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考研真题笔记资料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资料详情,勾选相关专业前去购买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起源于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的“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1978年,新增“城市燃气热能供应工程”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燃气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1995年新增“建筑设备工程”专业。2000年三个专业整合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1年新增“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2013年两个专业合并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重庆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2002年最早通过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专业教育评估的学校之一,2007、2012、2017年多次顺利通过复评。学生毕业后享有报考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的优先权。2012年在国内率先通过英国皇家注册设备工程师协会(CIBSE)和英国燃气工程师与经理人协会(IGEM)的专业国际认证。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一个用合理的能源形式和最少的能源消耗,营造满足人员健康舒适和各类工艺需求环境的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求、科技发展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致力培养思想品德优秀、人文素养良好、体魄强健,掌握暖通空调理论与技术、燃气工程理论与技术、建筑环境营造与智能调控、建筑设备自动化、天然气输送与储存、高效低污染能源利用技术、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等领域相关知识,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目前每年招收约120名本科生。本专业纳入土木大类招生,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和大类基础,二年级至四年级按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为开拓本科生的学术视野、加强青年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了解、促进不同高校优秀学生的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拟于2020年7月16日-17日通过线上方式主办“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期夏令营面向全国一流高校,欢迎有志于推免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优秀2021应届本科毕业生报名。本期夏令营拟招收约100名营员,最终人数将根据报名情况适当调整,择优录取。
本期夏令营活动内容包含学科介绍、学科前沿讲座、面试考核等活动,具体安排敬请关注后续通知。根据参加者的综合表现,经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优秀营员。优秀营员完成规定流程后,可直接拟录取。
一、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简介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最早成立于1935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立了重庆土木建筑学院土建系。2000年,新重庆大学合并成立,与原建安系、原应用科学与技术系测绘学科一起组建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经过60多年的励精图治,沧桑砥砺,学院始终坚持“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院训,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办学思想,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学术地位。2017年土木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5月,重庆大学学科调整,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一起组建新的土木工程学院。周绪红院士、杨永斌院士、田村幸雄院士为学科带头人。
学院下设9组9所1中心,即结构原理与分析课群组、结构体系及设计课群组、岩土与地下工程课群组、桥梁与道路课群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课群组、工程建造课群组、建筑力学课群组、测绘工程课群组、建筑图学课群组9个课群组,结构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桥梁与道路工程研究所、工程建造研究所、地下工程研究所、测绘工程研究所、建筑环境研究所、清洁能源研究所等9个研究所和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计3700余人,已为国家培养土木工程各层次毕业生20000余人,其中土木工程专业历届毕业生人数居全国同类院校的首位。
-
学科概况: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工程博士点。
-
平台概况:学院拥有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低碳绿色建筑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营造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性能风电设施及其高效运行国际合作基地、低碳绿色建筑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学科创新基地、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钢结构与建筑工业化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山地城镇建设安全与防灾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结构抗震防灾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
-
师资概况:学院现有教职工295人,专任教师20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77人,副教授78人,博士生导师77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人才32人次,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青年长江学者2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人选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人才58人次,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6名,“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入选者5名,重庆市“巴渝学者”4名,“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入选者1名,“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3名,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重庆市学术学科带头人19名,重庆市教学名师1名,重庆大学“百名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入选13人,重庆市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级教学团队2个。
二、申请资格
1、 国内高校普通全日制本科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学习成绩优秀,达到所在高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3、 身心健康、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品行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三、申请材料及流程
1、 通过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网站(http://civil.cqu.edu.cn/)下载并填写《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表》。
2、 现有本科阶段成绩单与专业总评成绩排名证明材料(须学校教务部门或学院盖章)。
3、 申请者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学号页)。
4、 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如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TOFEL、雅思等证书或成绩单)。
5、 其他材料,如校级及以上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资格证书等。
6、 将上述材彩色扫描件(PDF格式)打包发送至cqusqxx2020@sina.com(邮件主题为“2020年重大土木夏令营-营员所在的大学-营员姓名”)。
7、 报名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10日。收到申请材料后,我院进行认真审查、评估与筛选后,正式录取名单将于2020年7月14日前在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网站上公布,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正式的录取通知。
8、 入选人请于7月15日前回复邮件确认是否参营,回复邮箱为:cqusqxx2020@sina.com。
四、优秀营员评选
对于完成全部夏令营各项活动和任务的营员,学院综合考察营员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和综合能力,评选优秀营员。学院将在夏令营活动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在学院网站公布优秀营员名单。
五、营员待遇
优秀营员如获得所在学校的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并按学校规定时间内通过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完成所有规定流程后,可直接拟录取。
六、营员义务
1、 所有营员在营期间,需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有违反纪律或中途退出者,则不再拥有夏令营优秀营员候选资格;
2、 全体营员应时间按时参加夏令营各项活动;
3、 线上活动期间营员应积极参与夏令营的线上学习研究活动中,不得损坏学校和学院声誉;
4、 若发现入选者申请材料弄虚作假,或报到后未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则立即取消入选者一切由此享受的优惠政策,并保留追诉的权利。
热烈欢迎有意成为我院2021级研究生的同学报名!
本夏令营各项政策的最终解释权归属于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其他未尽事宜,请邮件或电话咨询夏令营组委会。
邮箱:cqusqxx2020@sina.com
电话:李老师(023-65123363)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20年7月1日
重庆大学坐落于美丽的城市重庆,是中央、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办校历史悠久,学校面积广阔,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人才,是大学生求学考研的良好选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联系方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考研/求学成功!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联系方式: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023-65120723 65123363
校区:老校区B区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重庆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2017年被教育部批准招生的特设专业,依托重庆大学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等优势学科而建设。从开办伊始,便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建设起点高,教学资源配置大力扶持。
重庆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原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早在1972、1973和1975年就开设有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恢复高考后,按当时人才需求和计划体制模式,在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人才培养采取了多专业、间隔式招生的方式,主要以地下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为主。1977、1980、1982-1987开设了地下工程专业,自1989开始,均合并至岩土工程专业。2017年恢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招生。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采用小班精英培养模式。目前本专业每年招收60名左右本科生,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领域的精英人才为目标,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突出创新实践能力与具备各类工程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纳入土木类招生。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和大类基础课程,二年级至四年级按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重庆大学坐落于美丽的城市重庆,是中央、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办校历史悠久,学校面积广阔,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人才,是大学生求学考研的良好选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考研/求学成功!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
01 岩土工程
02 结构工程
03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04 桥梁与隧道工程
05 土木水利施工
招生人数:104
指导老师: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
参考书目 |
考试单元1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
|
考试单元2 |
201 英语一 |
|
203 日语 |
|
考试单元3 |
301 数学一 |
|
考试单元4 |
846 材料力学一 |
《材料力学》刘德华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复试科目:①外语听力、口语;②土木工程综合(涵盖科目:1)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2)土力学及基础工程、3)钢结构、桥梁工程和岩石力学三门任选一门、4)土木工程施工和工程地质两门任选一门); 2.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任选2门):①基础工程;②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③土木工程施工 3.从2015年开始每年选派优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重庆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瓦基分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双学位培养计划,获得重庆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在重大学习一年,然后去美国学习一年,再回重大学习0.5-1年,拿两边的正式学位,可以不考GRE。
重庆大学坐落于美丽的城市重庆,是中央、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办校历史悠久,学校面积广阔,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人才,是大学生求学考研的良好选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的排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考研/求学成功!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全国的排名:
学科:土木工程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77
学科在全国排名:8
土木工程 [0814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
所属院校:重庆大学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4]土木工程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
01 岩土工程02 结构工程03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04 桥梁与隧道工程05 土木水利施工06 道路与交通工程07 土木工程智能测绘 |
招生人数: |
114 |
考试科目: |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 英语一② 203 日语③ 301 数学一④ 846 材料力学一 一、复试科目:1、外语听力、口语;2、笔试:结构力学或土力学或道路勘测设计或GPS原理与测量平差基础。 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1、土木工程施工;2、基础工程或道路工程或摄影测量学。 |
备 注: |
|
重庆大学坐落于美丽的城市重庆,是中央、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办校历史悠久,学校面积广阔,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社会人才,是大学生求学考研的良好选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重庆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研究生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考研/求学成功!
重庆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研究生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硕)
研究方向:0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02 房地产经营管理
03 建设经济与管理
04 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
05 城市建设与管理
06 工程项目投融资决策与管理
07 建设工程资源优化配置
招生人数:50
指导老师:
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
参考书目 |
考试单元1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
|
考试单元2 |
204 英语二 |
|
考试单元3 |
302 数学二 |
|
考试单元4 |
902 工程项目管理二 |
《工程项目管理》 丛培经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年《工程项目管理》 任宏 张巍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复试科目:①外语听力、口语;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专业综合知识。 2.同等学力加试:①管理学;②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3.全日制工程硕士
测绘工程专业
重庆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成立于1935年,经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归入重庆建筑大学建工系测量教研室,七十年代归入重庆建筑大学基础部测量教研室,主要负责承担全校建筑学部各相关专业的测量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通过多年积累,造就了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过硬实践技能的测绘学科队伍。1994年,开始招收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在2000年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高等建筑专科学校三校合并后,经院系调整,测绘学科并入到新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并成立了测绘工程系,学科实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随后,测绘工程系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于2001年获得“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二级硕士学科授予点,2004年获得“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科授予点。
测绘工程专业目前每年招收30名左右本科学生,致力于小班精英教育模式,依托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土木建筑类学科优势,培养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的专业测绘人才。适应测绘高新科技发展,强调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突出土建测绘特色,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及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独立解决实际技术课题的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测绘工程专业纳入土木类招生。一年级学习公共基础和大类基础课程,二年级至四年级按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导师王卫永介绍:
王卫永,男,博士,副教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008年6月进入重庆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副所长。2010年和2011年分别获得对方资助赴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参加合作研究,2013年获得CSC资助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进行访问研究。截至目前,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14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5次;获权专利2项;2010年博士论文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研究生成果(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入选“重庆市首批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2年获得“重庆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2014年获得“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指导硕士研究生15名(5名毕业,10名在读)。
►研究方向
1.钢结构和组合结构抗火性能;
2.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
►主讲课程
本科生教学:
专业基础课《钢结构设计原理》;
专业课《建筑钢结构设计》;
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重钢厂房结构设计》。
研究生教学:
专业选修课《钢结构及钢-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
►学术兼职
2008-至今 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9-至今 中国钢结构协会房屋建筑钢结构分会理事;
2012-至今 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
2012-2014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2013-至今 中国消防协会建筑防火专业委员会委员。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期刊审稿人;
Engineering Structures期刊审稿人;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期刊审稿人;
ASC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期刊审稿人;
ACI-《Special Publication》期刊审稿人;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期刊审稿人;
►主要成果
代表性学术论文:
【1】.Wang W.Y., VK Kodur, Yang X.C., Li G.Q. Experimental study on local buckling of axially compressed steel stub column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14,82:33-45.
【2】.Wang W.Y.,Li G.Q. An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fire resistance of high strength Q460 steel columns. Frontier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2014,8 (1):26-35.
【3】.Wei-Yong WANG, Yoshifumi Ohmiyab, Gao Feng MA, Fire resistance study of axially loaded high strength steel columns. Procedia Engineering,2013,62:690-701.
【4】.Wei-Yong WANG, Bing LIU, Venkatesh KODUR.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ASCE-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3,25(2):174-182.
【5】.Wei-Yong WANG, Guo-Qiang LI, Venkatesh KODUR, An Approach for Modeling Fire Insulation Damage in Steel Columns, ASC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3,139(4):491-503.
【6】.Guo-Qiang LI, Wei-Yong WANG, A simplified approach for fire-resistance design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2013,14(3):295-312.
【7】.Wei-Yong WANG, Guo-Qiang LI. Fire-resistance study of steel columns with partial fire protection damage. Fire Safety Journal, 2009, 44(8):1088-1094.
【8】.Wei-Yong WANG, Guo-Qiang LI. Behavior of steel columns in a fire with partial damage to fire protection.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9, 65(6): 1392-1400.
【9】.Guo-Qiang LI, Wei-Yong WANG, Su-Wen CHEN. A simple approach for modeling fireresistance of steel columns with locally damaged fire retardant coat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9,31(3):617-622.)
【10】.Wei-Yong WANG, Guo-Qiang LI, Yu-Li DONG.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fire-resistance design of extended end-plate joint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8, 64(12):1456-1462.
【11】.Wei-Yong WANG, Guo-Qiang LI, Yu-Li DONG. Experimental study and spring-component modeling of extended end-plate joints in fir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7, 63 (8):1127-1137.
【12】.王卫永,周一超,于宝林, 彭川. 高强度Q460钢梁抗火性能研究(Ⅰ)-理论分析,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4,36(3):64-71.
【13】.王卫永,周一超,于宝林, 彭川. 高强度Q460钢梁抗火性能研究(Ⅱ)-有限元验证;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4,36(3):72-79.
【14】.王卫永,李国强,黄捷. 常温与高温下轴心受压钢构件局部稳定;建筑结构,2014,44(9):49-54.
【15】.刘兵,王卫永,李国强,戴国欣. 高强钢Q460钢柱抗火性能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12,45(9):19-26.
【16】.王卫永,李国强. 高强度钢柱高温下承载力数值计算方法.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2011,33(6):13~18
【17】.王卫永,李国强. 横向荷载作用下钢柱厚型防火涂料破损试验.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42(12):1559-1563.
【18】.王卫永,李国强,戴国欣. 轴心受压高强度H型钢柱抗火性能. 重庆大学学报,2010,33(10):76-82.
【19】.王卫永,李国强. 防火涂料局部破损后约束钢柱的临界温度.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32(1):91-96.
【20】.王卫永,李国强. 防火涂料局部破损后钢柱抗火性能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09,42(11):47-54.
【21】.王卫永,董毓利,李国强.外伸端板边节点抗火设计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10):1569-1572.
【22】.李国强,王卫永,陈素文. 防火涂料破损后火灾下钢柱的极限承载力. 工程力学,2008,25(12):72-78.
【23】.王卫永,李国强,王培军. 火灾下防火涂料破坏后钢柱的稳定承载力分析.力学季刊,2008,29(1):120-126.
【24】.王卫永,董毓利,隋炳强.焊接钢框架边节点抗火性能试验.东南大学学报,2007,37(2):240-244.
【25】.王卫永,董毓利,李国强.外伸端板节点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38(12):2125-2128.
►获奖情况
[1] 2010年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学位论文)”
[2] 2012年获“重庆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
[3] 2014年获“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
►研究生培养
从2009年3月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已毕业4届5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10人(其中工程硕士1名)。
►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邮编 400045
Email:wywang@cqu.edu.cn
http://www.wangfire.com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专业代码:0814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土木工程
专业介绍
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涵盖内容非常宽泛的研究领域,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其涉及的技术领域还在不断地拓展新的学科分支和新的研究方向;然而,新的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不断地融入,使本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广泛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如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分析技术、全球卫星定位、遥感技术、新材料和智能材料、建筑节能技术等,都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空间技术在内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土木工程技术,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永恒的“朝阳产业”。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于1984年,200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0多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名,本专业在校硕士生近200名。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形成了“岩土与地下工程”、“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与环境”和“工程防灾减灾”三个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研究特色的研究生培养领域。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及升学率连年达到100%,毕业生因其良好的综合能力而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学科特色
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学科组在岩土工程领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中的大型岩石工程、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矿山工程中的高边坡、松散介质工程、以及地下工程开挖诱发地质灾害评价及其控制技术等重要研究项目。在建筑结构及其抗震领域先后承担了建筑结构设计及其灾害评价、工程抗震设计及其安全评价等许多重大工程项目。
近十年,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其中一等奖10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0余项,出版专编著及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在某些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的好评。
优秀的研究成果带动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飞跃,一方面能够使研究生掌握前沿的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又通过工程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能力;从实践活动中提升研究生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2012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方向在孙世国教授的带领下,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下图是孙世国教授作为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授权专利30余项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学科依托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和各类企业工程课题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产、学、研、用”的基地建设,为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建设的一线科研、设计和生产单位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工程实际,以注重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训练,注重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位论文选题重视与土木工程设计和前沿研究领域的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全方位强化研究生的实战能力与学术水平训练;提升研究生就业的竞争力,更好的为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学科优势
研究方向广、科研综合实力强
本学科现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毕业后统一授予“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专业毕业证书。目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涵盖了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全部六个二级学科。
师资队伍学术水平高、科研条件优良
学科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7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70%,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7名,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2名。另聘请北京市人才强校特聘教授1名,讲座教授4名,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5名,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术梯队建设合理,并形成了较强的创新能力。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省部级和各类企业课题百余项。学科依托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及矿山安全与岩土工程研究所。试验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在物探与勘查、路基检测、隧道衬砌支护检测、结构动力特性测试与分析、清洁能源等研究方向具有国内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分析软件。
E60EM综合电磁法仪
拟动力实验系统
激光隧道断面仪
动力应变数据采集系统
动力应变/ICP数据转换系统
研究领域
岩土与地下工程
岩土与地下工程专业是国家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基础工程和人居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高速公路与铁路、地铁、地下工程、堤坝、高边坡、各类复杂基础工程和矿山工程的安全等等都涉及到岩土工程理论与技术方法。区域性岩土或特殊条件下的土工问题则是针对非常规、非普遍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和非传统的土工问题。
21世纪人类生存面临着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四大挑战。土地资源有限且利用率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提升空间小、难度大。人类向地下深部开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无奈的选择,由此也给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十二五”期间和中长期发展规划(2001-2020),对交通基础工程及民生工程的建设进行重点倾斜,公路建设重点发展“五纵七横”计划3.5万公里、铁路建设重点发展“四纵四横”计划累计里程1.3万公里、2015年之前拟建设地铁线路总长2259公里,从而极大地推动岩土与地下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到2020年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拟在公路铁路、地铁工程建设等领域投资10万亿以上,因此本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孙世国教授
我校“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领域以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博士生导师孙世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该团队主要以矿山安全与岩土工程计算理论及其应用技术为重点,在矿山安全、地基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地下工程理论与控制技术、岩石工程开挖对周边环境安全的影响规律与评价方法、三维动态变形监测技术与预测理论等领域已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该科研团队以第一承担单位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陡边坡风险辨识与雷达干涉监测技术及装备研发”、以及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以及校企联合项目70余项科研课题。形成了师资力量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梯队建设科学的研究队伍,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获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多项,出版专编著及教材2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近10亿的经济效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有力推动了该学科领域的经济发展与进步。
该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
1)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露井联采综合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分析、露天边坡风险分级分析与评价、高陡软岩边坡智能匹配优化设计、大型松软堆积体安全评价、控制与加固技术等;
2)井下突水预测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复杂断裂带存在对上覆岩体的破坏规律及其诱发导水通道的评估与预测、安全开采控制技术与措施;
3)尾矿库灾变机制及其预测预警技术,主要包括尾矿坝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诊断技术、尾矿库溃坝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尾矿坝浸润线抬升及坝体涌水开裂紧急险情处置技术、浑水渗流作用下尾矿坝淤堵机理及其稳定性研究;
4)地下工程设计、加固技术及施工风险评估;地下资源开发上覆岩体破坏规律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与控制技术;
5)岩土工程的变形智能监测及其灾害预测预警技术:三维实体预测及其安全判别技术;
6)岩土工程的理论研究及其工程控制新技术的研发等 ;
7)岩土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其评价体系的创建等;
8)各类基础工程的设计、震害评价、以及控制技术和加固措施等。
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与环境
为了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严重危害,结构在正常使用和受灾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整体性,以便有效地发挥建筑物的承重和支撑作用,保证室内工作人员能够安全地撤离和尽可能少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业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型结构设计及其防灾研究方向发展空间巨大。而且,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和能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因此建筑节能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巨大的建筑能耗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强化新型建筑结构、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学术问题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晓纯教授
“新型建筑结构设计、建筑节能与环境”特色团队以博士生导师王晓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该团队一直致力于新型建筑结构设计、新材料的开发、结构防火技术研究;在复杂结构设计、新材料、以及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石化建筑结构火灾安全评估领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50余项。同时,该特色团队在绿色建筑、热泵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长期成果的积累,并取得较好的创新成果。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研究方向:
1)钢结构与组合结构抗火性能;
2)钢结构防火性能化设计;
3)地源热泵设备开发;
4)石化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5)钢结构超薄型涂料抗火性能;
6)砌体加固技术;
7)纤维复合材料修复管道技术;
8)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复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工程防灾减灾
工程防灾减灾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研究领域,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领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实施,该研究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屈铁军教授
“工程防灾减灾”特色团队以屈铁军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该团队在结构振动与抗震研究领域长期从事地震地面运动特性、地下管道抗震分析理论、城市生命线地震工程的理论与实验、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抗震设计及行车安全研究等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先后承担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下管道地震输入及反应”、“GFRP增强水泥模板-混凝土复合剪力墙的受力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再生混凝土多轴破坏准则与本构模型的试验与理论研究”以及“地震地面运动非平稳性对结构反应影响的试验研究”、“百万千瓦机组直接空冷风机组风机振动特性与减振研究”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6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同时在桥梁、隧道等结构稳定性计算方面的设计软件在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与防灾减灾;
2)建筑结构的检测、加固与改造;
3)钢管混凝土结构;
4)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与控制;
5)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6)纤维增强水泥模板复合结构;
7)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与优化设计技术;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再生骨料混凝土、堆石混凝土技术
9)桥梁设计理论及应用与仿真分析、大跨度桥梁结构、钢桥的疲劳、既有桥梁评估与加固、旧桥检测加固维修理论及设计施工研究。
专业点分布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燕山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吉林建筑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华侨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南昌航空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西科技大学 陆军勤务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14 土木工程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6 所,本次参评54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34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247 |
同济大学 |
A+ |
2 |
10286 |
东南大学 |
A+ |
3 |
10003 |
清华大学 |
A |
4 |
10005 |
北京工业大学 |
A |
5 |
10213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学 |
A |
7 |
10056 |
天津大学 |
A- |
8 |
10141 |
大连理工大学 |
A- |
9 |
10294 |
河海大学 |
A- |
10 |
10532 |
湖南大学 |
A- |
11 |
10533 |
中南大学 |
A- |
12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学 |
A- |
13 |
90006 |
解放军理工大学 |
A- |
14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学 |
B+ |
15 |
10107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B+ |
16 |
10153 |
沈阳建筑大学 |
B+ |
17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学 |
B+ |
18 |
10290 |
中国矿业大学 |
B+ |
19 |
10422 |
山东大学 |
B+ |
20 |
10486 |
武汉大学 |
B+ |
21 |
10487 |
华中科技大学 |
B+ |
22 |
10536 |
长沙理工大学 |
B+ |
23 |
10561 |
华南理工大学 |
B+ |
24 |
10611 |
重庆大学 |
B+ |
25 |
1070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B+ |
26 |
11078 |
广州大学 |
B+ |
27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学 |
B |
28 |
10016 |
北京建筑大学 |
B |
29 |
10291 |
南京工业大学 |
B |
30 |
10359 |
合肥工业大学 |
B |
31 |
10386 |
福州大学 |
B |
32 |
10429 |
青岛理工大学 |
B |
33 |
10459 |
郑州大学 |
B |
3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35 |
10497 |
武汉理工大学 |
B |
36 |
10610 |
四川大学 |
B |
37 |
10618 |
重庆交通大学 |
B |
38 |
10710 |
长安大学 |
B |
39 |
10731 |
兰州理工大学 |
B |
40 |
10732 |
兰州交通大学 |
B |
41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学 |
B- |
42 |
10145 |
东北大学 |
B- |
43 |
10280 |
上海大学 |
B- |
44 |
10332 |
苏州科技大学 |
B- |
45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学 |
B- |
46 |
10385 |
华侨大学 |
B- |
47 |
10424 |
山东科技大学 |
B- |
48 |
10430 |
山东建筑大学 |
B- |
49 |
10593 |
广西大学 |
B- |
50 |
10616 |
成都理工大学 |
B- |
51 |
10700 |
西安理工大学 |
B- |
52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学 |
B- |
53 |
11075 |
三峡大学 |
B- |
54 |
1000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55 |
10080 |
河北工业大学 |
C+ |
56 |
10147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C+ |
57 |
10255 |
东华大学 |
C+ |
58 |
10337 |
浙江工业大学 |
C+ |
59 |
10404 |
华东交通大学 |
C+ |
60 |
10500 |
湖北工业大学 |
C+ |
61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学 |
C+ |
62 |
10590 |
深圳大学 |
C+ |
63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学 |
C+ |
64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学 |
C+ |
65 |
10792 |
天津城建大学 |
C+ |
66 |
10878 |
安徽建筑大学 |
C+ |
67 |
11845 |
广东工业大学 |
C+ |
68 |
10009 |
北方工业大学 |
C |
69 |
10078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C |
70 |
10183 |
吉林大学 |
C |
71 |
10191 |
吉林建筑大学 |
C |
72 |
10217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C |
73 |
10252 |
上海理工大学 |
C |
74 |
1028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C |
75 |
10298 |
南京林业大学 |
C |
76 |
10384 |
厦门大学 |
C |
77 |
10538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C |
78 |
10560 |
汕头大学 |
C |
79 |
10596 |
桂林理工大学 |
C |
80 |
10657 |
贵州大学 |
C |
81 |
11646 |
宁波大学 |
C |
82 |
10019 |
中国农业大学 |
C- |
83 |
10128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C- |
84 |
10188 |
东北电力大学 |
C- |
85 |
10216 |
燕山大学 |
C- |
86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学 |
C- |
87 |
10423 |
中国海洋大学 |
C- |
88 |
10427 |
济南大学 |
C- |
89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学 |
C- |
90 |
10488 |
武汉科技大学 |
C- |
91 |
10555 |
南华大学 |
C- |
92 |
10699 |
西北工业大学 |
C- |
93 |
11066 |
烟台大学 |
C- |
94 |
11117 |
扬州大学 |
C- |
土木工程研究生考试科目:
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系)考研科目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4结构力学(含动力学基础)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两份试卷二选一):1混凝土结构(含预应力混凝土)、钢结构(含钢结构稳定);2弹性力学(含有限元)
土木工程考研参考书:
以武汉大学为例,不同院校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
825 建筑工程经济:
《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何亚伯,武汉大学出版社
826 给水排水水力学:
《水力学》,西南交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27 道路工程材料:
《道路建筑材料》李立寒 张南鹭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801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邓训,武汉大学出版社或《材料力学》孙训方,高等教育出版社
918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程1,2》龙驭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803 工程地质: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杨连生 武汉大学出版社
488 水力学:
《水力学》李炜,武汉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就业:
土木工程行业前景
尽管我国经济与社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目前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各项基础建设工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仍在推进之中。因此,土木工程建设前景广阔。
1.城市建设
维基百科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1.27%,排在世界第113位,远低于美国的82%、德国74%,法国的77%。相应的城市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城市建设中的土木工程工作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等的建设与维护。相应的工作将会吸引大量的毕业生工作。
2.公路建设与维护
近30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猛,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106,387公里,排在美国68,937,575公里和欧盟5,814,080公里之后。其中高速公路我国已经超出10万公里,排在世界第一。
尽管公路建设发展良好,我们还必须看到,国内公路发展是不均衡的,西部地区及山区的公路网仍然薄弱,不利于国家的均衡发展。鉴于国内庞大的人口数量,相应公路建设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的建设工作必然带来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机会。
另外一方面,既有里程庞大的公路规模,随着路桥年龄的增长,相关路桥检测、维护、加固等工作量需求巨大,同样能吸收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人员。
3. 铁路建设与维护
目前,我国的铁路总里程约10万公里,仍远低于美国的22.6万公里。换算为人均铁路里程长度则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0多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目前高铁里程已经突破1万公里,是其他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我国人口多,人口分布稠密的特点使得高铁成为较适合我们的交通方式,因此高速铁路将会不断的发展。
总体而言,国内铁路网仍然处于相对稀缺的状况,分布仍不均匀。因此,无论是普通铁路与高速铁路,其建设空间还很大。
持续不断的铁路建设工作必然带来大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机会。既有的铁路基础设施的维护同样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
4.机场建设与维护
在所有的基础建设中,我国的机场建设相对较慢,资源主要集中于大城市。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机场总数为497个,远低于美国的15,079个,巴西的4,105个。尽管大规模的航空运输并不是适合我国国情,但目前的国内的机场数量太过稀少,不利于经济发展及战备与救灾等工作。机场建设工作同样可以吸引大量的土木工程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