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 中国计量大学
学姐微信为你答疑
学姐微信为你答疑
在填报志愿选专业时,查询中国计量大学专业排名、优势专业有哪些是必须的,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的中国计量大学王牌专业信息如下,供各位了解中国计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解决中国计量大学专业排名及什么专业好的问题。
相关推荐:
【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2-2019]】
【中国计量大学排名】
【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计量大学考研群】
【中国计量大学考研难吗】
【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院】
学科建设
截止2018年3月,中国计量大学共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B类7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9个,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建设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二级学科2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4个,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
重点学科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
国家质检总局重点建设学科(4个):仪器科学与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光学工程
-
学位点
序号
|
学院
|
二级学科
|
对应一级学科
|
1
|
机电工程学院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2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3
|
|||
4
|
装备制造与控制
|
||
5
|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
工程
|
|
6
|
计量测试工程学院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
7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
8
|
能源计量与测试技术
|
||
9
|
仪器仪表工程
|
工程
|
|
10
|
信息工程学院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11
|
|||
12
|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
||
1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14
|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
工程
|
|
15
|
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
光学工程
|
光学工程
|
16
|
物理电子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17
|
电路与系统
|
||
18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
19
|
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
工程
|
|
2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1
|
材料学
|
||
22
|
材料加工工程
|
||
23
|
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
工程
|
|
24
|
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5
|
|||
26
|
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
工程
|
|
27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8
|
质量科学与标准化工程
|
||
29
|
理学院
|
应用数学
|
数学
|
30
|
材料电子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31
|
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
工程
|
|
32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物学
|
33
|
法学院
|
经济法学
|
法学
|
34
|
人文社科学院
|
中国哲学
|
哲学
|
35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教学建设
截止2018年3月,中国计量大学共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14个,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各1个;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产品质量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浙江省优势专业(5个):工商管理、产品质量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具有计量、质量、标准化特色的机电类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质量管理学》(宋明顺)、《传感器技术》(李东升)、《大学生学习指导》(李丹青)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质量管理学》(宋明顺)、《传感器技术》(李东升)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计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质量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食品质量安全及检测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计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测试实验教学中心、检测与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行业院校办学特色拓展与深化的路径研究及实践
合作交流
中国计量大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46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在中外合作办学、师生交流、科研合作、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快速发展。截止2018年3月,与新西兰、英国高校联合举办本科合作办学项目2项;建有国家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立杭州-德累斯顿联络办公室,与德方高校共同推进中德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