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8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苏勇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苏勇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导师:翟华]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导师:曾亿山]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导师:严正峰]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导师: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导师:王旭迪]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导师:王健强]

合肥工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2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1]] [合肥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合肥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合肥工业大学考研群]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合肥工业大学保研夏令营 合肥工业大学考研调剂2022最新信息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辅导] [考研国家线[2006-2021]] [2022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苏勇正文


  姓名:苏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3年10月
  职称:教授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

  简历
  苏勇,男, 1963 年 10 月生 ,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1985 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材料系 , 1988 年在浙江大学材料系获硕士学位 , 现为合肥工业大学在职博士。安徽省铸造学会常物理事。近年来,完成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多项,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排名第 2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排名第 1 )、合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 1 )、合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 3 )。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6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40 多篇、 EI 收录 40 多篇。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
  1.主持安徽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 再生铅及其在蓄电池板栅中的开发应用 ” ( 08010202028 )
  2.主持日本板硝子材料科学工程基金会资助项目 “Growth of heterogeneous nanostructures via catalyst-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rocess”
  3.主持合肥市重点科研项目: “ 高性能汽车制动鼓的研制与开发 ”
  4.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 ( KJ2008A093 )
  5.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 新型蓄电池板栅材料及大容量、高储能 EV 电源的研制 ” ( KJ2010A273 )
  6.主持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 “ 年产 2000 吨陶瓷壳消失模 · 熔模复合精密铸件 ” ( 2009GJC30015 )
  7.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遗传晶界图形催化生长无机半导体纳米线阵列图形的研究 ” (项目批准号 20671027 )
  8.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自催化 VLS 法选择定位生长 GaN 纳米线阵列及其发光特性 ” ( 项目批准号 20471019)
  9.参加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自催化气 - 液 - 固生长制备多元氧化物透明导电一维纳米材料 ” (050440904)
  10.参加安徽省 2008 年重大科技专项 “ 优质汽油发动机缸体铸件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 ” ( 8010202012 )
  11.参加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 :“ 高性能、高热稳定性钕铁硼永磁体的研究与开发 ”

  教学工作

  科研项目
  纳米材料合成及其物性: 主要开展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生长机理、结构表征以及物理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带等准一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而表现出新颖和特异的物理性能,同时在纳米器件的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潜在的应用前景。因此,近年来准一维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为纳米科学研究中的又一热点。我们利用自制的纳米线生长装置,开展了准一维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偏重半导体准一维纳米材料的掺杂。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主持日本板硝子材料科学工程基金会资助项目 “Growth of heterogeneous nanostructures via catalyst-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rocess” ;
  ( 2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遗传晶界图形催化生长无机半导体纳米线阵列图形的研究 ” ( 20671027 );
  ( 3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自催化 VLS 法选择定位生长 GaN 纳米线阵列及其发光特性 ” 的研究工作 (20471019);
  ( 4 )参加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自催化 VLS 生长制备多元氧化物透明导电一维纳米材料 ” 的研究工作 (050440904);
  ( 5 )参加日本板硝子材料科学工程基金会资助项目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ly Ordered Silicon Nanowires by Laser Ablation” 。
  
 2. 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的研制与开发: 永磁材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功能材料,其应用已遍及电力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及家用电器等行业领域。钕铁硼是目前已知的磁能积最高的永磁材料,有 “ 永磁王 ” 的称号。然而 NdFeB 磁体无论是最高使用温度还是温度系数都不如 SmCo 、 AlNiCo 等磁体,从而严重制约着这种材料在电机、精密仪表等更多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本项目以电机、精密仪表等行业需求量最大的 (BH)max 在 35MGOe 左右的钕铁硼磁体为主,通过成分优化设计,复合添加合金元素,采用国际先进的快淬速凝( SC )工艺、氢破( HD )制粉工艺以及独特的双液相烧结工艺,将普通钕铁硼磁体的温度系数 α ( Br )由 -0.12%/ ℃ 降低到 -0.07%/ ℃ 以下,最高使用温度由 80—100 ℃ 提高到 220 ℃ ,最终研制开发出高性能、高热稳定性的 35UH 和 35EH 钕铁硼产品,使该产品的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 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制与开发 ” ( KJ2008A093 );
  ( 2 )参加安徽省 “ 十一五 ” 重点科研项目 “ 高性能、高热稳定性钕铁硼永磁体的研究与开发 ” 。

  3. 高性能汽车制动鼓的研制与开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状况得到改善,汽车行驶速度加快,制动鼓为汽车保安件之一,其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制动鼓厂家生产的制动鼓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在高速条件下使用寿命的要求,汽车行驶里程在不足 3 万公里时,出现龟裂、白斑、黑斑、制动异响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制动鼓的刹车安全性,用户反响强烈,解决制动鼓上述质量问题愈加迫切。通过课题组的努力工作与攻关,在高碳量、低合金铸铁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实现了项目计划的主要技术指标,解决了制动鼓存在的质量问题,产品性能优良,质量稳定,制动鼓的使用寿命由原 3 万公里提高到现在的 6 万公里以上,深受用户好评。此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持合肥市重点科研项目: “ 高性能汽车制动鼓的研制与开发 ” ;
  (2) 参加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 “ 汽车制动鼓的失效分析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开发研究 ”

  4. 高热稳定性汽车用铝合金活塞: 活塞是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发动机和整车的性能。随着汽车发动机对功率、扭矩、油耗、噪声、排放等方面的要求逐渐提高,对活塞耐高温性能等综合指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该项目创新点如下: 1 .在国内率先采用底冒口补缩铸造成型工艺制备车用发动机铝合金活塞,使活塞具有致密的宏观组织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其耐高温等综合性能。同时,与常用的侧冒口或顶冒口铸造工艺相比,消除了在销孔座或顶部易出现缩松的缺陷,其工艺出品率提高了近一倍,简化设备投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 通过向过共晶铝硅合金中复合添加 Ni 、 Mn 、 Fe 、 Mg 、 Cu 、 Ti 等微量热强元素,以及采用稀土-磷盐复合变质处理和炉底透气砖熔炼技术,获取理想的活塞金相组织。本项目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它的实施对于提升活塞的综合性能,促进车用活塞行业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顺应汽车发动机市场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参加企业主持的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 高热稳定性汽车用铝合金活塞 ” 项目。

  5. 再生铅及其在蓄电池板栅中的开发应用: 铅是与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由于国内外原生铅供应严重短缺,人们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逐步提高,再生铅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但铅在再生环节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新型车用蓄电池板栅材料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再生铅行业的生存和更广泛应用。本项目以应用于汽车、化工等行业的铅酸蓄电池铅再生为主,通过铅再生工艺获得粗铅、精铅,然后通过成分优化设计,复合添加合金元素;通过采用拉网板栅生产工艺并通过优化上述各个工艺环节,研制开发出高性能蓄电池板栅材料,其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
  ( 1 )主持安徽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 再生铅及其在蓄电池板栅中的开发应用 ” ( 08010202028 );
  ( 2 )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 新型蓄电池板栅材料及大容量、高储能 EV 电源的研制 ” ( KJ2010A273 )。

  代表论文及著作
  部分学术论文:

  • Su Y, Li S, Xu L, Chen YQ, Zhou QT, Peng B, Yin S, Meng X, Liang XM, Feng Y,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In2Ge2O7 nanobelts, NANOTECHNOLOGY 2006,17:6007-6010

  • Su Y, Meng X, Li S, Chen YQ, Xu L, Zhou QT, Yin S, Peng B, Liang XM, Feng Y, Synthesis of chainlike In2Ge2O7/amorphous GeO2 Core/Shell nanocables and their luminescence,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07,7:4365-4368

  • Su Y, Meng X, Chen YQ, Zhou QT, Li S, Liang XM, Feng Y,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2O3/SiO2 Coaxial Nanowire Heterostructures with Periodical Twinning Structures.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2008,8::3483-3486.

  • Su Y, Li L, Chen YQ, Zhou QT, Gao M, Chen Q, Feng Y, The synthesis of Sn-doped ZnO nanowires on ITO substrate and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009, 311(8): 2466-2469

  • Su Y , He ZY , Chen YQ , Jiang J , Cai D , Chen L , Bulk-quantity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hain-like GeO2/ZnGeO3 crystal structures, MATERIALS LETTERS,2005,59: 2990-2993

  • Su Y , He ZY , Chen YQ , Cai D , Zn-catalytic growth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branched MgO nanostructures, RARE METALS,2006, 25 (1): 74-78

  • Su Y, Zhu LA, Chen YQ, Xiao HH, Xu L, Jiang HF, Zhou QT, Self-catalytic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n2SnO4 nanowires, MATERIALS LETTERS, 2007,61:351-354

  • Su Y, Li S, Chen YQ, Xu LA, Zhou QT, Peng B, Yin S, Feng Y, Controlled growth of novel doorframe-like ITO nanostructures and their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MATERIALS LETTERS, 2007, 61 (18): 3818-3821

  • Su Y, Liang XM, Li S, Chen YQ, Zhou QT, Yin S, Meng X, Kong MG, Self-catalytic VLS growth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crystalline GeO2 nanowire arrays, MATERIALS LETTERS, 2008, 62 (6-7): 1010-101

  • Su Y, Meng X, Chen YQ, Li S, Zhou QT, Liang XM, Feng Y,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aligned Zn2GeO4 coated ZnO nanorods and Ge doped ZnO nanocombs ,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08,43:1865-1871

  • Su Y, Li L, Liang XM , Zhou QT, Gao M, Chen YQ, Feng Y,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ZnS/SiO2 nanocables , MATERIALS LETTERS,2008,62:3310-3312

  • Su Y, Xu L, Liang XM, Chen YQ, Growth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ngle-crystalline Ga -doped SnO2 Nanowires and Self-organized SnO2/Ga2O3 Heterogeneous Microcomb Structure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8,21:181-186

  • Su Y, Gao M, Meng X, Chen YQ, Zhou QT, Li L, Feng Y, Synthesis of In-doped Ga2O3 zigzag-shaped nanowires an doptical properties,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2009,70:1062-1065

  • Xu L , Su Y , Chen YQ , Xiao HH , Zhu LA , Zhou QT , Li S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dium-doped ZnO nanowires with periodical single-twin structur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6,110 (13): 6637-6642

  • Xu L, Su Y, Li S, Chen YQ, Zhou QT, Yin S, and Feng Y, Self-Assembly and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 of Ga2O3/In2O3 nanostructur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7, 111 (4): 760-766

  • Xu L, Su Y, Zhou QT, Li S, Chen YQ, Feng Y, Self-assembled catalyst growth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crystalline ZnGa2O4 nanowires 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07, 7 (4): 810-814

  • Cai D , Su Y , Chen YQ , Jiang J , He ZY , Chen L ,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ovel SnO2 asterisk-like nanostructures, MATERIALS LETTERS ,2005, 59 (16): 1984-1988

  • He ZY , Su Y , Chen YQ , Cai D , Jiang J , Chen L , Self-catalytic growth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ZnS nanostructures,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05, 40 (8): 1308-1313

  • Xu L , Su Y , Cai D , Chen YQ , Feng Y ,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CdS nanobelts, MATERIALS LETTERS ,2006, 60 (11): 1420-1424

  • Li L, Su Y,Chen YQ, Gao M, Chen Q, Feng Y,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hierarchical zinc germinate nanostructures ,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 2010,3:1-5

  • Gao M, Su Y, Chen YQ, Li L, Chen Q, Feng Y, Synthesis and photoluminescence of aligned SiOx microrod arrays , Advanced Science Letters , 2010,3:53-56

  获奖情况
  1.“ 自催化 VLS 生长合成一维纳米材料及机理研究 ” 获 2008 年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 2 )。
  2.“ 高性能汽车制动鼓的研制与开发 ” 获 2007 年安徽省科学进步三等奖(排名第 1 )、 2006 年合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 1 )。
  3.“ 优质汽油发动机缸体铸件生产工艺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 ” 获 2009 年合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 3 )
 

添加合肥工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合肥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合肥工业大学报录比、合肥工业大学考研群、合肥工业大学学姐微信、合肥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目录、合肥工业大学排名、合肥工业大学保研、合肥工业大学公众号、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合肥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合肥工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efeigongye/daoshi_50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