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1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东北电力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东北电力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介绍] [东北电力大学输电工程硕士学科介绍] [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科介绍]

东北电力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东北电力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东北电力大学考研难吗] [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院] [东北电力大学排名] [东北电力大学考研群] [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费] [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正文

一、学科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东北电力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校德育教研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生。主要研究方向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三个方向。

本学科拥有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2名,其中,教授 6名,副教授 11名,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占90%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出版著作2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近50篇。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50余项,有20余项成果获市级及以上奖励。

本学科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一系列课程学习制度、导师指导制度、读书报告制度、疑难问题研讨制度、教学考核制度、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制度、学位论文的开题、评审、答辩等制度,力求全方位增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理论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学科特色:经过60年来本学科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本学科形成了如下特色:

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致力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近年来主要成果特色体现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研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创新研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研究等。

二、培养目标

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对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具体要求如下:

1.政治立场坚定,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献身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了解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

3.能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作用等。

4. 具有从事教学、管理、科研工作能力。

5.在外语方面,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了解相关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6、身心要健康。

三、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以连续进行课程学习一年半即可修满为准。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可交替进行,但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修完全部课程。

2.培养方式

(1)指导教师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正式确定指导关系后两周内,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提交学院审查,经学院领导审批后报研究生部备案。

(2)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既要使硕士研究生掌握理论和知识,又要使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3)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4)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硕士生必须认真参加政治时事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公益活动和体育锻炼。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除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外,其余课程一般以16学时为1学分。总学分一般为30-32学分。硕士研究生取得要求学分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类。公共基础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构成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学位课程成绩必须达到70分及以上;学位课程的学分以15-23学分为宜。必修环节3学分,包括学术活动、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其余学分通过选修课程取得,以达到每位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学分总数。选修课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辅修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学院研究生课程集中授课为三个学期,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课程考核不及格者必须重修。硕士研究生课程教材应为近5年出版的硕士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课程内容要反映本学科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注意体现当代科学发展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性和渗透性。

六、学位论文与答辩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业务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和检验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1.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选题应尽可能从高起点、新视角、前沿性的要求出发,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在理论或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不同专业方向可根据自身特点各有侧重。硕士研究生应优先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选题,力争能够解决一些较为重要的实际问题。

2.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包括文献阅读和综述、开题报告、科研调研、理论分析、实验及总结等。

3.开题报告与中期检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硕士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硕士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查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是否做得充分。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等。在开题前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70%以上的为学术论文,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近5年发表的文献不少于10篇,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开题报告在每年10月中旬举行。论文中期检查在每年6月中旬举行。

4.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在理论分析或实践模式等某一方面有创新,应体现出作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字数3-5万字。

5.答辩资格:硕士研究生具备下列条件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1)操行评定及格以上;

(2)已修完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培养方案所要求的最低学分数;

(3)已在省级及以上正规刊物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东北电力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作者署名在前两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威第一作者);

(4)学位论文经专家评审已达到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的水平;

(5)本人提出申请,并办理完答辩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6.学位授予:符合下列条件者方可授予硕士学位:

(1)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2)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版和两份打印稿,并附答辩后详细的修改说明;

(3)提交授予学位所需的其它材料;

(4)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dbdldx/yjszy_15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