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的联系方式] [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的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甘肃中医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介绍]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甘肃中医药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难吗]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排名] [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群]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费] [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介绍正文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方向明确,研究领域广阔,学术思想活跃,学术梯队实力雄厚。2006年经国务院和省学位办批准,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获得独立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5人,获博士学位者6人,甘肃省“555”创新工程人才1人,硕士生导师5人,逐渐形成了以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活力的学科团队,可为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生培养提供技术支撑。本学科实验条件良好,中西医结合基础科研实验室2007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估,鉴定为二级科研实验室,拥有PCR仪、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数码显微互动等设备,并具有细胞采集、分离、培养等技术。以“中药免疫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国家中医药管理科研实验室、甘肃省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学院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转化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为基地,为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生培养提供条件支撑。本学科主要围绕以下研究形成特色。
1、研究甘肃大宗中药黄(红)芪、当归、党参等中药资源丰富,其有效成分对机体细胞生物学性状有显著调控作用。本团队基于中医“扶正祛邪”理论,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开展了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筛选、作用机制探讨及其联合化疗药物防治肿瘤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本研究方向是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系统生物学与传统的中医药有机、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采用层析技术,紫外、红外分光光度仪,薄层扫描仪等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进行提取及分析;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结合分子药理学、血清药理学、生化药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中药对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影响,从整体、细胞、分子水平探讨并阐明中医药理论。本研究方向属我国中药材及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它将为中药材的生产、质控、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药材生产规范化、质量控制标准化、临床应用合理化和资源利用可持续化服务。
2、干细胞移植技术是临床治疗组织细胞损伤等相关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本团队基于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应用现代技术,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了补肾益气类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等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对干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遗传稳定性的影响,探讨相关中医理论实质。本主要基于以下理论形成相应的特色:中医“藏象”即为藏于体内的内脏(肾、心、肝、脾、肺)所表现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通过对“象”的观察,可以推测“脏”的状态,即可以表知里,以象测脏。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需求,对于“藏象”的客观性、标准化研究已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藏象”现代医学的相关性本质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促进临床疾病的诊断、病程的监测及其治疗措施疗效的监测,最终指导临床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三大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及免疫分子等相互紧密联系,构成了机体内多维立体网络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三大系统之间广泛而密切的网络联系从整体水平上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近年来主要选用中医临床常用不同补肾法(中药),利用动物实验、细胞培养以及染色体技术、流式细胞技术、DNA电泳、放射免疫测定等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研究中医“肾”及其功能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学”本质。并已有如“肾生髓促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甘肃道地补肾中药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等项目分别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的资助,本研究处在国内领先地位。
3、中医心、肺系疾病生理病理的基础研究方向主要基于以下理论形成相应的特色:祖国医学认为肺为相辅之官,主要功能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主治节。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涉及呼吸,血液运行,水液代谢等多个系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肺不仅是呼吸器官,而且参与体内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中医肺系疾病包括咳嗽、哮证、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等疾病。这些疾病发病后具有危害大、范围广、治疗难度大、缠绵难愈和容易恶化等特点。消炎药和激素的大量使用,虽能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但存在毒副作用大,容易依赖,停药反弹等不足。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实验方法,从分子生物学、亚细胞结构及形态学等不同水平认识甘肃道地药材、敦煌古方、名老中医经验方和学术观点防治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损伤等肺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具有国内领先水平。通过本研究方向可以丰富中医现代化的内容,并为寻找、开发中医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尤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敦煌古方防治肺系疾病的作用机制国内尚属空白。
本学科围绕研究方向,近5年来在研项目34项,获科研经费325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65篇,被CSCD期刊收录33篇、SCI期刊收录9篇;出版专著、教材30部;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厅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厅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精品课程2门。能为博士生培养提供充足的项目和经费支持。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gszyxy/yjsy_25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