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工程管理专硕培养方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工程管理专硕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联系方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简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师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联系方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人文艺术教育中心简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建筑学简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招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难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考研群]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学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辅导]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工程管理专硕培养方案正文

工程管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是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技术结合而成的具有交叉特点的专业。它包括工程项目管理、也包括所有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机构的商业运作,如系统工程、产品与技术开发、以及长期的商业和技术发展战略,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现代管理学等专门知识解决工程系统中的管理问题。工程管理的特点是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重视系统的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依托于 “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及一级学科博士点,针对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与实际工程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设立。培养过程上注重工程与管理的结合,培养理念上注重系统的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方法上注重情境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手段的应用。
工程管理专业所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对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水利部指定的首家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定点培训单位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甲级资质单位等的实践和科研平台支撑,是我国首次引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开发性移民模式(黄河小浪底工程)的移民监测评估单位。该学科于2002年获得校级重点学科资助,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本科专业“工程管理”2010年被列为“河南省特色建设专业”,2012年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
目前,学科点共有学术骨干27人, 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1人、讲师(含工程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1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12人。本学科学术队伍年龄构成合理,学术带头人年富力强,学术骨干年轻有为。
参加了全国100多项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科研等工作并获得奖励26项,其中包括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等8项国家或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参与科研和施工监理工作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获得“200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04年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2005年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006年水利工程优质奖(大禹奖)”和“中国建国60周年百名经典工程”。
近5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2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项,省发展研究二等奖4项;发表论文38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论文36篇;出版著作和教材30余部。

二、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硕士(MEM)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能力,能够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学术道德、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具备工程管理所需要的数学、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等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工程项目的组织、评估与决策、造价管理、招标投标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等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了解工程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 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自觉维护学术诚信,恪守学术规范。

三、培养方向

1.工程建设管理
本研究方向以管理、经济和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工科教育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勘察设计、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的全过程管理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工程项目融资、造价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等具体管理内容。
2.工程信息管理
本研究方向以信息、管理与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工程运维管理等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和BIM技术理论与应用等。
3.工程移民管理
水利工程移民一直以来是我校的一个特色方向,主要对水利工程移民搬迁、安置、重建、生产恢复、经济开发等活动进行规划、监督评估。以工程经济、工程管理、社会管理等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主要研究移民政策,农村移民、城(集)镇、工业企业、专业项目等规划,移民搬迁安置、档案管理、验收移交、社会稳定等移民实施管理,移民进度、质量、资金、生产生活水平恢复等监督评估,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监测评估等内容。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其余时间为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撰写时间。

五、培养方式

MEM培养以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位论文撰写为主,采取在职学习方式。
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实践活动主要根据研究生所在单位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选题意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论文阶段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注重研究生独立工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工程管理领域知识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理论、人文知识和工具知识;专业知识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方法、工程管理知识与方法以及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开题报告、专业实践等。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全校通开课)、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1学分。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专业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
1.学术活动。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5次本专业领域新技术进展讲座或学术活动,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3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需经评议专家组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专业实践。为提高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须到实践基地生产实践,实践内容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制定并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填写专业实习(实践)记录表,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给出考核成绩,成绩合格者,此环节获得8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5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1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一般以20学时为1学分。

七、学位论文

MEM学位论文应兼具实践性和专业性的双重导向。在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学员既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强调论文研究的实践性,又要遵守严谨的专业态度、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培养独立研究工作能力,充分体现研究生独立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管理问题的能力。论文内容要有新见解、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同行业/同类型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
3.评审与答辩。
(1)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应有来自工程企业、事业单位或管理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学位论文正文字数原则上不少于2.5万字,工作时间不少于10个月。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bslsddx/yjsy_26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