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暂无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河海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河海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河海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河海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河海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河海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是择校选专业前必须要搜集和参考的,它反映了河海大学考研的难度和专业的热门程度。考研派每年都会在第一时间统计和整理河海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以下即是河海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河海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陈育民 彭劼 曹雪山 顾长存 郭海庆 袁俊平 聂利英 钟小春 许捍卫 张华 张坤勇 李守德 周云东 周继凯 吴二军 刘军 韦芳芳 邓安 丰土根 于新 丁晓唐 周星德 雷国辉 曹平周 高玉峰 徐卫亚 洪宝宁 施建勇 汪基伟 吴中 吴胜兴 余湘娟 阮怀宁 朱珍德 朱俊高 朱召泉 吉伯海 刘汉龙 卢廷浩 王媛 陈永辉


  陈永辉,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72年10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1994年起在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读研究生,硕博连读,于2000年在河海大学取得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在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担任教师、讲师,2003年评为副教授,2004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11年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评为河海大学教授,聘为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软土地基处理与地基基础工程,至今参与了几十多个高速公路、水利工程科研和建设任务。作为负责人已完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以及新技术开发方面的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2项、浙江省交通科技计划项目十几项,500万以上重大横向科技项目1项,其它纵向二类项目、横向项目10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高铁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项目1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已指导硕士生毕业16名,在读11名,全程协助指导博士生4名(已毕业1名)。出版专著一部《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技术及应用》,作为主要人员参与浙江省软基处理地方标准-《浙江省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要点》(试行)的编制工作。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专利12项,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6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项授权4项。

  主讲课程
  土力学
  地基处理技术
  土力学试验

  学术兼职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排水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岩土工程加固与检测技术专家团队成员
  南京土木建筑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会员等

  主要成果
  专利:
  [1]基于地下大通水量排水系统的排水通道防淤堵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状态:公开
  [2]立体排水体及其施工方法,专利类型:发明 授权
  [3]防止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弯曲变形的施工方法及其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状态:授权
  [4]正常通车情况下路堤横向钻孔轻质置换控制沉降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状态:授权
  [5]加固厚覆盖层深埋软土层变径塑料套管混合桩及成桩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状态:授权
  [6]加固软土地基的带孔波纹塑料套管粒料注浆桩及加固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状态:授权
  [7]单壁螺纹塑料套管现浇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状态:授权
  [8]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及其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状态:公开
  [9]一种加固厚覆盖层深埋软土变径塑料套管混合桩,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状态:授权
  [10]带孔波纹塑料套管粒料注浆桩,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状态:授权
  [11]塑料套管混凝土桩,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状态:授权
  [12]用于现浇混凝土桩的表面部分光滑部分有螺纹的塑料套管,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状态:授权

  成果鉴定:
  [1]2011年,2项课题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1、2),1项课题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2)。
  [2]2010年,1项课题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2),1项课题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2)。
  [3]2009年,1项课题经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排名第2)。
  [4]2008年,1项课题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排名第4),1项课题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排名第3)。
  [5]2007年,1项课题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5)
  [6]2006年,1项课题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排名第3),1项课题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4)。
  [7]2004年,2项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排名(14、15))。
  [8]2002年,2项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排名第2、5)。

  研究课题:
  [1]超长细比路堤桩屈曲理论分析及透明土模型试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2015。
  [2]河湖底淤综合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2012~2014。
  [3]湖州枢纽改建工程施工监控量测,科技服务项目,2011~2011。
  [4]杭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技术服务,科技服务项目,2011~2013。
  [5]埋入式激光沉降观测装置关键技术研究,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 ,2011~2012。
  [6]船闸基坑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影响的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2011~2013。
  [7]长湖申航道护岸加固板桩受力、变形机理研究,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2010~2012。
  [8]桥梁整体同步顶升成套关键技术研究,2010~2010。
  [9]高心墙堆石坝应力变形特性试验与分析,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2009~2012。
  [10]深厚软基路堤刚柔组合桩处理方法设计研究,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2008~2010。
  [11]南京二四三省道软基实验,科技服务项目
  [12]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市至杭州段原地面复测、路基沉降与位移监测,500万重大科技项目,2007~2010。
  [13]塑料套管混凝土桩(PTCC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试验研究,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2008~2010。
  [14]耿楼枢纽工程施工动态仿真与基础相互作用研究,2008~2008。
  [15]浙江省关于处理已通车高速公路软基桥头路堤沉降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2007~2008。
  [16]高速公路软基路堤动态控制技术及适用性研究,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2005~2008。
  [17]台儿庄泵站工程基坑开挖边坡稳定研究,技术咨询项目,2006~2006。
  [18]宁波绕城高速公路西段沉降观测与动态控制,科技服务项目,2004~2007。
  [19]注浆桩新型技术加固高速公路深厚软基科研试验与应用研,宁波市交通局科技计划项目,2005~2007。
  [20]杭千高速公路PCC桩软基加固设计与应用研究 ,浙江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2004~2006。
  [21]杭金衢高速公路真空预压试验理论研究,技术咨询项目,2003~2003。
  [22]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试验研究,2002~2005。
  [23]甬台温高速公路瑞安段罗凤互通软基真空预压处理工程, 2002~2002。
  [24]甬台温高速公路瑞安段西岱互通D匝道软基地基真空预压,2001~2002。
  [25]上海浦东外环真空预压软地基试验工程,2001~2002。
  [26]杭金衢高速公路龙山工地试验工程,2001~2002。
  [27]杭金衢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2000~2001。

  发表论文:
  以第一作者(含学生第1本人第2)发表学术论文:
  [1]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单桩承载特性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2012,25(3):51-58+72. 1001-7372(EI)
  [2]板桩加固护岸桩身受力现场试验研究[J] .水运工程.2012,464:14-19.1002-4972
  [3]塑料排水板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研究[C].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理论与实践——第八届全国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74-80.
  [4]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挤土效应现场试验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西北地震》增刊.2011,33(s):190-194.
  [5]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路基控制工后沉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2):1854-1862. (EI)
  [6]透明土及其在岩土工程模型试验应用的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31(6):69-73.1006-7647河海大学
  [7]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软基处理毕业设计模式探索[C].第三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广州大学学报.2011:89-92.
  [8]应用无限地基方法研究打桩振动对海堤的影响[J].水利学报.2011,42(2):226-231. (EI)
  [9]塑料套管现浇混凝土桩倾斜对承载性能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4):834-842..(EI)
  [10]Analysis of Plastic Tube on Plastic Tube Cast-in-Place Concrete Pile[C].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GeoHun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Hunan China:ASCE.2011:31-38. (EI)
  [11]Study on the Settlement Calculation Method of Single Y‐Section Pile[C]. Proceedings of the 2012 GeoHun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unan China:ASCE.2011:21-30.(EI)
  [12]桥梁整体同步顶升的姿态调整与控制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32(s):65-69.
  [13]Study on settlemen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igid-flexible pil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Wuhan China: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0: 4484-4489.(EI)
  [14]The theoretic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Time-Dependency of TC piles[C]. 10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Plast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s.2010:461-466.
  [15]In-situ study on stress distribution of foundation improved by Y-section pile [C]. Geotechnical Society of Singapore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und Improvement Technologies and Case Histories, ISGI'09,Singapore:Research Publishing Services.2010: 319-330.(EI)
  [16]大直径钉形双向水泥土搅拌桩[J]. 公路. 2010(09): 99-105.
  [17]申嘉湖杭高速公路路堤沉降动态控制研究[J]. 公路. 2010(09): 45-48.
  [18]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在申嘉湖杭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 公路. 2010(09): 83-89.
  [19]Study on flexural behavior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Y-shaped vibro-pile [C].Recent Advancement in Soil behavior, In Situ Test Methods, Pile Foundations, and Tunneling,Changsha Hunan China, ASCE.2009:152-158.(EI)
  [20]Calculation of soil stresses under various pile sectional configurations [C].Recent Advancement in Soil behavior, In Situ Test Methods, Pile Foundations, and Tunneling,Changsha Hunan China, ASCE.2009:159-164.(EI)
  [21]Experimental study on soft foundation improved by grouted gravel pile [C].Recent Advancement in Soil behavior, In Situ Test Methods, Pile Foundations, and Tunneling,Changsha Hunan China, ASCE.2009:165-170.(EI)
  [22]Y型桩桩端阻力产生附加应力的分析计算[J]. 岩土力学. 2009,30(12): 3837-3845.(EI)
  [23]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开挖三维稳定性分析[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9(01): 71-76.
  [24]含分数阶的无限地基交互作用时域阻尼抽取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28(S2): 3666-3672.(EI)
  [25]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Y型桩屈曲临界荷载分析[J]. 工程力学. 2009,26(4): 119-127.(EI)
  [26]碎石注浆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09,31(06): 871-878.(EI)
  [27]Field study of Plastic Tube Cast-in-place Concrete Pile[J].J. Cent South Univ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15(2):195~202.(SCI)
  [28]Evaluation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Y-Shaped Vibro-Pile [J].J. Cent South Univ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15(2):186~194.(SCI)
  [29]Y型桩桩侧摩阻力产生附加应力的分析计算[J]. 岩土力学. 2008.29(11): 2905-2911.(EI)
  [30]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Y型沉管灌注桩异形特性研究[J]. 中国公路学报. 2008,21(05): 19-25.(EI)
  [31]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及预测[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248-252.( 中信所)
  [32]Y型沉管灌注桩荷载传递机制的现场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27(3): 615-623.(EI)
  [33]Y型沉管灌注桩及其承载特性[J]. 工业建筑. 2008(11): 69-74.( 中信所)
  [34]新型桩基技术——Y型振动沉管灌注桩技术//陈正汉,刘元雪等编. 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342-347.
  [35]Y型沉管灌注桩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与优化[J].土木工程学报.2007, 40(S1):198-204.
  [36]A simplified method for stability analysis of reinforced embankments[C].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 Soil Engineering, Taylor & Francis/Balkema .2006,10:547-552.(EI)
  [37]红枫连拱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4): 442-446.( 中信所)
  [38]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岩体参数辨识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5(S1): 103-108.ISSN:1671-0436
  [39]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在甬台温高速公路软基加固中应用[A]. 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 中国北京: 2003.
  [40]土工织物加筋堤坝复合有限元分析方法[J]..水利学报.2003, 1:28.( EI)
  [41]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土的破坏模式和强度理论[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 120-123.(中信所)
  [42]土工织物加筋堤坝地基的有限元稳定计算方法[J]. 岩土工程界. 2002(12): 46-48.
  [43]一个加筋复合土体的本构关系[J]. 水利学报. 2002(12): 26-32.
  [44]适于基坑开挖分析的一个改进双屈服面模型[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73-76.( 中信所)
  [45]自动化测量三维形貌的程序设计[J].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2000(04): 47-49.
  [46]土工织物与塑料排水板在某灰坝地基处理方案中的计算方法研究[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集[C]. 中国江苏南京: 1999: 487-490.
  [47]池州发电厂灰坝地基处理方法研究[A]. 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集[C]. 中国江苏南京: 1998: 290-295.
  [48]土工织物加筋结构的研究进展[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997,17(03):25-28.

  获奖情况
  共计获奖十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项(排名第4),二等奖3项(排名分别为第1、2、5),三等奖3项(排名分别为第2、3、4),其他奖项6项。

  研究生培养
  已指导硕士生毕业16名,在读11名,全程协助指导博士生4名(已毕业1名)

  联系方式
  办公室:岩土楼 电话:025-83787918
  手机:13967150961
  邮箱:yonghuich@163.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简介
  王媛,女,1969年12月生,汉族,民盟盟员,江苏阜宁人,1989年河海大学水工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至1995年河海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1995年获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留校任教,1996年借调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工作,2001年至2002年为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2006年荷兰代尔伏特岩土所访问学者。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美国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地球科学部访问教授。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已发表学术论文八十多篇,参加或主持科研项目三十多项。
  
   ·研究方向
   1.岩土工程渗流与控制
   2.裂隙岩体多场(渗流、应力、温度等)全耦合研究
   3.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堤坝、地下洞室、边坡、基坑等)
   4.与水有关的环境岩土灾害问题(深埋长隧洞涌水与突水、河道崩岸与淤积、堤坝破坏风险分析)

   ·主讲课程
  本科生:“土质学与土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试验”
  研究生:“高等岩石力学”,“岩土工程渗流理论与测试”

   ·学术兼职
   (1)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海岸工程与堤防技术委员会核心委员(ISSMGE,TC1)
   (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4)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
   (6)中国水利学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7)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8)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委会渗流力学专业组成员
   (9)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10)《力学与实践》期刊编委

   ·主要成果
  研究课题
   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堤防渗透变形颗粒模型及细观机理研究,09年12月至11年12月。(项目主持人,总经费6万元)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条件深埋长岩溶裂隙围岩隧洞涌水动态随机预测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0579090),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项目主持人,总经费30万元)
   3.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土体裂隙分布特征及裂隙土饱和渗流规律研究,(项目编号:NCET-07-0253),2007年12月-2010年12月。(项目主持人,总经费25万元)
   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基于随机有限元的堤防渗透失稳风险分析,05年1月至07年12月。(项目主持人,总经费6万元)
   5.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西线超长隧洞TBM施工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之子项---深部陡倾角层状裂隙岩体涌水与突水机理及对隧洞安全影响(项目编号:2006BAB04A06),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子项负责人,负责65万元)
   6.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复杂条件下坝堤溃决机理与风险调控理论”之课题二“堤防溃决水-土耦合动力学机理”(课题编号:2007CB714102),07年7月至11年8月。(课题二第二负责人,负责80万元)
   7.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专题评价,水利部黄委会
  南水北调西线办公室,04年3月至05年3月(项目主持人,总经费189万元)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之子项:“裂隙岩体的渗流与力学特性研究——应力渗流
  耦合3+X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子项负责11万元)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全耦合反分析理论, (项目编号:59909002),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 (项目主持人,总经费15万元)
   10.“南水北调东线台儿庄泵站工程基坑开挖边坡稳定研究”,淮河水利委员会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06年5月至06年12月(项目负责人)
   11.江苏省水利科技重点项目:崩岸预测及防治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水利厅、江都市水利局,2001年7月至2003年6月。(项目主持人)
   12.上海市重点工程项目:上海越江隧道格构型重力式挡墙数值模型计算与分析,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项目负责人)
   13.教学科研项目:“专业课教学中开设英语课堂的实验研究”, 01年7月至03年12月(项目负责人)
   14.江苏省水利科技重点项目:堤防管涌预警预报决策系统研究与开发”,南京市科委、水利局,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第二项目负责人)
   15.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址区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02年12月至03年12月(项目负责人)
   16.朱家山河节制闸拉杆式挡土墙整体应力应变分析,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2001年3月至2001年9月。(项目负责人)
   17.凤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与研究,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2001年3月至10月。(第二项目负责人)
   18.三峡开展同位素示踪探测与计算防渗墙效果的调查研究,三峡开发总公司,1998年10月。(第二项目负责人)
   19.润扬大桥锚碇-基础-土体的三维应力变形分析,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第二项目负责人)
   20.深圳市铁岗排洪河挡墙稳定与变形验算分析,深圳市水务局,2000年6月至12月。(第二项目负责人)
   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特性及分析研究, 1995年至1998年。(主要研究者)
   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液化后土体稳定性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5年至1998年。(主要研究者)
   23.国家水利部重点项目:堤坝在地震液化后的稳定性分析,1996年12月至1999年12月。(主要研究者)
   24.国家电力部九五攻关项目:水布垭高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主要研究者)
   25.国家电力部八五攻关项目:龙滩碾压混凝土渗透特性及渗流应力耦合特性试验研究, 1995年3月。(主要研究者)
   26.国家电力部八五攻关项目:裂隙岩体渗流的基本规律实验及渗流应力全耦合分析方法研究”,1995年10月。(主要研究者)
   27.三峡二期围堰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分析,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1997年8月至1998年12月。(主要计算者)
   28.白沙湾围堤工程静动稳定分析,上海金山石化设计院,1997年1月至1998年6月。(主要计算者)
   29.飞来峡土坝静动稳定分析,珠江水利委员会,1998年12月。(主要计算者)
   30.淮江高速公路高塑性土和膨胀土填筑路基的试验研究,江苏省高速公路指挥部,1999年11月。(主要研究者)
   31.软基上挡土墙设计方法研究及计算程序研制,上海市水利局,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主要研究者)
   32.京沪高速公路化临段大庙山路堑高边坡加固设计研究,山东省公路局,1998年4月至1998年6月。(主要计算者)
   33.上海浦东假山稳定性分析,上海市市政设计院,1998年6月至1999年1月。(主要计算者)

  发表代表性论文
   (1) WANG Yuan, Solutions for 2-dimensional compatibility equations, Accepted by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 2009.
   (2) WANG Yuan, Solutions of torsion problems of elastic prismatical bars with generalized cardioid cross s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 2009
   (3) Li Jinhui, Zhang Limin, WANG Yuan, Fredlund D G, Permeability tensor and REV of saturated cracked soil,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09, 46:928-942.SCI
   (4) 王媛,刘杰,基于敏感性分析的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静态全耦合参数反演,岩土力学,2009,30(2)。EI
   (5) 王媛,王飞,基于非稳定渗流随机有限元的隧洞涌水预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10)EI。
   (6) 王飞、王媛、倪小东,渗流场随机性的随机有限元分析,岩土力学,2009(11) EI
   (7) 倪小东,王媛,王飞,管涌的砂槽试验研究及颗粒流模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6 EI
   (8) 倪小东,王媛. 渗透变形中相似性问题的颗粒流模拟,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10). EI
   (9) NI Xiao-dong ,WANG Yuan. A continuum-discrete hyd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eepage deformation. International Forum on Porous Flow and Applications. 2009 ISTP
   (10)WANG Fei , WANG Yuan. Analysis of Random Characteristics of Seepage Field by SPEM .2009 ISTP
   (11) Zheng Guilan,WANG Yuan,Wang Fei and Yang Jian. Stochastic back analysis of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using generalized Bayesian method.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8, 1(3): 83-92.
   (12)王媛,李冬田,长江中下游崩岸分布规律及窝崩的平面旋涡形成机制,岩土力学,2008,29(4):919-924。EI
   (13)王媛,刘杰,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动态全耦合参数反演,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8)。EI
   (14)王媛,李冬田,王建平,宗国庆,南水北调西线深埋长隧洞引水工程的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6(1):131-133.
   (15)郑桂兰,王媛,王飞,广义Bayes法在渗透系数随机反演中的应用,水利学报,2008,39(4):419-427。EI:
   (16) 郑桂兰,王媛,裴利华,三维非恒定渗流自由面边界积分项的高精度数值积分,水科学进展,2008,19(1):123-128。EI: 081911244963
   (17) 周丽君,王媛,裂隙粘土中硝酸盐渗流模型:CRACK-NP,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11):19-22. EI
   (18) 王媛,刘杰,裂隙岩体非恒定渗流场与弹性应力场动态全耦合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6)。EI
   (19) 孔亮,王媛,剪切荷载对裂隙渗透性影响研究现状,河海大学学报,2007,(1):42-45. (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研究生)
   (20) 夏均民,王媛,孔亮,泛克立格法在渗透系数随机场离散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22(2):85-88. EI:
   (21) 孔亮,王媛,夏均民,非饱和流固耦合双重孔隙介质模型控制方程,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7,22(2):163-165. EI
   (22) 张强林,王媛,岩体THM耦合模型控制方程建立,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7,22(2):139-141. EI:
   (23) 王媛,陈尚星,汪华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崩岸预测模型研究,河海大学学报,2007,35(5):514-517。
   (24) 张强林,王媛,裂隙岩体渗流-应力-温度三场耦合研究现状,河海大学学报,2007,35(5):538-541。
   (25) 曾宏,王媛,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在隧洞工程中的应用,水利学报,2007,增刊,729-732。
   (26) 许胜,王媛,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简化计算分析,路基工程,2007,(4),63-65。
   (27) 张海波,王媛,王鲁明,张伟,裂隙岩体动力特性的试验模拟研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3):309-311.
   (28) 李锦辉,王媛,胡强,三维稳定渗流的随机变分原理及有限元法,工程力学,2006,23(6):21-24。EI
   (29) 李锦辉,王媛,胡强,基于随机有限元的堤防渗透失稳概率分析,岩土力学,2006, 27(10):1847-1850。EI
   (30) 许胜,王媛,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岩土力学 2006年27(增刊):943-947. EI
   (31) 夏均民,王媛,孙振辉,深埋隧洞涌水量的关联类比灰色预测.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6):1086-1088。(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研究生)
   (32) 许胜,王媛,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软基平面等效算法研究,水运工程,2006,(11):87-91。(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研究生)
   (33) 王媛,王学潮,王建平,石守亮,宗国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0):3614-3619。EI
   (34) 王媛,秦峰,李冬田,西线工程区径流模数、岩体透水性研究及隧洞涌水量预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0):3673-3678。EI
   (35) 王媛,汪华安,孙敏,江水位变化对岸坡稳定影响的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增刊:1-5。
   (36) 王媛,刘杰,重力坝坝基渗透参数进化反演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3,25(5):552-556.
   (37) 王媛,浦德明,三向荷载作用下液固耦合平面有限元分析,河海大学学报,2003,31(1):55-59.
   (38) 王媛,陈远忠,轴对称饱和土体结构在多向荷载下的液固耦合问题,岩土力学,2003,24(2):257-261。
   (39) 刘杰,王媛,杨建贵,采用加速遗传算法反演裂隙岩体渗流参数,水利学报,2003,(2):55-60。
   (40) 刘杰,王媛,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渗流参数反演中的应用,岩土力学, 2003,24(2): 237-241。
   (41) 王媛,单裂隙面渗流与应力耦合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83-87。
   (42) 王媛,速宝玉,单裂隙面渗流特性及等效水力隙宽,水科学进展,2002,13(1):61-68. EI
   (43) 刘杰,王媛,地下巷道弹性位移反分析中改进的Gauss-Newton-Marquit方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4):599-603。
   (44) 刘杰,王媛,岩土工程渗流参数反问题,岩土力学,2002,23(2):152-161。
   (45) 刘杰,王媛,一种高效混合遗传算法,河海大学学报,2002,30(2):49-53。
   (46) 王媛,余湘娟,陈晓静,李星召,砂土地基振冲处理效果的有限元评价,河海大学学报,2001,29(3):33-36。
   (47) 刘杰,王媛,岩体流变参数反演的加速遗传算法,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 2001,20(6):24-27.
   (48) 龚利民,王媛,陈晓静,铁岗水库排洪河挡墙失稳原因的探索及治理措施,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21(4): 55-57。
   (49) 王媛,徐志英,速宝玉,复杂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弹塑性全耦合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2):177-181。EI
   (50) 王媛,姜朴,朱俊高,孔彩粉,松粉砂地基地震后堤坝稳定性分析,水利学报,2000,(11):60-64。EI
   (51) 盛金昌,速宝玉,王媛,裂隙岩体渗流-弹塑性应力耦合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3):304-309。EI
   (52) 刘宁,邵国建,王媛,地应力渗流共同作用下洞室围岩加锚稳定的可靠度计算,岩土工程学报,2000,22(6):711-715。EI
   (53) 王媛,严蕴,曹恒进,景春,高速公路过湿粘土路基掺消石灰处理方法的研究,河海大学学报,1999,27(1):74-78。
   (54) 陈建生,王媛,赵维炳,孔中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裂隙岩体渗流,水利学报,1999,(11):20-24。EI
   (55) 陈建生,王媛,赵维炳,钻孔与岩体裂隙斜交渗流场井流理论与示踪方法研究,水利学报,1999,(12):43-47。EI
   (56) 余湘娟,王媛,掺石灰处理膨胀土路基填料的试验研究,华东公路,1999,(2):46-50。
   (57) 殷宗泽,王媛,限制侧向变形的方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河海大学学报,1999,27(岩土工程专辑):9-12。
   (58) 王媛,徐志英,速宝玉,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的四自由度全耦合法,水利学报,1998,(7):55-59。EI
   (59) 王媛,求解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初流量法的改进,水利学报,1998,(3):68-73。 (EI:98074299121)
   (60) 王媛,速宝玉,徐志英,等效连续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的全耦合分析,河海大学学报,1998,26(2):26-30。
   (61) 王媛,朱俊高,殷宗泽,三峡二期围堰陡坡段三维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中国三峡建设,1998年增刊:43-44。
   (62) 王媛,速宝玉,徐志英,粗糙裂隙渗流及其受应力作用的计算机模拟,河海大学学报,1997,25(6):80-85.
   (63) 速宝玉,詹美礼,王媛,裂隙渗流与应力耦合特性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1997,19(4):73-77。
   (64) 王媛,速宝玉,徐志英,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综述,水科学进展,1996,7(3):276-282。
   (65) 王媛,速宝玉,徐志英,三维裂隙岩体渗流耦合模型及其有限元模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3):1-4。
   (66) 王媛,多孔介质渗流与应力的耦合计算方法,工程勘察,1995,(2):33-37。
   (67) 王媛,速宝玉,坝基应力计算中的水荷载组合形式,勘察科学技术,1995,(3):3-7。
  出版专著
   1.参编:《土工原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
   2.参编:《高等土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3.参编:《Soil Mechanic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4.参编:《土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参编:《交通土建软土地基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获奖情况
  成果奖
  (1)“冲击爆炸作用下重要目标毁伤效应及防护技术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排名第6)
  (2)“深埋地下大跨度工程………”,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排名第四)
  (3)高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理论和应用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排名第8)
  (4)交叉裂隙水流模型实验及渗流应力全耦合分析方法研究,国家电力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1月。(排名第4)
  (5)土力学,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江苏省教育厅,2002年12月。(排名第5)
  (6)土力学教材,江苏省一等奖,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1月。(排名第5)
  荣誉奖
  (1)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2007年9月。
  (2)第四届青年科技奖金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6年9月。
  (3)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教育厅,2005年6月。
  (4)民盟江苏省委先进盟员,民盟江苏省委,2004年2月。
  (5)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共青团江苏省委,2003年4月。
  其他奖项
  (1)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的四自由度全耦合法,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南京市政府,1999年11月。(排名第1)
  (2)求解有自由面渗流问题的初流量法的改进,南京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南京市科协,1999年10月。(独作)
  (3)2001年被评为河海大学优秀班导师
  (4)2001年被评为河海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5)2000年被评为河海大学青年岗位标兵
  (6)1998年被评为河海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研究生培养
  已培养
  硕士生:刘杰、杨剑、宋晓晨、汪华安、王昭礼、高福华、秦峰、许胜、李锦辉、裴利华、孙敏、余学彦、倪小东、陈远中、姜辉、张伟、陈尚星、朱建桃、张海波、王翔、欧阳礼捷、许春晓、赵丽晓、李智高、曾宏、顾智刚、冯迪、陈昊海、汤莉、颜凝香、胡小波、陆宇光、许俊红
  博士生:刘杰、许胜、张强林、孔亮、夏均民、倪小东、王飞
  正指导
  硕士生:张超、吴昊辰、夏志皓、巩佳坤、张寅宁
  博士生:秦峰、贾彩虹、冯迪、金华、刘阳

   ·联系方式
  地址:210098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科学馆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电话:025-83787163
  传真:025-83713073
  电子邮件:wangyuan@hhu.edu.cn , hhuwangyuan@hotmail.com
   


  简介
  卢廷浩 教授、博士生导师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
  出生:1949年3月
  学位:工学硕士
  学历与经历:1964.9—1968.11扬州大学 (扬州水利学校) 陆地水文专业
   1968.11—1973.8 水电十四工程局(水电站建设)
   1973.10—1977.1四川大学,水工专业
   1973.2—1980.8 水电十四工程局(水电站建设)
   1980.9—1982.12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
   1982.12--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学科专长:岩土工程 水工
  土木(岩土)注册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监理注册工程师
    
   ·研究方向
  土的基本性质及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土石坝(堤)
  地基基础工程应力变形研究
  环境岩土工程

   ·主讲课程
  土力学(本科),基础工程(本科),高等土力学(研究生),土工数值分析(研究生)

   ·学术兼职
  江苏省地基基础学会委员,南京市地基基础学会副主任

   ·主要成果
  成果鉴定

 


  多年来,主要从事土的基本性质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在水利水电工程和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土的基本性质研究方面,试验及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土的本构关系试验和模型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接触面试验和模型研究;非饱和土固结研究。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重点是:将试验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高面板堆石坝与其它土石坝(堤);地基基础工程;应用程序研制。
  (1)土的本构关系研究
  进行试验、理论模型和应用研究。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检验了几种常用的土的本构模型,
  例如非线性E-u和E-B模型、剑桥模型、椭圆-抛物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等;发展和完善了分部屈服弹塑性模型并提出近似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个用于土石坝(堤)初次蓄水的新的湿化计算模式。考虑了中主应力和应力Lode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实际应用中将模型进行了适当改进和完善。
 (2)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接触面模型研究
  分析研究了Goodman 无厚度单元和Desai有厚度薄层单元等几种常用接触面模型的优缺点,总结了在实际工程中观察到的土与结构间错动或滑动现象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用粘土或砂与混凝土接触进行了小尺寸接触面单剪试验,探索应力应变规律,提出了二维接触面薄层单元本构模型并在实际工程中作了初步应用和验证;模拟实际高面板堆石坝垫层料与混凝土面板间的错动进行了接触面大型单剪试验研究。试验揭示了接触面的应力应变规律,错动位移和破坏特征,观测并记录到粗粒垫层料的剪胀/剪缩特性,提出了接触面薄层单元耦合本构模型,同时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接触面薄层单元厚度的取值,使土与结构相互作用课题的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3)非饱和土研究
  进行非饱和土性质与应用研究,推导了三维非饱和土固结方程。进一步分析指出,一维、二维和三维饱和土固结方程及一维和二维非饱和土固结方程均属于该方程的特例。因而所提出的三维非饱和土固结方程更具普遍意义。
  (4)计算程序研制与在面板堆石坝及其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为了将理论研究成果用于实际工程的计算分析,结合“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其它重点工程项目研究,合作研制了平面和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Biot固结平面和三维有限元计算程序,及相应的前处理程序。已经应用于十多项重点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被同行公认为国內领先、国际先进。
  (5)地基基础工程研究
   从事实际地基基础工程的方案设计、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指导与监测。大型工业厂房地基基础设计、高速公路软基和堤防加固工程,将已取得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于实际工程。例如,参加多条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和堤防加固项目,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勘察和原型观测,一方面用于指导施工,另一方面用于研究土的基本性质。用原型观测资料验证室内试验和改进理论模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研究课题(节选)
   1、双江口水电站心墙堆石坝坝体材料静力特性及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大型接触面试验与模型研究及应用。2007-2009
   2、磷石膏及其混合料工程性质与作为路面基层性能研究,江苏省,2008.3-2010
   3、大渡河金川沥青混凝土坝三维及二维应力变形分析,西北院(委),2007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高应力及复杂加载条件下土石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50639050)2007-2010
   5、班多一级水电站工程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坝体渗透稳定计算,西北院,2005.8-06.5
   6、(Iran)塔里干地下厂房渗流、应力变形三维弹塑性计算,伊朗:(西北院委),2005.2-2005.6
   7、河海大学风雨操场高边坡稳定分析与加固设计,科学馆附楼地基纠偏、加固设计与监测,2004.10-2005.4
   8、长河大坝三维应力变形有限元计算及稳定研究,成都院(委),2004
   9、(绣球公园段)明城墙稳定与整治方案研究,南京市文物局项目,2004.2-2004.9
   10、病险水库大坝评价及加固方案研究,淮委、安徽水科院,2004.8
   11、上海苏州河河口水闸地基基础、结构三维Biot固结计算,华东院(委),2003.2--2003.7
   12、(Iran)塔里干地下厂房开挖、支护、渗流、应力变形二维非线性计算,伊朗德黑兰(西北院委),2002.3-2003.7
   13、(Iran)塔里干高土石坝三维渗流、应力变形动、静力非线性计算,伊朗,德黑兰(西北院委),2002.1-2002.11
   14、黄河公伯峡面板堆石坝三维非线性计算,西北院(委),2001.7.
   15、仪征垃圾坝堆石料大三轴及高压固结试验,安徽水科院,2002.11
   16、江坪河面板堆石坝三维非线性计算,中南院(委),1999.10.
   17、水布垭心墙堆石坝三维非线性分析,国家重点项目,1997.11.
   18、水布垭心墙堆石坝固结变形-渗流耦合分析(比较方案),国家重点项目,1997.11.
   19、清江水布垭面板堆石坝三维静力非线性分析,国家重点项目1997.10
   20、200米以上级高面板堆石坝研究:面板与垫层料接触面单剪及直剪试验研究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1998.11.
   21、200米以上级高面板堆石坝研究:接触面薄层单元耦合本构模型研究与水布垭高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计算,"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1999.6
   22、高面板坝周边缝结构模型试验,"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2000.2
   23、宁通一级公路(南通段)软土路基研究(江苏省1994-1998):
   24、软基上挡土墙设计方法研究及计算程序研制,上海水利工程设计院(委),2000.12.
   25、宽级配砾石土作高堆石坝防渗体研究:宽级配砾石土应力路径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1995.5.
   26、宁高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粉喷桩加固软基原型观测与研究,南京市公路处(委)2000.6.
   27、土力学CAI教学课件研制,国家力学基地项目,2001.3
   28、上海同三高速公路(新农段)软基勘察试验研究,2000.5
   29、深圳铁岗排洪河挡墙(已建)稳定校核与加固方法研究,深圳水务局,2000.8
   30、深圳下坪垃圾场垃圾坝增高方案有限元计算及稳定分析研究,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2000.
   31、深圳下坪垃圾场防渗、稳定及垃圾料试验研究,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2001.
   32、福州多多良音响车间及成品库软基处理设计、施工组织、监测与分析,多多良音响公司(台商),1997.
   33、天生桥一级电站面板堆石坝三维非线性静力计算,"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面板堆石坝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1989
   34、瀑布沟心墙堆石坝非线性及弹塑性三维有限元分析,成都院(委),1992.
   35、土与其它材料单剪特性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与结构的共同作用,1991.
   46、施桥复线船闸下闸首应力变形计算,1987.
  发表论文(节选)
  卢廷浩、施建勇、高玉峰,土力学课程建设与教学体会,第一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2006.8,北京
  陈 亮、卢廷浩、袁俊平,土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研究,第一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2006.8,北京
  袁俊平、陈 亮、卢廷浩,互动式教学在土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第一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2006.8,北京
  陈亮、卢廷浩、袁俊平,土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pp91-93.
  袁俊平、卢廷浩、陈亮,土力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pp212-215.
  卢廷浩、朱俊高,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教学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pp245-248.吴珺华,袁俊平,卢廷浩. 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8,29(增):363-367.
  徐泽友,卢廷浩,丁明武,高塑性黏土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特性[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月
  徐泽友,卢廷浩,王一博. 改良磷石膏混合碎石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8,5.
  徐海波,卢廷浩,陈亮等. 堤防公路纵裂缝成因与治理措施的数值模拟[J].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8,5.
  周爱兆,卢廷浩,王伟. 包裹式加筋土挡墙在城墙修复中的应用. 岩土力学,2005,26(S1)
  卢廷浩,周爱兆,刘尧. 高面板坝失效缝渗流模拟计算与讨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周爱兆,卢廷浩,刘尧. 土与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5):524-528.
   Aizhao Zhou,Tinghao Lu.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in Consideration of Strain Softening and Dilation.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9,2.(SCI检索刊源);
  周爱兆,卢廷浩,徐泽友,丁明武. 接触面等应力增量比路径单剪试验及模型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5.
  卢廷浩,周爱兆,刘尧. 单剪条件下主应力大小及主应力轴方向. 岩土力学. 2010,4.
   A.Z.Zhou, T.H.Lu and Z.P.Gao. Constitutive model of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under constant stress increment ratio stress paths. GeoHun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hallenges And Recent Advances In Pavement Technologies And Transportation Geotechnics,2009.( EI检索)
  刘荣,卢廷浩,垃圾土的复合沉降模型研究,建筑科学 , 2007年23卷12期
  周爱兆,卢廷浩,王伟. 包裹式加筋土挡墙在城墙修复中的应用(EI:05289208054). 岩土力学,2005,26(增刊);
  周爱兆,卢廷浩,吴世龙. 土与结构接触面等应力增量比路径单剪试验研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10.
  周爱兆,卢廷浩. 基于广义位势理论的接触面弹塑性本构模型. 岩土工程学报,2008,10.
   Z. Zhou, T. H. Lu, Z. P. Gao. Constitutive Model of Soil-Structure Interface under Constant Stress Increment Ratio Stress Paths. GeoHunan Intern)
  吴世龙、卢廷浩、杨德喜,石灰改性磷石膏的工程性质研究,江苏建筑 2007 第6期
  杨德喜 卢廷浩 吴世龙 粉煤灰改性磷石膏的工程性质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0卷 241页
  黄亮亮 卢廷浩 面板坝建基面垫层铺盖对大坝渗流的影响分析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4月 第13卷第4期
  卢廷浩,蓄水后土石坝坝体所受浮力问题释疑[J],岩土力学,2008(7)P2009-2010.
   TAO Feifei, LU Tinghao, WEI L L , Modeling on gas generation process of closed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Press USA, 2007.
   WANG Wei, LU Tinghao, SUN Binxiang, LIN Wei.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ime-dependent surface subsidence of coal mining work-out area. Mine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Science Press USA, 2007.
   WANG Wei, LU Tinghao, SUN Binxiang (EI/ISTP收录).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hear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soil-concrete interface during shear fracture proces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348-349): 881-884.
  王伟, 卢廷浩, 周干武. 黏土非线性模型的改进切线模量.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3).
  王伟, 卢廷浩. 基于Weibull曲线的软基沉降预测模型分析. 岩土力学, 2007, 28(4).
  王伟, 卢廷浩, 王晓妮. 软土路基线性加载沉降曲线的研究. 岩土力学, 2006,27(5).
  王伟, 卢廷浩, 宰金珉. 含水率对不同接触面抗剪强度影响直剪试验分析. 岩土力学, 2006,27(s).
  王伟, 卢廷浩, 宰金珉, 王旭东. 基于超静孔压消散的静压桩极限承载力研究. 岩土力学, 2005, 26(11).
  王伟, 卢廷浩, 宰金珉. 单桩极限承载力时间效应估算方法比较. 岩土力学, 2005, 26(s1).
  卢廷浩,王伟. Improved shear stress-strain model of soft soil based on potential energy dissipation theory. Soft Soil Engineering, Taylor & Francis Group, London, 2006,10:731-734.
  卢廷浩, 王伟, 王晓妮.(Ei收录)土与结构接触界面改进直剪试验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6,(1):82-85.
  王伟, 卢廷浩, 宰金珉. 预制桩承载力时效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水运工程, 2004,(11):9-13.
  周爱兆,卢廷浩,吴世龙,土与结构接触面等应力增量比路径单剪试验力学特征研究,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28(5).
  宋新江、卢廷浩、李炳蔚,砂样平均粒径计算方法探讨,河海大学学报,2008,36(1),P121-124
  吴世龙,卢廷浩,杨德喜,石灰改性磷石膏的工程性质研究,江苏建筑 2007 第6期,pp49-51
  杨德喜, 卢廷浩, 吴世龙,粉煤灰改性磷石膏的工程性质研究,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0卷,pp241-243
  卢廷浩,周爱兆,刘尧,高面板坝失效缝渗流模拟计算与讨论,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Vol. 39,2007(增).
  王传文,卢廷浩. 冲击压实技术在不同土质路基压实中的试验分析比较.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7.
  王传文,卢廷浩. 采用冲击压实技术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与实例. 水利经济[J], 2007.
  黄亮亮,卢廷浩. 面板坝建基面垫层铺盖对大坝渗流的影响分析. 水利科技与经济[J], 2007, (13).
  王伟,卢廷浩. 基于Weibull曲线的软基沉降预测模型分析. 岩土力学[J], 2007, (28)4.
  王传文、卢廷浩,冲击压实技术在路基的应用试验分析,江苏建筑,2007第一期,总111期.
  朱凯、卢廷浩、周爱兆,面板堆石坝垂直缝局部失效渗流量数值模拟计算,水电2006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10, 昆明,论文集
  刘飞飞、周爱兆、卢廷浩,面板坝垂直缝局部失效渗流稳定性分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4(1): 94~97
  张晓强、卢廷浩、周爱兆,面板坝垂直缝失效渗流场有限元模拟,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12
  刘荣、卢廷浩,垃圾土沉降的Logistic模型应用研究工业建筑2005.11,35(11)pp53-56
  侯新宇、卢廷浩,单支撑基坑支撑施加时机的数值研究,江苏建筑,2006年第4期
  卢廷浩,王伟,王晓妮。土与结构接触界面改进直剪试验研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第1期
  王晓妮,卢廷浩,王伟。土体非线性模型的分段剪切模量。河海大学学报,2006,第3期.
  陈亮,卢廷浩,袁俊平,理工科专业课远程网络教学技术探讨,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专辑,2005.12
  袁俊平,陈亮,卢廷浩,关于理工科网络课程建设的思考,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专辑,2005.12
  周爱兆,卢廷浩, 王伟。 包裹式加筋挡墙在城墙修复中的应用。岩土力学,2005,增1.
  李治, 王伟,卢廷浩。坡顶临近有建筑物的陡坡开挖及护坡设计。 河海大学学报, 2005,增.
  宋新江,曹军义,卢廷浩。病险堤坝渗流与稳定现状分析。治淮 2005,第五期
  王伟,陈剑,卢廷浩。苏州河河口水闸三维固结有限元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2):2054~2058(已被Ei检索)
  曾军军,卢廷浩,王伟。洞室围岩喷锚支护等效锚固压力法有限元模拟。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增):108~111
  颜国卿,卢廷浩,王伟。付冲拱坝病险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增):63~66
  曹军义,卢廷浩,朱旋。考虑墙后潜在滑动面时主动土压力计算。结构工程师2004,20(增).
  卢廷浩、高贵全、陈剑,蓄水后土石坝应力变形有效应力算法,岩土力学(No.2,2005)卢廷浩,袁俊平,Prediction & Prevention of Inconsonant Deformation between Face and Body of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第四届国际大坝会议,中国南京,2004.10
  卢廷浩,应重视和研究教学过程,河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2.
  卢廷浩等,教学过程与专业导师制实践,河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2
  王伟、陈剑、卢廷浩,苏州河河口水闸三维固结有限元计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3(12)2004.
  卢廷浩,袁俊平,面板坝的面板"脱空"预测与防治,红水河,No.1,2004.3
  卢廷浩,考虑粘聚力和墙背粘着力的主动土压力公式,岩土力学,No.4, 2002
  卢廷浩,面板坝周边缝结构模型试验及本构关系研究,红水河,No.3,2002.
  卢廷浩,鲍伏波,接触面薄层单元耦合本构模型,水利学报,No.2, 2000.
  卢廷浩,汪荣大,瀑布沟土石坝防渗墙应力变形分析,河海大学学报,No.2,1998.
  卢廷浩,汪荣大,瀑布沟土石坝心墙应力变形分析,河海大学学报,No.4,1997.
  钱玉林,卢廷浩,宽级配砾石土应力路径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 ,No。2, 1996
  卢廷浩,非饱和土三维固结问题探讨 ,成都科技大学报 ,No.1 , 1996.
  卢廷浩,土石坝空间单元网格自动剖分,岩土工程学报,No.2,1991.
  出版专著
  《土力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
  《土力学》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2.1(第一版),2005.5(第二版)
  《高等土力学》,主编,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岩土数值分析》,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3.
  《土力学CAI》教学课件,负责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土力学与地基》(参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现代卫生填埋场的设计与施工》(合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交通土建软土地基工程手册》(参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广东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实用技术》(参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获奖情况
   1、"七.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土质心墙体堆石坝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参加,1993.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的变形规律研究,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参加,1987.
   3、江苏省重点工程:京杭运河续建工程(江苏段),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参加,1988.
   4、宽级配砾石土作高堆石坝防渗体研究,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7,1997..
   5、二灰(土)桩加固高等级公路软基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3,1999.
   6、深圳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中的水平防渗特性研究,校科技进步奖2等,排名2,2002年。
   7、高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理论和应用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2007.12
   8、《岩土数值分析》,获江苏省研究生一类优秀课程,负责人排名1,2009.9
   9、土力学(本科生学位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排名1,2009年;
   10、土力学(本科生学位课程),获江苏省精品课程,负责人排名1,2002年,及2008年;
   11、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土力学》(第二版),2007
   12、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7
   13、王伟"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的指导教师,2007
   14、高等土力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排名4,2003。
   15、《土力学》获河海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排名1,2004
   16、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个人奖),河海大学,2003年。
   17、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河海大学教学成果2等奖,排名4,2003年。
   18、专业导师制的教学实践,河海大学教学成果2等奖,排名3,2003年。
   19、严恺教育奖,二等(个人奖),2004.10
   20、获得民盟江苏省委"优秀教师"荣誉表彰(个人奖),2004.9。
   21、《土力学》(教材体系)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2005.1
   22、《土力学》获徐芝伦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10
   23、徐洋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的指导教师,2002年
   24、河海大学奖项多次(获奖教金三次、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工作先进个人等)。
  
   ·研究生培养
  指导博士生10名
  其中:王伟 获2007年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指导硕士生55名,其中工程硕士16名
  其中:徐洋 获2002年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邮编:210098
  电话:025-83787035(o)
  传真:025-83713073
  Email:
  
   


  简介
  刘汉龙,男,1964年3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86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1989年7月和1994年7月分别在河海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至1995在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访问研究,1996至1997年在日本国立港湾技术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7月在河海大学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8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2000年和2003年两次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2004年和2005年分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任访问教授。现任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院长,岩土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
  土动力学特性与岩土地震工程
  软土力学特性与地基基础工程
  环境岩土力学与防灾减灾工程
  
   ·主讲课程
  本科生:土力学
  研究生:土动力学、现代岩土力学、现代岩土工程技术
  留学生:Soil Dynamics

   ·学术兼职
  国际学术兼职: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基础工程委员会委员(ISSMGE, TC36)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海岸岩土减灾与修复委员会委员(ISSMGE, TC39)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环境委员会委员(ISRM, CE)
  国际标准化组织岩土工程抗震标准专家组成员(ISO/TC98/SC3/WG10)
  多国岩土灾害防御与修复联合工作组织执行委员(JWG-DMR)
  国内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工程技术组第四、五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国内学报兼职: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副主编
  《Geomechanics and Geoengineer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国际编委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会委员,副主编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副主编
  《岩土工程界》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
  《岩土力学》编委会委员
  《振动工程学报》编委会委员

   ·主要成果
  作为项目负责人已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重点基金1项、杰出基金1项、面上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科技计划3项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三大检索收录有125篇次,主编或参编专著及规程6部,获得国家专利26项。6次担任国际性学术大会主席和副主席,6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7次担任全国性学术会议主席或副主席,8次在全国性学术大会上做大会报告和特邀报告。
  科研项目:
   1.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高土石坝静、动力学特性与应力变形分析 , 项目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 高应力及复杂加载条件下土石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 项目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 , 项目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真空荷载作用下软土蠕变特性与微观结构特征研究 , 项目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震液化引起的地面大位移研究, 项目负责人
   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现浇X形桩技术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 项目负责人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地基的变形机理研究 , 参加
   8.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大面积超软土地基复式负压快速固结技术开发 , 刘汉龙
   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潞王坟膨胀岩试验段现场试验合作研究 , 参加
   1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重点项目: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 项目负责人
   11.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科技项目: 高速铁路深厚软土地段地基加固处理与路基填筑技术综合试验研究 , 项目负责人
   12.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高土石坝地震灾变模拟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 项目负责人
   13.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浙江省关于处理已通车高速公路软基桥头路堤沉降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 , 项目负责人
   14.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项目: 大型工程软土地加固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
   15. 江苏省省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外秦淮河综合整治专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
   16.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马山抽水蓄能电站大坝试验与数值分析 , 项目负责人
   17.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杭千高速公路PCC桩软基加固设计与应用研究 , 参加
   18.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 : 江苏省临海高等级公路(南通段)软基处理专题咨询 , 项目负责人
   19. 省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南京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膨胀岩地基处理专题研究 , 项目负责人
   20. 省级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和超轻质路堤在江苏沿海高速路应用 , 项目负责人
   21. 江苏省教委科技计划项目: 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管桩技术 , 项目负责人
   22. 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 黄土地震液化后大变形特性研究及试验研究与分析, 项目负责人
   23.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城市地铁地基液化及地铁车站结构抗震研究, 项目负责人
   24. 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砂土液化本构模型研究, 项目负责人
   25. 南京市人事局:南京地铁地基液化及抗震减灾措施研究, 项目负责人
   26. 重大工程科技项目: 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长隧洞岩体力学特性与围岩稳定性分 , 项目负责人
   27. 重大工程科技项目: 三峡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技术研究及实践科研总 , 项目负责人
   28. 重大工程科技项目: 毛尔盖心墙堆石坝三维静动力应力应变研究技术开发 , 参加
   29. 重大工程科技项目: 云鹏水电站心墙堆石坝动力三维有限元应力应变研究技术开发 , 参加
   30. 重大工程科技项目: 毛尔盖水电站心墙堆石坝动力三维有限元应力应变研究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
   31. 重大工程科技项目: 两河口砾石土心墙堆石坝三维动力应力应变与稳定性计算分析研究及坝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 项目负责人
   32. 工程应用 : 温州民科基地大面积吹填场地(1880亩)地基处理 , 项目负责人
   33. 工程应用 : 新建基坑下既有地铁隧道隆起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 项目负责人
   34. 工程应用 : 波浪荷载作用下装配式填石坝的动力稳定及海床液化分析 , 项目负责人
   35. 工程应用 : 水牛家水电站三维(二维)静、动力有限元计算模型开发 , 项目负责人
   36. 工程应用 :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项目负责人
   37. 工程应用 : 江扬集团滨江船厂干船坞围堰及基坑边坡现场补充观测与分析 , 项目负责人
   38. 工程应用 : 无锡马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应力变形 , 项目负责人
   39. 工程应用 : 秦淮河堤防边坡稳定分析与加固研究 , 参加
   40. 工程应用 : 杭金衢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龙山以南软土地基真空预压 , 项目负责人
   41. 工程应用 : 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三维稳定应力分析 , 项目负责人
   42. 工程应用 : 玉环县漩门三期围垦工程PCC桩海堤协作设计, 项目负责人
   43. 工程应用 : 南京河西纬八路西延工程软土地基监测, 项目负责人
   44. 工程应用 : 上海沪青平高速公路真空预压软基加固试验 , 项目负责人
   45. 工程应用 : 上海同三高速公路真空预压软基加固试验, 项目负责人
   46. 工程应用 : 江苏鞋城防洪墙稳定分析 , 项目负责人
   47. 工程应用 : 萍乡电厂灰场初期坝永久处理方案及子坝加高试验分析 , 项目负责人
   48. 工程应用 : 南京长江堤防软基加固与稳定分析, 项目负责人
   49. 工程应用 : 九江电厂灰坝动静试验与动力分析, 项目负责人
   50. 工程应用 : 跋山水库土坝动力分析, 项目负责人
  论文论著:
   1 《 Fully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n post-liquefied sand based on modified Finn model 》 第二届国际FLAC/DEM研讨会 2011
   2 《 复合加筋排水褥垫加固软基影响因素 》 铁道建筑 2010
   3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X-SECTION CAST-IN-SITU CONCRETE PILE 》 第四届中日岩土工程研讨会 2010
   4 《 抗液化刚性排水桩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 》 土木工程学报 2010
   5 《 饱和砂土液化前高孔压状态的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 世界地震工程 2010
   6 《 高土石坝建设关键技术问题述评 》 河海大学学报 2010
   7 《 EPS 颗粒轻质混合土的蠕变模型研究 》 岩土力学 2010
   8 《 强夯加固地基的土体竖向位移计算方法研究 》 岩土力学 2010
   9 《 城际快速铁路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新技术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
   10 《 加筋堆石料的动残余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11 《 高喷插芯组合桩荷载传递机制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10
   12 《 水平荷载作用下PCC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 》 岩土力学 2010
   13 《 A new elliptic-parabolic yield surface model revised by an adaptive criterion for granular soils 》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0
   14 《 筑坝反滤料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 》 岩土力学 2010
   15 《 爆炸荷载下土石坝动力响应特征的数值模拟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0
   16 《 可回收式锚杆抗拔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10
   17 《 Critical behavior of high-density silt under cyclic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after different initial consolidation ratio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mechanics and Geotechnics:From Micro to Macro 2010
   18 《 粗粒土应力诱导各向异性真三轴试验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19 《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coarse-grained soil by true triaxial tests 》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0
   20 《 现浇X形桩竖向承载特性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21 《 一种散粒体材料破坏准则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22 《 废弃轮胎橡胶颗粒轻质混合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3 《 废弃轮胎橡胶颗粒轻质混合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10
   24 《 X形混凝土桩抗拔特性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10
   25 《 压实膨胀土路基的膨胀变形规律研究 》 岩土力学 2010
   26 《 多层地基中PCC桩水平荷载桩的数值解 》 岩土力学 2010
   27 《 Effects of PCC pile spacing on expressway embankment settlement control 》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2010
   28 《 粗粒料级配缩尺后压实密度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10
   29 《 Analytical solution on vertical dynamic responses of PCC piles in soft soil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und Improvement Technologies and Case Histories 2009
   30 《 桩承式加筋路堤的现场试验及数值分析 》 岩土力学 2009
   31 《 边界面模型在ABAQUS的开发应用 》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2009
   32 《 水平地层地震动力反应分析 》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2009
   33 《 密度和围压对粗粒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9
   34 《 Use of large-diameter、cast-in situ concrete pipe piles for embankment over soft clay 》 geotechnique 2009
   35 《 New methods for measuring the installation depth of 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s 》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09
   36 《 A new type of prefabricated vertical drain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09
   37 《 Use of large-diameter、 cast-in situ concrete pipe piles for embankment over soft clay 》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2009
   38 《 强夯作用下接触应力与土体竖向位移计算 》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9 《 现浇X型混凝土桩截面几何特性研究 》 中国铁道科学 2009
   40 《 带承台高喷插芯组合单桩荷载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41 《 大型桩基模型试验系统的开发 》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42 《 重力码头地震旋转与滑动耦合运动下的残余位移简易算法 》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43 《 PCC 桩水平承载特性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44 《 真空预压条件下地下水位测试新方法及其应用 》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45 《 新型可回收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 》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2009
   46 《 土石坝下游坝坡砌块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评价 》 岩土力学 2009
   47 《 可液化回填土中重力码头地震旋转残余角位移的拟动力法计算 》 土木工程学报 2009
   48 《 含地下水的回填砂土重力式岸墙地震残余角位移的拟静力计算 》 水利学报 2009
   49 《 土石坝动力分析的改进二次加速度积分法 》 岩土力学 2009
   50 《 Analysis of stress distribution in large diameter concrete pipe pile supported embankment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ound Improvement Technologies and Case Histories 2009
   51 《 鼓式土工离心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 岩土力学 2009
   52 《 浆固碎石桩单桩轴向荷载传递分析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9
   53 《 2-D Biot consolidation FEM Analysis of subgrade improved by combined drainage and reinforcement cushion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54 《 复合加筋排水褥垫软土路堤排水设计方法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8
   55 《 复合加筋排水褥垫加固路基有限元计算 》 岩土力学 2008
   56 《 In-situ study on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Y-shaped vibro-pile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57 《 砂-聚苯乙烯颗粒轻质填料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58 《 Vibration Isolation Behavior of EPS Reinforced Highway Embankments 》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2008
   59 《 格栅碎石桩技术及现场试验研究 》 西部探矿 2008
   60 《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combined action of cushion and embankment fills in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61 《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stress ratio between pile and soil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cast-in-situ concrete thin-wall pipes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62 《 Shear behavior of coarse aggregates for dam construction under varied stress paths 》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8
   63 《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ient waves in low strain integrity tests on cast-in-situ concrete thin-wall pipe piles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64 《 真空-堆载预压作用下软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08
   65 《 Test study on creep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clayey soils under consolidation by vacuum-surcharge combined preloading method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66 《 Influence of reinforced cushion in PCC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67 《 加筋褥垫层在PCC桩复合地基中的影响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68 《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分析 》 岩土力学 2008
   69 《 Fundament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polluted by acid and alkali in laboratory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70 《 酸碱污染土基本物理性质的室内测试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71 《 应力路径条件下堆石料剪切特性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72 《 堆石料剪胀特性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73 《 桩承加筋路堤中路堤与褥垫层共同作用理论分析 》 岩土力学 2008
   74 《 Influence of cushion on dynamic response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thin-wall Pip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under lateral seismic excitation 》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REHABILITATION-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DMAR08 in Nanjing 2008
   75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eal-time safety evaluation software system for embankment dams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76 《 土石坝安全实时评价系统研究与开发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77 《 Laboratory tests on com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olluted by acid and alkali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78 《 酸碱污染土压缩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79 《 Influence of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n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of gravel 》 岩土工程学报 2008
   80 《 Coupled hydraulic-mechanical analysis of large deformation induced by post-liquefied sand 》 Advances on coupled Thermo-hydro-mechanical-chemical processes in geosystems and engineering 2007
   81 《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Duncan-Chang constitutive model in FLAC3D 》 岩土力学 2007
   82 《 Non-linear radial consolidation of sand-drained ground with varying volume compressibility and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83 《 深厚场地大型桥梁桩基础随机地震反应及可靠性分析 》 岩土力学 2007
   84 《 负摩擦作用下PCC桩沉降计算 》 岩土力学 2007
   85 《 不同固结压力下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07
   86 《 饱和粉土液化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07
   87 《 Analytical solution to settlement of cast-in-situ thin-wall concrete pip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 COMPUTATIONAL SCIENCE - ICCS 2007、 PT 3、 PROCEEDINGS 2007
   88 《 Laboratory study of permeability of lightweight soil with EPS under different consolidation pressures 》 岩土力学 2007
   89 《 Test study on post-liquefaction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silt ground 》 岩土力学 2007
   90 《 Calculation of settlement of PCC pile subjected to negative skin friction 》 岩土力学 2007
   91 《 Stochastic seismic response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large pile group foundation for bridge on deep overburden layers 》 岩土力学 2007
   92 《 Performance of a geogrid-reinforced and pile-supported highway embankment over soft clay: Case study 》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7
   93 《 现浇薄壁管桩在低应变瞬态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解析解 》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94 《 Analysis of bearing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cast-in-situ concrete thin-wall pipe piles under vertical loads 》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95 《 Study on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polluted soil 》 岩土力学 2007
   96 《 Behaviors of PCC pile under lateral loading lest 》 岩土力学 2006
   97 《 Pipe pile installation effects in soft clay 》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ICE 2006
   98 《 液化及液化后砂土的流动特性分析 》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99 《 Test study on compression and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light heterogeneous soil mixed with expanded polystyrene 》 岩土力学 2006
   100 《 Research on pile-soil stress ratio of grouting gravel pile with capping plate under embankment load 》 岩土力学 2006
   101 《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arge-diameter driven cast-in-place concrete thin-wall pipe pile 》 PROCEEDINGS OF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VOLS 1-5 - GEOTECHNOLOGY IN HARMONY WITH THE GLOBAL ENVIRONMENT 2006
   102 《 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的压缩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06
   103 《 基于随机地震反应的桥墩-群桩-土相互作用研究 》 岩土力学 2006
   104 《 Effect of different mixing ratios of polystyrene pre-puff beads and cement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lightweight fill 》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06
   105 《 PCC桩复合地基褥垫层作用数值分析 》 岩土工程学报 2006
   106 《 Analysis of random responses to earthquake of parallel base isolated structure 》 岩土力学 2006
   107 《 并联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随机响应分析 》 岩土力学 2006
   108 《 真空预压技术对软粘土物理与力学属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英文) 》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2005
   109 《 Vacuum and surcharge combined axi-symmetric consolidation of soft clayey soils 》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5
   110 《 Laboratory study for effects of vacuum preloading 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ft clayey soils 》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05
   111 《 近岸水平场地液化侧向大变形机理及软化模量分析方法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5
   112 《 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三轴压缩试验研究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5
   113 《 Undrained cyclical torsional shear tests on saturated sand in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 岩土力学 2005
   114 《 车辆荷载作用下公路软基沉降的拟静力计算方法研究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15 《 Study on quasi-static settlement computation method of highway in soft ground induced by vehicle loads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16 《 不同变位模式下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的计算与分析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5
   117 《 淤泥质酸性土水泥土强度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05
   118 《 几个影响室内土动力试验的重要试验参数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5
   119 《 Research on influential depth of vehicle load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 岩土力学 2005
   120 《 Review on damage model for brittle materials under impact load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21 《 FLEM for ground subsidence calculation and data field expression model based on GIS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22 《 青藏铁路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 》 铁道标准设计 2005
   123 《 全面培养聋生社会能力的探索与实验 》 赤峰学院学报 2005
   124 《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weight mixed soil 》 岩土力学 2005
   125 《 轻质混合土技术开发与工程特性 》 岩土力学 2005
   126 《 Factors influencing on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light soil mixed polystyrene 》 岩土力学 2005
   127 《 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 》 岩土力学 2005
   128 《 Erective Sea Embankment with PCC Piles 》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2005
   129 《 堆石粗粒料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05
   130 《 Simulating natural packing process of sand grains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 》 岩土力学 2005
   131 《 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砂土的自然堆积过程 》 岩土力学 2005
   132 《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lows and Packing for Sand Grain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Boundaries 》 Recent Development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Soft Ground-CISMGE-JGS Shanghai 2005
   133 《 冲击载荷下脆性材料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34 《 基于GIS的地下开挖沉陷计算的有限层法及数据场表达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35 《 Time-travel analytical method for earthquake-induce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building foundation using FEM 》 岩土力学 2005
   136 《 建筑物地基不均匀震陷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 》 岩土力学 2005
   137 《 可液化地基上建筑物不均匀震陷机制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38 《 堤防水泥固化培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39 《 真空预压法提高软基承载力效果研究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40 《 砂井地基数值计算中的三维排水板单元及其验证 》 岩土工程学报 2005
   141 《 深厚软基上海堤工程现场试验及有限元反分析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5
   142 《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中PVD单元的构造及应用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5
   143 《 Laboratory test of vacuum preloading and vacuum combined surcharge preloading 》 岩土力学 2005
   144 《 真空预压法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室内试验研究 》 岩土力学 2005
   145 《 随机地震激励下群桩-土-桥墩相互作用分析 》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
   146 《 土-结构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基底地震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5
   147 《 Study on laboratory test of vacuum and surcharge preloading 》 岩土力学 2005
   148 《 粉土动力特性研究综述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5
   149 《 Study on mechanism for negative skin friction of cast-in-situ concrete thin-wall pipe pile 》 岩土力学 2005
   150 《 PCC桩负摩阻力作用机理初探 》 岩土力学 2005
   151 《 潮汐对南通长江堤防渗流影响试验分析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5
   152 《 现浇薄壁管桩成桩振动影响研究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5
   153 《 现浇薄壁管桩(PCC)沉桩试验研究 》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
   154 《 Application of cast-in-place thin-wall concrete piles to Wei-Wu highway 》 岩土力学 2005
   155 《 现浇薄壁管桩在威乌高速公路软基加固中的应用 》 岩土力学 2005
   156 《 现浇薄壁管桩(PCC)荷载变形特性 》 岩土力学 2005
   157 《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cast-in-place thin-wall concrete piles 》 岩土力学 2005
   158 《 Testing study on the swelling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ed sandstone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59 《 红山窑膨胀红砂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获奖情况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1.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技术,2010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2.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及复合地基技术与应用,2010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3.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研究,201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 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4.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加固公路软土地基试验研究,2010年度浙江省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5. 冲击爆炸作用下重要目标毁伤效应及防护技术研究,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6. 快速高真空击密法软地基处理方法,2007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明奖三等奖
   7. 高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理论和应用,200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8. 钻地武器爆炸震动环境下基础设施破坏效应及其安全评估方法,2007年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9. 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新型薄壁管桩处治技术应用研究,2005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0.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高坝与深埋地下洞室群关键技术研究,2005年度江苏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1. 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和地下洞室群关键技术研究 2004年度河海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2. 基于GIS的地表塌陷损害可视化评价系统及其应用,2003年度山东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3.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及高速公路深厚软基中应用研究,2003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4.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在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处理中应用,2003年度河海大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5. 振动沉模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技术及其应用,2003年度河海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6.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简化设计方法的研究 2002年度上海公路学会优秀论文奖
   17. Effective Stress Analyses for Port Structures,1998年度日本地盘工学会优秀论文奖
   18. 随机地震作用下地基及土石坝永久变形分析,1998年度河海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 高土石坝动力分析及抗震工程措施研究,1998年度国家电力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 奖
  
   ·研究生培养
  先后培养了博士后5名,博士生49名,硕士生38名。
  目前在站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
  
   ·联系方式
  邮编:210098
  电话:025-83786918
  传真号码:025-83713073
  E-mail:

 


  简介
  吉伯海: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桥梁工程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钢桥抗震、钢桥维护及钢与混凝土组合桥梁。1986年扬州工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留校任教。1991-2002年在日本留学、工作近12年。1991年5月至1994年3月,日本大同工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4月至2002年8月,日本爱知工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4月至1999年3月,在株式会社日本综合技术及千代田咨询公司等从事钢桥设计和研究工作。在株式会社日本综合技术咨询公司工作期间,曾主持设计了日本本四联络桥公团最后一座跨海大桥-新尾道桥(钢斜拉桥)的上部结构(钢箱梁、钢主塔)的全部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工作(1994-1997),同时承担了课题“新尾道大桥动力特性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的 主要研究工作(1995-1996)。
  2002年回国至今,以第一作者发表(包括学生为第一的第二署名)的全国核心期刊及其以上论文50多篇,其中EI检索17篇,SCI检索1篇。获国家授权专利3项。完成译著1部(署名第1)。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署名第1)1项。近年来主持承担的主要纵向类课题有: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863”分项子课题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1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B类)1项、交通部联合科技攻关项目1项、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浙江省交通厅科技计划项目1项。
  
   ·研究方向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桥梁
  桥梁抗震、维护及灾后修复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桥梁工程,组合结构
  研究生课程:桥梁工程,组合结构桥梁
  
   ·学术兼职
  (1)中国公路学会结构与桥梁分会理事
  (2)江苏省公路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3)致公党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支部副主委
  (4)江苏省侨界青年总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5)江苏省地震协会理事
  
   ·主要成果
  (1)译著
  宇佐美勉著. 吉伯海,高圣彬,译. 钢桥抗震与损伤控制设计指南—基础篇.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8.10.
  (2)论文
   [1] Fu Zhong-qiu, Ji Bo-hai, Lv Lei and Zhou Wen-jie. The behavior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lender column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Int. J.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2011,7(2):144-156.(SCI)
   [2] 吉伯海,傅中秋,瞿涛,雷 笑,莫海峰. 钢管轻集料混凝土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EI,2011年12月刊出)
   [3] Bohai Ji, Zhongqiu Fu, Lei Lv, and Ming Ya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Constrained by Steel Tube. GeoHun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I Hunan, Changsha,2011. (EI,2011年5月刊出)
   [4] Donghua Chen, Bohai Ji. Approximate Importance Sampling Approach Based on DSmT in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GeoHun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I,Hunan, Changsha,2011. (EI,2011年5月刊出)
   [5] Dong-Hua Chen_, Bo-Hai Ji_, Xiu-Hua Tangy, Yu-Qiang Zhang z Yong-Hui Chen. Sensor Network Based Synchronous Lifting Technology in Bridge Reconstruction. The 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CET 2010), China Jiaozuo,2010.11:4788-4795 (EI)
   [6]吉伯海,傅中秋. 近年国内桥梁倒塌事故原因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2010,43(S): 495-498.(EI)
   [7] 傅中秋,吉伯海,孙媛媛,胡正清. 钢管轻集料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 2010,41(5):1961-1966. (EI)
   [8] 傅中秋,吉伯海. 长细比对钢管轻集料混凝土轴压柱受力性能的影响. 工业建筑2010,10(1):123-126.
   [9] 吉伯海,陈冬华,徐声亮,葛汉彬,马麟. 单柱式钢箱形桥墩抗震性能校验方法. 河海大学学报,2010,38(4):436-441.
   [10] 吉伯海,傅中秋,沈云,彭昌宪,黄春晖. 圆钢管轻集料混凝土抗弯刚度计算方法的探讨. 建筑结构,2009,39(6):47-49.
   [11] 傅中秋,吉伯海,胡正清,高建明. 钢管轻集料混凝土长柱轴心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 东南大学学报,2009,39(3):546-551.(EI)
   [12] 傅中秋,吉伯海,陈晶晶,彭昌宪. 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组合界面的黏结滑移性能. 河海大学学报,2009,37(3):317-322.
   [13] 吉伯海,胡正清,陈甲树,周文杰. 圆钢管轻集料混凝土构件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07,40(8):35-40.(EI)
   [14] 吉伯海,周文杰,胡正清,沈云. 核心混凝土性能对钢管混凝土稳定系数的影响研究. 世界桥梁,2007:39-41.
   [15] 吉伯海,周文杰,王晓亮. 钢管轻集料混凝土中长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07,28(5):118-123.(EI)
   [16] Bohai Ji , Zhengqing Hu, Wenjie Zhou, Jiashu Chen, Xiaoliang Wang.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filled circular steel tube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2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tructural Egineering. Tongji Univ.,Shanghai,China,December 4-6,2007,128-135.
   [17] 吉伯海,陈甲树,王晓亮等. 受荷方式对钢管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的影响. 东南大学学报(中文版),2006 ,36 (4):590-595.(EI)
   [18] 吉伯海,杨明,陈甲树等. 钢管约束下轻集料混凝土的紧箍效应及强度准则. 桥梁建设,2006,4:11-14.
   [19] 吉伯海,杨明. 刚节点钢连接梁循环静载试验. 工业建筑,2005,35(11):14-16.
   [20] 吉伯海,王晓亮,马敬海,杨明. 钢管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05,26(5):60-65.(EI)
   [21] 杨明,周文杰,王晓亮,吉伯海. 钢管高强陶粒混凝土短柱的轴压试验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172-174.(EI)
   [22] 吉伯海,张杰. 三角钢管截面构件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 桥梁建设,2004,2:20-23.
   [23] 吉伯海,高建明,张杰. 传递矩阵法在钢斜拉桥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东南大学学报,2004,34 (6):838-841.(EI)
   [24] Ji Bohai, Gao Jianming, Aoki Tetsuhiko. Static cyclic-loading test on new type of rigid connection of steel girder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pier.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2003.12,19 (4):368-372.(EI)
   [25] Bohai JI, Susantha K.A.S, Tetsuhiko AOKI. Cyclic Loading Test on Rigid Connec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Pier and Steel Girder. Fib Symposium-Concrete Structures in Seismic Regions,Atns,May2003.
   [26] 吉伯海,郭暁光,青木徹彦. 鋼桁-コンクリート橋脚の剛結構造に関する一提案と繰返し載荷実験. 日本混凝土工学论文集. 第13卷第3号,2002年9月.
  (3)专利
  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新型实用专利1项,多项公示中

   ·获奖情况
  (1)2010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五)
  (3)河海大学2004-2008年度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二)
  (4)2007年江苏省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5)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胡正清), 获2005年度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
  (6)指导硕士生学位论文(周文杰),获2007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
  
   ·研究生培养
  培养博士生7名(留学生1名),硕士生26名(留学生1名),毕业硕士生16名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25-83786832
  手机:13062544056
  邮箱: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210098
  
   


  简介
  朱召泉 教授 土木工程系主任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79.9-1983.6 河北农业大学水利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9-1986.6 河海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4.9-2000.6 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学位课程学习和部分学位论文工作后,因办理国外移居未进行论文答辩。
   1986.7—至今,分别在河海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系、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学院和土木与交通学院的土木工程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务。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钢结构的数值计算、钢结构稳定性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
  研究方向二:水工金属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试验及安全加固研究。
  
   ·主讲课程
   1、水工钢结构 ------水工、港航、基地水工班、基地港航班本科生
   2、钢结构稳定理论 ----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
   3、钢结构、钢结构设计---土木工程试点班、基地土木班本科生
   4、Tall Buildings(高程建筑 )----留学研究生
   5、Stability Theory of Steel Structures--留学研究生
  
   ·学术兼职
   1、江苏土木工程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2、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招投标评标专家(金属结构)
   3、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委员
   4、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5、江苏省建筑质量鉴定专家库成员
   6、江苏省建筑工程招投标评标专家库成员(钢结构及幕墙工程)
  
   ·主要成果
  代表性科研项目:
   1、“三峡升船机承船厢结构研究”,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系列课题;
   2、“三峡船闸人字门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八五”攻关课题;
   3、“乌江洪家渡水电站钢结构厂房的静动力及抗震性能分析”,水电部贵阳院;
   4、“船闸工作闸门安全评价分析研究”,江苏省交通厅航道局;
   5、“高石碑船闸三角门空间结构分析研究”,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论著、编写教材:
   1、《钢结构》合编,(第一版)(第二版),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2002
   2、《钢结构》合编,(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规划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水工设计手册》(第二版),编些钢结构章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4、《渠化工程学》,编写船闸闸、阀门章节,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及规划教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5、《现代土木工程理论与实践》,副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1988年以来,分别在各类科技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钢结构和水工金属结构相关论文50余篇。
  
   ·获奖情况
   1、“三峡升船机承船厢结构研究” 获水利部1994年理论成果二等奖
   2、《钢结构》(第二版 教材, 获江苏省优秀教材二等奖,2005
   3、《钢结构》课程, 获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 ,2006
   4、 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5、“船闸闸门受撞安全性研究”获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研究生培养
  自1996年—2010年已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29名,在读9名。

   ·联系方式
  电话:025-83786551
  E-mail:  ;  
  
   


  简介
  朱俊高,男,江苏兴化人,1964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分会土工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防渗排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长期从事土的基本性质及土与结构共同作用、本构关系、土石坝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完成及参与了包括七五、八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数十项科研项目;参编中文土力学教材和英文土力学教材各1部,独立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已正式发表的论文90多篇,其中SCI所收录7篇,EI 收录20多篇,ISTP收录3篇,国家专利2项.
  学习工作经历:
   1983.9~1987.7 河海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本科学习
   1987.9~1990.6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1990.6~1997.5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助教、讲师
   1997.5~2000.3 香港理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0.4~至今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土的基本性质及土与结构共同作用,本构关系,软土流变,堤坝工程,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边坡稳定与加筋土

   ·主讲课程
  土力学、土工数值分析、现代岩土力学、岩土锚固工程、高等土力学等
  
   ·学术兼职
  专 利
  实用新型专利(ZL200520071672.8):一种适于土体断裂参数的测试仪。
  发明专利(ZL200520071672.8):一种适于土体断裂参数的测试仪。
  研究课题
   1 粗粒土真三轴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8
   2 江边水电站首部枢纽拦河闸坝基础二维有限元应力变形分析,2005
   3 扬子-巴斯夫石化工程地基吹填土固结变形特性研究,2003。
   4 虎跳峡水电站土质心墙堆石坝三维静动力有限元分析与坝坡稳定研究,2004
   5 国家电力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50m级高心墙坝坝料特性及结构优化,2004-2005
   6 两河口心墙堆石坝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2004
   7 糯扎渡心墙堆石坝静力、动力有限元计算分析,2003
   8 江苏省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超长桩基础数值模拟,2003
   9 深厚覆盖层上的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静动力计算分析,2003
   10 深厚覆盖层上的狮子坪心墙堆石坝三维有限元静动力计算分析,2003
   11 深厚覆盖层上的木格错心墙堆石坝三维有限元静动力计算分析,2002
   12 钱塘江大堤吹填土固结特性与吹填土筑堤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
   13 木格错心墙堆石坝坝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2002
   14 狮子坪心墙堆石坝坝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2003
   15 上海明珠二号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模拟与计算分析,2002
   16 滩坑面板坝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分析,2002.1~2002.6
   17 水利部重点科技基金项目:堤坝在地基液化后土体稳定性分析,1996,1~1998,12
   18 八五攻关项目:高土石坝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1991~1995
   19 自然科学基金,土体弹塑性柔度矩阵研究,1994~1996
   20 瀑布沟心墙堆石坝弹塑性有限元分析,1994
   21 鱼跳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分析,1995
   22 瓦屋山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分析,1994
   23 天生桥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分析,1990
   24 糯扎渡堆石坝粗粒料大型三轴试验,2002
   25 宜兴抽水蓄能电站面板坝粗粒料试验研究,2001
   26 镇江大港木材中转陆库变形及稳定性分析,1996
   27 宁通公路地质评估及计算分析,1996
   28 沪宁公路固结计算及地基处理方案评估,1995
   29 黄河大堤设置防渗墙后的稳定性分析,1994
   30 淮南煤矿路堤稳定性分析,1994
  发表论文
   1. 朱俊高,卢廷浩,邵松桂,刘斯宏,空间准滑面模型及其在高面板坝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河海大学学报,1991年6期。
   2. 朱俊高,殷宗泽,卢海华,土体侧向变形的真三轴试验研究,河海大学学报,1995年6期。
   3. 朱俊高,殷宗泽,土体本构模型参数的优化确定,河海大学学报,1996年2期。
   4. 朱俊高,殷宗泽,高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弹塑性应力变形分析,水利学报,1997年7期。
   5. 朱俊高,陆晓平,一种将砂井地基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的方法,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文集,南京,1998年4月。
   6. 朱俊高,姜朴,黄书秦,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大比尺模型试验与计算,水利学报,1998年3期。
   7. 朱俊高,姜朴,防渗墙接头防渗材料的抗渗性能试验研究,河海大学学报,1998年6期。
   8. 朱俊高,俞炯奇,姜朴,松砂液化后液化区渐近扩散的计算方法初探,水利学报,1998年9期。
   9. 朱俊高,殷建华,香港海洋沉积土蠕变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6月。
   10. Zhu, J.G. and Yin, J.H., and Luk, S.T., 1999, \\\"Strain-rate effects on stress-strain-strength behavior of a soft clay,\\\" The XI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for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ug. 16 -- Aug. 20, 1999, SEOUL, KOREA. (ISTP)
   11. Zhu, J.G., Yin, J.H. and S.T. Luk, 1999, \\\"Time-dependent behavior of Hong Kong marine deposits\\\", 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 ASTM, Vol.22, No.2, 118-126. (SCI)
   12. Zhu, J.G. and Yin, J.-H., 2000, \\\"Strain-rate-dependent stress-strain behaviour of overconsolidated Hong Kong marine deposits\\\",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Vol.37, No. 6, 1272-1282. (SCI)
   13. Zhu, J.G. and Yin, J.H., 2001, Deformation and excess porewater pressure responses of elastic viscoplastic soil, J. of Eng. Mechanics, ASCE, Vol.127, No.9, 899-908. (SCI)
   14. Zhu, J.G. and Yin, J.H., 2001, \\\"Drained creep behaviour of soft Hong Kong marine deposits,\\\" Geothchnique. Vol.51(5). (SCI)
   15. 朱俊高,大面积地面沉降研究现状,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2(4):74-79,2001。
   16. Zhu, JG, and Yin, J.H., 2001, \\\" Consolidation Behaviour of a Soft Soil Foundation Improved Using DJM Method,第3届国际软土工程会议,香港,p. 513-518. (ISTP)
   17. Zhu, JG, and Yin, J.H., 2004, Elastic Viscoplastic Modelling of Consolidation Behaviour of a Test Embankment Treated with PVD,第3届亚洲土工合成材料会议,汉城,p. 298-305.
   18. 朱俊高、王俊杰、张辉,土石坝心墙水力劈裂机制研究,岩土力学,2007,28(3):487-492.
   19. 朱俊高、 张辉,堆石坝心墙水力劈裂数值模拟方法的讨论,岩土力学前沿2004,任青文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70-77.
   20. 朱俊高、 施建勇、 严蕴, 垃圾填埋场固体废弃物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92-196。
   21. 朱俊高、 施建勇、 严蕴, 垃圾填埋场固体废弃物的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增刊),2002(6A)。
   22. 朱俊高、王俊杰,Investigation to Arcing Action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Core Rockfill Dam ,第4届国际大坝会议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Balkema Press , 2004.10.18-10.22,P1171-1180。(EI收录)
   23. 朱俊高、殷建华,Elastic Viscoplastic Modelling of Consolidation Behaviour of a Test Embankment Treated with PVD,The 3rd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on Geosynthetics,Seoul, Korea,June 21~23, 2004,Balkema Press.
   24. 朱俊高、周喜武,抗滑桩极限阻力的有限元分析,第8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上海,2004.11.8-11.10,P301-304,岩土力学增刊。
   25. 朱俊高、王克东、王俊杰,地基固结变形反分析研究,岩土力学增刊,2005.26(S1)。
   26. 朱俊高、闫勋念,非饱和掺砾粘土料三轴试验研究,第24届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2005.10,北京:85-89。
   27. ZhuJunGao,SunWeiWei,Elastic viscoplastic modelling of consolidation of a soft soil foundation improved using vacuum preloading with sand drains,Recent development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soft ground,2005.10,pp:396-404。
   18. 朱俊高,周建方.邓肯 模型与 模型的比较,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1),P4-7.
   29. 朱俊高,施维成,吴晓铭,李永红.一个基于粗粒土真三轴试验的破坏准则. 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8,姚仰平主编,P320-325.
   30. 朱俊高; 冯志刚. 反复荷载作用下软土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9,31(4):341-345.

   ·主要成果
  专 利
  实用新型专利(ZL200520071672.8):一种适于土体断裂参数的测试仪。
  发明专利(ZL200520071672.8):一种适于土体断裂参数的测试仪。
  研究课题
   1 粗粒土真三轴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8
   2 江边水电站首部枢纽拦河闸坝基础二维有限元应力变形分析,2005
   3 扬子-巴斯夫石化工程地基吹填土固结变形特性研究,2003。
   4 虎跳峡水电站土质心墙堆石坝三维静动力有限元分析与坝坡稳定研究,2004
   5 国家电力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50m级高心墙坝坝料特性及结构优化,2004-2005
   6 两河口心墙堆石坝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2004
   7 糯扎渡心墙堆石坝静力、动力有限元计算分析,2003
   8 江苏省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超长桩基础数值模拟,2003
   9 深厚覆盖层上的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静动力计算分析,2003
   10 深厚覆盖层上的狮子坪心墙堆石坝三维有限元静动力计算分析,2003
   11 深厚覆盖层上的木格错心墙堆石坝三维有限元静动力计算分析,2002
   12 钱塘江大堤吹填土固结特性与吹填土筑堤理论与方法研究,2002
   13 木格错心墙堆石坝坝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2002
   14 狮子坪心墙堆石坝坝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2003
   15 上海明珠二号地铁隧道盾构施工模拟与计算分析,2002
   16 滩坑面板坝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分析,2002.1~2002.6
   17 水利部重点科技基金项目:堤坝在地基液化后土体稳定性分析,1996,1~1998,12
   18 八五攻关项目:高土石坝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1991~1995
   19 自然科学基金,土体弹塑性柔度矩阵研究,1994~1996
   20 瀑布沟心墙堆石坝弹塑性有限元分析,1994
   21 鱼跳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分析,1995
   22 瓦屋山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分析,1994
   23 天生桥面板堆石坝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计算分析,1990
   24 糯扎渡堆石坝粗粒料大型三轴试验,2002
   25 宜兴抽水蓄能电站面板坝粗粒料试验研究,2001
   26 镇江大港木材中转陆库变形及稳定性分析,1996
   27 宁通公路地质评估及计算分析,1996
   28 沪宁公路固结计算及地基处理方案评估,1995
   29 黄河大堤设置防渗墙后的稳定性分析,1994
   30 淮南煤矿路堤稳定性分析,1994
  发表论文
   1. 朱俊高,卢廷浩,邵松桂,刘斯宏,空间准滑面模型及其在高面板坝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河海大学学报,1991年6期。
   2. 朱俊高,殷宗泽,卢海华,土体侧向变形的真三轴试验研究,河海大学学报,1995年6期。
   3. 朱俊高,殷宗泽,土体本构模型参数的优化确定,河海大学学报,1996年2期。
   4. 朱俊高,殷宗泽,高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弹塑性应力变形分析,水利学报,1997年7期。
   5. 朱俊高,陆晓平,一种将砂井地基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的方法,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文集,南京,1998年4月。
   6. 朱俊高,姜朴,黄书秦,混凝土防渗墙接头大比尺模型试验与计算,水利学报,1998年3期。
   7. 朱俊高,姜朴,防渗墙接头防渗材料的抗渗性能试验研究,河海大学学报,1998年6期。
   8. 朱俊高,俞炯奇,姜朴,松砂液化后液化区渐近扩散的计算方法初探,水利学报,1998年9期。
   9. 朱俊高,殷建华,香港海洋沉积土蠕变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6月。
   10. Zhu, J.G. and Yin, J.H., and Luk, S.T., 1999, \\\"Strain-rate effects on stress-strain-strength behavior of a soft clay,\\\" The XI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for Soil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ug. 16 -- Aug. 20, 1999, SEOUL, KOREA. (ISTP)
   11. Zhu, J.G., Yin, J.H. and S.T. Luk, 1999, \\\"Time-dependent behavior of Hong Kong marine deposits\\\", Geotechnical Testing Journal, ASTM, Vol.22, No.2, 118-126. (SCI)
   12. Zhu, J.G. and Yin, J.-H., 2000, \\\"Strain-rate-dependent stress-strain behaviour of overconsolidated Hong Kong marine deposits\\\",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Vol.37, No. 6, 1272-1282. (SCI)
   13. Zhu, J.G. and Yin, J.H., 2001, Deformation and excess porewater pressure responses of elastic viscoplastic soil, J. of Eng. Mechanics, ASCE, Vol.127, No.9, 899-908. (SCI)
   14. Zhu, J.G. and Yin, J.H., 2001, \\\"Drained creep behaviour of soft Hong Kong marine deposits,\\\" Geothchnique. Vol.51(5). (SCI)
   15. 朱俊高,大面积地面沉降研究现状,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2(4):74-79,2001。
   16. Zhu, JG, and Yin, J.H., 2001, \\\" Consolidation Behaviour of a Soft Soil Foundation Improved Using DJM Method,第3届国际软土工程会议,香港,p. 513-518. (ISTP)
   17. Zhu, JG, and Yin, J.H., 2004, Elastic Viscoplastic Modelling of Consolidation Behaviour of a Test Embankment Treated with PVD,第3届亚洲土工合成材料会议,汉城,p. 298-305.
   18. 朱俊高、王俊杰、张辉,土石坝心墙水力劈裂机制研究,岩土力学,2007,28(3):487-492.
   19. 朱俊高、 张辉,堆石坝心墙水力劈裂数值模拟方法的讨论,岩土力学前沿2004,任青文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70-77.
   20. 朱俊高、 施建勇、 严蕴, 垃圾填埋场固体废弃物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92-196。
   21. 朱俊高、 施建勇、 严蕴, 垃圾填埋场固体废弃物的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增刊),2002(6A)。
   22. 朱俊高、王俊杰,Investigation to Arcing Action 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Core Rockfill Dam ,第4届国际大坝会议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Balkema Press , 2004.10.18-10.22,P1171-1180。(EI收录)
   23. 朱俊高、殷建华,Elastic Viscoplastic Modelling of Consolidation Behaviour of a Test Embankment Treated with PVD,The 3rd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on Geosynthetics,Seoul, Korea,June 21~23, 2004,Balkema Press.
   24. 朱俊高、周喜武,抗滑桩极限阻力的有限元分析,第8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上海,2004.11.8-11.10,P301-304,岩土力学增刊。
   25. 朱俊高、王克东、王俊杰,地基固结变形反分析研究,岩土力学增刊,2005.26(S1)。
   26. 朱俊高、闫勋念,非饱和掺砾粘土料三轴试验研究,第24届土工测试学术研讨会,2005.10,北京:85-89。
   27. ZhuJunGao,SunWeiWei,Elastic viscoplastic modelling of consolidation of a soft soil foundation improved using vacuum preloading with sand drains,Recent development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soft ground,2005.10,pp:396-404。
   18. 朱俊高,周建方.邓肯 模型与 模型的比较,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1),P4-7.
   29. 朱俊高,施维成,吴晓铭,李永红.一个基于粗粒土真三轴试验的破坏准则. 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8,姚仰平主编,P320-325.
   30. 朱俊高; 冯志刚. 反复荷载作用下软土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9,31(4):341-345.

   ·获奖情况
   1. 1997年“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及其应用”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1994年获“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3. 2002年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4. 2007年“高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生培养
  学生培养
  论文题目或研究方向 入学时间
  博士:
  王俊杰 基于断裂力学的土石坝心墙 水力劈裂研究 2003
  魏松 土石坝堆石料湿化变形研究 2003
  冯志刚(春季) 软土流变与长期强度 2004
  杨有莲(秋季) 大型群桩基础与接触面特性 2004
  施维成(春季) 粗粒土真三轴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 2005
  陈志波(春季) 宽级配砾质土工程特性及其快速三轴CD试验研究 2005
  张艳刚(秋季) 土体真三轴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 2005
  赵颜辉(秋季) 粗粒土本构模型研究 2005
   Rossel Shakir(春季) 土-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 2007
  王元龙(秋季) 粗粒土真三轴试验及各向异性模型研究 2007
  彭凯(秋季) 粗粒土-混凝土接触面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 2007
  褚福永(春季) 粗粒土初始各向异性 2008
  刘芳泉(春季) 新型面板坝及其受力变形特性研究 2008
  陈镠芬(秋季) 粗粒土力学特性试验及状态相关模型研究 2008
  宋海清(秋季) 粗粒土流变特性试验及模拟 2008
  刘忠(春季) 挡土墙土压力模型试验及理论研究 2009
  安淑红(春季) 2010
  硕士:
  许国 土体小应变非线性弹性模型 2000
  孔德志 粉土的真三轴试验及邓肯-张模型改进研究 2001
  方绪顺 砂砾料浸水变形特性研究及心墙砂砾石坝蓄水变形的数值模拟 2001
  周喜武 被动桩极限阻力和极限位移的有限元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 2002
  张辉 堆石坝心墙水力劈裂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2002
  王克东 粗粒土边坡稳定性研究 2003
  徐雷云 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数据库建立 2003
  闫勋念 土石料复杂应力路径下的三轴试验研究 2003
  梁彬 粗粒土复杂应力路径三轴试验 2004
  孙玮玮 软土地基反复荷载下的变形特性 2004
  陈秀鸣 土工格栅加固土体的受力变形 2004
  许莹莹 土石坝中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研究 2004
  周治刚 堆石料流变模型及其在面板堆石坝中的应用研究 2004
  颜正红 土石坝应力路径分析与掺砾心墙料真三轴试验及模型验证 2005
  陈浩锋 三轴试验端部约束与高径比影响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2005
  翁厚洋 粗粒料缩尺效应试验研究 2005
  周建方 粗粒土三轴试验及邓肯模型参数研究 2005
  江 涛 垃圾填埋场地基处理实验及模拟研究 2005
  沈靠山 覆盖层砂卵砾石料静止侧压力系数研究 2006
  王强 Monte Carlo及其改进方法在土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2006
  沈波 深埋TBM隧道管片应力变形及其选型研究 2006
  贾华 粗粒土加载与回弹特性试验及邓肯模型适用性研究 2006
  张继宝 生态护坡技术研究 2006
  朱文君 重塑软粘土次固结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2007
  史江伟 粗粒土应力路径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 2007
  方智荣 粗粒料三轴试验及本构模型参数反演研究 2007
  荣绍洋 加筋粗粒土三轴试验及边坡稳定分析研究 2007
  王荣 混凝土防渗墙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2007
  吴玉龙 水泥土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2007
  张博 粗粒土三轴试验及非线性本构模型研究 2008
  杜青 粗粒土湿化变形试验与数值模型研究 2008
  秦秀娟 粘土应力路径试验与基坑数值模拟研究 2008
  杨杰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2008
  薄以霆 2009
  耿之周 2009
  兰博 2009
  尹培杰 2009
  工程硕士:
  宋焕豹 挤扩支盘桩承载特性及桩-土相互作用研究 2004
  景卫华 吹填土及地基固结变形研究 2004
  
   ·联系方式
  办公室: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岩土楼209
  通信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邮编 210098
  邮箱:
  
   


  简介
  朱珍德,男,河北省盐山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大学特聘客座教授。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1987年获山东科技大学矿井建设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山东科技大学矿井建设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四川大学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0年硕士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子课题1项、国家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重大基金1项、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自然科学基金2项、河海大学科技创新重大基金2项、四川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各1项。主持和参加岩石高边坡、地下洞室群、桥梁、高速公路、高层建筑等40多项重大工程。先后发表有关科技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共58篇,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2部。研究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研究方向
  岩石力学本构关系及计算方法研究;
  水岩耦合宏细观损伤破坏机理耗散分析;
  岩质高陡边坡反馈设计与加固理论研究;
  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研究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岩石力学》、《地基处理与地基工程》、《土力学》;
  研究生课程:《高等岩石力学》、《岩石边坡力学与工程》;
  
   ·学术兼职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专家小组成员;
  国际土力学学会会员中国专家小组成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理事。
  
   ·主要成果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埋软弱裂隙岩体非定常“渗透压-热力”耦合流变模型研究及其应用(50674040)”;2007~2009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深埋长大引水隧洞和洞室群的安全与预测研究(50539090)”;2006~2009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渗透压作用下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理和宏微观力学理论研究(50479021)”;2005~2007
   4、浙江省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双向隧道开挖步序优化及支护结构安全评价关键技术研究(2009C33049)”;2010-20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法国国家科研署联合基金项目(50911130366):“各向异性岩石力学研究(50911130366)”;2010-2013
   6、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深埋地下洞室软弱围岩卸荷变形破坏过程细观试验研究(SKLGDUEK0902)”,2010-2011
   7、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基金项目:“岩石裂隙的张开滑移和扩展规律的研究(CX07B_128z)”;2008~2009
   8、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考虑渗透压力影响裂隙岩体损伤断裂机理研究(Z110306)”;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研究基金项目:“岩石多孔介质渗流及塑性力学研究(50128908)”;
   10、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渗透压力作用时裂隙岩体损伤机理的研究(199910)”;
   11、国家电力公司“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巨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及围岩稳定研究 KJ00-03-23-03-03(1)”;
   12、国家电力总公司重大科技项目:“锦屏二级水电站工程区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条件下遂洞围岩稳定性分析”;
   13、南京水利局重大科技项目:“南京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膨胀岩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研究”;
   14、南京水利局重大科技项目:“南京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风化砂岩膨胀性实验研究”;
   15、深圳市重大科技项目:“罗湖建成区岩土体变形破坏特征及对工程建筑物安全性影响研究”。
   16、国家电力总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续):“锦屏二级水电站工程区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条件下遂洞围岩稳定性分析”;
   17、国家电力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小湾左岸坝肩堆积体高边坡稳定性研究(96-221-05-04-01)”;
   18、国家交通部重大科技项目:“润扬大桥锚碇基础摩阻力研究”;
   19、长科委重大科技项目:“水布垭水电站地下洞室流变稳定性研究”;
   20、国家电力总公司重大科技项目:“龙滩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及坝坡联合作用研究”;
  发表论文(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1、朱明礼,朱珍德,唐胡丹,陈卫忠,冯夏庭.深埋隧洞围岩双向流变特性试验,煤炭学报,2010,35(2):208-212 (EI检索)
   2、朱珍德,李道伟,蒋志坚,刘金辉,杨永杰. 温度循环作用下深埋隧洞围岩细观结构的定量描述。岩土力学,2009,30(11):3237-3241(EI检索)
   3、倪骁慧,朱珍德,赵杰,李道伟,冯夏庭. 岩石破裂全程数字化细观损伤力学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2009,30(11):3283-3290(EI检索)
   4、朱明礼,朱珍德,不同频率循环荷载作用下花岗岩动力特性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12):2520-2526 (EI检索)
   5、朱珍德,李志敬,朱明礼,王青. 岩体结构面剪切流变试验及模型参数反演分析,岩土力学,2009,30(1):99~104 (EI检索:20090811917600)
   6、ZHU Zhen-de(朱珍德), NI Xiao-hui, WANG Wei, ZHAO Jie, WU Yi-quan.Dynamic experimental study on rock meso-cracks growth based o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15(Suppl.2):114-120(SCI检索:000270267700019)
   7、Baocheng Wei(魏宝成), Zhende Zhu(朱珍德) and Qing wang. The Visualization Study of a Green Slope System.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EDMAR08, Nanjing, China, 2008:585~590;Science Press/Beijing, Springer/ISBN 978-7-03-021634-2// ISBN 978-3-540-79845-3 (EI检索:20091111957798)
   8、 李志敬,朱珍德,朱明礼,阮怀宁,冯夏庭. 大理岩硬性结构面剪切流变及粗糙度效应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0(Suppl.1):2605-2611(EI检索:20092712163589)
   9、ZHEDDE ZHU(朱珍德),XIAOHUI NI,WEI WANG,JIE ZHAO,XIATING FENG. DIGITAL MESO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OF ROCKS BASED ON DAMAGE THEORY. NEW DEVELOPMENT IN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The Proceedings of the 3 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4-26 May 2009,Sanya, P.R.China. 33~46;Liberty culture and technical publishing House;ISBN 0-9755068-1-1 (ISTP检索:)
   10、倪骁慧,朱珍德,武沂泉 . 基于SEM的大理岩单轴受压全过程细观损伤量化研究. 金属矿山,2009,9: 929-32+88
   11、李志敬,朱珍德,施毅,倪骁慧,高围压高水压条件下岩石卸荷强度特性试验研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2):162-165
   12、倪骁慧,朱珍德. 大理岩单轴受压全过程细观损伤量化研究.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9,31(4):666-669
   13、李志敬,朱珍德,周伟华. 基于CPSO 算法的岩石蠕变模型非定常参数反演分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3):346~349
   14、王青,朱珍德,朱江棚,刘金辉. 长大隧洞岩爆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3):363~366
   15、李道伟,朱珍德,蒋志坚,渠文平. 温度对大理岩力学性质影响的细观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3):375~378
   16、朱明礼,朱珍德,秦玉春,陈卫忠,朱杰兵. 深埋长大隧洞围岩非定常剪切流变模型初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7):1436~1441 (EI检索号: 083111424667)
   17、朱珍德,李道伟,李术才,施毅,冯夏庭.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深埋隧洞围岩卸荷劣化破坏机理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7):1396~1401 (EI检索号: 083111424672)
   18、朱珍德,朱明礼,杨子良,张勇,王思敬. 红山窑船闸红砂岩初始损伤细观特征量化研究.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4(4):630-634
   19、朱昌星,阮怀宁,朱珍德,罗润林,王凤娥. 一种新的非线性粘弹塑性流变模型. 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25(4):53-55
   20、朱珍德,方荣,朱明礼,渠文平,阮怀宁. 高温周期变化与高围压作用下大理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7,28(11):2279~2283+2290;(EI检索号:074910962717)
   21、朱昌星,阮怀宁,朱珍德,罗润林. 岩石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的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0):1510-1513 (EI检索)
   22、施毅,朱珍德,李志敬,考虑温度效应的深埋洞室围岩变形特性,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28(3):33-36
   23、朱珍德,渠文平,蒋志坚.岩石细观结构量化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7):1313~1324 (EI检索号:073210754183)
   24、朱珍德,杨永杰,蒋志坚,王春娟,朱明礼,陈卫忠. 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进行膨胀红砂岩细观结构动态裂变特性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10):2007~2013 (EI检索号:074610915242)
   25、朱珍德,王战鹏,朱明礼. 锦屏电站深埋隧洞大理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6,27(增刊上卷):487~492( EI检索号:070610414914)
   26、蒋志坚,朱珍德,渠文平,王春娟. 基于SEM图像的岩石细观结构特征研究. 岩土力学,2006,27(增刊上卷):544~548( EI检索号:070610414926)
   27、秦玉春,朱珍德,王战鹏. 锦屏水电站引水隧洞大理岩卸荷变形特征试验. 岩土力学,岩土力学 2006,27(增刊下卷):1084~1088( EI检索号:070610415041)
   28、朱珍德,邢福东,渠文平,陈卫忠. 岩石-混凝土两相介质胶结面粗糙系数的分形描述. 煤炭学报,2006,31(1):20~26(EI检索号: 06119761050)
   29、朱珍德,邢福东,渠文平,陈卫忠. 岩石-混凝土两相介质胶结面抗剪强度分形描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supp1):4735~4739;(EI检索号: 063310068754)
   30、朱昌星,阮怀宁,朱珍德,罗润林. 深埋长大引水隧洞围岩蠕变特性仿真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6):921-925;
   31、Z. D. Zhu, Y. Zhang, Z. J. Jiang, Z. P. Wang, and R. Fang. Damage Analysis of Red Sandstone Dynamic Deformation with Digital Image Technique. Authors’ Guide for Submitting Full Paper to Geo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6.:112-118 (SCI、 EI检索)
   32、朱珍德,邢福东,刘阜羊. 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围岩力学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第五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台北,A18
   33、刘阜羊,朱珍德,孙少锐. 块体理论及其在洞室围岩稳定分析中的应用.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6):1107-1111;
   34、何山,朱珍德,王思敬. 红山窑风化红砂岩膨胀特性试验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5):557-560;
   35、何山,朱珍德,王思敬. 膨胀岩的判别与分类方法探讨,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26(4):62-64+86
   36、罗润林,阮怀宁,朱珍德,朱昌星. 锦屏二级水电站岩石夹层非定常剪切蠕变模型及参数辨识. 岩土力学,2006,27(增刊2):239~243(EI检索)
   37、朱珍德,张勇,徐卫亚,王思敬. 高围压高水压条件下大理岩断口微观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44~51;(EI检索)
   38、朱珍德,张爱军,邢福东. 红山窑膨胀岩的膨胀和软化特性及模型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3):389~393; (EI检索)
   39、朱珍德,张勇,陈卫忠. 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法评价红砂岩渐进损伤破坏特性.岩土力学,2005,26(2):203~208; (EI检索)
   40、朱珍德,张勇,王春娟. 大理岩脆-延性转化的微观机理研究. 煤炭学报,2005,30(1):31~35; (EI检索)
   41、朱珍德,邢福东,刘汉龙,王思敬. 红山窑膨胀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4):596~600; (EI检索)
   42、朱珍德,张勇,李术才,陈卫忠. 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进行红砂岩细观裂纹损伤特性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7):1123~1128;(EI检索)
   43、朱珍德,邢福东,王军,张爱军,基于灰色理论的脆性岩石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4,25(8):1234~1238;(EI检索)
   44、朱珍德,邢福东,刘汉龙,张勇,南京红山窑第三系红砂岩膨胀变形性质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4,25(7):1041~1044 ;(EI检索)
   45、朱珍德,张爱军,张勇,邢福东,基于湿度应力场理论的膨胀岩弹塑性本构关系,岩土力学,2004,25(5):700~703; (EI检索)
   46、朱珍德,邢福东,王思敬,徐卫亚,地下水对泥板岩强度软化的损伤力学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41):4739~4743;(EI检索)
   47、zhu zhen-de,zhang yong,xing fu-dong,liu han-long.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xpansive deformation of red sandstone of Hongshanyao,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英文版),2004,10(1):20~23; (EI检索)
   48、巫德斌,徐卫亚,朱珍德,泥板岩流变试验与粘弹性本构模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8):1242~1246 ; (EI检索)
   49、王保田,朱珍德,张福海,张文慧. 花岗岩与混凝土胶结面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2004,25(11):1717~1721 ; (EI检索)
   50、Liu,Limin; Lian,Chuanjie; Liu,Hanlong; Zhu,Zhende; Zhang,Liangui. Finite prism element methon for mining subsidence damage evaluation and 3D date model based on GIS.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g Technology Volume 4: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 PART B, Progress in Safety Science ang Technology Volume 4: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p1896-1901 ; (EI检索)
   51、朱珍德,邢福东,王保田,张福海,王军,考虑多因素的基岩与混凝土胶结面抗剪强度确定,工程勘察,2004,2:8~10,15
   52、邢福东,朱珍德,刘汉龙,阮怀宁,王军.高围压高水压作用下脆性岩石强度变形特性试验研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2):184~187
   53、朱珍德,邢福东,张勇,陈卫忠. 红山窑膨胀红砂岩湿化特性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2005,26(7):1104~1108 ( EI检索)
  出版专著
   1、 易顺民、朱珍德著. 裂隙岩体损伤力学导论. 科学出版社,2005;
   2、 朱珍德著. 裂隙岩体水力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2007;
  
   ·获奖情况
   1、“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和地下洞室群关键技术研究”2005年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基于GIS的地表塌陷损害可视化评价系统及其应用” 2003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基于GIS的地表塌陷损害可视化评价系统” 2003年荣获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
   4、“组合式高效矿井水自动化净化装置及应用”2002年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研究生培养
  一、博士研究生
  已毕业:何山、朱明礼、李志敬、倪骁慧;
  在读生:刘明亮、赵长冰、程实;
  二、硕士研究生
  已毕业:
  张爱军、梁旺祥、王军、邢福东、张勇、许抒;方荣、王战鹏、渠文平;朱江棚 、蒋志坚、秦玉春、朱明礼、刘阜羊;施 毅、李道伟、杨进军、杨子良、刘明亮、魏宝成、王 青;赵杰、杨喜庆、李红波、王艳红、宋京雷;尚剑飞、秦天昊、李刚、武沂泉、邱玉华、程实;
  在读生:
  唐胡丹、廖勇攀、蒋新兴、郝振群、朱亮;刘刚、吴方宁、张慧慧、黄强、吴磊磊、吴俊涛、周楫、欧阳昆森;
  一、博士研究生
  已毕业:何山、朱明礼、李志敬、倪骁慧;
  在读生:刘明亮、赵长冰、程实;
  二、硕士研究生
  已毕业:
  张爱军、梁旺祥、王军、邢福东、张勇、许抒;方荣、王战鹏、渠文平;朱江棚 、蒋志坚、秦玉春、朱明礼、刘阜羊;施 毅、李道伟、杨进军、杨子良、刘明亮、魏宝成、王 青;赵杰、杨喜庆、李红波、王艳红、宋京雷;尚剑飞、秦天昊、李刚、武沂泉、邱玉华、程实;
  在读生:
  唐胡丹、廖勇攀、蒋新兴、郝振群、朱亮;刘刚、吴方宁、张慧慧、黄强、吴磊磊、吴俊涛、周楫、欧阳昆森;
  
   ·联系方式
  办公室:岩土楼311 电话:025-83787175
  邮箱: ; or
  
   


  简介
  阮怀宁,男,1959年10月生,南京市人。1982年1月在长春地质学院获学士,1984年1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1991年6月在河海大学获博士,1999年10月至2001年6月,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做高级访问学者,任客座教授。
  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团委书记、中央讲师团副分团长,历任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教务处副处长、江宁校区管委会副主任、教务部部长、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任河海大学教务处处长、大禹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应邀负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项目复合材料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研究(MSS-9157238),并主讲变形固体力学导论(CEE 108)、实验结构力学(CEE 130L)等课程。长期从事复杂岩土工程变形与稳定分析、岩土材料本够模拟与数值方法研究、岩土介质滑移线场与极限分析、裂隙岩体分形几何与损伤力学、工程监测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长江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分析、黄河小浪底导流洞围岩稳定分析、沪宁高速公路软基沉降控制研究、江阴长江大桥锚塔基岩稳定研究等重大工程科研项目40余项。主持完成的\\\\\\\"非均质非线性各向异性岩土体强度理论与稳定性分析\\\\\\\"等多项研究成果,通过部级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参编专著4部、教材5部,多篇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ISTP收录。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荣获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人选、\\\\\\\"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等。
    
   ·研究方向
   1、岩体工程稳定与变形分析
   2、岩土介质本构模拟与数值计算
   3、岩体损伤力学及现代新技术方法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
   1、岩石力学
   2、土力学
   3、地基处理
  研究生课程:
   4、高等岩石力学
   5、博导专题讲座
   6、Advanced Rock Mechanics (为外国留学博士生用英语授课)
   7、Advanced Soil Mechanics (为外国留学硕士生用英语授课)
  
   ·学术兼职
  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市鼓楼区科协常委。

   ·主要成果
  研究课题
   1、博士点基金:岩石断裂分形损伤演化模型与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重网格自适应三维有限单元法研究与应用
   3、水利部科学基金:非均质非线性各向异性岩土体强度理论与稳定性分析
   4、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复杂介质极限平衡理论及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5、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三峡船闸岩质高边坡断裂力学研究
   6、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小浪底水利枢纽导流洞围岩稳定分析
   7、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瀑布沟高土石坝有防渗墙全弹塑性模型研究
   8、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溪洛渡工程节理岩体渗流稳定分析
   9、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沪宁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控制研究
   10、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江阴长江大桥锚塔基岩稳定分析
  发表论文
   1、Slip-line field approach to anisotropic and nonhomogeneous media.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Geomechanics, A. A. Balkema, Rotterdam, 1997
   2、广义极限平衡理论在地基与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水利学报,1996,No. 4
   3、Research on failure criterion of complex rock masses. Rock Mechanics in China, Scienece Press, Beijing, 1995
   4、极端复杂岩土体破坏准则研究。东北大学学报,1995,增刊
   5、Slip-line field method for nonhomogeneous and anisotropic medi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Structural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ong Kong, 1994
   6、复杂地基极限承载力半解析解。岩土工程学报,1994,No. 1
   7、各向异性非线性非均质地基的极限平衡法。土木工程学报,1994,No. 1
   8、复杂介质广义极限平衡理论。岩土力学,1994,No. 3
   9、横观各向同性体滑移线场理论。应用数学和力学,1994,No. 4
   10、水利工程中复杂介质极限平衡理论与应用。河海大学学报,1994,No. 1

   ·获奖情况
   1、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
   2、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
   3、河海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
   4、江苏省水利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
   5、河海大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995
   6、河海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1994
   7、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6
   8、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1997
   9、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1999
   10、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1995
  
   ·研究生培养
  指导培养博士生11名,硕士生数十名。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25-83786433
  手机 :13813984113
  传真:(025)83786433
  E-mail:
  
   


  余湘娟简介
   1984年河海大学农水系本科毕业,1991至1996年在职进修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7年在职博士。
   1984年8月至1990年3月 河海大学农水系助教
   1990年3月至1993年3月 河海大学农水系讲师
   1993年3月至1996年3月 河海大学地岩系讲师
   1996年4月至2002年3月 河海大学岩土所副教授
   2001年5月至2001年8月 荷兰Delft科技大学进修
   2002年4月至今 河海大学岩土所教授
    
   ·研究方向
  土工测试技术、道路工程、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及岩土工程领域的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
  《土力学》(本科)、《高等土力学》(研究生)、《土动力学》(研究生)、《专门土工试验》(研究生)

   ·学术兼职
   1.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2. 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果
  研究课题
  近5年来,参加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堆石料和软土的流变机理与规律”、“ PCC桩水平承载特性与计算方法研究”、“雅砻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多点、多向地震耦合作用下高土石坝动力灾变研究”、973国家计划“堤防溃决水土耦合动力学机理理论研究”等多项,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堤防溃决水土耦合动力学机理理论研究、高等级公路软土地基加固现场监测及变形规律研究、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大屯水库土工膜下气场问题研究、软基路堤动态控制技术、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等。
  发表论文
   [1]余湘娟,殷宗泽,董卫军,荷载对软土次固结影响的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 2007,6, 29(6):913-916.
   [2]余湘娟,吴跃东,赵维炳,真空预压法对加固区边界影响的研究,水利学报,2002.9, 312(9):123-128.
   [3]余湘娟,房震,严蕴等,Numerical Modelling of Soft Soil Installed by PVDs. Sourc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 340-341 II, 2007, pp1249-1254.
   [4]余湘娟,房震,严蕴等,A Simpie Plasti-Damage Model for the Cement-Soil Admixture。Source: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Vol. 353-358 (2007) pp1145-1148.
   [5]余湘娟,房震,鲍陈阳等,煤矸石动强度特性试验研究,岩土力学,2005.5,Vol.26,102-104.
   [6]余湘娟,王路军,张辛农等,堤岸退水速度判别指标的试验研究,水利学报, 2005.10, 36(8):919-924.
   [7]周群力,余湘娟, 李团辉等,洞庭湖外湾电排流道预留不均匀沉陷研究,岩土工程学报, 2005.2,20(1):18-20.
   [8]余湘娟,房震,一种求解动应力的新方法,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2002.1,:29(1):15-17.
   [9]常青,余湘娟,董卫军,软土卸荷次回弹变形特性研究,河海大学学报,2006.7, 34(4): 444-446.
   [10]余湘娟,房震,震后饱和砂土的液化及边坡稳定问题评述,河海大学学报,2003.1, 31(1):72-75.
   [11]余湘娟,董卫军,殷宗泽,软土次固结系数与压力的关系, 河海大学学报,2008.36(1)63-66.
   [12]余湘娟,姜朴,吴钰,软土路堤沉降时间估算与观测比较,河海大学学报,1999,27(5).
   [13]余湘娟,高明军,膨胀土路基填料的土工试验方法研究,河海大学学报,1999,27(4).
   [14]余湘娟,魏松,姜朴,稳态强度理论研究综述,河海大学学报,1999,27(5).
   [15]余湘娟,砂土的振动孔压增长模式与液化剪应力的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学报,2000,5.
   [16]金才勇,余湘娟,高速公路预压期超载量及预压时间的修正,华东公路,2007,4.
   [17]王绪锋,余湘娟,解决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工期紧张问题的技术探讨,华东公路,2008,10
   [18]王海俊,余湘娟,粉土用作路堤填料的试验研究,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11,26(4)
   [19]王 磊,余湘娟,混合尾矿料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盐城工学院院报,2008,3,21(1)
   [20]张 伟,余湘娟,土体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对比试验研究,山西建筑,2008,2,34(6)
   [21]常 青,余湘娟,软土次固结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2,6(1)
   [22]金才勇,余湘娟,高速公路预压期超载量与预压时间的修正,华东公路,2007.4,164(2)
  出版专著
  参编教材、专著3部
   1. 《交通土建软土地基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独立5万字,总210万字,2001.4,第一篇第一章。
   2. 《土力学》河海大学出版社,独立8万字,37.5万字,2003.1,第一章,第五章。
   3. 《土工原理》水利水电出版社,独立5.6万字,总82.4万字2007.3,第三章。
  
   ·获奖情况
  (1)淮江高速公路高塑性土和膨胀土填筑路基试验研究,2000年10月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汕汾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可液化砂土综合处治措施研究,2005年12月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和地下洞室群关键技术研究,2005年12月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 高土石坝坝料及地基土动力工程性质研究,1997年10月获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高土石坝应力变形分析理论和应用研究》2008年1月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6)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技术及高速公路深厚软基中应用研究,2003年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研究生培养
  指导研究生;独立指导研究生41名,已经毕业32名。
   1997级:杨扣红
   1998级:钟小春
   1999级:郭中华,花剑岚
   2000级:房 震
   2001级:张之妤 高志兵
   2002级:王路军 钱尼贵 贺冠军 王海俊
   2003级:赵 慧 常 青 单凌志 鲍陈阳
   2004级:董卫军 蒋华忠 金才勇 李 铮 袁启旺
   2005级:王绪锋 张 伟 王 磊
   2006级:程 兴 杨帅东 朱方方 薛明华
   2007级:丁 建 马希磊 白 景 王 冰 李启宏
   2008级:鞠 洁 陈 实 朱 燕 毛尚礼
   2009级:程玉亮 储定保 王福彬 姜 健 王晓宏
  
   ·联系方式
  办公室:岩土楼211-1 电话:025-83787196(O)025-63786837(H)
  手机 :13951637385
   Email:xjyu@hhu.edu.cn
  
   

90%的同学都浏览了: 河海大学考研经验 河海大学考研真题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 河海大学招生简章 河海大学联系方式 河海大学考研复试 河海大学成绩查询 河海大学研究生专业 河海大学考研报录比 河海大学考研分数线 河海大学专业排名 河海大学参考书目 河海大学研究生导师 河海大学考研问题

添加河海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河海大学考研分数线、河海大学报录比、河海大学考研群、河海大学学姐微信、河海大学考研真题、河海大学专业目录、河海大学排名、河海大学保研、河海大学公众号、河海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河海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河海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