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暂无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要求四六级吗
add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复试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复试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复试考研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要求四六级吗是择校选专业前必须要搜集和参考的,它反映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的难度和专业的热门程度。考研派每年都会在第一时间统计和整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要求四六级吗。以下即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要求四六级吗:

学校没有考研四级或六级成绩的要求,请根据考研专业的需求报名,考研英语是考研最重要的一门科目,请各位考生积极备考,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考研英语的课程。以下是学校的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以下条件,可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1)能提供由大学教务部门出具的与报考专业相近的本科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单;2)CET-4合格;3)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4)一般不得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统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般条件
(1)法律硕士(非法学)
a.符合学术型硕士报考的一般条件;
b.之前在高校学习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法律硕士(法学)
a.符合学术型硕士报考的一般条件;
b.之前在高校学习专业为法学专业。
 
三、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员条件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条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各地区招生简章为准!
各位考生:
欢迎报考我校2022年博士研究生!现将我校202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如下,供广大考生查阅。
特别提醒:
1.报名系统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招生系统(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系统→博士生招生系统);
2.网报时间为2021年12月20日-2022年1月7日;
3.在网上报名完成后,考生应及时将报名材料寄送至报考单位研究生秘书处(仅接收EMS邮寄相关材料,不接收快递公司快件。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以收件日期为准,逾期不再接收。
1.报名系统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招生系统(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系统→博士生招生系统);
2.网报时间为2021年12月20日-2022年1月7日;
3.在网上报名完成后,考生应及时将报名材料寄送至报考单位研究生秘书处(仅接收EMS邮寄相关材料,不接收快递公司快件。截止时间为2022年1月10日,以收件日期为准,逾期不再接收。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中国科学院院士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64人,教授539人,副教授98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湖北武汉三峡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在科学或工程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招生计划
2022年我校拟在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5个学科门类和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 招收博士研究生400多名。
其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12名(不接收硕博连读、提前攻博方式报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共管理两个专业招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名;招收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对口支援高校定向培养2名左右。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2022年招生计划为准。各招生单位招生人数详见我校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专业学位博士生招生计划按教育部下达计划执行,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名单待学校另行发布通知。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本科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6年。
四、招生方式
(一)本科直博: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良;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托福、雅思通过留学资格,或有三个月以上的国外留学经历,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英文文章;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奖励,或在T5及以上分区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二)硕博连读:本科学习成绩优良;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托福、雅思通过留学资格,或有三个月以上的国外留学经历,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英文文章;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有科研成果,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不接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申请。
(三)提前攻博:修满硕士全部课程且成绩优良;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托福、雅思通过留学资格,或有三个月以上的国外留学经历,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英文文章;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在高水平期刊发表一篇与硕士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1项及以上发明专利。不接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申请。
(四)“申请--考核”:面向应届或往届硕士生采取“申请-考核”方式选拔博士研究生。
2022年,我校所有博士生招生单位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选拔优秀博士研究生,学校不统一组织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五、报考条件
(一)“申请--考核”选拔学术型博士生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报名对象为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须修满硕士全部课程并成绩优良,往届生须满足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评定等级良及以上;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要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学科领域已工作6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具有高级职称。②修完所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③在T5及以上刊物上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或获得省级科技奖励或获得国际、国家发明专利);
3.外语能力须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六级水平,或IELTS≥6.0或TOEFL≥80,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高水平英文期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或以第一译者身份翻译出版过学术著作且翻译字数不少于一万字;
4.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学术成果要求由各学科专业依据具体情况予以规定;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
7.符合报考单位规定的其他学术性条件和要求;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达到招生单位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8.本校教职工仅接收专任教师(含辅导员)和专职科研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二)“申请--考核”选拔专业型博士生报考条件
主要面向国家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中的技术骨干,或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重大科学技术工程的技术骨干、工程管理骨干招生,一般要求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心理健康;
2.已获得相应学科硕士学位、具有相关行业3年及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好的工程技术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3.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研究,或国家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的工程技术创新与研发;或公开发表本领域高水平论文;或取得国家专利和省部级奖项。
4.获得行业或企业推荐;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重大科学技术工程人才特殊需求,个别优秀应届硕士可申请报考定向培养工程博士。
(三)专项计划报考条件
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1)符合(一)中各项条件;
(2)须经所在单位及所在地教育厅资格审查同意。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生源范围:①生源地在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②生源地在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6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汉族考生。③在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职工;在西藏工作且满5年以上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毕业生;
(3)汉族在职考生录取比例不得超过10%;
(4)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测试;
(5)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毕业后,履行定向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不得违约。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1)符合(一)中各项条件;
(2)报考人员须为高校院(系)一线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在编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和党务工作优秀骨干,须经所在学校思政(或党务)工作部门、人事部门推荐,所在地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审核通过;
(3)截至报名之日应专职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或党务工作满3年,且具有硕士学位;
(4)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六、网上报名
报名系统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招生系统(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系统→博士生招生系统)。报名信息填写完整且完成缴费后方视为报名成功。除本科直博生外,其他类型考生报考均需缴纳155元报名费。一旦缴费成功,报名费不予退还。
(一)报名时间
网报时间为2021年12月20日-2022年1月7日。
(二)报名对象
1.本科直博生
2.硕博连读生(含提前攻博)
3.2020级提前攻博生
4.“申请-考核”生
(三)提交报考材料
在网上报名完成后,考生应及时将报名材料寄送至报考单位研究生秘书处(仅接收EMS邮寄相关材料,不接收快递公司快件。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10日,以收件日期为准,逾期不再接收。若未按时提交申请材料或申请材料不全,申请将不予受理)。
1.“申请-考核”方式考生《申请材料》包括:
①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报名系统打印)。
②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
③硕士成绩单(在校研究生到本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办理并加盖公章,在职人员从本人人事档案中复印并加盖档案或人事部门公章)。
④硕士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
应届硕士生:硕士研究生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注册申请);
已获硕士学位者:硕士学历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2001年前已毕业的考生提交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或其代理机构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认证报告;
国外获得硕士学位者: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⑤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⑥外语水平成绩证明(CET4、CET6、TOEFL、IELTS、WSK等)。
⑦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出版专著,主持或参与重大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项目、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等情况的相关证明材料,以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⑧硕士学位论文情况:已获硕士学位者介绍硕士学位论文概要和创新情况等,应届硕士毕业生介绍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进展等。
⑨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具体格式要求参见招生单位规定)。
⑩以学士学位报考的同等学力考生还须提交高级职称复印件以及授课单位出具的所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成绩证明。
⑪报考招生单位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注:《申请材料》请用A4纸印制,加上封面(申请材料封面可从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信息公开→表格下载中下载)和目录按材料序号装订成册,《报考登记表》和专家推荐信单独装订,以便审核。上述所有材料提交给报考单位后,将不再退回。
2.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还须提交所在单位及所在地民族教育主管部门签章的《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
3.报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考生还须提交《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4.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含提前攻博)方式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期间提交上述报考材料中①-③项材料到报考单位。
(四)报考材料审核
招生单位依据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严格核对考生的报考信息,审查考生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未按时提交报考材料或报考材料不完整不予受理。
七、背景评估
1.招生单位成立评估小组,根据考生所提交的报考材料评估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对考生基本素质、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给出背景评估成绩,并出具书面评估意见。由招生单位制定背景评估通过标准,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复试环节。
2.招生单位结合招生导师的基本意向,根据成绩和差额比例确定进入复试考核阶段的考生名单,在招生单位网站公布。
3.对报考材料评估结果有异议的考生,可向招生单位提出申请复查。考生须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提交材料中发表的论文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如发现有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行为的,学校将取消其申请资格或录取资格或学籍。
八、复试及录取
1.复试时间:请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通知,具体复试工作由各招生单位组织。
2.复试内容:详见招生当年学校及报考单位复试和录取工作方案。
3.对通过复试、政审和达到体检要求的考生,根据教育部当年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规模择优录取,录取规则由各招生单位在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中公布。学校可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各学科、专业招生计划。
4.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阶段加试(笔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5.拟录取为定向就业的考生须与我校及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委培合同。
十、其他
1.2022年我校继续与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具体招生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分别实施。
2.2022年我校博士生招生学科、专业中,凡按一级学科(代码最后两位为“00”)招生的,学位证书载明一级学科名称;凡按自设二级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招生的,学位证书载明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及自设学科名称;其他按二级学科招生的,学位证书载明二级学科名称。
3.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及成绩查询、复试名单、录取查询等均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不再向考生寄送纸质成绩单、复试通知等,请考生及时登录网站查询有关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 是国 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 南望山 麓, 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 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 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 设学科。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 博士生导师462人, 教授520人, 副 教授927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3人(领军人才9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长江 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9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 金获得者19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创新研究群体3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湖 北省教学名师9人。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 86个, 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科技部创新 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3个,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学校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34个一级学 科硕士点, 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 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 学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招生计划
2021年我校拟在32个学科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400人。其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 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12人(不接收硕博连读、提前攻博方式报考) ;在马克思主 义理论和公共管理两个专业招收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人; 招收与中国 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2021年招生 计划为准, 招生计划略有增减变化。各招生单位招生人数详见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 业目录。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实行弹性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本科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6年。

四、招生方式
(一) 本科直博: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良; 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或托福、雅思通过 留学资格,或在高水平英文期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获得全国性 学科竞赛奖励,或在 T5 及以上分区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二) 硕博连读:本科毕业于高水平大学或一流学科; 学习成绩优良; 通过英语六 级考试, 或托福、雅思通过留学资格, 或有三个月以上的国外留学经历, 或以第一作者 发表过英文文章; 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有科研成果, 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提前攻 博: 修满硕士全部课程且成绩优良;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或托福、雅思通过留学资格, 或有三个月以上的国外留学经历, 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英文文章; 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 在高水平期刊发表一篇与硕士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 或获得 1 项及以上发明专利。
(三) “申请-考核”:指面向应届或往届硕士生采取“申请-考核”选拔博士生的 招生方式。 2021 年,我校面向全校所有博士生招生单位全面实施 “申请-考核”制选拔 优秀博士研究生,学校不再统一组织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五、报考条件
(一)“申请-考核”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报名对象为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双证硕士毕业生(含应届、往届)。应届生须修满  硕士全部课程并成绩优良, 往届生须满足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评定等级良及以上。同时, 须满足硕士毕业于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或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或科研院所, 或境外  一流大学,或境外一流学科,或所学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为 B 类(含 B-) 及以上。
3.第一学历须为全日制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
4.外语能力须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及以上水平, 或 IELTS≥6.0 或 TOEFL≥80,或以第 一作者身份在高水平英文期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 或以第一译者身份翻译出版过学术 著作且翻译字数不少于一万字。
5.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 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 力和专业能力。在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期刊上发表 T4 及以上学术论文(以第 一或第二作者) 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 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 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五名)者将优先考虑录取。
6.身体和心理健康,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                          
7.符合报考单位规定的其他学术性条件和要求。                             
8.本校教职工仅接收专任教师(含辅导员)和专职科研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二) 专项计划报考条件
1.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经所在单位及所在地教育厅资格审  查同意。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生源范围: ①生源地在内蒙古、广西、西藏、 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工作满3 年以上, 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 ②生源地在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考生, 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 等6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 的少数民族考生。 以及在上述地区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民族自治地方 工作的汉族考生。③在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职工; 在西藏工作 且满5年以上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毕业生。汉族在职考生录取比例不得 超过10%。骨干计划研究生毕业后,履行定向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不得违约。
2.报考我校2021年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须为高校院(系) 一 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在编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和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优秀骨干。截 至报名之日应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3年, 且具有硕士学位, 年龄不超过45周 岁( 1976年1月1 日(含)以后出生)。

六、网上报名
报名系统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博士生招生系统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上报名 系统→博士生招生系统)。报名信息填写完整且完成缴费后方视为报名成功。 除本科直 博生外,其他类型考生报考均需缴纳155元报名费。 一旦缴费成功报名费不予退还。
(一) 报名时间
网报时间为2020年12月20 日-2021年1月5 日。
(二) 报名对象
1.本科直博
2.硕博连读 (含提前攻博)
3.“申请-考核”
(三) 提交报考材料
在网上报名完成后, 考生应及时将报名材料寄送至报考单位研究生秘书(仅接收邮 局EMS邮寄相关材料, 不接收快递公司快件。 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10 日,以收件日期为 准, 逾期不再接收。若未按时提交申请材料或申请材料不全,申请将不予受理)。
1.“申请-考核”方式考生 《申请材料》 包括:
①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报名系统打印)。
②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 的专家推荐书。
③硕士成绩单(在校研究生到本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办理并加盖公章, 在职人员从本
人人事档案中复印并加盖档案或人事部门公章)。
④硕士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
应届硕士生: 硕士研究生证、 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 息网上注册申请);
已获硕士学位者: 硕士学历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2001年前已毕业的考生提交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或其代理机构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 历证书认证报告;
国外获得硕士学位者: 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 证书。
⑤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⑥外语水平成绩证明(CET4、CET6、TOEFL、IELTS、WSK等)。
⑦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出版专著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 证明材料。
⑧硕士学位论文情况: 已获硕士学位者介绍硕士学位论文概要和创新情况等, 应届 硕士毕业生介绍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进展等。
⑨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 具体要求参见招 生单位规定)。
⑩报考招生单位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注:《申请材料》 请用 A4 纸印制, 加上封面(申请材料封面可从我校研究生招生信 息网上→信息公开→表格下载中下载) 和目录按材料序号装订成册,《报考登记表》 和 专家推荐信单独装订, 以便审核。上述所有材料提交给报考单位后,将不再退回。
2.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还须提交所在单位及所在地民族教育 主管部门签章的《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
3.报考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还须提交《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 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4.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含提前攻博) 方式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期间提交上述报考材 料中①-③项材料到报考单位。
(四) 报考材料审核
招生单位依据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 严格核对考生的报考信息, 审查考生是否具备 报考资格。未按时提交报考材料或报考材料不完整不予受理。

七、 背景评估
1.招生单位成立评估小组,根据考生所提交的报考材料评估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 对考生基本素 质、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给出背景评估成绩, 并出具书面评估意见。由招 生单位制定背景评估通过标准,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复试环节。
2.招生单位结合招生导师的基本意向, 根据成绩和差额比例确定进入复试考核阶段 的考生名单,在招生单位网站公布。
3.对报考材料评估结果有异议的考生, 可向招生单位提出申请复查。考生须对所提 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提交材料中发表的论文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如发现有不符合学 术道德规范行为的,学校将取消其申请资格或录取资格或学籍。

八、复试及录取
1.复试时间:  2021年5月中旬左右,具体工作由各招生单位组织。 2.复试内容: 详见招生当年学校及报考单位复试和录取工作方案。
3.对通过复试、政审和达到体检要求的考生, 根据教育部当年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规 模择优录取, 录取规则由各招生单位在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中公布。学校可根据生源情况 适当调整各学科、专业招生计划。
4.拟录取为全日制定向的考生须与我校及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委培合同。

九、培养、收费及奖助
1.博士生学习方式:全日制培养。
2.我校博士生培养实施国际化战略,每年投入400万元左右保证全日制非定向博士 生在学期间出国联合培养或参加国际会议一次。
3.全日制非定向培养博士生学费为10000元/年, 均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 10000元/ 年) 及15000元/年的国家助学金。 学校为博士生设立学业助学金, 每学年评定一次, 资 助额度分为三等为8000-15000元/学年,导师根据等次和专业分类进行配套。
4.全日制定向培养博士生学费为28000元/年,不享受奖助学金。
5.学校设立了助教、助管岗位(资助标准: 博士生400元/月, 根据每学期实际工作 时间予以发放,每学期一般按5个月发放津贴), 博士生导师应为其所指导的非在职博 士研究生提供助研岗位。
6.修业年限内符合要求的博士研究生可参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30000 元/年,每学年评定一次。
7.此外, 学校还有社会类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金用于奖励在社会活动、学术活动、学 习成绩、科技成果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研究生。

十、其他
1.2021年我校继续与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 生,具体招生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分别实施。
2.2021年我校博士生招生学科、专业中, 凡按一级学科(代码最后两位为“00”) 招生的, 学位证书载明一级学科名称;凡按自设二级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招生  的, 学位证书载明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及自设学科名称; 其他按二级学科招生的, 学位证  书载明二级学科名称。
3.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及成绩查询、复试名单、录取查询等均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 信息网进行, 不再向考生寄送纸质成绩单、复试通知等, 请考生及时登录网站查询有关 信息。
4.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单位代码:10491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联 系 人:贾老师  王老师
招生信息网:http://zhinengdayi.com/cugyz 电话/传真:(027) 67885153
电子信箱:yzb@cug.edu.cn 微信公众号: cugyzb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
是国家“211 工程”、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 南望    山麓, 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 学科涵盖理学、  工学、  文学、  管理 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艺术学等门类, 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     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  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9734人,  国际学生1360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  博士生导师296人,  教授505人, 副教授882人。  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   教育部创新团队3 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国家级教学名师1 人, 湖北省教学名师 9人。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  实验室、  研究院 (所、 中心)  86个, 其中国家重点   实验室2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 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 个, 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 个。  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有国家级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 个。  学校拥有1 6个一级学  科博士点, 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 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

一、  培养目标
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在本门学 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  招生计划
2020年我校拟在31 个学科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380人。  其中, 招收少数民    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1 2人 (不接收“申请-考核”或硕博连读方式报考) ,   招收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3人,招收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 士生1 0人。  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2020年招生计划为准, 招生计划  略有增减变化。  各招生单位招生人数详见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三、  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实行弹性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本科直博生基本修业年 限为6年。

四、  招生方式
(一) 本科直博: 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良;  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或IELTS≥6.0 或 TOEFL≥80;  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奖励, 或在 T5及以上分区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第一或第二作者), 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 1 项及以上国家 发明专利。
(二) 硕博连读: 本科毕业于高水平大学或一流学科;  学习成绩优良;  通过 英语六级考试,  或 IELTS≥6.0或TOEFL≥80;  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有科研成果, 或获得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提前攻博在上述基础上须在 T5及以上分区期刊发表一篇与硕 士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 (第一或第二作者), 或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 1项及以 上国家发明专利。
(三) 普通招考: 指面向符合普通招考条件人员采取的“初试+复试”方式招收博 士生的招生方式。  此类招生方式仅面向珠宝学院、  材料与化学学院、  地理与信息工 程学院、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地质调查研究院。
(四)  “申请-考核”:指面向应届或往届硕士生 (具有科研经历符合条件的专  业学位硕士生也可申请) , 采取“申请+考核”方式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2020 年 ,  我校在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学院、  工程学院、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环境学  院、  海洋学院、  计算机学院、   自动化学院、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招收选拔博士研究生。   其他招生单位招考方式不变, 具体办法参见中地大研发 【201 8】  53号文件。

五、  普通招考报考条件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品德良好, 遵纪守法。
2.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或者应届硕士毕业生 (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  获 得学士学位后在所要报考的学科、  专业或相近学科领域已工作6年或6年以上 (从 获    得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 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具有高级职称;  ②修完 所报 考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 ;        ③在T5以上刊物上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 篇以上 (或获得省级科技       奖励或获得国际、  国家发明专利) 。
3. 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 (或相当职称) 以上的专家推荐书。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5.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须经所在单位及所在地教育厅资格审查同意。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生源范围:  ①内蒙古、  广西、  西藏、青海、 宁夏、新疆 (含兵团) 、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6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 的少数民族考生。上述地区汉族考生应具有在国  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3年以上工作经历,且报名时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  ②在内地西藏班、  新疆班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职工;  在西藏工作且 满5年以上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毕业生。  汉族在职考生录取比例不得 超过1 0%。  骨干计划研究生毕业后, 履行定向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 不得违 约。
6. 报考我校2020年高校辅导员专项计划的人员需为高校院 (系) 一线从事大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在编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和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优秀骨干。  截至 报名之日应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3年, 且具有硕士学位, 年龄不超过45 周岁 (1 975年1 月1 日 (含) 以后出生) 。
7. 本校除专任教师 (含学生辅导员) 和专职科研人员外, 不允许在职攻读博 士学位(高校辅导员专项计划除外)。

六、  “申请-考核”报考条件
(一) 报考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学院、  工程学院、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环境学院、海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 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考生需满足以下要求: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品德良好, 遵纪守法。
2. 报名对象为全日制硕士毕业生 (含应届、 往届), 须满足硕士学位论文综合 评定等级良及以上;  同时, 须满足毕业学校应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或一流学科 建设高校, 或中科院研究所或境外一流大学, 或所学专业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 的结果为B类及以上。
3. 第一学历须为普通一本及以上全日制本科毕业, 并取得学士学位。
4. 外语能力须达到大学英语四级、  六级水平, 或 IELTS≥6.0或TOEFL≥80,  或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专业学术论文, 或以第一译者身 份翻译出版过学术著作, 翻译字数不少于一万字。
5. 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 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在学科、  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期刊上发表 T4及以上学术 论文 (以第一或第二作者) 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 或已获得省、  部级以 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 (排名前五名) 者将优先考虑录取。
6. 身体和心理健康, 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
7. 符合报考单位规定的其他学术性条件和要求。
(二)  报考珠宝学院、  材料与化学学院、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机械与电子 信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 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 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地质调查研究院的考生须满足以下要求:
报考全日制非定向须满足:  本科毕业于高水平大学或一流学科;  修满硕士全 部课程并成绩优良;  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或 IELTS≥6.0或 TOEFL≥80;  理工类及经 管类研究生须在我校 T4及以上分区期刊上发表 1 篇与硕士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 (以第一或第二作者), 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 1 项及以上国家发明专利;  其他人文社 科类研究生须在我校 T5及以上分区期刊上发表论文 1 篇 (以第一或第二作
报考全日制定向须满足:  优秀业务骨干须符合普通招考博士生报考条件, 在 我校 T5及以上分区期刊上发表 1 篇与硕士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论文 (以第一或第二 作者), 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 1 项及以上国家发明专利;  须在近五年内获得国家
级奖励 (有证书)、 省部级一等奖 (前 7名)、 二等奖 (前 5名)、 三等奖 (前 3名)。 申 请者须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和两位正高级专家推荐。

七、  报名及考试
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  考生请于指定时间登录我    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zhinengdayi.com/cugyz)  博士生招生系统完成报名。
(一) 报名时间
网报时间为201 9年1 2月23日-2020年1 月1 0日。
(二) 报名对象
1 .普通招考
2. “申请-考核”
3. 本科直博
4. 硕博连读 (含提前攻博)
(三) 报名材料
在网上报名完成后, 考生应及时将报名材料寄送至报考单位研究生秘书 (截 止时间为2020年1 月1 5日) 。
1 . 普通招考方式考生报名材料包括:
①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报名系统打印) 。
②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 (或相当职称) 以上的专家推荐书 (系统下 载表格) 。
③硕士课程成绩单。
④最后学位、  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毕业 硕士生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交复印 件);  2001年前已毕业的考生提交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或其代理机构出具的中国高 等教育学历证书认证报告;  国外硕士学位须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和教育部留学服务 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⑤同等学力考生交本科毕业证书、  学士学位证书以及高级职称复印件各一份, 发表论文、  获奖或专利证书复印件。
2. “申请-考核”方式考生 《申请材料》  包括:
①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报名系统打印)。
②硕士学历证书、  学位证书和身份证。
应届硕士生:  硕士研究生证、  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可在中国高等教育 学生信息网上注册申请) ;
已获硕士学位者:  硕士学历证书、  硕士学位证书、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2001 年前已毕业的考生提交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或其代理机构出具的中 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认证报告;
国外获得硕士学位者:  硕士学位证书、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 学位认证书。
③本科学历证书、  学士学位证书。
④硕士成绩单 (在校研究生到本校研究生院培养部门办理并加盖公章, 在职 人员从本人人事档案中复印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
⑤外语水平成绩证明 (大学英语四、 六级;  TOEFL;  雅思;  WSK等) 。 申 请者请提供能够用于查询有效成绩的用户名和密码, 以便查询成绩的有效性。
⑥获奖证书、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所获专利、  出版专著及其他原创性研究 成果的证明材料。
⑦硕士学位论文情况:   已获硕士学位者介绍硕士学位论文概要和创新情况等, 应届硕士毕业生介绍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进展等。
⑧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 (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 具体要 求参见招生单位规定) 。
⑨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 (或相当职称) 以上的专家推荐书。
⑩报考招生单位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申请材料》 请用A4纸印制, 加上封面 (申请材料封面可从我校研究生招生 信息网上下载)  和目录按材料序号装订成册,  《报考登记表》 和专家推荐信分别单 独装订, 以便审核。
3. 少数民族骨干考生还须提交所在单位及所在地民族教育主管部门签章的 《报考登记表》 。
4. 辅导员专项计划还须提交《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
5. “本科直博”、 “硕博连读”、 “提前攻博”方式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期间提交“普 通招考”方式报名材料中①-③项材料到报考单位。
(四) 初试资格审查
“普通招考”方式考生须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前一周, 由考生本人亲自携带下列材料到报考单位研究生秘书老师处进行资格审查。
1 . 报名材料相关证件的原件, 包括学历、  学位证原件等;
2. 考生本人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
(五) 领取准考证
考生本人在资格审查现场领取准考证。
(六)  考试时间及地点
初试时间:  2020年4月11 日。
初试地点: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东区教学综合楼, 请于考前到校查看具体 考场。
(七) 初试科目
初试形式为笔试, 每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初试科目如下:
1 .外国语:  公共外语, 科目代码为1 1 XX。
2.业务课一: 专业基础课, 科目代码为2XXX。

八、  复试及录取
1 . 初试结束后, 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初试成绩等确定复试录取工作意见, 各招生单位制定本单位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报学校备案后组织实施。
2. 复试时间:   2020年5月中下旬, 具体工作由各招生单位组织。
3. 复试内容:  包括招生目录中公布的业务课二科目 (科目代码3XXX) 及专  业外语笔试、  外语听说能力测试和综合面试 (专业能力、 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  等。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者须加试 (笔试) 两门本专业硕士主干课程。
4. 对达到初试分数线并通过复试、  政审和达到体检要求的考生, 根据教育部 当年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规模择优录取, 录取规则由各招生单位在复试录取工作方 案中公布。  学校可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各学科、  专业招生计划。
5. 拟录取为全日制定向的考生须与我校及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委培合同。

九、  培养及收费
1 . 博士生学习方式:  全日制培养。
2. 全日制非定向培养博士生学费为1 0000元/年,  均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 (1 0000元/年)  及1 5000元/年的国家助学金 (1 500元/月, 一年发1 0个月) 。
3. 全日制非定向培养博士生奖助学金分为三等, 各等奖助学金的比例构成及 奖助标准如下表:  其中, A类配套标准适用于海洋科学等1 2个学科类别;  B类配套 标准适用于应用经济学等4个学科类别。
 
等级 比例 学业   奖学金 国家   助学金 学业助学金 基本总金额 导师配 套方式
学校投入 导师配套
一等 1 5% 1 0000元/ 年 1 5000 元/ 年 1 5000元/年 ≥1 6000元/年 56000元/年 A 类
≥8000 元/年 48000元/年 B 类
二等 40% 1 0000元/ 年 1 5000 元/ 年 1 2000元/年 ≥1 2000元/年 49000元/年 A 类
≥5000 元/年 42000元/年 B 类
三等 45% 1 0000元/ 年 1 5000 元/ 年 8000元/年 ≥5000 元/年 38000元/年 A 类
≥2000 元/年 35000元/年 B 类
4. 全日制定向培养博士生学费为28000元/年, 不享受奖助学金。
5. 学校设立了“助教”、 “助管”岗位 (资助标准: 博士生400元/月, 按实际工 作月份发放) , 并鼓励导师为其指导的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提供助研津贴。
6.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3万元/生, 每年约评选60人。
7. 社会力量在学校设有赵鹏大奖学金、  王大纯创新奖学金、  锐鸣校友奖学金、 校研84级奖学金、恒顺矿业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信才奖学金、雷波兴达奖学金、华狮化工奖学金、 水科学之星奖学金、82水文创新奖学金、华睿奖学金、黄海机 械奖学金、厦门三烨奖学金、爱贝尔7291 1 奖学金、无锡钻通奖学金、无锡金帆奖 学金、中海达奖学金、伟志股份助学金、银之梦奖学金、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生奖学金和佳源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  用于奖励在社会活动、  学术活动、  学习成绩、 科技成果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研究生。

十、  其他
1 . 我校博士生培养实施国际化战略, 每年投入400万元左右保证全日制非定向 博士生在学期间出国联合培养、  短期交流或参加国际会议一次。
2. 学校每年投入50万元, 设置特 (3万) 、 一 (2万) 、 二 (1 万) 、 三 (0.5万)  等奖, 奖励发表高水平论文或科研获奖的博士生, 每年评选约50人。
3.2020年我校继续与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生, 具体招生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分别实施。
4.2020年我校博士生招生学科、  专业中, 凡按一级学科 (学科代码最后两位  为“00”) 和自设学科 (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招生的, 按一级学科授学位;   其他 按二级学科招生的, 按二级学科授学位。
5. 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及成绩查询、  复试名单、  录取查询等均通过我校研究 生招生信息网进行, 不再向考生寄送纸质成绩单、  复试通知等, 请考生及时登录 网站查询有关信息。
6. 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单位代码: 1 0491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政编码: 430074
网        址: http://zhinengdayi.com/cugyz 电        话:  (027) 678851 53
电子信箱: yzb@cug.edu.cn 传        真:  (027) 678851 53
联系部门: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联 系 人: 贾老师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 是国家 “211工程”、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位于武汉东湖之畔, 南望山 麓, 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 学科涵盖理学、 工学、 文学、 管理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 学、 艺术学等门类, 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个一级学科入选 “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 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10055人, 国际 学生 717 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 博士生导师263人, 教授431人, 副教授 688人。 现有各类科研机构、 实验室、 研究院(所、 中心) 86个, 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 基地1个。 学校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3个博士后科研 流动站。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

一、  培养目标
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 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学或专业 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  招生计划
2019年我校拟在34个学科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350人。 其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 人 才计划博士生12人, 招收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3人(管理科学与工程) , 招收 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10名。 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2019年招 生计划 为准, 招生计划可能有增减。 各招生单位招生人数详见2019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

三、  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实行弹性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本科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6年。

四、  招生方式
(一)本科直博:  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良;  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或托福、 雅思通过留学  资格;  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奖励, 或在 T5及以上分区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二)硕博连读:  本科毕业于高水平大学或一流学科;  学习成绩优良;  通过英语六级考 试, 或托福、  雅思通过留学资格;  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有科研成果, 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提 前攻博须修满硕士全部课程并成绩优良;  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或托福、  雅思通过留学资格;
并在T5 及以上分区期刊发表一篇与硕士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1 项及以上发明专利。
(三) 公开招考:  指面向符合公开招考条件人员采取的 “初试+复试”方式招收博士生的 招生方式。 此类招生方式仅面向珠宝学院、 材料与化学学院、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机械与电 子信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B类重点 实验室、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质调查研究院。
( 四) “申请-考核”:  指面向应届或往届硕士生(具有科研经历符合条件的专业学位硕 士生也可申请), 采取“申请+考核”方式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根据(地大校办发【2018】 38 号)文件,2019年我校在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学院、工程学院/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环境学院、海洋学院、 计算机学院、 自动化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 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招收选拔博士研究生。 其他招生单位招考 方式不变, 具体办法参见( 中地大研发【2018】53号)文件。

五、  公开招考报考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品德良好, 遵纪守法;
2.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或者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获得学士学 位后在所要报考的学科、 专业或相近学科领域已工作6年或6年以上 (从获得学位到博士生入 学之日),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具有高级职称;  ②修完所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 修课程且成绩合格(须提供授课单位的成绩证明); ③在T5以上刊物上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相 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获得省级科技奖励或获得国际、 国家发明专利) ;
3.    有2位与所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 以上的专家推荐;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2019年体检统一安排在复试阶段进行);
5.    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生考生须经所在单位及所在地教育厅资格审查同意。 少数民 族骨干计划招生生源范围:  ①内蒙古、  广西、  西藏、  青海、  宁夏、 新疆(含兵团)、 海南、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考生; 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 等6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 的少数民族考 生。 上述地区汉族考生应具有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3年以上工作经历, 且报名时仍   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 ②内地西藏班、 内地新疆班、 民族院校、 高校少数民 族预科培养基地和  少数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 生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0%。 学生毕业后, 必须按协议回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不得违约。
6. 报考我校2019年高校辅导员专项计划人员需为高校院(系) 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 作的在编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和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优秀骨干。  截至报名之日应从事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满3年, 且具有硕士学位, 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4年1月1日(含) 以后出生) 。
7. 除本校专任教师(含学生辅导员)和专职科研人员外, 不允许博士生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高校辅导员专项计划除外)。

六、  “申请-考核”报考条件
(一)报考地球科学学院、 资源学院、  工程学院、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环境学院、  海 洋学院、  计算机学院、  自动化学院、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考生需满足以下要求: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品德良好, 遵纪守法;
2.  报名对象为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含应届、 往届), 须满足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评定等级良 及以上;   同时, 须满足毕业学校应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或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或中科院研 究所或(境) 外一流大学, 或所学专业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的结果为 B类及以上;
3.  第一学历须为普通一本及以上全日制本科毕业, 并取得学士学位;
4.  外语能力须达到大学英语四级、 六级水平, 或IELTS≥6.0或TOEFL≥80, 或以第一 作者身份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过高水平专业学术论文, 或以第一译者身份翻译出版过学术 著作, 翻译字数不少于一万字;
5.  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 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 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和专业 能力。  在学科、  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期刊上发表 T4及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  或以 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 五名) 者将优先考虑录取;
6.  身体和心理健康, 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
7.  符合报考单位规定的其他学术性条件和要求。
(二)报考珠宝学院、 材料与化学学院、 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B 类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质调查研究院的考生须满足以下要求:
①本科毕业于高水平大学或一流学科;  修满硕士全部课程并成绩优良;  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或托福、  雅思通过留学资格;  理工类及经管类研究生须在 T4及以上分区期刊上发表 1篇与硕 士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 或获得 1项及以上发明专利;  其他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在我校T5及 以上分区期刊上发表论文 1篇。
②优秀业务骨干须符合普通招考博士生报考条件, 在 T5及以上分区期刊上发表 1篇与硕士研 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论文, 或获得 1项及以上发明专利;  须获得国家级奖励(有证书)、 省部级一等奖(前 7名)、  二等奖(前 5名)、  三等奖(前 3名)。  申请者须经所在人事部门和两位正高级专家推荐。

七、报名及考试
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 考生请于指定时间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 信息网(http://zhinengdayi.com/cugyz) 网上报名系统完成报名
(一) 报名时间
网报时间为2019年1月1日-20日。
(二) 报名对象
1.公开招考
2. “申请-考核”
3. 本科直博
4. 硕博连读及提前攻博
(三) 报名材料
考生在网上报名的同时, 考生应将报名材料寄送给报考单位研究生秘书。
1. 公开招考方式考生报名材料包括:
①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报名系统打印) 。
②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 以上的专家推荐书(系统下载表格) 。
③硕士课程成绩单。
④最后学位、 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 教育部学籍在线认证报告, 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交复印件)。
⑤同等学力考生交本科毕业证书、  学士学位证书以及高级职称复印件各一份, 发表论文、  获 奖或专利证书复印件。
2.  “申请-考核”方式考生《申请材料》 包括:
①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报名系统打印)。
②硕士学历证书、 学位证书和身份证。
应届硕士生:  硕士研究生证;  《教育部学籍在线认证报告》 (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 息网上注册申请) ;
已获硕士学位者:  硕士学历证书;  硕士学位证书;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 《学位证书认证报告》 ;
国外获得硕士学位者:  硕士学位证书;   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③本科学历证书、 学士学位证书。
④硕士成绩单(在校研究生到本校研究生院培养部门办理并加盖公章, 在职人员从本人 人事档案中复印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
⑤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大学英语四、 六级;  TOEFL;  雅思;  WSK等) 。 申请者请提供 能够用于查询有效成绩的用户名和密码, 以便查询成绩的有效性。
⑥获奖证书、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所获专利、 出版专著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 材料。
⑦硕士学位论文情况:   已获硕士学位者介绍硕士学位论文概要和创新情况等, 应届硕士 毕业生介绍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进展等。
⑧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 具体要求参见招生单位 规定) 。
⑨两位与所申请学科相关的教授推荐信。
⑩报考招生单位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申请材料》 请用 A4纸印制, 加上封面(申请材料封面可从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下 载)  和目录按材料序号装订成册, 《报考登记表》 和专家推荐信分别单独装订, 以便审核。 “申 请-考核”方式考生背景评估、  学科专业考核、  综合面试考核与“公开招考”方式考生复试同时 进行, 并确定最终录取名单。
3. 少数民族骨干考生还须提交所在单位及所在地民族教育主管部门签章的《报考登记表》 。
4. 辅导员专项计划还须提交《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
5. “本科直博”、  “硕博连读”、  “提前攻博”方式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期间提交“公开招考” 方式报名材料中①-③项材料到报考单位。
(四)  资格审查
考前一周, “公开招考”方式考生由本人亲自携带下列材料到报考单位研究生秘书老师处进行资格审查。
1.    报名材料相关证件的原件, 包括学历、 学位证原件等;
2.   考生本人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
(五) 领取准考证
考生本人在资格审查现场领取准考证。
(六)  考试时间及地点
初试时间:   2019年4月13日。
初试地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东区教学综合楼, 请于考前到校查看具体考场。
复试时间:  2019年4月底至5月中旬, 具体工作由各招生单位组织。
(七) 硕博连读、  提前攻博进入博士阶段资格考核的具体要求见培养办通知。

八、  考试科目
博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 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均为笔试, 每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初试科 目如下:
1.   外国语:   2019年外国语入学初试内容为公共外语, 科目代码为11XX。 专业外语及外 语听说能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
2.   业务课一: 专业基础课, 科目代码为2XXX。 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3. “申请-考核”方式业务课一(科目代码及名称为2206|学科专业考核) 在复试阶段由招 生单位组织。
4.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自然辩证法。
5.   招生目录中公布的业务课二考试科目(科目代码3XXX) 在复试阶段由招生单位组织 笔试。

九、  复试及录取
初试结束后, 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初试成绩等确定复试录取工作意见, 各招生单位 制定本单位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报学校备案后组织实施。
复试方式为笔试与面试相结合,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科目代码3XXX)及专业外语笔试 、 外语听说能力测试和综合面试(专业能力、 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 等。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者 须加试(笔试) 两门本专业硕士主干课程。
对达到初试分数线并通过复试、 政审和达到体检要求的考生, 根据教育部当年下达给我 校的招生规模择优录取, 录取规则由各招生单位在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中公布。 学校可根据生 源情况适当调整各学科、 专业招生计划。

十、  培养及收费
1.   博士生学习方式:  全日制培养。
2.    全日制非定向培养博士生学费为10000元/年, 均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 (10000元/ 年) 及15000元/年的国家助学金(1500元/月, 一年发10个月)。
3.   全日制非定向培养博士生奖助学金分为三等, 各等奖助学金的比例构成及奖助标准如 下表:  其中, A类配套标准适用于海洋科学等12个学科类别;  B类配套标准适用于应用经济学 等4个学科类别。
 
等级 比例 学业奖学 金 国家助学 金 学业助学金 基本总金额 导师配套 方式
学校投入 导师配套
一等 1 5% 1 0000元/ 年 1 5000 元
/
1 5000 元/ 年 ≥1 6000 元/ 年 56000 元/ 年 A 类
≥8000 元/年 48000 元/ 年 B 类
二等 40% 1 0000元/ 年 1 5000 元
/
1 2000 元/ 年 ≥1 2000 元/ 年 49000 元/ 年 A 类
≥5000 元/年 42000 元/ 年 B 类
三等 45% 1 0000元/ 年 1 5000 元
/
8000 元/年 ≥5000 元/年 38000 元/ 年 A 类
≥2000 元/年 35000 元/ 年 B 类
 
4.    全日制定向培养博士生学费为28000元/年, 不享受奖助学金。
5.    学校设立了“助教”、 “助管”岗位(资助标准: 博士生400元/月, 按实际工作月份发 放),并鼓励导师为其指导的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提供助研津贴。
6.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3万元/生, 每年约评选60人。
7.   社会力量在学校设有赵鹏大奖学金、  王大纯创新奖学金、  锐鸣校友奖学金、  校研84级奖 学金、 恒顺矿业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信才奖学金、 雷波兴达奖学金、 华狮化工奖学金、 水科 学之星奖学金、 82水文创新奖学金、 华睿奖学金、 黄海机械奖学金、 厦门三烨奖学金、 爱贝尔72911奖学金、 无锡钻通奖学金、 无锡钻通奖学金、 无锡金帆奖学金、 中海达奖学金、 伟志 股份助学金、  银之梦奖学金、  地质调查研究院研究生奖学金和佳源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 用于奖 励在社会活动、 学术活动、 学习成绩、 科技成果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研究生。

十一、  其他
1.    我校博士生培养实施国际化战略, 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保证全日制博士生在学期间 出国联合培养、 短期交流或参加国际会议一次。
2.    学校每年投入50万元, 设置特(3万)、 一(2万)、 二(1万)、 三(0.5万) 等奖, 奖 励发表高水平论文或科研获奖的博士生, 每年评选约50人。
3.  2019年我校继续与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具体 招生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分别实施。
4.   2019年我校博士生招生学科、 专业中, 凡按一级学科(学科代码最后两位为“00”)  和 自设学科(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 招生的, 按一级学科授学位;  其他按二级学科招生的, 按二   级学科授学位。
5.    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及成绩查询、 复试名单、 录取查询等均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 网进行, 不再向考生寄送纸质成绩单、 复试通知等, 请考生及时登录网站查询有关信息。

十二、  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单位代码: 10491
地       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政编码: 430074
网        址: http://zhinengdayi.com/cugyz 电       话: (027) 67885153
电子信箱: yzb@cug.edu.cn 传       真: (027) 67885153
联系部门: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 贾老师        王老师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 是国家“211 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 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 科。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将近13000人, 国际学生1319人。
学校拥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16个;有14个专业学位类别授予权。
2022 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覆盖8大学科门类;另外,可在应用统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法律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艺术硕士14个类别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我校研究生。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
1.2022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400人左右,其中拟接收推免生人数1000人左右(以实际接收推免生为准,将在10月底公布,推免生报名及录取有关事宜见推免生选拔章程及推免生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具体招生人数见招生专业目录。
2.拟在50个学科、专业中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500人左右。其中34个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学科代码后两位为“00”);6个为自设二级学科(学科代码第5位为“Z”)。
3.拟在14个类别(其中工程专业学位 5 个类别)中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1900 人左右。
4.拟主要在10个类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翻译硕士、艺术设计)和2个学术学位专业(资源产业经济、控制科学与工程)中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431人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5.我校2022年拟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39人左右(其中
10个计划数用于土地资源管理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其他少骨计划数均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拟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硕士研究生9人左右。
6.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2022年招生计划为准,招生计划可能有增减, 专项计划单列。
二、学习形式及学制
学校对研究生实行弹性修业年限,硕士研究生(包括各种专业硕士学位等人员)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在校学习的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 下同) 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 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④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在境外获得学位或学历证书的考生在资格审查时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5.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 毕业 生 免 试 攻 读 研 究 生 信 息 公 开 暨 管 理 服 务 系 统 ” ( 网 址 : http://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二)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第(一)条中的各项要求。
②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2.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第(一)条中第 1、2、3各项的要求。
②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三)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报考资格须经我校审核同意,申请材料(申请表格从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下载),请于2021年10月10日前交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单考生必须选择我校报考点报名、考试。单考生报考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符合(一)中第 1、2、3 各项的要求。
②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本校教职工不允许报考本校单独考试。
(四)“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报考条件按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五)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六)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考试科目及复习参考
(一)各专业初试具体科目名称及代码请查阅招生专业目录。
(二)单考生考试科目与同专业统考生相同,具体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以准考证为准。
(三)复试和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请到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各二级招生单位网站查询。
(四)命题及考试大纲
1.国家统考或联考科目的复习请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或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考试大纲。其中,下列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101-思想政治理论、199-管理类综合能力、201- 英语(一)、202- 俄语、203- 日语、204- 英语(二)、301- 数学
(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2-心理学专业基础、396-经济类综合能
力、397-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497-法律硕士综合(法学)等;下列科目由我校自行命题:211-翻译硕士英语、346-体育综合、357-英语翻译基础、432-统计学、436- 资产评估专业基础、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等。
2.自命题考试科目由我校公布考试大纲并命题,考试大纲请从我校网站查看。根据教育部规定,我校不指定具体参考书目和参考资料,不举办自命题科目辅导班。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办理购书业务。
五、学费及奖助体系
(一)学费标准
1.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生:学术学位硕士各专业学费为8000元/人/年;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专业学位硕士为8000元/人/年,翻译硕士12000 元/人/年,艺术硕士16000元/人/年,其他专业学位硕士10000元/人/年。
2.全日制定向硕士生:学费2.2万元/人/年。
3.非全日制硕士生:公共管理硕士学费1.8万元/人/年,会计硕士3.5万元/人/年, 工商管理硕士10万元/人 (前两年4万元/人,第三年2万元/人),其他均为1.8万元/人/年。
4.收费标准以最终相关部门文件为准。
(二)奖助体系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享受学业奖学金和助学金(定向生除外):
1.学业奖学金:硕士生一等学业奖学金 8000元/人/年,二等学业奖学金 4000 元/人
/年,每年一次性发放。所有推免硕士研究生第一年享受硕士生一等奖学金;统考硕士生一等、二等学业奖学金分别占80%、20%(非重点学科为 70%、30%)。新生录取时根据入学考试初复试总评成绩评定,以后每年根据学习成绩、科研表现情况动态评定。
2.国家奖学金:根据国家下达指标评选,每年评选约130人,奖金20000元/人,一次性发放。
3.国家助学金: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生全部享受6000元/年的国家助学金(按月发放)。
4.专项奖学金:学校设有研究生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在社会活动、学术活动、学习成绩、科技成果等方面获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
5.学校学业助学金:学校自2017年起,为博士生、硕博连读硕士生设立学校学业助学金。学校学业助学金分为三等,学校投入部分为15000元—8000元/生/年,导师配套部分根据所属学科在每个等次中分为 A、B两类,配套额度为16000元—2000 元/生/年。
6.研究生可以申请“助教”、“助管”和“助研”岗位。“助教”和“助管”岗位由学校设置或各单位自筹设置并发放津贴,根据工作时间,每个岗位每学期最长可聘用和发放5个月,校设岗位津贴为1500元/岗/学期,单位自筹岗位津贴自定。“助研”岗位由导师(项目负责人)设置,助研津贴从科研经费中支出,按研究生实际工作表现和时间发放,每学期最多发放 5 个月。2020-2021学年,“三助”岗位聘用人次约占全体在校研究生的 74.1%,人均发放岗位津贴10181元 。
7.由社会力量在学校设有王大纯创新奖学金、赵鹏大奖学金、信才奖学金、无锡金帆奖学金、爱贝尔奖学金、华狮化工奖学金、贝乐外语之星奖学金等供研究生申请。
8.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在入学前先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或到校报 到后办理新生校园地助学贷款。更多生源地贷款信息可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官网进行查询。学校设有完备的助学体系,新生入学的“绿色通道”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入学新生开通 的特殊通道,使经济压力较重的新生能够暂缓缴纳学费,确保所有新生顺利入学。
六、信息与服务
1.我校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如因名额所限,对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不能在其报考专业录取的,我校将依据相关政策尽量协助考生调剂。
2.对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地质类艰苦专业、志愿到西部地区和重点行业就业的考生,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及成绩查询、复试名单、录取查询等均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 信息网(http://zhinengdayi.com/cugyz)进行,我校研招微信平台也可查询有关信息, 不再向考生寄送纸质成绩单、复试通知书等,请考生留意相关网站、登录查询有关信息。
七、其他
报名考试现场确认及考试时间等相关信息以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为准。
八、咨询、监督与申诉渠道 相关疑问咨询可查阅研招问答
(https://mp.weixin.qq.com/s/LBPhqD6rzXDajNow3k56Kg)
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考生申诉有关问题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保证各级投诉、申诉渠道畅通。
单位名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单位代码:1049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 388 号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联系人:贾老师、洪老师
网址:http://zhinengdayi.com/cugyz 电话/传真:027-67885153
电子信箱:yzb@cug.edu.cn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有23个学院(所)、67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MBA、MPA等14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综合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进入前1‰。

为满足广大在职人员学习深造、获取硕士学位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2022年招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身体健康的在职人员;

2.已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即2019年3月底以前获得学士学位者);或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者;或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境)外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获得者;

3.申请人在拟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

4.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推荐或同意。

二、接收申请学科、统考科目

1.接收申请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海洋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10个学科专业(学科专业简介详见附件1)。

2.统考考试科目参考国家文件中外国语水平考试语种、考试大纲使用对照表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科目、学科、考试大纲及指南使用对照表。按目前文件规定,以上接收申请的10个学科专业均须参加外国语水平考试统考,公共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须参加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统考。

三、报名及资格审查

1.报名包括网上申请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申请:即日起至2022年2月28日,申请人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进入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进行注册(注册网址:http://www.cdgdc.edu.cn/tdxlsqxt,以下简称信息平台),提出申请,按要求提交报名信息及蓝底电子照片。

(2)现场确认及资格审查:网上申请成功后,拟参加2022年同等学力全国统考的申请人于2022年3月带相关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进行现场确认:采集图像和指纹信息、提交规定的材料、签署《诚信承诺书》和《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协议书》等,接受资格审查。没有经过现场确认人员,将无法参加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现场确认具体时间,通过邮件通知,或及时关注本站通知)。

2.现场确认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名表》(附件2);

(2)第二代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本人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或学位查询结果;

(5)个人项目或科研成果证明材料。

3.统考报名时间及安排

2022年3月,申请人通过信息平台(http://www.cdgdc.edu.cn/tdxlsqxt)申请参加同等学力全国统考,选择考试科目和考试的地点,具体报名考试时间及要求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当年考试通知为准。申请我校硕士学位考生一般在湖北省内参加考试。如因特殊情况,需申请在工作所在省市参加考试的,必须经学校同意,方可完成报名并参加考试。全国统考报名考试费通过信息平台以网上支付的形式缴纳,通过我校资格审核的申请人方可通过信息平台缴纳报名考试费。

5月,考生通过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具体安排见准考证上注明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四、培养管理

1.学习形式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不脱产形式参加学习,教学形式采用网络教学与校内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校内面授时间集中在节假日,申请人必须保证按时到校上课。

2.课程学习要求

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4年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4年内未通过全国统考者,学校不接受学位申请。

3.课程计划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包括学位公共课与学位课,申请人应修完所申请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考试,达到规定的学分。硕士生所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5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8学分。

4.学费及收缴方式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总学费3.3万元,学费分三个年度收取,课程学习期先缴纳前两年学费(分两学年度收取,每年度1.1万元),通过课程学习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科目后缴纳第三年学费(学位论文阶段,1.1万元)。

收缴方式:学费通过研究生网上缴费系统缴纳(http://pay.cug.edu.cn/xysf/)。

五、学位申请与学位授予

1.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必要条件

(1)通过全国统考科目,完成申请学位专业全部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

(2)达到相关学院、相关学科的学术要求;

(3)申请人应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一年内提交学位论文,论文答辩应在申请人提交论文后的半年内完成。

2.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通过审核后,学校指定指导教师对申请人的论文进行指导;

(2)开题,申请人完成全部课程修满学分通过审核后,即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开题报告通过至少在6个月以后才能进行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申请人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完成硕士学位论文,通过学校或专业学院组织的评阅和审查;

(4)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学位论文审查通过后可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达到相关学科相关学院学术成果要求后可提出学位申请,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硕士学位。提交论文材料及审核程序见研究生院相关文件要求,具体流程见当年相关工作通知。

六、其他说明

1.申请人因来校学习,所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

2.申请人不得同时向我校以外的其他学位授予单位提出学位申请;

3.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属于研究生非学历教育,获得学位者只颁发硕士学位证书,不颁发硕士毕业证书;

4.入学后,即可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考。每年全国统一考试和报名时间以及具体事宜,均依照当年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办理。如有新的政策调整,以国家的文件规定为准,学校将及时在研究生院或远程与教育学院网站(网址:http://graduate.cug.edu.cn或http://yjxy.cug.edu.cn/)公布。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朱老师                  韦老师                  苗老师

联系电话:027-68788950      027-67886320          027-67884110

邮箱:cug_tdxl2019@126.com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博士生导师462人,教授520人,副教授927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3人(领军人才9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学校拥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以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招生计划
2021年我校拟在32个学科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约400人。其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12人(不接收硕博连读、提前攻博方式报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公共管理两个专业招收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人;招收与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给我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为准,招生计划略有增减变化。各招生单位招生人数详见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本科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6年。
四、招生方式
(一)本科直博: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良;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托福、雅思通过留学资格,或在高水平英文期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获得全国性学科竞赛奖励,或在T5及以上分区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二)硕博连读:本科毕业于高水平大学或一流学科;学习成绩优良;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托福、雅思通过留学资格,或有三个月以上的国外留学经历,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英文文章;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有科研成果,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提前攻博:修满硕士全部课程且成绩优良;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托福、雅思通过留学资格,或有三个月以上的国外留学经历,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英文文章;具有一定科研经历并在高水平期刊发表一篇与硕士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获得1项及以上发明专利。
(三)“申请-考核”:指面向应届或往届硕士生采取“申请-考核”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2021年,我校面向全校所有博士生招生单位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选拔优秀博士研究生,学校不再统一组织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五、报考条件
(一)“申请-考核”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报名对象为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双证硕士毕业生(含应届、往届)。应届生须修满硕士全部课程并成绩优良,往届生须满足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评定等级良及以上。同时,须满足硕士毕业于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或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或科研院所,或境外一流大学,或境外一流学科,或所学专业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为B类(含B-)及以上。
3.第一学历须为全日制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
4.外语能力须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及以上水平,或IELTS≥6.0或TOEFL≥80,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高水平英文期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或以第一译者身份翻译出版过学术著作且翻译字数不少于一万字。
5.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在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期刊上发表T4及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五名)者将优先考虑录取。
6.身体和心理健康,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
7.符合报考单位规定的其他学术性条件和要求。
8.本校教职工仅接收专任教师(含辅导员)和专职科研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二)专项计划报考条件
1.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经所在单位及所在地教育厅资格审查同意。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生源范围:①生源地在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②生源地在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6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汉族考生。③在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职工;在西藏工作且满5年以上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毕业生。汉族在职考生录取比例不得超过10%。骨干计划研究生毕业后,履行定向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不得违约。
2.报考我校2021年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须为高校院(系)一线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在编在岗的专职辅导员和高校学生工作系统优秀骨干。截至报名之日应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3年,且具有硕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六、网上报名
报名系统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招生系统(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系统→博士生招生系统)。报名信息填写完整且完成缴费后方视为报名成功。除本科直博生外,其他类型考生报考均需缴纳155元报名费。一旦缴费成功报名费不予退还。
(一)报名时间
网报时间为2020年12月20日-2021年1月5日。
(二)报名对象
1.本科直博
2.硕博连读(含提前攻博)
3.“申请-考核”
(三)提交报考材料
在网上报名完成后,考生应及时将报名材料寄送至报考单位研究生秘书(仅接收邮局EMS邮寄相关材料,不接收快递公司快件。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10日,以收件日期为准,逾期不再接收。若未按时提交申请材料或申请材料不全,申请将不予受理)。
1.“申请-考核”方式考生《申请材料》包括:
①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报名系统打印)。
②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
③硕士成绩单(在校研究生到本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办理并加盖公章,在职人员从本人人事档案中复印并加盖档案或人事部门公章)。
④硕士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
应届硕士生:硕士研究生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注册申请);
已获硕士学位者:硕士学历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2001年前已毕业的考生提交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或其代理机构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认证报告;
国外获得硕士学位者: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⑤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⑥外语水平成绩证明(CET4、CET6、TOEFL、IELTS、WSK等)。
⑦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出版专著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⑧硕士学位论文情况:已获硕士学位者介绍硕士学位论文概要和创新情况等,应届硕士毕业生介绍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研究进展等。
⑨自我评价和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具体要求参见招生单位规定)。
⑩报考招生单位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申请材料》请用A4 纸印制,加上封面(申请材料封面可从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信息公开→表格下载中下载)和目录按材料序号装订成册,《报考登记表》和专家推荐信单独装订,以便审核。上述所有材料提交给报考单位后,将不再退回。
2.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还须提交所在单位及所在地民族教育主管部门签章的《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登记表》。
3.报考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还须提交《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4.本科直博、硕博连读(含提前攻博)方式考生需在网上报名期间提交上述报考材料中①-③项材料到报考单位。
(四)报考材料审核
招生单位依据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严格核对考生的报考信息,审查考生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未按时提交报考材料或报考材料不完整不予受理。
七、背景评估
1.招生单位成立评估小组,根据考生所提交的报考材料评估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对考生基本素质、科研潜质和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给出背景评估成绩,并出具书面评估意见。由招生单位制定背景评估通过标准,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复试环节。
2.招生单位结合招生导师的基本意向,根据成绩和差额比例确定进入复试考核阶段的考生名单,在招生单位网站公布。
3.对报考材料评估结果有异议的考生,可向招生单位提出申请复查。考生须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提交材料中发表的论文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如发现有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行为的,学校将取消其申请资格或录取资格或学籍。
八、复试及录取
1.复试时间: 2021年5月中旬左右,具体工作由各招生单位组织。
2.复试内容:详见招生当年学校及报考单位复试和录取工作方案。
3.对通过复试、政审和达到体检要求的考生,根据教育部当年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规模择优录取,录取规则由各招生单位在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中公布。学校可根据生源情况适当调整各学科、专业招生计划。
4.拟录取为全日制定向的考生须与我校及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委培合同。
九、培养、收费及奖助
1.博士生学习方式:全日制培养。
2.我校博士生培养实施国际化战略,每年投入400万元左右保证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生在学期间出国联合培养或参加国际会议一次。
3.全日制非定向培养博士生学费为10000元/年,均享受一等学业奖学金(10000元/年)及15000元/年的国家助学金。学校为博士生设立学业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资助额度分为三等为8000-15000元/学年,导师根据等次和专业分类进行配套。
4.全日制定向培养博士生学费为28000元/年,不享受奖助学金。
5.学校设立了助教、助管岗位(资助标准:博士生400元/月,根据每学期实际工作时间予以发放,每学期一般按5个月发放津贴),博士生导师应为其所指导的非在职博士研究生提供助研岗位。
6.修业年限内符合要求的博士研究生可参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30000元/年,每学年评定一次。
7.此外,学校还有社会类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金用于奖励在社会活动、学术活动、学习成绩、科技成果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研究生。
十、其他
1.2021年我校继续与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具体招生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分别实施。
2.2021年我校博士生招生学科、专业中,凡按一级学科(代码最后两位为“00”)招生的,学位证书载明一级学科名称;凡按自设二级学科(代码第五位为“Z”)招生的,学位证书载明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及自设学科名称;其他按二级学科招生的,学位证书载明二级学科名称。
3.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及成绩查询、复试名单、录取查询等均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不再向考生寄送纸质成绩单、复试通知等,请考生及时登录网站查询有关信息。
4.联系方式
单位名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单位代码:10491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邮政编码:430074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联 系 人:贾老师 王老师
招生信息网:http://zhinengdayi.com/cugyz 电话/传真:(027)67885153
电子信箱:yzb@cug.edu.cn 微信公众号:cugyzb
 
 

添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成绩查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分数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报录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姐微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真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业目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排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保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众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