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教育方案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教育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联系方式]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部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系方式] [桂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教育方案]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师资队伍]

桂林理工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桂林理工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桂林理工大学考研难吗]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桂林理工大学考研群]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费]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辅导] [桂林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研究生教育方案正文

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统计学是以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并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论学科,是现代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的重要基础。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现代统计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决策的高级专门人才。
统计学专业是广西第一个开办的统计学本科专业,是广西第一个统计学硕士点,2011年获得统计学一级硕士点,是广西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统计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博士15人,拥有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区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2部,教材8本。曾获广西科技进步奖等各种奖励十几项。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是广西高校区级教学团队。
 
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各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各种技术学科和工程学科的共同基础和支撑。本学科点主要围绕光电信息、高新材料、环保能源等领域中的重要物理问题及应用展开研究,涵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三个相互渗透和优势互补的学科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物理理论基础,有一定科研工作能力并胜任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科研、教学等工作的专业技术型高级人才。
本学科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硕士生导师1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0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8人。近年来,共发表SCI、EI收录论文110篇,申请发明专利25项,授权16项,出版专著、教材2部。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科技部973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纵向研究经费合计800多万元。依托新能源材料校级实验室,共享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平台。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应用统计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研究背景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工程科学领域以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等,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专门人才。
本专业已建成含商务大数据实验室、市场调查与数据挖掘实验室的广西高校应用统计重点实验室,并合建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具有一批较好的校外研究基地和行业导师,主持或参加各类统计应用研究项目50多项。长期与国家统计局地区调查大队和地区统计局、漓泉啤酒、三金药业等桂林市龙头企业、桂林市旅游局等部门合作,承担多项委托课题。
 
材料物理与计算科学二级学科硕士点
材料物理与计算科学是将材料物理与计算材料学相结合,以物理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实验方法和计算模拟为手段,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从而达到改性、设计、预测材料的目的。它综合了材料学、物理学、计算科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本学科依托“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广西材料工程中心实验室”,为本学科研究生提供了实验室及先进的仪器设备,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科研需要。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历层次高,已形成了18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3人。该学科组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余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12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各种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uilinllig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5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