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科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科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生物学]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细胞生物学]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生物工程]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江西农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江西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江西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江西农业大学排名] [江西农业大学考研群]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科正文

一、学科(专业)简介
社会保障学科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范畴,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及其规律的学科。
该学科以社会保障制度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理论,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制度内容、项目分类及其社会功能,揭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体制特征和发展规律,并借鉴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有效参考。以培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保险、人力资源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目标。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具有扎实的社会保障领域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和熟悉我国及国际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实际问题的管理人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2.1具有扎实的现代社会学、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经济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我国和国际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2.2具有独立从事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分析、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2.3掌握规范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写作和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2.4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3.1研究方向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3.2研究方向2: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调动研究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本学科学术团体整体效能的培养机制;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方法和技术,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培养过程中,课堂教学采取讲授、讨论和研究生讲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实践一般应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也可独立选题开展研究工作。与此同时,每个研究生必须进入教学实践环节,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课程学习结束后,以学位论文的开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为重点,提高研究生运用相关学科理论独立承担研究任务和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
6.1 学分
教学16学时为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的总和应在28-30学分之间,其中学位课为14-15学分,选修课程13-15学分。
6.2 授课方式、成绩评定方式
6.2.1授课方式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性质,选择讲授和实验,或讲授和操作,或讲授和研讨,或研讨、读书报告、指导、自学等形式。
6.2.2成绩评定方式研究生的课程成绩评定分为考试与考查两种方式。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为及格,可获学分。考查课程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以上可获学分。
6.3课程教学
课程性质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学位课含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含必选课和自选课,各类课程的管理见《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6.3.1学位课。学位课程5-6门,公共学位课2门,专业学位课3-4门。英语6学分;公共学位政治课“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6.3.2选修课分为必选和自选。
6.3.3课程设置及安排(见九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安排)
6.3.4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6.3.4.1专业英语(Professional English)
本课程包括公共管理、行政法学、公共经济学、财政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每个单元包括背景情况、课文正文、注释、词汇及特色课后练习。教材内容主要选自国外公共管理相关的经典教科书、知名学者论著、热点问题研究以及近年来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及国际研讨会资料。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顾建光主编.公共管理专业英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李柱国主编.公共管理专业英语.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
[3]H. George Frederickson, Ed, Eth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M.E. Sharpe, Inc, 1993
[4]Peter Madsen, Jay M. Shafritz, Ed, Essentials of Government Ethics, The Penguin Group, 1992
[5]The Enterpri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summary view. Chandler & Sharp Pub., 1980
[6]Khan Aman. Eds.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ies in the public sector. Westpoint: Quorum Books,2004
[7]Laura Langbein, Public Program Evaluation: A statistical Guide, M.E., Sharpe, Inc. 2006
6.3.4.2公共管理研究与方法(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methodology)
本课程以“研究是一个普遍行为”为出发点,秉承问题导向的视角,较系统地给出了分析解决现实公共管理问题过程中的方法论及不同研究方法的使用等内容,并辅以相关研究实例,使学生理解公共管理研究的全貌与具体操作。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吴建南主编.公共管理研究与方法导论.科学出版社, 2006
[2]蓝志勇、范柏乃主编.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 2008
[3]梁莹主编.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6.3.4.3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Monograph of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Public Management)
本课程分别对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信用、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行政区划改革、行政绩效评估、行政许可、公共危机中的政府管理、电子政务建设、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战略机遇期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社会保障社会化、行政信息公开的最新进展、城市社区建设以及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等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黄德林,公共管理若干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2]彭健: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4]彭健.政府预算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 第06期
[5]Aidt, Toke S. (2003). Economic analysis of corruption: a survey. The Economic Journal 113(491): 632-652
[6]博克斯(1998):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周晓丽.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兼评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管理学报.2005
[8]Agranoff, R.(2007). Managing within networks: Adding value to public organizations,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9]钱振明: 公共治理转型的全球分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9(1)
[10]马俊,叶丽娟主编.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前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社, 2004
6.3.4.4西方公共管理名著导读(Classics of West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本课程主要对自威尔逊至当今西方学者的20部公共管理学经典著作进行导读,分别是:有行政管理学开山鼻祖之称的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百科全书式大师马克斯·韦伯的传世之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比较行政的一代宗师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唐斯解密的《官僚制内幕》、库珀诠释的《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经济学家詹姆斯·M·布坎南的论文集《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诺贝尔经济学奖新科得主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奥斯本与盖布勒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罗森布鲁姆的《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林登的《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法默尔用后现代笔触写就的《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福克斯和米勒共著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彼得斯透视的《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弗雷德里克森阐述的《公共行政的精神》。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汪大海主编.西方公共管理名著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克里斯滕森等主编.新公共管理——观念与实践的转变.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3]卡蓝默等.心系国家改革——公共管理建构模式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诺曼®弗林.公共部门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陈荣富.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6.3.4.5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Theories and policies of social security)
本课程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突出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理论,研究人类社会保障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原理与运行,研究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揭示人类社会保障活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明确社会保障的学科体系;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基本体制的基本要素;通过相关案例分析与讨论,加深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和主要理论的运用。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Sarah Cook Naila Kabeer Gary Suwannarat Social Protection in Asia Printed in India by Taj Press 2003
[2]景天魁主编.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华夏出版社.2001
[3]刘燕生著.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2001
[4]郑秉文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分析导论.法律出版社,2001
[5]李珍主编.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6]世界银行.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1995
[7]世界银行.二十一世纪老年人收入支援:关于养老金及其改革的国际观察.2005
[8]M. S. Feldstein,The social time reference discount rate in cost-benefit analysis,Economic Journal,74(1964).pp.360-379
6.3.4.6社会保险学(Social Insurance)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社会保险理论与社会保险规律。了解和研究在社会经济运行中与劳动者及其劳动行为直接相关的风险补偿问题,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保险的发展方向。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邓大松主编.社会保险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美.乔治.E.雷吉达.社会保险与经济保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李绍光主编.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4]侯文若.社会保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5]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0
[6]葛寿昌.社会保障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7]林义.社会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6.3.4.7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从政府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视角,全面阐述其基本原理和可操作的方法,内容体系涉及人力资源计划、工作分析、人力资源招聘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员工绩效管理、员工报酬系统与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计划与职业管理、人力资源测评等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的政策,应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
[2]萧鸣政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0
[3]德斯勒,曾湘泉主编.人力资源管理 (第10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4](美)伊万切维奇,赵曙明,程德俊著.人力资源管理(第1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
[5]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7]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8]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9]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0]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百年[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1]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
[1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相关杂志刊物,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文件选编
6.3.4.8公共经济与经济政策(Public Finance and Policies)
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使学生掌握包括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政府干预市场及其规则,公共产品的供给、需求及其分配,公共财政及其效率,公共经济政策,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政府规模的数量和质量,政府规制的理论和实践等内容。使学习者具备分析经济体制的眼光和解决现实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高培勇主编.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杨志勇主编.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毛程连主编.中高级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4]H. R. Bow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voting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58 (November 1943)  pp.27-48
[5]A. H. Meltzer & S. F. Richard, Tests of a rational theory of the size of government  Public Choice  41 (1981)
[6]P. A. Samuelson,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6 (Noverber 1954)  pp.387-389
[7] R. H. 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ober 1960    
[8]A. Aaron & M. C. McGuire,Benefits and burdens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Econometrica,38 (November 1970)       
6.3.4.9社会保障前沿问题研究(a collected works in social security)
介绍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集中全球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与政策分析,为更加深入地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提供基本思路与努力方向。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霍尔茨曼等.养老金改革——名义账户制的问题与前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汪泽英,曾湘泉.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收益激励与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分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人民出版社,2008
[4]郑功成.中国社会公平状况分析:价值判断、权益失衡与制度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
[5]郑功成.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理性判断与政策选择.中国金融,2007(5)
[6]罗格等.养老金计划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7]E.Philip Davis, Pension Funds, Retirement Income Security, and Capital Marke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5)
[8]Augusto Iglesias, Robert J. Palacios, Managing Public Pension Reserves. Part Ⅰ: Evide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02)
[9]Peter Diamond, “Social Security, the Government Budget and National Savings”, Paper prepared for the volume Samuelsonian Economics and the 21st Century, 2005
[10]John B. Williamson, Catherine Deitelbaum, “Social Security reform: Does partial privatization make sense for China” ,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19 (2005) 257-271
6.3.4.10劳动与社会保障法(Labo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劳动法和社会保障的体系结构及重要法律规范,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运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及社会保障关系,正确分析劳动法和社会保障相关案例,为将来协调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关系、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争议奠定基础。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黎建飞主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第2版).中国人大出版社,2007
[2]林嘉主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案例应用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4]巢健茜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科学出版社,2010
[5]郑尚元著.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前沿问题.2010
6.3.4.1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Social Security Fund Management)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主要方法;了解国内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最新发展。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郭士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万解秋主编.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齐海鹏等.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王晓军.社会保障精算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6]Augusto Iglesias, Robert J. Palacios, Managing Public Pension Reserves. Part Ⅰ: Evidenc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002
[7] Thomas Schneeweis,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in the Institutional Portfolio. 2002
6.3.4.12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social security)
通过理论学、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发展历史、主要特征、运行状况、组织机构和效果,掌握比较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不同背景下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周弘主编. 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
[2]褚福灵主编.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3]张建新编译. 五十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劳动人事出版社. 2008
[4]罗文元主编. 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5]吕学静主编.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7
[6]穆怀中主编.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中国劳动出版社. 2007
[7]赵立人,李憬渝编著. 各国经济福利制度.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8]童星主编.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科学出版社. 2007
[9]世界银行.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2005
6.3.6.13民法学专题(Civil law topics)
是社会保障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方向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一门以研究我国民法理论与实践及规律为主要内容的独立的法律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牢固掌握《民法学专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其重点、难点、疑点,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王利明主编. 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07
[2]房绍坤主编. 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04
[3]魏振瀛主编. 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7
[4]杨立新主编. 民法资料汇编.法律出版社, 2005-03
[5]卢梭(法国),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
[6]孟德斯鸠(法国),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82
6.3.4.14法律管理学(Law management)
本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使社会保障法方向研究生了解法律管理活动,旨在培养研究生专业化法律管理意识,提高研究生开展法律活动管理的水平,强化研究生实施法律事务管理的能力。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李振宇著.法律管理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
[2]王亮宜主编.司法行政管理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3]张学军主编.检察管理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4]杨建和,张光主编.公安管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5]李玉杰著.审判管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
6.3.4.15社会保障法律文献(Social Security law literature )
本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社会保障法方向研究生的专业文献运用能力,提高研究生检索古今专门法律文献的水平,帮助研究生解决在学习、应用专门法律文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主要教材与阅读文献
[1]李振宇著.法律文献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张伯元著.法律文献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郑治发主编.法律文献检索与利用.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4]戴勇敢主编.法律文献检索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5]戴勇敢主编.法律文献检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七、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应在课程结束后、开题报告后,由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主要内容包括: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以及是否完成所修学分和课程成绩的规定要求。在研究生中期考核时,应全面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进行考核,以确定其是否可进入研究生论文阶段的学习。对于考核不合格,不适合作为研究生继续培养的研究生应予以淘汰。
八、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8.1科学研究
8.1.1选题。研究生的科研须从选题开始,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查、收集、阅读、分析和评价有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书的撰写。
8.1.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书首先应征得导师认可,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达考核小组成员审阅,方可参加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由考核小组进行论证,论证通过者,以书面形式报所在学院审批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江西农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
8.1.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基石,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动手完成。研究生在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过程中,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和掌握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学习和遵守数据采集规范,能运用正确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自己动手取得学位论文所需要的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8.2学位论文
8.2.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为使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得到所在学科集体的帮助,应阶段性地向所在学科教师做科研报告。进入论文中期阶段后,由硕士研究生报告科研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建议,改进论文工作。
中期研究报告后,由硕士生填写《江西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情况表》,由指导教师审核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8.2.2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8.2.2.1选题体现学科前沿和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创新性。
8.2.2.2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完成。
8.2.2.3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详实准确。
8.2.2.4论文有独立见解。
8.2.2.5硕士学位论文字数约在2-3万字。
8.2.2.6学位论文必须遵守学术规范。
8.2.2.7硕士研究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8.2.3论文发表要求。本学科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至少1篇研究论文。
8.2.4论文送审、答辩与学位授予。研究生必须完成上述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论文发表及学位论文等各项都达到规定的要求,经导师同意,论文经盲审通过后,学位论文方可提交答辩。由学院按照《江西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审批通过者,即可授予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jiangxinongyedaxue/yanjiushengyuan_31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