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816《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816《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及参]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346《体育综合》考试大纲及参]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437《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大纲]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807《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江汉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江汉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江汉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江汉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江汉大学考研难吗] [江汉大学研究生院] [江汉大学考研群] [江汉大学研究生学费] [江汉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2022年江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816《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正文

一、考试性质
课程与教学论是江汉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专业课必考科目之一,考试对象是具备学士学位和符合我校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相关条件的人员。其目的是科学、公平、   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必需的基本素质、一般素质和培养潜能。评估的标准是要求达到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并具有较好的教育相关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二、评价目标
课程与教学论要求考生系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  法,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课程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  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课程与教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基础理论,准确地表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课程与教学现象。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  题,解决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3 小时。
2)试卷满分: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
3)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30 分(共 5 题,每小题 6 分)
简答题 50 分(共 5 题,每小题 10 分)
分析论述题 44 分(共 2 题,每题 22 分)
案例分析题 26 分(共 1 题,每题 26 分)
5)试卷内容结构:
课程与教学概论   约 40 分(约 27%) 课程与教学系统   约 20 分(约 13%) 课程与教学过程   约 80 分(约 53%) 课程与教学美学 约 10 分(约 7%)
四、考试内容
(一)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1.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框架
(1)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几个概念
(2)几个概念之间的基本关系
2.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1)大教学论
(2)大课程论
(3)其他关系模式
3.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价值
(1)认识价值
(2)知识价值
(3)革新价值
(二)课程与教学基础
1.历史基础
(1)西方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基础
(2)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基础
2.哲学基础
(1)西方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
(2)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
3.文化及社会基础
(1)文化及社会基础的意义
(2)文化及社会影响的特征
(3)文化及社会基础的基本内涵
(4)文化及社会基础的研究
4.科学基础
(1)西方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基础
(2)中国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基础及其发展
5.心理学基础
(1)西方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2)中国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及其发展
(三)课程与教学概念
1.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因素
(1)课程与教学影响因素的种类
(2)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影响因素
2.课程层次
(1)决策层次
(2)运行层次
3.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词源
(2)课程的指称与组成
(3)课程的定义
4.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词源
(2)已有教学定义
(3)教学概念新探
(四)课程与教学理论
1.课程与教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萌芽期
(2)建立期
(3)繁荣期
(4)课程与教学的经典学说
2.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1)传统流派
(2)现代流派
(3)新兴流派
3.中国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1)启发式教学
(2)主体性教学
(3)情境课程与教学
(4)概念重建主义课程与教学
(五)教育内容
1.教育内容概述
(1)教育内容的概念
(2)教育内容的文化本性
(3)教育内容的构成2.知识
(1)教育知识的概念
(2)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
(3)几种新知识观
3.具体教育内容
(1)体育内容
(2)智育内容
(3)德育内容
(4)课目教育内容
(六)学生与教师
1.学生与教师概述
(1)学生与教师概念
(2)师生关系
(3)师生的课程经验
2.学生与教师的成长
(1)学生成长
(2)教师专业发展
(七)环境开发
1.环境概述
(1)教育环境
(2)教学环境
(3)学习环境
2.课程协作参与
(1)协作参与机制
(2)协作参与的四大主题
3.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2)教师的文化取向
(3)校园文化
(4)隐性课程
4.教育媒体
(1)教育媒体概述
(2)网络多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八)课程研制过程
1.课程研制概述
(1)课程研制的概念
(2)课程研制的阶段
(3)课程研制的参与者
(4)课程研制的特性
(5)课程改革
2.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概述
(2)课程类型
(3)课程结构原理
3.课程研制过程原理
(1)泰勒原理(目标模式)
(2)过程模式与实践模式
(3)课程研制过程的步骤
(九)课程规划与设计
1.课程规划
(1)课程规划的层次
(2)课程规划的步骤与任务
2.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概念
(2)课程设计方式
3.课程与教学资源
(1)课程与教学资源的概念
(2)课程与教学资源的类型与要素
(3)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
4.课程与教学材料
(1)课程与教学材料概述
(2)课本
(十)课程与教学目标
1.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
(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概念
(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3)教育目标的来源
2.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传统的目标分类
(2)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4)我国的课程目标分类探索
3.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
(1)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程序
(2)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4.课程与目标表述
(1)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2)表意目标的表述方法
(3)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法
(十一)课程实施与组织
1.课程实施及取向
(1)课程实施的概念
(2)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
(3)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2.课程实施模式
(1)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2)兰德变迁模式
(3)变迁阻力消除模式
(4)组织发展模式
(5)情境模式3.课程组织
(1)课程组织的含义
(2)课程组织的要素
(3)课程组织的主要途径
(十二)校本课程开发
1.课程管理体制
(1)课程管理体制的类型
(2)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起及含义
2.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1)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
(2)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
(3)校本课程开发的优点与局限
3.校本课程开发趋势
(1)课程开发校本化
(2)学校特色课程开发
(十三)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概述
(1)教学过程的概念
(2)教学过程的本质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4)教学原则2.教学过程结构
(1)关于教学过程结构的理论
(2)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十四)教学方法、策略、模式
1.教学方法与策略概述
(1)有效教学
(2)教学方法及其发展
(3)教学策略
2.教学方法的特征与类型
(1)教学方法的层次特征及分类
(2)教学方法的媒介特征及分类
(3)教学方法的行为特征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4.教学策略的层次与特征
(1)学习策略
(2)教授策略
(3)互动式教学策略
5.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概念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关系
(3)国内外主要的教学模式介绍
(十五)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概述
(1)学习方式的兴起
(2)学习方式的概念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
(十六)班课教学技能
1.班课教学概述
(1)班课教学的产生及发展
(2)班课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3)班课教学的改革趋势
2.班课教学技能
(1)备课技能
(2)班课教学管理技能
(3)班课教学实施技能
(4)班课教学评价技能
(十七)课程与教学评价
1.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述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内涵、功能
(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
(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
(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
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1)以评价主体为依据的分类
(2)以评价标准为依据的分类
(3)以评价作用为依据的分类
3.学生学习评价与评估
(1)基本概念
(2)主要方法与工具
(3)学业成就测验
(4)表现性评估
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理念
(十八)课程与教学美学
1.教学艺术
(1)教学艺术的概念及特点
(2)教学艺术的分类2.常用的教学艺术
(1)导课艺术
(2)教授艺术
(3)组织艺术
(4)结课技术3.教学艺术风格
(1)教学艺术风格的含义
(2)教学艺术风格的特点
(3)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
五、参考书目
1、《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版),黄甫全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年。
2、《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王本陆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添加江汉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江汉大学考研分数线、江汉大学报录比、江汉大学考研群、江汉大学学姐微信、江汉大学考研真题、江汉大学专业目录、江汉大学排名、江汉大学保研、江汉大学公众号、江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江汉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江汉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jianghandaxue/cankaoshumu_46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