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 081403
一、学科专业简介
市政工程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所属 6 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市政工程专业培养给排水工程﹑城市道路和桥梁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城市系统工程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它是研究城市和工业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城市路桥的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行的科学。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诸如水资源综合利用、各类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给水排水工程的系统优化、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促进了本学科的迅速发展。
我校市政工程学科点是安徽省学位委员会于 2006 年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本学科点属于我校建筑工程学院,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三个相关的本科专业对市政工程硕士点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学院极其重视市政工程专业点的建设,已具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 5 名,副教授 16名,通过近 10 年的研究积累,在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处理动力学与虚拟设备、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基础处理﹑现代桥梁营运期检测管理、岩土工程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本专业点多年来坚持面向生产第一线直接作贡献,在科研向生产应用转化的这一关键环节上,取得优势。本专业点开展的水处理反应动力学与虚拟设备研究,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两方面,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在曝气生物滤池开展的系统研究和新型填料开发和产业化制备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安徽省高新技术示范无偿资助并完成了一些新工艺示范工程。
本学科承担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在给排水工程经济运行及优化设计﹑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建筑给排水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及基础处理﹑现代桥梁营运期检测管理﹑城市防洪工程﹑城市系统工程等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形成了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应用型学科研究特色,科研经费 100 余万元。近几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其中 SCI 、 EI 和 ISTP 收录 10 篇。
二、培养目标
㈠ 研究生须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㈡ 研究生应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市政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市政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熟练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和计算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本学科的应用研究和系统工程设计。
㈢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㈣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并能撰写英文摘要。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一)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与技术
(二) 城市道路与桥梁
(三)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理
(四) 桥梁结构计算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五)城市管网调度与优化
四、 学制、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
学习年限: 2.5 年到 3 年
课程学习时间: 1 年
学分要求:总学分 ≥32 学分
其中 公共学位课程 10 学分
专业学位课 8 学分
学术活动 1 学分
社会实践 2 学分
选修课程任选课 12 学分
五、课程设置
序 号 |
课 程 名 称 |
课 程 编 号 |
学时 |
学分 |
上课学期 |
备 注 |
学
位
课
程
|
1 |
自然辩证法 |
10360001 |
54 |
2 |
1 |
公共
学位课 |
2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0360002 |
36 |
1 |
2 |
3 |
研究生英语 |
1036007 |
130 |
5 |
1 , 2 |
4 |
数值分析 |
|
40 |
2 |
1 |
基础理论课 |
专业
学位课 |
5 |
项目经济分析原理与方法 |
|
36 |
2 |
1 |
6 |
市政工程监理理论
|
|
36 |
2 |
1 |
专
业 课
|
7 |
微生物生理生化基础
|
|
54 |
3 |
2 |
8 |
高级水处理工程 |
08300206 |
36 |
2 |
2 |
9 |
水处理动力学和数学模式型式型 |
08300201 |
54 |
3 |
2 |
10 |
城市垃圾处理理论与技术 |
|
36 |
2 |
1 |
11 |
市政工程仿真和可视化设计 |
|
36 |
2 |
2 |
|
|
合 计 |
|
548 |
26 |
|
|
选
修
课
程 |
1 |
市政工程专业英语 |
|
40 |
2 |
2 |
必选 |
2 |
创新学术讲座 |
|
20 |
1 |
2 , 3 , 4 |
必选 |
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40 |
2 |
2 |
任选 6 门 |
4 |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
|
40 |
2 |
2 |
5 |
最优化方法 |
|
40 |
2 |
2 |
6 |
结构动力学 |
|
40 |
2 |
2 |
7 |
高等土力学 |
|
40 |
2 |
3 |
8 |
给水处理理论 |
|
40 |
2 |
3 |
9 |
给水管网理论与计算 |
|
40 |
2 |
2 |
10 |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
|
40 |
2 |
1 |
11 |
弹塑性力学 |
|
40 |
2 |
1 |
12 |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 |
|
40 |
2 |
2 |
13 |
第二外语 |
|
40 |
2 |
3 |
14 |
弹塑性力学 |
|
40 |
2 |
1 |
合 计 |
|
580 |
29 |
|
|
实践环节 |
1 |
学术讲座与学术活动 |
|
|
1 |
|
|
2 |
教学实践 |
|
|
2 |
|
|
3 |
创新实践 |
|
|
|
|
|
合 计 |
|
|
3 |
|
|
补
修
课 |
1 |
水质工程学 |
|
40 |
|
|
|
2 |
土力学 |
|
40 |
|
|
|
3 |
道路工程(Ⅰ) |
|
|
|
|
|
同等学历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2-3 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
程作为补修课程 |
说明:创新学术讲座为 20 学时,每次讲座的时间一般控制在 3 学时左右。讲座的内容可以是本学科的技术前沿与发展方向、相邻学科的发展动态、某个单项技术开发的过程和经验教训、创业模式及进程、创新与社会发展等。
六、实践环节
㈠ 学术讲座与学术活动
学习期间需参加 5 次以上学术活动。在本学科内,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学术报告或阶段性研究报告 1 次以上。考核办法:在学术活动后,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复印件、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不少于 500 字),并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经导师盖章后自己留存,达到要求时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成绩,合格后计算 1 学分。
㈡ 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
实践活动为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要求完成 20 学时教学任务或不少于 2 周的社会实践。若为教学实践,可随导师参加本科生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习题课、课程设计、实习指导,一般要完成 20 学时的教学任务。若为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 2 周。
时间安排: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三、四、五学期均可。
考核方式:实践活动结束后,由研究生指导教师或所在学科实践活动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给出考核成绩。实践(实习)完成后写出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硕士点所在系领导核批合格后计 2 学分。
注:实践环节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未通过者须重修,否则不可申请论文答辩。在职研究生或在攻读硕士学位前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可申请免修实践环节。
㈢ 创新实践
高年级硕士研究生至少有 1 次公开在学院的创新论坛上做和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报告。
七、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综述、选题报告
结合研究课题,查阅 80 篇以上的近期相关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25 篇,在此基础上完成 1.5 万字左右的文献综述,综述内容包括本研究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 10 月前完成,然后经学院评审委员会评审。选题报告的评审一般应采取报告会的方式,由 3 至 5 名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者组成评审小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和成绩。选题报告通过者,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可在 3 个月内再补做一次,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按肄业处理。选题报告工作完成后,将文献总结及选题报告和有关 的表格一式两份交学院,复印件由学院留存,原件由学院转交研究生院存档。
(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由学院负责,分教研室(科研所)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要求。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安排在每年 12 月上旬进行。
(三)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要反映本人在相关的学科领域中通过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所达到的学术水平,并表明本人已掌握了相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相关学科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 1 年,论文字数约为 3~5 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我校《安徽工业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的有关条款。学位论文应在技术上或方法上有所创新。硕士生在校期间应以安徽工业大学名义在公开发行的本专业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 1 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序号 |
内 容 |
时 间 安 排 |
考核方式 |
1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报研究生部) |
第 3 学期 10 月 |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
2 |
论文工作(含阶段汇报) |
论文阶段学期期末 |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
3 |
论文予答辩(经系或指导组通过) |
第 5 学期 11 月底 |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
4 |
论文答辩 |
第 5 学期 12 月底 |
答辩委员会 |
5 |
成果: 在公开发行的本专业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 1 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