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的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科的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工程力学学科的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的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广东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介绍] [广东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广东工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广东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广东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广东工业大学排名] [广东工业大学考研群]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的介绍正文

 广东工业大学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轻工化工学院是广东工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1958年创办化工本科专业,1986年精细化工成为我校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3年化学工程与技术被列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应用化学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授权点。学院自1958年创办以来,一直遵循学校“与广东崛起共成长,为广东发展做贡献”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
 学院现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应用化学系、食品科学工程系、能源化学工程系、基础教学中心、实验中心及学院办公室。现有教职工158人,其中专职教师123人,教授29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10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9%,具有海(境)外经历背景占比65%,在站博士后18人。目前,在校学生2031人,其中,本科生1958人,硕士研究生390人,博士研究生43人。学院现有国家“杰青”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珠江讲座教授2名、广东省杰青3名、青年珠江学者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团队2个、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聘任外籍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2人。学院成立了15个科研实验室,形成了催化新材料及其应用、石油化工下游高附加值绿色化学品清洁生产、精细化工与功能高分子材料、药品食品生产技术及安全控制、生物资源深加工与利用等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
 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授评审权。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生物化工5个二级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工业催化与生物化工5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我校进入广东省第三期“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序列的四个学科之一,被列入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同时被列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学院现有国家级本科工程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8个、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1个。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1亿元,教学和科研实验室面积1.2万平方米。
 学院立足广东、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科学研究与企业生产紧密联合,积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科研成果广泛地在企业应用。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5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0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到校经费超过1.1亿元,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授权专利120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ISTP、SCI、EI收录800多篇,ESI引用数位于学校前列,出版专著、教材30多部,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学院国际化合作发展迅速,与美国罗格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法国巴黎七大、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利物浦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相关院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进行科研合作及学生联合培养。
 学院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开设有“国家级卓越工程师班”、“校企联合培养班”、“创新班”、“印制电子电路(PCB)联合学院”等,开展岭南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化学创意作品大赛等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校友和社会知名企业的支持下设立“同舟化工奖学金”、“景旺奖学奖教金”“奥士康创新创业奖学奖教金”、“龙慧创新创业奖学金”、“智胜新创新创业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以鼓励创新创业和学业优秀学生。从2015以来,有三十多个学生团队共两百多人次在“挑战杯”“互联网+”“化工设计大赛”“赢在广州”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业类竞赛获奖,学生发明专利授权五十多件。学院有两个团支部分别于2016年、2017年被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授予“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两个团支部于2017年、2018年荣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毕业生就业情况理想,每年均有不少优秀本科毕业生升读本校或到国内外其他知名大学继续读研深造,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80%以上的毕业生在珠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就业,他们就业分布于企业、高校、公务员等单位,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化工、食品、能源、材料、涂料、化妆品等行业输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uangdonggongyedaxue/yanjiushengyuan_26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