7;
导师团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文化教育建筑设计、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室内设计等,在公共建筑与文化教育建筑设计实践方面成果突出,在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研究方面注重综合技术及实践研究,在公共建筑室内外环境工程设计中特色突出,在老年人社区与建筑设计方面注重国内外对比研究,与社会发展与跨学科研究联系紧密,注重前沿研究。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贾 东
高级
林文洁
副高级
卜德清
副高级
王小斌
副高级
蒋 玲
副高级
2、建筑历史与理论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建筑理论、建筑文化比较等研究方向,在建筑文化普及教育方面特色突出。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历史与理论
张 勃
高级
王又佳
副高级
吴正旺
副高级
潘明率
副高级
3、建筑技术科学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建筑物理学、建筑构造和绿色建筑节能等研究方向,其中独轨交通与城市物流新技术研究特色突出,学科交叉特色鲜明,注重前沿研究,注重实践创新。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技术科学团队
胡应平
高级
李海英
副高级
张宏然
副高级
马 欣
副高级
4、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团队
该团队的相关研究及实践有校园设计实践、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传统聚落更新等研究方向,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与京西石景山区域建设及首钢转型实践结合紧密,在传统聚落更新方面与建筑文化与营造体系研究结合紧密。
学科方向与导师团队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及专家称谓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张伟一
高级
于海漪
副高级
梁玮男
副高级
许 方
副高级
人才培养特色
以学科交融为基础的大平台多方向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框架综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学校学院实际情况,以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专业本科、硕士教育体系完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师资优势与本科基础优势,确立了以学科交融为基础的大平台多方向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在课程建设上落实为三类课程群:学科交融基础课程群;专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群;专题研讨选修课程群。
培养体系在教学进程上体现为理论拓展、设计实践、研究方法和课题深入有序递进。
培养体系方面突出了“一个主干、两个平台、一个拓展”的4个重点建设学科方向,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干)、建筑历史与理论(平台)、建筑技术科学(平台)、城市设计及其理论(拓展),此外,还结合我校科研实力来建设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及其理论学科方向。
以导师责任为中心的多维度互动式培养过程
建筑学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密集的行业企业资源,聘请业界知名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外学者作为名誉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并在各大设计机构聘请校外导师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副导师,实行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另外建筑系引进的博士讲师也可以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副导师。多维度的复合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研究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健康的人文品格、完备的知识结构、突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才目标。
校内导师在多维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承担根本责任。从研究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到专业技能培养,从理论知识学习到科研项目实践再到论文写作训练,都以校内导师的职责为核心进行。
院系为建筑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体系。在学术上,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院学位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和系学术委员会为日常工作程序的学术指导体系。在研究生管理上,学院设有研究生办公室,有专职的研究生教学秘书和教辅人员从事研究生的学籍、选课、纪律、作业、考试及成绩等日常管理工作。在生活上,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和研究生党支部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心理辅导工作,保证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专门实践型人才培养方向
以提升研究生的设计研究能力为核心,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文化与教育建筑设计、城镇发展与城市设计、独轨交通与城市物流新技术等设计实践方向,切实提高研究生的设计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并形成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论文研究成果。
以专题研究为拓展,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建筑技术科学等研究方向上建立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西山文化与西山空间、城市立体农场研究等富有特色、在一定范围内达到领先水平的专题研究体系。
以实践研究为提高,突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若干地域特征鲜明的教学培养方向和教学成果。石景山概念城市设计与景观体系研究体现了建筑学学科融贯的培养特色;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体现了历史建筑和保护理论与京西石景山区域建设及首钢转型实践的紧密结合;泸沽湖—永宁—拉伯城乡总体规划的系列研究课题则体现了学科培养中对城镇发展的国情的把握和对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视。
以国际视野为特色,在教学培养中关注国内外设计思潮和理论热点,强调国际交流的重要性。聘请多名国外学者讲学、参与设计课程教学并担任客座教授。学院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等国外院校合作培养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还积极组织研究生参与国际联合设计教学、赴欧洲多国进行学习和设计课题实践。学院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坡莫纳分校的暑期联合项目的获奖体现了国际联合教学良好的学术效果和国际影响。此外,建筑学专业已开始了外国研究生留学生培养的筹备工作。
人才培养效果
通过教育培养,建筑学研究生在思想道德品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取得综合进步,成长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研究生思想品德状况优秀,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涌现出很多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优秀事迹,充分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面貌。2011年12月27日,建筑学学科研究生陈治邦热心救助意外受伤、素不相识的段瑞娟,伤者本人及其家人向学校发来感谢信,表示由衷的感谢。
研究生专业水平优秀,建筑设计能力、建筑师业务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强。研究生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于建筑学报(增刊)、华中建筑、小城镇建设、建筑知识、建筑史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论文集等重要的期刊会刊上。
研究生综合素质突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除了导师和设计院的设计工程实践外,还积极参与中国建筑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担任志愿者,受到了中国建筑学会等有关部门的表彰。
研究生毕业后能从事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和理论研究、建筑技术、城市设计、古建筑保护、室内设计及建设管理等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截至2012年6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共有毕业生89人,其中45人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建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高水平省部级设计院和研究设计机构录用,部分研究生就职于高校和出版社等事业单位。就业的研究生在工作中态度务实进取、专业能力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此外,还有部分研究生考取了清华大学、法国国立图卢兹应用科学学院等国内外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总之,建筑学硕士培养效果,体现为学生品德好、学术好、素质好、专业好、就业好,并把这些凝聚为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研究生专业课作业
科研实践
建筑学学科重视科研实践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科研实践对应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四个基本方向,并积极推进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方向研究。
近年来,建筑学学科形成了建筑营造体系、建筑新技术、城市规划与设计、城镇发展与遗产保护四个主体科研团队,研究方向清晰并具有很好的学科交融特色。
近年来,建筑学学科教师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项目2项,承担北京市纵向科研项目9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经费1223万元,获省部级教学及科研奖3项,出版专著、译著及教材43部,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等各类刊物与国际会议正式文集上发表论文179篇。
建筑学学科积极开展学生科技实验与实践活动.近年来,获得中国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大赛优秀奖1项、WA—万科—可能性住宅设计竞赛优秀奖1项、中国世界建筑博览园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三等奖1项、“中国创新”90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竞赛鼓励奖1项、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总体规划概念设计纪念奖1项、北京市高校结构联赛建筑组一等奖1项、第六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
2012年,以建筑学学科导师和研究生作为主要完成者、由建筑工程学院与丽江和墨规划设计院合作的《泸沽湖—永宁—拉伯城乡总体规划》获云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科研实践成果:CRD西南片区景观建设
科研实践成果:泸沽湖—永宁—拉伯城乡总体规划
科研实践成果:北京市石景山区城市设计
科研实践成果:丽江古城水畔-纳西的田园
科研实践成果: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科研实践成果:玉龙雪山观景台
科研实践成果:北方工业大学图书馆
科研实践成果:北方工业大学第五教学楼
对外交流
建筑学学科注重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长期坚持举办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已聘请多名国内外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参与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获得了我系师生的好评。学科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研讨会,并于2008年主办了“老年人建筑环境国际交流研讨会”、“建筑构造技术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建筑系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单位,积极参与中国建筑学会活动,积极务实,配合学会工作,在参会学生的组织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建筑系与国外十余所大学的建筑院系建立了合作关系及合作意向,每年向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坡莫纳分校、美国南方州立理工大学、劳伦斯理工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等对应院校派出交换生多人,并按计划学成毕业。近年来,先后有十余名教师去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对应院校作3-6个月的访问学者,并多次派老师去美国、欧洲、日本、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短期学术交流,同时也接收了多批国外院校的学生来我系进行暑期实践教学。2013年,与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等国外院校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建筑工程学院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坡莫纳分校合作的暑期联合项目获得了美国规划师协会(AICP)杰出学术奖。
科研与教学环境
建筑学学科教学及辅助教学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建筑系实验中心实验设备和建筑系办公及辅助教学设备,能够满足建筑学学科教学需要。此外,学校、学院相关实验室也为建筑学专业教学提供了相应的场地和设备器材。
建筑学学科图书、期刊等资料,实行学校建筑阅览室、学院建筑资料室两级管理。建筑学类专业图书总量为37818册,中文期刊48种,外文期刊56种。专业期刊和图书资料共有10种语言文字。此外,学校图书馆还设有艺术图书阅览室,现有美术、工业设计等相关中外文图书33621册,相关中外文期刊67种。
专业点分布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城建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华侨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湖南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陆军勤务学院
专业院校排名
0813 建筑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6 所,本次参评1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5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2 |
10286 |
东南大学 |
A+ |
3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4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5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A- |
6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B+ |
7 |
10335 |
浙江大学 |
B+ |
8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9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10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11 |
10016 |
北京建筑大学 |
B |
12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B |
13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14 |
10284 |
南京大学 |
B |
15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16 |
10532 |
湖南大学 |
B |
17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B- |
18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19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B- |
20 |
10590 |
深圳大学 |
B- |
21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B- |
22 |
10047 |
中央美术学院 |
C+ |
23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C+ |
24 |
10384 |
厦门大学 |
C+ |
25 |
10385 |
华侨大学 |
C+ |
26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C+ |
27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28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29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C |
30 |
10191 |
吉林建筑大学 |
C |
31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C |
32 |
10386 |
福州大学 |
C |
33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34 |
10332 |
苏州科技大学 |
C- |
35 |
10459 |
郑州大学 |
C- |
36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C- |
37 |
10710 |
长安大学 |
C- |
建筑学专业考研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355 建筑学基础
④501 建筑设计与表达(6 小时)
(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建筑学专业基本信息:
生在报考专业前一定要非常了解自己报考的专业以及学校,越考考研网在这边搜集了专业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专业名称:建筑学 专业代码:0813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建筑学
建筑学考研参考书:
(以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355 建筑学基础:
(一)建筑学通识基础知识部分
(1).《建筑设计原理》、周波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8;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建筑构造》(上册),裴刚主编,2008,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 李德华主编,2001年6月第三版,建筑工业出版社;
(5).《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2009(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编著,2002(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刘先觉,汪晓茜主编. 外国建筑简史[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二)专业知识部分
1.建筑历史
(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2009(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著,2004(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2004(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编著,2002(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著,1986(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2.建筑构造
(1)《建筑构造》(上),裴刚等主编,2008(第一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建筑构造》(上),李必瑜等主编,2013(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构造》(下),安艳华等主编,2010(第一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建筑构造》(下),刘建荣等主编,2013(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01 建筑设计与表达:
1.《快速建筑设计》,黎志涛,2001年1月1日,第1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11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 2006年4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建筑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主要有四个方向: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行业的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物的设计和有关建筑的研究工作;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居多)留在高校研究和任教;一部分同学考取公务员在城建部门从事管理规划工作也是不错的;另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
建筑学专业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可以参加国家建设部的一级和二级的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若考试合格后,可以到相关部门去注册、备案,获得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这样,就可以在相应等级的建筑设计书上具有签字的权力了,这也就相当于手中掌握了建筑设计的“生杀大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