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20中国文学批评史
本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 |
研究生导师 |
1 |
中国古代文学 批评史(硕) |
研究范围自先秦至近代的诗文词及其批评,包括流派、 文体、文学批评名著等,也包括现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学 术史研究。 |
耶国平副教授 周兴陆副教授 |
2 |
古代小说与批 评(硕) |
主要研究文言小说与批评,通俗小说与批评,通史与断 代史互相结合。 |
吴兆路副教授 罗书华副教授 |
3 |
古代戏曲与批 评(硕) |
以研究古代戏曲批评史为主,并结合古代戏曲史实际; 二十世纪戏曲研究史等。 |
陈维昭教授 刘明今教授 |
4 |
中国古代文学 理论体系(博) |
主要内容:(1)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方 法;(2)中国文学批评范畴。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论核 心精神与理论体系,并努力用中国化的语言,将中国古 代文学理论体系建构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之 上。使学生能在当前中西文学理论交融的时代中更好地 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文论的优秀传统 |
黄霖教授(博导) 汪涌豪教授(博导) |
5 |
先秦两汉文论 与文学(博) |
重点研究先秦及两汉时期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包括早期 文学批评的产生,文学观念的萌芽,文学与其他人文学 科的关系,代表性文人、作家、诗人的创作及其理论意 识与理论见解,它们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文学发展的影响 及其意义等 |
徐志啸教授(博导) |
6 |
魏晋南北朝隋 唐五代文论与 文学(博) |
将本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史与文学史结合起来,努力放 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加以研究,充分注意文学理论 与学术思想的关系,实事求是,相互印证,避免附会、 空谈,以及从概念到概念,以求对古代文论获得比较准 确、切实的理解。 |
杨明教授(博导) |
7 |
元明清及近代 文论与文学
(博) |
主要研究元明清历史阶段中重要的,或者是有代表性的 各种文体的文学家、批评家及其著作,探索一些有规律 性的、前沿性的,或者是疑难的问题,把握中国文学思 想近代化的演变规律,使学生能全面而深入地掌握这一 历史阶段中的文论知识,更好地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 文论的基本精神。 |
黄霖教授(博导) 陈维昭教授(博导) |
二、培养目标
1. 硕士生
通过3年硕士生阶段的学习和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健康而有朝气,显示较 强的业务能力。在系统学习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基础上,掌握重要的专业知识,并且具有现代 文学理论修养;能够比较流畅地阅读古文,具备运用古典文献工具查寻资料的能力,文字功 底好;能对古代文学批评展开独立研究。掌握一门外语。成为传播、普及古代文学和文学批 评史知识,参与现代文化建设的较高层次的人才。
2. 博士生
通过3年博士生阶段的学习和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身体健康,处世态度积 极,树立事业心,业务能力出色。具有扎实的文史基础,能够系统掌握中国文学批评史丰富 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当前关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现状,具有较高的现代文学理论水平, 能流畅阅读古代典籍,熟悉相关的古典文献知识,文字功底好。要求对部分时段的文学批评 史或部分文体的学说史有深刻的个人理解,具有独立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在开展科学的创 新性研究前提下,善于探索学科的前沿问题。掌握一门以上外语。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 古代文学批评史方面教学及研究、参与现代文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总学分 34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 |
须修4门 |
10
6
8
8
2 |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
|
学位基础课
学位专业课
专业选修课 跨一级学科课程 |
须修 须修 须修 须修 |
2
4
4
1 |
门 门 门 门 |
2.博士生 |
|
|
|
|
|
|
总学分 |
16学分 |
|
|
|
|
|
其中: |
公共学位课 |
须修 |
3 |
门 |
8 |
学分 |
|
学位专业课 |
须修 |
2 |
门 |
4 |
学分 |
|
专业选修课 |
须修 |
1 |
门 |
2 |
学分 |
|
跨一级学科课程 |
须修 |
1 |
门 |
2 |
学分 |
具体的课程设置请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四、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1. 硕士生
(1) 协助导师为本科生批改作业,一学期;
(2) 尽可能担任一学期本科生必修课助教;
(3) 利用假期广泛接触社会,开展以民众文化活动为中心的社会调研。
(4) 在读期间,应该参加不少于三次的有关本专业范围的学术讨论或前沿讲座,要求 参与讨论、提问,并至少作一次有准备的发言。
2. 博士生
(1) 尽可能担任一学期本科生必修课助教,并试讲1—2课;
(2) 在导师安排下,主持硕士生学术讨论一场。
(3) 在读期间,应该至少参加三次以硕士生和博士生为主体的学术讨论会,并以主讲 者身份在这样的讨论会上作一次专业方面的主题报告。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或 对材料做有意义的辨析,并解答听众相关的提问。
五、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1. 时间:入学后第四学期的第二周进行考试。
2. 方式:由导师集体组成的“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指导小组对考生进 行口试或笔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衡量进入博士生阶段以后至目前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
(2) 按规定在读期间须发表论文的进展情况;
(3)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文史综合知识”笔试。
3. 考试标准:
(1) 各门课程平均综合成绩应在“良”以上;
(2) 按规定在读期间须发表的论文已经撰成,达到可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的学术 水平。
(3) 若需要笔试,成绩应在"良”以上。
4. 考核形式:由指导小组对考生能力作出综合判断,写出学术评语,说明是否同意 该生转入博士论文写作阶段的学习。
六、 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1. 时间:第五学期开学以后第二周开始进行。
2. 方式:由硕士生本人提出申请,并向由导师集体组成的“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 试或资格考试”指导小组进行口头和书面汇报,指导小组负责检査和考试。
汇报内容包括:
(1) 硕士生阶段的学习情况及成绩;
(2) 研究方面的情况(包括论文发表的情况);
(3) 思想道德品操。
考试范围及方式:与专业相关的文史综合知识、专业基础。一般采用口试的方式进行。
3. 考试标准:
(1) 学习刻苦勤奋,各门课程成绩应在“良”以上,其中“优秀”占绝大部分;
(2) 具有学术研究的潜力;
(3) 有论文发表者优先;
(4) 文史综合知识、专业基础口试成绩“优秀”。
(5)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七、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 硕士学位论文
(1) 选题有意义,包括有新的理论阐述,或新的资料的发掘;
(2) 选题所涵范围和规模适当,既有充实的内容,又能言以足意,篇幅一般在3至5 万字;
(3) 论证严密,结论准确,文字规范;
(4) 至少部分内容要达到在国内学术刊物乃至核心刊物公开发表的水平;
(5) 论文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6) 严格遵循学术规范。
2. 博士学位论文
(1)选题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