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科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的联系方式] [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的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介绍]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甘肃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难吗]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排名] [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群]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费]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科的介绍正文
为缓解甘肃省临床医学人才紧缺的状况,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甘肃中医药大学自2002年开始设立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卫计委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临床医学学科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培养了近3000名合格的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学生的招生和就业质量居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现已成为甘肃省重要的临床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为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2010年临床医学一级学科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获得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甘肃省唯一具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省属院校,进一步优化了学科布局,提升了人才培养层次,拓展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领域。1. 学科简介
学科自2012年招收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以来,立足为甘肃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始终把握临床医学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向,以质量为中心,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强化质量监控、规范制度建设、加强过程管理,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至2017年9月,已有14个二级学科学位点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本学科已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共计373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00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73人;已毕业并获取学位113人,其中专业学位88人,学术学位25人。
2. 师资队伍
学校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临床与基础结合的导师指导团队,已经形成了年龄、职称、学历、专业、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临床、教研、科研团队。
截止2017年12月,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成员16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人,副高级职称64人,中级职称5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1人,占30.9%;硕士学位74人,占44.84%;硕士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75.76%。学科成员中具有海外访问学习情况的教师有2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4人。导师组成员均为学校和三甲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及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担任,导师组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333”人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陇原青年创新人才。
3. 科学研究
本学科导师团队立足甘肃及西北地区实际,以多发及重大疾病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了以临床研究为主导,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系列研究。学科不断凝练研究方向,提升科研水平,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内先进及省内、西北领先水平。近5年来,临床医学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共承担国家级项目27项,省厅级等研究项目165项,获得科研经费1600余万元,获得厅级以上奖82项,发表SCI及国家级论文896篇,出版专著42部。
4. 基地建设
根据甘肃省学位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省级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学校结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和目标定位,临床医学学科紧密围绕甘肃乃至西北地区人才需求,制定《甘肃中医药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了基地遴选与建设标准,形成了实践基地申请、学院审核、学校审批的实践基地认定程序。最后,甘肃省教育厅通专家考察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将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确定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实现了优质临床教学与临床研究资源的整合,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
5. 基地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建于1950年,是甘肃省政府所属的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及干部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医院核定床位3370张(其中本部2600张,分院区459张)。职工2744人,高级职称人员43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名、甘肃省优秀专家9名,甘肃省领军人才20名,博士87名,硕士639名。医院有业务科室78个,其中临床科室61个,75个专业,医技科室17个,29个专业。有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2个医学中心, 12个省级重点学科, 10个甘肃省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拥有国家卫计委批准的甘青宁新四省(自治区)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甘青宁三省(自治区)第一台PET/CT和CT影像引导高能直线加速器肿瘤治疗系统、西门子3.0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256层光子双源CT、3D腹腔镜等国际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配备有国内一流的层流净化手术室和国际最先进的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室。拥有覆盖甘肃全省市县级医院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甘肃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西北唯一的国家一类A级核辐射救治基地、甘肃唯一的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甘肃省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甘肃省老年医学研究所、甘肃省干部体检中心均设在省人民医院,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依托省院建立。同时,省人民医院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甘肃省全科医生培养基地,也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兰州军区医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1939年创建于延安,前身为八路军军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现设医务部、政治部、院务部、护理部、四个机关部门,开放床位2200张,临床科室53个,医技科室23个。共有副高及以上职称320人,78人被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己建成1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一期药物临床实验室,1个全军脑肿瘤专病中心,1个全军重点实验室和13个军区专科中心,设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26个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医院拥直线加速器、核磁共振、X-刀、电子束CT、超声内镜等大型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达到5.4亿多元。有西北地区唯一具有细胞移植资质的治疗中心。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是省卫生计生委直属的非营利性公立保健医疗机构,是卫生部第一批授予的“爱婴医院”,为甘肃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创建于1942年,开放床位1000张,有临床科室26个,专业技术人员96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129人。有妇科、儿科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产科、新生儿科和乳腺科3个甘肃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近年来,相继建成了甘肃省生殖保健中心、甘肃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甘肃省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甘肃省产前诊断中心、甘肃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甘肃省孕产妇急救中心、甘肃省儿童急救中心、甘肃省医学遗传学中心;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乳腺微创中心、宫颈病变诊治中心、腔镜中心、生殖免疫诊疗中心、围产医学中心、盆底障碍性疾病诊治中心和心血管中心等。2010年被确定为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腔镜妇科和新生儿科被确定为甘肃省妇科内镜和新生儿重症救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5年,获批设立甘肃省儿科临床医学中心及甘肃省小儿呼吸内镜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6年8月,甘肃省妇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甘肃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医院。
这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的数量和规模,能够满足我校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和实践需求。3个基地均位于兰州市内,均设有专门的食堂、研究生教室和研究生学习的办公室、图书室等场所。
6. 教学科研支撑
学校构建了由教学实验中心、科研实验中心、图书信息网络和临床实践基地组成的教学科研平台体系,保障了研究生学习、科研及学术交流的需要。
已建成总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的科研实验中心,6600余平方米的教学实验中心,其中有约1000平方米的SPF级动物实验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二级实验室及3个三级实验室、2个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省、厅(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以及1个甘肃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为实现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师资队伍、教育职能、教学管理、医疗技术、科学研究、服务质量及社会声誉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形成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互利双赢、良性互动的良好机制,甘肃中医药大学先后建成了6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基地。
学校图书馆现有藏书71.6万册,年订中文报刊435种;各种文献检索数据库15个,视频资料库3个;本地数字文献资源超过12TB,拥有网络医学多媒体知识数据库、临床医学知识数据库、医学专题学习平台、中国医药资源库和公共教学素材数据库等10个教学用特色资源库,数据资源达2.1TB。同时,学校还订购了百链云图书馆、读秀等学术搜索平台,能够实现全国700多家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原文传递。以上数据库或平台,都可以通过校园网实现网络访问,可完全保障学科对中外文电子图书、中外文期刊文献等电子资源的需求。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szyxy/yjsy_25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