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细则] [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社会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低碳经济学专业介绍]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图书情报硕士专业介绍]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联系方式]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河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河海大学研究生分数线【历年】] [河海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河海大学考研难吗][河海大学考研难吗]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河海大学排名] [河海大学考研群] [河海大学研究生学费] [河海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介绍正文
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
一、学科总体概况
1952年,著名水文学家刘光文教授等在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1981年首批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国唯一),1990年获得世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资助,1993年建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专业实验室,1996年列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专门议案,在我校设立国际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培训与研究中心,2001年批准设立水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入“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4年批准设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批建设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过几代人六十多年的努力,我校的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形成了十分显著的优势:学科特色显著、学科梯队完整、学科平台基础雄厚。近几年来,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注入本学科,对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工程水文学基础上开辟了水资源水文、环境水文、地貌水文、生态水文、数字水文等新的学科领域、发展方向和生长点。在开拓新领域的同时,始终将水文的传统“测、报、算”作为本学科的优势和强项。鉴于该学科雄厚的实力和领先的学术水平,在2002年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审中,本学科综合实力再次位居全国第一。另外,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立项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规范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补充标准由本学科负责制定,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我校“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领先地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文物理规律模拟及水文预报:研制适用于不同流域条件的流域水文模型;研制具有较高精度的实时洪水预报系统;考虑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径流形成机理研究;利用雷达测雨、卫星遥感等多源空间信息,在数字流域平台上发展和改进新安江模型;建立考虑地形、植被等下垫面非均匀性的网格型流域水文模型,研究反映大气-陆面-水文相互作用机理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同位素水文应用研究。
2.水文不确定性理论及应用:以概率统计、灰色理论和分形等不确定性理论为支撑,解决水灾害防治所面临的科学和生产问题。考虑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工程水文计算方法研究;估算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不同流域下垫面条件下古洪水信息提取及应用;防洪和干旱风险分析和管理、洪水保险;气象-水文-水力学中的随机模型与确定性模型耦合方面的应用研究。
3.水资源系统理论与可持续利用:水库群防洪、发电及综合利用优化调度研究;采用大系统多目标优化理论,开展跨流域调水、地表地下水合理配置、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研究;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和水资源大系统多目标风险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与方法研究;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
4.生态水文与环境水文:研究水文情势变化与生态系统演变之间的关系,分析水环境条件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应用研究;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综合规划;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研究大型平原河网地区水量、水质联合模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5.水文信息理论与技术:结合我国实际,开展在特殊条件下的水文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水文站网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应用3S技术,进行流域下垫面特征值的提取和应用。
三、学科队伍情况
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有一支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现有教学和科研人员60多人,其中教授30多人,副教授21人,8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中青年领军人物1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各6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
四、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
本学科的科研条件优越,通过“九五”、“十五”和“211工程”建设,购置了一定数量的软硬件设备,2004批准设立主要依托于本学科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科研基地为本学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以来主持与承担近1000多项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的科研项目,经费总额达3.3亿元,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60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40多部,获省部级以上奖40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如下:(1)实时洪水预报调度理论与方法:利用数字化手段深入研究了流域产汇流基本规律,研究了实时洪水预报调度系统,成果已被国家防总、三峡总公司、太湖流域和全国150余座大中型水库采用;(2)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及水资源的影响:建立了与区域气候模式嵌套的网格化大尺度水文模型,并首次应用该模型模拟、评估淮河流域水资源动态变化;定量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人类活动对不同时空尺度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及河川径流演变的驱动力;(3)污染物质在土壤及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探索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及水环境系统中生物降解的基本规律,研究了水和溶质在有大孔隙的多孔介质中运移转化的规律性,研究氮、磷等物质在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的机理。
五、人才培养
本学科积极进行水文水资源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培养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力图将本学科建成为我国水文学及水资源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水文学及水资源教育中心。2000年以来,累计共培养博士和硕士生近2000名。此外,还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委托,为30多个国家培养近200多名高级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人才。
六、学科发展前景
以“世界一流、水文特色”为目标,坚持“科学引领、应用驱动”宗旨,本学科将紧密跟踪与引领学科发展动态,积极投身国家水利事业,秉承学科优势和特色,继续保持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力争在本世纪中叶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ehaidaxue/yanjiushengyuan_256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