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规划与开发(优质课程)介绍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规划与开发(优质课程)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湖北经济学院2019年拟录取硕士研究生相关事项通知] [湖北经济学院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章程] [湖北经济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湖北经济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核通知] [湖北经济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问题解答] [湖北经济学院财经高等研究院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介绍]

湖北经济学院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湖北经济学院研究生招生] [湖北经济学院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湖北经济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湖北经济学院考研难吗] [湖北经济学院考研群] [湖北经济学院研究生学费] [湖北经济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湖北经济学院研究生辅导] [湖北经济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规划与开发(优质课程)介绍正文

 一、课程负责人
  (一)基本信息

   名  邓祖涛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9.10
最终学历 博士 研究生
 位  博士
 称  副教授
 务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副院长
E-Mail dengzutao_220@163.com
通信地址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区杨桥湖大道8号
研究方向 旅游规划与区域发展


  (二)教学情况
  1、近3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旅游规划与开发专业课 3学时 4届 250人
  旅游资源学专业课 3学时 3届 300人
  旅游心理学专业课 3学时 4届 500人
  2、近3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实验指导34人;学生实习指导34人;毕业论文指导53人。
  (三)学术研究
  1、近3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宁海县桥头胡三麓潭乡村旅游区概念性规划,桥头胡街道办人民政府,2010.8-2010.12(主持人);
  (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空间结构及发展模式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09.12-2010.12(主持人);
  (3)黄石东方山庙会策划,黄石市东方山管委会,2008.5-2008.10(主持人);
  (4)湖北省教育厅高校产学研资助项目——大九湖旅游策划,湖北省教育厅,2009.8-2010.5(主研人员);
  (5)武汉‘1+8’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2009.6-2010.6(主研人员);
  2、近3年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省域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空间计量研究,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2、我国旅游收入差异的因子和空间双重解析,载《旅游论坛》2011年第1期;
  3、日本旅华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构建,载《旅游论坛》2010年第2期;
  4、湖北省养生与保健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载《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5、我国旅游资源、区位和入境旅游收入的空间错位分析,载《旅游科学》2009年第3期。
  二、教师队伍
  (一)人员构成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邓祖涛 1969.1 副教授 旅游规划与开发 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
张春琳 1979.8 讲师 旅游开发与管理 主讲教师
王远坤 1965.1 教授 乡村旅游 主讲教师
曹流 1970.1 副教授 旅游文化 主讲教师
梁滨 1968.1 讲师 旅游资源开发 主讲教师
徐德宽 1942.7 教授 旅游开发与管理 教学指导


  (二)教学队伍情况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教师责任感强、整体素质高、团队协作精神好,无论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还是师资配置情况都是科学合理的。
  从知识结构上看,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在读)的教师3人,副教授以上的教师4人;从年龄结构上看,既有全国资深、经验丰富的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又有年富力强、崭露头角的中青年骨干;从学缘结构上看,分别来自于国内重点大学,研究领域各有擅长,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互补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合理,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50。
  (三)教学改革与研究
  近几年《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组全体成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版了教材一部,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教学论文4篇。实验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为教学服务,教师主持或参与地方旅游规划与开发,服务地方经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主要教学研究成果如下:
  1、副主编,《旅游规划与开发》(21世纪教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2、独撰,湖北经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探求,实验教学运行与管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0。
  3、第一作者,模拟导游CAI研究,探索与实践-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成果选,2007.8。
  4、独撰,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搞好酒店专业实习,中国旅游报,2007.8。
  (四)青年教师培养
  本课程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教学人员均为硕/博士学历。鼓励中青年快速成长,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重视中青年教师进修,教学小组互相听课和评课工作。并推荐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现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教师3人,其中1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职称,1名教师晋升为教授职称。
  三、课程描述
  (一)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1、初创时期:1997年,旅游系开始招生旅游管理方向的学生。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专门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教材,加之教学条件较差,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都不太合理。因此,本系只开设了《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地理》等相关课程。
  2、发展时期:2003年,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借用工商管理学院的名义招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2004年自身正式招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这期间,伴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大众化旅游时期开始出现。传统的旅游景区开始供不应求,大量的旅游新景区不断涌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工作日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规划人才也开始供不应求。国内高等院校已有大量的旅游专业院系广泛开设《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在这种浪潮的推动下,我院旅游管理系也开设了这门课程,首选教材是湖北大学马勇教授编著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教材。
  3、提升时期:自2005年以来,学校加强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推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建设,旅游管理系设置了景区开发与管理方向,并招收该方向的本科生。2006年引进旅游规划方向博士1人,2007年,有3人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在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期间,《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年龄结构也趋于合理。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版了《旅游规划与开发》教材一部,获得了数项教学立项课题,发表了数篇相关的教学论文。
  (二)教学内容
  1、理论课教学内容
  湖北经济学院作为湖北省属高校,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企业、行业培养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办学目标,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作为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了解有关旅游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能够胜任旅游业相关的企业管理工作和市场开拓工作,以及有关的科研、教学和行业组织管理服务工作,具有独立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课程的目的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掌握基本原理、技术方法。最新理念,并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旅游业调查与实践,撰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业发展建议等,供各级领导、各旅游企业决策参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旅游学知识进行初步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工作。
  (1)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一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6课时;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8课时;
  第三章  中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回顾与展望 6课时;
  第四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8课时;
  第五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 4课时;
  第六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 6课时;
  第七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项目创意设计 4课时;
  第八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5课时。
  (2)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讲授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介绍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基础理论、基本模式、主题定位、项目创意、可行性分析等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认识和深入的了解,这些内容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解决办法:本课程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体系的完整掌握,并且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编制方法和要点。通过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与趋势的讲解以及相应案例的介绍与评析,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界的前沿动态。
    本课程采用多功能教室教学、互动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分析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增加课程野外实践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实地考察与开发,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和专业动手能力。
  (3)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输一些国内外有关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研究的新理论、新思想、以及发展动态,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其求知欲,以便学生具备现代规划与开发管理的理念。在实践性和探究性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如下内容:
  让学生观察主要旅游景观的航片、图件、模型及旅游风光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了主要旅游景观的特征,以及发展和演变。
  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对某地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的方法。
  依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系统表作实地调查,如神农架林区考察、武当山考察、恩施考察等,并对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旅游资源调查及资料统计分析的各类方法和技巧。
  对湖北省内外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并编制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报告,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旅游资源考察的方法和开发规划报告的编制程序与方法,使教学与科学课题研究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研究能力。
  编制某些景区旅游地图,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旅游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积极开展案例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并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利用教材上和利用规划实践案例,让学生在课后开展小组讨论,并到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概念和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加强学生对旅游地(区)的规划与管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介绍完成以后,要求各个小组去调查一个实际旅游地(区),或利用暑期,由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要求他们根据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就该景区规划与管理的应用现状做出评估,并就如何更好地优化提出建议方案,各小组进行课堂交流。
  2、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实践(验)课教学本着以人为本、开阔眼界、激发兴趣、发展能力的指导思想,着眼学生现代旅游规划和管理理念的培养,打造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景点布局、旅游线路设计以及客源市场调查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野外实习目的是结合部分教学内容,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认识区域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掌握区域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旅游线路设计的原理以及客源市场的调查和分析,为今后从事旅游实际工作和研究奠定基础。
  (1)实验名称及对应学时:
  实验一  旅游专题地图的阅读与分析  2学时;
  实验二  旅游要素问卷调查表格的设计、制作和分析 2学时;
  实验三 景区旅游规划的编制 4学时;
  实验四:旅游景观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8学时;
  实验五:旅游规划地图的设计与制作  8学时;
  实验六   对旅游规划图的渲染 4课时。
  (2)实践名称及对应学时:
  神农架林区旅游资源调查、客源市场调查与旅游线路设计 21学时
  (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实习前一周时间,教学内容主要是向学生讲授与旅游地背景知识、旅游过程应注意事项以及旅游目的。采用课堂讲授、专题报告、文献研究、录像教学和经验交流等教学方法。编制《旅游野外实习指南》发给学生,明确实习内容、实习重点和实习时间安排。
     在实习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是旅游资源的介绍,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调查,解答学生发现的问题以及旅游过程中各种关系处理。主要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师生交流,专题报告以及启发学生思考等方法。
     实习结束后一周时间进行野外实习报告撰写。
  (4)考核内容与方法
  同学在撰写调查报告基础上,以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如图版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和发表论文等,组织相关教师对结果进行评价考核,给出相应的考核成绩。
  (三)教学条件
  2004年旅游管理系开始采用马勇、李玺、李娟文编著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教材,2006年采用的马勇、李玺编著的《旅游规划与开发》修改版。该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部“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材。
  在多年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让学生在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开发及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结合教学还编写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和相关的实验(实习)指导书,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上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实习指导书,我们在课程教学和专业实验实习中都相继提供给学生使用,既扩充了他们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又使他们在实习实践中学得了不少野外资源调查与规划评价的方法和实践技能。根据制定的《课程实习大纲》,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的同时,撰写实习论文或相应的旅游景区(点)的规划,并设计编制旅游规划图件和制作景区模型。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实验和实践条件良好,完全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现已建成旅游规划实验室,学生在这里可以完成相关的实验项目和设计、编制相关的规划材料和图件;再次,我系在长期的实践中选取了神农架林区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以进入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际调研考察和规划实践工作;同时,结合我系旅游研究课题,让学生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科研工作,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规划能力和科研水平。
  在网络教学环境方面,相关专业实验室已连通Internet 互联网,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多媒体化的教学,安装了AUTOCAD、Photoshop等旅游规划专业软件,提升了《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同时为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服务创造了条件。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不断更新,运行机制良好,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除采用多媒体手段讲授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外,教师尤其注重案例教学法、实地调查法和课程研究论文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辅助教学。主要包括:
     1、结合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实例分析,使学生对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及开发规划有深刻认识和理解;
  2、加强实践课教学,实践课往往结合实例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进行资料收集、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模型制作和各类规划地图的绘制等工作。实践课包括野外考察,野外考察的内容主要有: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和认识、具体的旅游资源调查及规划方法的实际操作等。通过野外考察学会对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认识,并学习掌握常用的旅游资源调查及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现有的科研课题组织优秀学生参与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等具体工作,以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工作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为使学生对各类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分布,以及“规划与开发”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教学幻灯片、VCD、CAI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4、课堂讨论也是本课程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常针对学科目前发展动态和敏感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在学生广泛收集资料有了一定准备之后,组织课堂讨论。
    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互为相长,案例教学法、实地调查法是本课程主要教学方法和主要特色。
  5、要求学生在学习《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期间,必须完成4次以上作业,另外,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对待,出现问题,在课堂上或利用业余时间找学生解决。
  6、对该课程的考试一般是出A、B两套试卷,随机抽出一套让学生考试,并对考试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完成考试试卷分析报告和课程分析报告等相关内容。
  (五)教学效果
  学校教学督导组和旅游管理系的同行们对该课程的几位主讲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突出表现在:师生双边活动活跃;教师掌握的案例材料丰富,促进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主讲教师所采用的教材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主讲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根据我校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学生每年都要给教师打分定量评价,“旅游规划与开发”近三年的教学整体都被评价为“良好”以上,张春琳老师2009年还获得了“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荣誉称号。     
  四、自我评价
  (一)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1、创新性。一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创新性,对目前使用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更多的案例材料;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有一定的创新性。能使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与野外实地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先进性。本课程的主讲教师每年都应邀到国内外合作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邀请国内外重点大学教授来校讲座,与国内外多所旅游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本课程与省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系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院系专门派出2名青年主讲教师参与由国家教育司举办的,湖北大学马勇教师开展的该课程网络教学学习。该课程经过主讲教师的多年努力,目前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教学成果。但与省内外部属高校、湖北省属重点高校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不过,该课程主讲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都较为合理,教学团队初具规模,已具备一定实力,发展前景看好,有望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多更好的教学成果,有望在近几年内赶上省内外高校在该课程建设步伐。
  (三)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需要在目前已成功开展的案例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的案例素材和教学内容。
2、需要进一步整合海外教学资源,加强与国外等世界旅游教育发达国家在本课程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
  五、课程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近期建设目标是以创建校级精品课程为奋斗目标,远期目标是以创建省级和国家精品课程为奋斗目标。
  (二)本课程建设步骤
  第一步:2年内成功制作《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网站。
  第二步:3年内成功创建校级精品课程。
  第三步:5年内成功创建省级精品课程。
  第四步:10年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
  六、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所在院系鼓励精品课程建设采取的措施、经费保障及来源、实施情况及效果
  1、提高认识,成立专门精品课程建设组织
   依据学校精神,根据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并纳入学校总体事业发展规划,打造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精品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学院网络建设和课程数字化水平,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确保精品课程资源开放共享。
2、精挑细选,建设国内有竞争力的精品课程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将配合学校制定本单位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认真选择优质课程,组合教师队伍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对不同级别的精品课程,学院将给予不同经费支持。
3、严格把关,保证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质量
    学院在前期准备阶段中,首先认真规范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建设报告的内容框架,要求教师从课程定位、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条件、课程特色等方面认真总结该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对交上来的初稿进行严格审查。帮助申报教师理清报告内容的层次,突出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重点,挖掘和总结课程鲜明特色,确保反映教改的丰硕成果与鲜明的课程特色。
  4、支持到位,拨专款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根据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项目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度,实行立项管理。凡获准立项的课程,在学校给予一定经费的资助下,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保证将按不低于学校建设经费的50%标准提供配套建设经费,保证学校精品课程的维护和共享。
  (二)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1、在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网站上建立并开通《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网站;
2、精心遴选上网资源。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主讲老师的现场教学录像;
3、充分展示课程建设成果。学习借鉴现有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确保高水平反映课程建设成果,方便学生学习。
4、创造条件,积极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hbjjxy/yjsy_25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