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暂无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中国传媒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免费答疑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中国传媒大学复试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中国传媒大学复试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中国传媒大学复试考研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英语要求是择校选专业前必须要搜集和参考的,它反映了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的难度和专业的热门程度。考研派每年都会在第一时间统计和整理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英语要求。以下即是中国传媒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英语要求:
学校没有考研四级或六级成绩的要求,请根据考研专业的需求报名,考研英语是考研最重要的一门科目,请各位考生积极备考,必要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考研英语的课程。以下是学校的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以下条件,可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1)能提供由大学教务部门出具的与报考专业相近的本科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单;2)CET-4合格;3)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4)一般不得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一、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以下条件,可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1)能提供由大学教务部门出具的与报考专业相近的本科专业全部必修课程学习证明及成绩单;2)CET-4合格;3)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4)一般不得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统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般条件
(1)法律硕士(非法学)
a.符合学术型硕士报考的一般条件;
b.之前在高校学习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法律硕士(法学)
a.符合学术型硕士报考的一般条件;
b.之前在高校学习专业为法学专业。
三、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人员条件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硕士,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条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以各地区招生简章为准!
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信息传播学、数字艺术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
学校是国家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科研资源丰富,实力雄厚。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传媒人才。面向未来,学校正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推进交叉学科建设,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通过实施从传统高等教育向未来高等教育、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从国内一流高校向国际一流高校的三个跨越,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一、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集体决策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重大问题。招生处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相关规定和办法,组织开展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学校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实施细则,对相关人员进行政策、业务、纪律、程序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学校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资格审核小组,负责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按学科或专业成立材料评议小组,负责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议。材料评议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原则上由本学科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按专业或研究方向成立复试考核小组,负责开展复试具体工作。复试考核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由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组长须为博士生导师。每个复试考核小组另设复试秘书一名,负责复试情况记录等工作。
二、招生计划
我校2022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200人左右,其中包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7人。我校实际录取总人数以及各博士生导师的实际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
各博士生导师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请参阅我校《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22年我校在传播学专业(专业代码050302)招收“国际传播白杨班(博士)”。“国际传播白杨班(博士)”是中国传媒大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学校面向国家国际传播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重要举措。学校将集中我校国际传播优势资源,集合国内外国际传播优秀导师,集纳“政产学研用”各界国际传播力量,以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导向,着力培养卓越国际传播人才。“国际传播白杨班(博士)”将以高水平、宽口径、多元素养、复合能力为培养理念,兼顾理论与实践,兼重人文与艺术,兼容社科与理工,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信息传播人才。“国际传播白杨班(博士)”依托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研究生院代表学校直接领导,各相关学科培养单位协同,由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具体管理,与同期建立的“国际传播白杨班(硕士)”一并形成我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特区,构成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梯队。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22年招生学科或专业范围为:新闻学(050301),传播学(050302),广播电视学(0503Z1),互联网信息(0503J4),艺术史论(1301Z1),戏剧与影视学(130300),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L2)。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
三、招生方式及选拔模式
我校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三种方式。
1.直博:直博生从本年度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我校已完成2022年直博生的录取工作。
2.硕博连读:面向我校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3.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考生招生。
我校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可招生专业及博导信息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或硕士阶段为专项计划的考生,或欲报考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专项计划的考生,只可选择“普通招考”方式。
“硕博连读”考生在报考时只能选择非定向就业类型。
我校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包括“硕博连读”和“普通招考”方式)继续实施“申请-考核制”选拔模式,选拔流程包括考生报名、提交申请材料、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初试、复试等环节,详见“五、报考流程”。
四、报考条件
(一)基本要求
所有考生均须符合以下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须为具有我校学籍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不含专项计划)。
2.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成绩优秀。
报考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或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的考生主干课程平均成绩须达85分;报考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的考生主干课程平均成绩须达80分。
3.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
考生须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第一、本人第二)身份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国际专利授权等,或获得省部级以上或其他同级别科研、创作或学科竞赛三等奖及以上(排名第一)。其中,对于报考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或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的考生,所发表的论文须为SSCI 检索或 CSSCI 检索(含扩展版)论文;报考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的考生,所发表的论文须为SCI/EI 检索论文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三)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在国(境)外院校获得学位者,须具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在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非学历教育形式,只有硕士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者必须在报名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2.2022年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还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获得学士学位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在本人所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
五、报考流程
(一)报名
报名时间:2021年12月3日上午10:00至2021年12月31日上午10:00。
报名网址:http://yz.cuc.edu.cn/bs/
(二)提交申请材料
考生在报名时须同时提交个人基本信息、代表作、贡献度和主观评价等方面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须通过报名系统提交,不可通过其他途径提交。
申请材料清单(模板详见报名系统,以下清单若与报名系统要求有出入,则以报名系统要求为准)如下:
1.基本信息
(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
(2)学籍学位证明材料。
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须提交硕士学位证书或者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在国(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扫描件。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扫描件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电子版,录取当年入学前可获得国(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近期开具的在读证明或成绩单扫描件。
同等学力考生提交学士学位证书扫描件。
(3)硕士课程成绩单。
(4)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交开题报告)。
(5)本科毕业论文全文。
(6)外国语水平证书。
(7)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书。
(8)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
(9)诚信考试承诺书。
2. 代表作
近5年内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最多提交3项能反映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著作、高水平教材、文艺新闻出版作品、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或国际专利,以及其他具有较大学术和社会影响的高水平科研、创作成果等,须按重要程度排序)。
3. 贡献度
(1)各类荣誉奖项
(2)各类科研、创作或学科竞赛获奖。
(3)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4)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的研究报告或咨询报告等。
(5)其他能证明自身社会贡献度方面的材料。
4. 主观评价
(1)申请信(含报考原因、自我评价等内容)。
(2)专家推荐信(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意见)。
5. 其他
其他能证明本人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材料。
另外,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供满足报考条件所需的证明材料,详见“四、报考条件,(三),3”。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提交《报考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三)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
各培养单位资格审核小组依据报考条件的要求,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视为资格审核不通过,不予准考。
各材料评议小组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对其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给出材料评议成绩。材料评议成绩达到进入初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可进入初试考核环节。
绿色通道:考生如取得突出的学术成果,且材料评议成绩为“优秀”,则由学校统一组织专家组进行考评,考评通过者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可进入绿色通道。绿色通道考生也须参加初试考核环节,但其初试合格线可适当降低。
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线发布、考生材料评议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相关通知。
(四)初试
初试以机考或笔试为主,重点考查考生攻读博士学位所需的学科基础、综合素养和学术潜质。各专业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如下表所示。
专业 | 考试科目 | 时间安排 |
文学门类及艺术学门类各专业 (专业代码前两位分别为“05”和“13”) |
《学术写作》 | 09:00-12:00 |
《人文社科综合》 | 14:00-17:00 | |
工学门类各专业 (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 |
《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 | 09:00-12:00 |
《随机数学》 或《数学物理方程》二选一 |
14:00-17:00 |
各科目考试成绩均达到合格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环节。对于绿色通道考生,其初试合格线最多可降低15%。
各科目的考试大纲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时间初步定为2022年3月中旬左右,具体时间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后续通知。
如遇不可抗因素(如疫情防控需要等),我校将会对初试时间及方式等做适当调整,调整方案将提前在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公布。
初试详细安排、初试合格线发布、考生初试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相关通知。
(五)复试
复试主要以学术答辩及交流问答等形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学术能力、创新潜质、综合素质、外语应用能力等进行考查。
复试的时间、方式、流程、要求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通知。
六、录取
按照“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
录取办法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通知。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录取资格:
(一)提供的材料不真实;
(二)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三)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未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或未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七、学习方式与录取类别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习方式。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分为两类:“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
非定向就业: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我校。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2022年我校录取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招生总人数的15%。
八、学制与学习年限
我校2022年度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一律于2022年9月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经北京市教委审核通过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并开始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以“直博”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以“硕博连读”、“普通招考”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
九、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我校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以当年审批为准。2021年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
我校面向博士研究生设立了包含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捐赠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学术会议资助金、助学贷款等在内的多种奖、助学金,建立了完善的多元奖助体系。
十、注意事项
1.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2.教育部不允许考生同时被两个或以上招生单位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3.已招收直博生的博导,将不再接受其他招生方式的报名。
4.普通招考考生提交申请材料后,需要在报名系统中缴纳报名费200元。报名费仅可通过“网上支付”方式进行缴纳。缴费成功后,报名方有效,报名费一经缴纳,不予退还。
5.报考非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任何原因不能调档造成不能被录取或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负责。
6.报考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不能签订定向就业协议造成不能被录取或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负责。
7.“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须符合教育部文件中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的要求。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材料时,须提交所在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通过并盖章的《报考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毕业后,须履行定向就业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地区就业单位;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
8.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参见军队相关部门制订的相关办法。
9.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作弊等,或者发现通过弄虚作假手段取得录取资格的,一律不予录取。已经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
10.本简章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11.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拥有对本简章内容的最终解释权。
十一、信息公开与监督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有招生方式的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等内容,将在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 )进行公示。考生若有异议,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申诉。
1.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详见“十二、联系方式”。
2.中国传媒大学纪检监察部门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65779383 。
3.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 。
十二、联系方式
我校招生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如下。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五层502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24
咨询电话:010-65779227
传 真:010-65768805
邮 箱:cucyzb@cuc.edu.cn
附件:
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学校是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科研资源丰富。现有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一、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集体决策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重大问题。招生处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相关规定和办法,组织开展全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单位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实施细则,对相关人员进行政策、业务、纪律、程序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
各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资格审核小组,负责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核。按学科或专业成立材料评议小组,负责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议。材料评议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原则上由本学科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按专业或研究方向成立复试考核小组,负责开展复试具体工作。复试考核小组人数应不少于5人,由该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组长须为博士生导师。每个复试考核小组另设复试秘书一名,负责复试情况记录等工作。
二、招生计划
我校2021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95人,其中非专项计划186人,“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7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2人。我校实际录取总人数以及各博士生导师的实际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
各博士生导师招收非专项计划博士学位研究生人数请参阅我校《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21年招生学科或专业范围为:新闻学(050301),传播学(050302),广播电视学(0503Z1),互联网信息(0503J4),艺术史论(1301Z1),戏剧与影视学(130300),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L2)。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2021年招生专业为:广播电视学(0503Z1)、文化产业(1301J1)。
三、招生方式及选拔模式
我校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三种方式。
1.直博:直博生从本年度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我校已完成2021年直博生的录取工作。
2.硕博连读:面向我校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3.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所有考生招生。
我校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可招生专业及博导信息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或硕士阶段为专项计划的考生,或欲报考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专项计划的考生,只可选择“普通招考”方式。
直博或硕博连读考生在报考时只能选择非定向就业类型。
从2021年开始,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全面实施“申请-考核制”选拔模式,所有招生方式(包括直博、硕博连读、普通招考)均采用“申请-考核制”模式进行选拔。选拔流程包括考生报名、提交申请材料、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初试、复试等环节,详见“五、报考流程”。
四、报考条件
(一)基本要求
所有考生均须符合以下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以“直博”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直博”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已取得当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2.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
(三)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须为具有我校学籍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不含专项计划)。
2.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成绩优秀。
报考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或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的考生主干课程平均成绩须达85分;报考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的考生主干课程平均成绩须达80分。
3.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
报考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或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的考生须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第一、本人第二)身份发表至少 1 篇SSCI 检索或 CSSCI 检索(含扩展版)论文,或公开出版至少1部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著作(署名前两位,不含编著);报考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的考生须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第一、本人第二)身份发表至少 1 篇 SCI /EI 检索论文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四)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基本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一)基本要求”外,还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在国(境)外院校获得学位者,还须具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在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非学历教育形式,只有硕士学位证书,没有毕业证书)者必须在报名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2.2021年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还须在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3.获得学士学位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在本人所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至少2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3)。
五、报考流程
(一)报名
1.直博
我校已完成本年度直博生的录取工作。
2.硕博连读
报名时间:2020年12月4日上午10:00至2020年12月11日上午10:00。
报名网址:http://yz.cuc.edu.cn/bs_sbld/
3.普通招考
报名时间:2020年12月15日上午10:00至2021年1月15日上午10:00。
报名网址:http://yz.cuc.edu.cn/bs_ptzk/
(二)提交申请材料
考生在报名时须同时提交能够证明自身报考资格、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须通过报名系统提交,不可通过其他途径提交。
申请材料清单(模板详见报名系统,以下清单若与报名系统要求有出入,则以报名系统要求为准)如下:
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
2.学籍学位证明材料。
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人员须提交硕士学位证书或者博士学位证书扫描件,在国(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扫描件。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扫描件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电子版,录取当年入学前可获得国(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近期开具的在读证明或成绩单扫描件。
同等学力考生提交学士学位证书扫描件。
3.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
4.申请信。
5.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书。
6.专家推荐信。
7.硕士课程成绩单。
8.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或毕业设计作品(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交开题报告或作品说明)。
9.科研成果、创作成果、科研获奖、参与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证明材料。
注:考生须指定一项能反映本人最高学术水平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著作等。
10.外国语水平证书。
11.各类荣誉证书。
12.其他能证明自身学业水平、学术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材料。
13.诚信考试承诺书。
另外,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供满足报考条件所需的证明材料,详见“四、报考条件,(四),3”。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提交《报考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须提交对口支援学校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推荐书。
(三)资格审核及材料评议
各培养单位资格审核小组依据报考条件的要求,对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视为资格审核不通过,不予准考。
各材料评议小组根据考生提交的申请材料,从学业水平、学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给出材料评议成绩。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的考生可进入初试考核环节。
绿色通道:以“直博”或“硕博连读”方式报考的考生,材料评议成绩合格后可直接进入复试;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且材料评议阶段被评为“优秀”的考生,由学校统一组织专家组进行复审,复审结果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可免去初试环节,直接进入复试。
材料评议成绩合格线发布、考生材料评议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相关通知。
(四)初试
初试拟采用“机考”方式,重点考查考生攻读博士学位所需的学科基础、综合素养和学术潜质。文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5”)和艺术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13”)初试科目为《学术写作》和《人文社科综合》,工学门类各专业(专业代码前两位为“08”)初试科目为《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各科目考试成绩均达到合格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环节。
《学术写作》、《人文社科综合》以及《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考试大纲详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初试时间初定为2021年3月6日,各科目具体考试时间初步安排如下:
人文社科综合:上午09:00-12:00。
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上午09:00-12:00。
学术写作:下午14:00-17:30。
如遇不可抗因素(如疫情防控需要等),我校将会对初试时间及方式等做适当调整,调整方案将提前在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公布。
初试详细安排、初试合格线发布、考生初试成绩查询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相关通知。
(五)复试
复试主要以学术答辩及交流问答等形式,对考生的思想品德、学术能力、创新潜质、综合素质、外语应用能力等进行考查。
复试的时间、方式、流程、要求等,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通知。
六、录取
按照“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
录取办法详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届时发布的复试录取办法等相关通知。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录取资格:
(一)提供的材料不真实;
(二)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三)在国(境)外院校取得学位者,未在录取当年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或未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七、学习方式与录取类别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习方式。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分为两类:“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
非定向就业: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等类别的考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我校。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2021年我校录取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各类专项计划除外,高校教师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除外)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招生总人数的10% 。
八、学制与学习年限
我校2021年度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一律于2021年9月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经北京市教委审核通过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并开始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以“直博”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以“硕博连读”、“普通招考”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
九、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我校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以当年审批为准。2020年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
我校面向博士研究生设立了包含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捐赠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学术会议资助金、助学贷款等在内的多种奖、助学金,建立了完善的多元奖助体系。
十、注意事项
1.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2.教育部不允许考生同时被两个或以上招生单位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3.已招收直博生的博导,将不再接受其他招生方式的报名。
4.普通招考考生提交申请材料后,需要在报名系统中缴纳报名费200元。报名费仅可通过“网上支付”方式进行缴纳。缴费成功后,报名方有效,报名费一经缴纳,不予退还。
5.报考非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任何原因不能调档造成不能被录取或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负责。
6.报考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不能签订定向就业协议造成不能被录取或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负责。
7.“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须符合教育部文件中关于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生源范围及招生对象的要求。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材料时,须提交所在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通过并盖章的《报考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毕业后,须履行定向就业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地区就业单位;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研究生派遣回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
8.报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的考生,须符合教育部相应专项计划管理文件中的规定。报名时,报考类别只可选择“定向就业”类型,且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材料时,须提交对口支援学校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推荐书。毕业后,须按定向协议到对口支援高校就业。
9.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参见军队相关部门制订的相关办法。
10.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作弊等,或者发现通过弄虚作假手段取得录取资格的,一律不予录取。已经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
11.本简章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12.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拥有对本简章内容的最终解释权。
十一、信息公开与监督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有招生方式的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等内容,将在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 )进行公示。考生若有异议,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申诉。
1.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详见“十二、联系方式”。
2.中国传媒大学纪检监察部门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65779383 。
3.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 。
十二、联系方式
我校招生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如下。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五层502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24
咨询电话:010-65779227
传 真:010-65768805
邮 箱:cucyzb@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新媒体、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特色的多学科融合渗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我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目前科技部已正式批准我校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招生计划
我校2020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85人(不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等专项计划),实际录取人数按国家当年下达招生计划为准。各博导组的计划招收人数请参阅我校《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各博导组的实际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我校2020年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研究生,招生指标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招生专业为新闻传播学下的各专业(专业代码前四位为0503)和戏剧与影视学下的各专业(专业代码前四位为1303)。
二、招生方式
我校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四种: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
1.直博。直博生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我校已完成2020年直博生的录取工作。
2.硕博连读:面向我校已完成硕士阶段主干课程学习的全日制非定向二年级学术型在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考生须提出申请,递交材料。相关招生单位进行材料审核及综合考核,并择优录取。
3.申请-考核制: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招生。考生须提出申请,递交材料,相关招生单位进行材料审核及综合考核,并择优录取。
4.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招生。考生须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择优录取。
2020年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可招生专业、各专业采用的招生方式以及博导组信息详见《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对于同等学力考生,或硕士阶段为专项计划的考生,或欲报考我校博士专项计划的考生,只可选择“普通招考”方式。
三、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3.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书。
四、报考时间、报考条件及报考程序
1.硕博连读
报名时间:2019年11月22日10:00至2019年11月27日10:00。
报名条件及报考程序见各学院(中心、研究院)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硕博连读”招生实施办法。
报名网址:http://yz.cuc.edu.cn/ndrms_ld/
2.申请-考核制
报名时间:2019年12月12日10:00至2019年12月24日10:00。
报名条件及报考程序见各学院(中心、研究院)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办法。
报名网址:http://yz.cuc.edu.cn/ndrms_sq/
3.普通招考
报名时间:2020年01月15日10:00至2020年02月20日10:00。
报名条件及报考程序见《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报考指南》。
五、录取
按照“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录取资格:①提供的材料不真实;②应届毕业生在学校规定入学报到时间前无法获得硕士学位。
六、学习方式与录取类别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习方式。
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分为两类:“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等类别的考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我校。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2020年我校录取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各类专项计划除外,高校任课教师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除外)人数不超过招生总人数的10% 。
七、学制与学习年限
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一律于2020年9月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经北京市教委审核通过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并开始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以“直博”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以“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在内)。
八、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我校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以当年审批为准。2019年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
我校面向博士研究生设立了包含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捐赠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岗位、学术会议资助金、助学贷款等在内的多种奖、助学金,建立了完善的多元奖助体系,具体内容参见我校有关文件。
九、几点说明
1.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
2.教育部不允许考生同时被两个以上(含两个)招生单位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3.报考非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任何原因不能调档造成不被录取或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4.报考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不能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造成不被录取或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5.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6.由于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有多种招生方式并存,对于招生指标在上一招生方式用完的博导组,将不再接受下一招生方式的报名。
7.本简章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拥有对本简章内容的最终解释权。
十、联系方式
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五层502室,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24
咨询电话:010-65779227
传 真:010-65768805
邮 箱:cucyzb@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主页:http://yz.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已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我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一、招生计划及招生方式
我校2019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约180人(不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等专项计划),实际录取人数按国家当年下达招生计划为准。各博导组的计划招收人数请参阅我校《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各博导组的实际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我校2019年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研究生,招生指标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招生专业为新闻传播学下的各专业(专业代码前四位为0503)和戏剧与影视学下的各专业(专业代码前四位为1303)。
我校201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式有三种: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
1.普通招考: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招生。考生须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择优录取。
2.申请-考核制:面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招生。考生须提出申请,递交材料,相关招生单位进行材料审核及综合考核,并择优录取。
3.硕博连读:面向我校已完成硕士阶段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科研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读全日制二年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生须提出申请,递交材料,相关招生单位进行材料审核及综合考核,并择优录取。
2019年我校大部分专业将同时采用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方式招生,具体招生专业及博导组信息见《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3.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书。
三、报考时间、报考条件及报考程序
1.硕博连读
报名时间:2018年12月25日至2018年12月31日。
报名条件及报考程序见各学院(研究院)201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硕博连读”招生实施办法。
2.申请-考核制
报名时间:2019年1月22日至2019年2月26日。
报名条件及报考程序见各学院(研究院)201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办法。
3.普通招考
报名时间:2019年1月22日至2019年2月26日。
报名条件及报考程序见《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博士学位研究生普通招考报考指南》。
四、录取
按照“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一经查实即取消攻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①提供的材料不真实;②应届毕业生在学校规定入学报到时间前无法获得硕士学位。
五、学习方式与录取类别
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均为全日制学习方式。
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分为两类: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定向培养研究生计划”等类别的考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我校。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2019年我校录取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各类专项计划除外,高校任课教师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除外)人数不超过招生总人数的10%。
六、体检
按照教育部要求,体检工作在复试阶段进行。我校体检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进行,不做另行规定。如考生体格检查不符合上述文件要求,不予录取。
七、学制与学习年限
以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一律于2019年9月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经北京市教委审核通过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并开始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含休学时间)。
八、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我校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学费标准以当年审批为准。2018年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0000元/年)。
我校面向博士研究生设立了包含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捐赠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岗位、学术会议资助金、助学贷款等在内的多种奖、助学金,建立了完善的多元奖助体系,具体内容见我校有关文件。
九、几点说明
1.考生报考的报名费、体检费、往返路费和食宿费,以及录取后的赴校路费、行李托运费等,均由本人自理。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各类相关辅导班均与我校无关。
3.教育部不允许考生同时被两个以上(含两个)招生单位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4.报考非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因任何原因不能调档造成不被录取或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责任由考生自负。
5.报考定向就业类别的考生不能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造成不被录取或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责任由考生自负。
6.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7.我校将于普通招考和“申请-考核制”报名之前,完成硕博连读生的录取工作,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du.cn)上公示拟录取的硕博连读生及其博导组名单。对于招生指标已用于录取硕博连续生的博导组,将不再接受普通招考和“申请-考核制”的报名(专项计划除外)。
8.若国家对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进行调整,我校将按最新政策执行。
十、联系方式
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五层502,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100024
联系电话:010-65779227
邮 箱:cucyzb@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主页:http://yz.cuc.edu.cn
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信息传播学、数字艺术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一、招生计划
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含全日制及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为1800人左右(含推荐免试以及各类专项计划),实际招生人数按国家当年下达的具体招生计划为准。各专业拟招收人数请参阅《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的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最终确定。
2022年我校在传播学专业(专业代码050302)招收“国际传播白杨班(硕士)”(研究方向代码16)。“国际传播白杨班(硕士)”是中国传媒大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学校面向国家国际传播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重要举措。学校将集中我校国际传播优势资源,集合国内外国际传播优秀导师,集纳“政产学研用”各界国际传播力量,以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导向,着力培养卓越国际传播人才。“国际传播白杨班(硕士)”将以高水平、宽口径、多元素养、复合能力为培养理念,兼顾理论与实践,兼重人文与艺术,兼容社科与理工,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信息传播人才。“国际传播白杨班(硕士)”依托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研究生院代表学校直接领导,各相关学科培养单位协同,由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具体管理,与同期建立的“国际传播白杨班(博士)”一并形成我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特区,构成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梯队。2022年我校在两个专业方向招收中外合作办学双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别为传播学专业(专业代码050302)媒介与全球化方向、新闻与传播领域(专业代码055200)国际广播电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制、学费、奖学金、培养方式及学位授予等以后续发布的《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办学2022年攻读双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2022年我校在两个专业方向招收中外合作办学双硕士学位研究生,分别为传播学专业(专业代码050302)媒介与全球化方向、新闻与传播领域(专业代码055200)国际广播电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制、学费、奖学金、培养方式及学位授予等以后续发布的《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办学2022年攻读双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
2022年我校硕士专项计划包括“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及“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等。报考资格及招生名额等信息以教育部当年度发布的相关文件为准。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此类考生复试时加试两门笔试,具体科目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相关文件。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注1:报名时,如考生有高职高专毕业证书且符合专科报考的所有条件,同时也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此类考生可以选择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或按专科毕业生报考:
①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填写本科学历注册学号,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应以本科毕业当年度的时间、学历等为准;
②按专科毕业生报考(等同于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应以专科的毕业时间、学历等为准。
①、②不可同时填报。
注2: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单位的退学手续。
(五)报名参加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上述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注: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的人员,复试时不需要参加同等学力加试。
(六)报名参加我校推荐免试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经本科毕业学校(具有开展推荐免试资格的高校)选拔并确认资格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按照我校规定的志愿填报时间填报我校志愿,经我校同意后,按照我校规定的时间参加复试。
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荐免试录取资格。
2022年我校招收直博生。直博生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所有申请直博生的考生,应在国家规定时间内,通过教育部 “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参加网上报名,完成相关复试通知的确认,按时参加复试,并及时完成待录取通知的确认等报考接收步骤。
中国传媒大学推免生招生专业(领域)及具体接收办法见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后续发布的相关文件。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所有参加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1.网上报名时间:按国家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以下简称“全国研招网”)。
3.考点选择
考生须认真阅读“全国研招网”发布的报考须知,包括报考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报考须知及网上公告和报考点的具体要求。
(1)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其中,学校所在地为北京地区且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2)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
①符合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发布的《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133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确认须知》相关要求的考生,须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②不符合①中所述相关要求的考生,应选择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考生可通过“全国研招网”查询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网报公告。
4.网上填报信息
(1)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
(2)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学历应符合报考相关要求。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 )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务必在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4)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教育部指定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可按相关规定多次自主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初试、复试或不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5.缴费
考生须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其中,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1133)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须在网上报名截止前,以“网上支付”方式缴纳报考费,得到交费成功信息后,方可持报名号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报考点的要求确认网报信息,否则报名无效。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逾期一律不接受补交费。
6.“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报名填报的定向单位应为:①在职考生填写定向单位;②非在职考生填写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定向单位应与《报考202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的审批单位一致。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8.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办法由军队相关部门另行制订。
9.为保证与考生的信息畅通,请务必准确填写本人移动电话及一位紧急联系人移动电话。
考生应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未正确选择报考点、未完成网上缴纳报名费等情况,造成后续不能确认、不能参加初试、复试或不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确认
网上报名成功的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须按照报考点规定的要求(见上文“(一)网上报名,3.考点选择”)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1.报考点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且符合考点报考要求的考生,须按照中国传媒大学考点当年度考点确认须知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进行。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采用网上确认的方式。
2.选择其他报考点的考生,请关注并认真查看相关报考点的通知。
四、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1.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
2.确认时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审查。
3.复试阶段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再次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复试考生的“准考证”、学历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审核学生证,入学前审核毕业证书)和有效居民身份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如发现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问题,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未通过或未完成学历(学籍)审核的考生不列入拟录取名单。
4.对于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之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在考生资格审查时,如发现有伪造证件情况,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五、招生考试
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一)初试
1.在国家统一规定时间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全国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和时间:按国家统一规定。
3.初试科目:见准考证。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均为笔试。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为四个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的初试为两个科目,即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
各专业具体考试科目见《中国传媒大学202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4.初试地点: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的考生由中国传媒大学指定考场;选择外地考点的考生由考点所在地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考场。
5.初试成绩:按教育部规定时间在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发布成绩,请考生届时上网查询。我校不再寄发成绩单,考生如有需要可自行打印成绩单并到我校招生处研招办现场加盖公章。
(二)复试
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
复试分数线以及其他通知请登陆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查询,我校不再寄发复试通知书。符合复试条件的考生上网打印复试通知书等内容,并按复试通知书要求参加复试。
1.复试时,口语测试语种原则上为英语。
2.复试时间、复试方式、复试具体要求、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等内容,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3.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六、录取
按照“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具体要求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参加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七、学习方式与录取类别
我校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非脱产学习。
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非定向、定向)即为录取类别(非定向、定向),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具体说明如下:
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必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研究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八、学费标准、奖助体系及住宿说明
1.学费标准
我校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收取学费,2022年学费以当年度审批标准为准,按学年缴费。以下列出了2021年各类别收费标准,供考生参考:
①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不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8000元/学年
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国际商务、会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000元/学年
③非全日制艺术硕士:28000元/学年
④工商管理(MBA):54000元/学年(全日制);84000元/学年(非全日制)
⑤公共管理(MPA):29000元/学年(全日制、非全日制)
⑥国际商务(MIB):16000元/学年(全日制)
⑦会计(MPAcc):54000/学年(全日制)
⑧中外合作办学双硕士学位研究生:80000元/第一学年
2.奖助体系
考生被录取后在学期间待遇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我校将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等多元奖助体系,具体见附件“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奖助一览表”。
注:对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我校不提供国家拨款的奖助学金。
3.住宿说明
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MBA、MPA研究生,我校不解决住宿。其他类别研究生由学校统一安排住宿。
九、其他
1.联系方式
①通信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研招办(学生活动中心502室)收。邮编:100024。
②电话传真
研招办咨询电话:010-65779227,研招办自动传真:010-65768805。
我校纪检监察部门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65779383。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
③相关网站
请考生关注中传研招网(http://yz.cuc.edu.cn),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此发布。
中国传媒大学主页(http://www.cuc.edu.cn或http://by.cuc.edu.cn)。
④电子邮箱
研招办咨询邮箱:cucyzb@cuc.edu.cn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请广大考生切勿轻信以中国传媒大学名义举办的各类研究生考前辅导班。
3.本简章内容如有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之处,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拥有对本简章内容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传媒大学2021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被评为A+学科,艺术学理论被评为A-学科。一、招生计划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含全日制及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为1800人左右(含推免以及各类专项计划),实际招生人数按国家当年下达的具体招生计划为准。各专业拟招收人数请参阅《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的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最终确定。
2021年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及“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报考资格及招生名额等信息以教育部当年度发布的相关文件为准。
2021年我校在两个专业方向招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分别为传播学专业(050302)媒介与全球化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055200)国际广播电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制、学费、奖学金、培养方式及学位授予以后续发布的《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办学2021年攻读双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
二、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时加试两门笔试,具体科目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相关文件。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注1:报名时,如考生有大专毕业证书且符合专科报考的所有条件,同时也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此类考生可以选择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或按专科毕业生报考:
①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填写本科学历注册学号,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应以本科毕业当年度的时间、学历水平为准;
②按专科毕业生报考(等同于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应以专科的毕业时间、学历水平为准。
①、②不能同时填报。
注2: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院校的退学手续。
(五)报名参加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上述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注: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的人员,复试时不需要参加同等学力加试。
报名参加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的人员:
经本科毕业学校(具有开展推荐免试资格的高校)选拔并确认资格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按照我校规定的志愿填报时间填报我校志愿,经我校同意复试后,按照我校规定的时间参加复试。
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2021年我校招收直博生。直博生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所有申请直博生的考生,应在国家规定时间内,通过教育部 “推免服务系统”参加网上报名,完成相关的复试通知的确认,按时参加复试,并及时完成待录取通知的确认等报考接收步骤。
中国传媒大学推免生招生专业(领域)及具体接收办法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相关文件。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所有参加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1.网上报名时间:按国家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以下简称“全国研招网”)。
3.考点选择
考生须认真阅读“全国研招网”发布的报考须知,包括报考点所在省(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报考须知及网上公告和报考点的具体要求。
(1)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其中,学校所在地为北京地区且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2)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
①户籍所在地为北京地区或具有2020年在京连续缴纳6个月(含)以上社保记录的考生,须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②不满足条件①的其他考生,应选择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各省(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网报公告。
4.网上填报信息
(1)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
(2)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学历应符合报考相关要求。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 )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务必在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4)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可按相关规定多次自主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初试、复试或不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5.缴费
考生须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其中,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1133)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10月31日)前,以“网上支付”方式缴纳报考费,得到交费成功信息后,方可持报名号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报考点的要求确认网报信息,否则报名无效。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确认期间一律不接受补交费。
6.“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报名填报的定向单位应为:①在职考生填写定向单位;②非在职考生填写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定向单位应与《报考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的审批单位一致。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8.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办法由军队相关部门另行制订。
9.为保证与考生的信息畅通,请务必准确填写本人移动电话及一位紧急联系人移动电话。
考生应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未正确选择报考点、未完成网上缴纳报名费等情况,造成后续不能确认、不能参加初试、复试或不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初试、复试或不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确认
网上报名成功的考生(不含推免生),均须按照报考点规定的要求(见上文“3.考点选择”)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1.报考点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且符合考点报考要求的考生,须按照中国传媒大学考点当年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133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确认须知》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进行。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采用网上确认的方式。
2.选择其他报考点的考生,请关注查看相关报考点的通知。
四、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1.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
2.确认时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审查。
3.复试阶段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再次审查。要查验复试考生的“准考证”、学历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入学前交验毕业证书)和有效身份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如发现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问题,将要求考生在4月底前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未通过或未完成学历(学籍)审核的考生不列入拟录取上报名单。
4.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之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在考生资格审查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五、招生考试
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一)初试
1.在国家统一规定时间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全国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和时间:按国家统一规定。
3.初试科目:见准考证。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为四个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专硕的初试为两个科目,即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
各专业具体考试科目见《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4.初试地点: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的考生由中国传媒大学指定考场;选择外地考点的考生由考点所在的省(市、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考场。
5.初试成绩:按教育部规定时间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主页(http://yz.cuc.edu.cn)发布成绩,请考生上网查询。我校不再寄发成绩单,考生如有需要可自行打印成绩单并到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现场加盖公章。
(二)复试
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报考材料,对其既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和初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按综合成绩划定复试分数线,综合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考核。复试选拔流程、材料评议办法等见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du.cn)后续发布的相关文件。
复试分数线以及其他通知请登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du.cn)查询,我校不再寄发复试通知书。符合复试条件的考生上网打印复试通知书等内容,并按复试通知书要求参加复试。
1.复试时,口语测试语种为英语。
2.复试时间、复试方式、复试具体要求、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等内容,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3.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六、录取
按照“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具体要求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参加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七、学习方式与录取类别
我校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非脱产学习。对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不解决住宿,无国家拨款的奖助学金。
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非定向、定向)即为录取类别(非定向、定向),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具体说明如下:
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必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正常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研究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八、学费标准及资助体系
考生被录取后在学期间待遇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学校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并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等多元奖助体系。学费以当年度审批标准为准,按学年缴费。
2020年各类别收费标准:
①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不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8000元/学年
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国际商务、会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000元/学年
③非全日制艺术硕士:28000元/学年
④工商管理(MBA):54000元/学年(全日制);84000元/学年(非全日制)
⑤公共管理(MPA):29000元/学年(全日制、非全日制)
⑥国际商务(MIB):16000元/学年(全日制)
⑦会计(MPACC):54000/学年(全日制)
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80000元/第一学年
九、其他
1.联系方式
①通信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学生活动中心502室)收。邮编:100024。
②电话传真
研招办咨询电话:010-65779227,研招办自动传真:010-65768805。
我校纪检监察部门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65779383。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
③相关网站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du.cn。报名、录取期间及入学前等,请考生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此发布。
中国传媒大学主页:http://by.cuc.edu.cn
④电子邮箱
研招办咨询邮箱:cucyzb@cuc.edu.cn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请广大考生切勿轻信以中国传媒大学名义举办的各类研究生考前辅导班。
3.本简章内容如有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之处,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拥有对本简章内容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融合渗透、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一、招生计划
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含全日制及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为1600人左右(含推免以及各类专项计划),实际招生人数按国家当年下达具体招生计划为准。各专业拟招收人数请参阅《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的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最终确定。
2020年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及“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报考资格及招生名额等信息以教育部当年度发布的相关文件为准。
2020年我校在两个专业方向招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分别为传播学专业(050302)媒介与全球化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055200)国际广播电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制、学费、奖学金、培养方式及学位授予以后续发布的《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办学2020年攻读双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笔试,考试科目与同等学力人员的加试科目相同。复试时加试两门笔试,科目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入学考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目录》。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复试时加试两门笔试,科目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入学考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目录》。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注1:报名时,如考生有大专毕业证书且符合专科报考的所有条件,同时也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此类考生可以选其中一种类别报考:
①选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时,填写本科学历注册学号,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要以本科毕业当年度的时间、学历水平为准;
②选专科毕业生报考时,填写毕业时间、学历等项目时,以专科的毕业时间、学历水平为准。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①、②不能同时填报。
注2: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就读院校同意,并在录取前先办理原就读院校的退学手续。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除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以外的其它专业学位(艺术、工程、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国际商务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名参加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②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结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③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MBA)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注: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的人员,复试时不需要参加同等学力加试。
(三)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
经本科毕业学校(具有开展推免工作资格的高校)选拔并确认资格的推免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yz.chsi.com.cn/tm),按照我校规定的志愿填报时间填报我校志愿,经我校同意复试后,按照我校规定的时间参加复试。
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2020年我校招收直博生。直博生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所有申请直博生的考生,应在国家规定时间内,通过教育部 “推免服务系统”参加网上报名,完成相关的复试通知的确认,按时参加复试,并及时完成待录取通知的确认等报考接收步骤。
中国传媒大学推免生招生专业(领域)及具体接收办法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相关文件。
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所有参加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1.网上报名时间:按国家统一规定(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 或http://yz.chsi.cn,以下简称“中国研招网”)。
3.考点选择
考生须认真阅读“中国研招网”发布的报考须知,包括报考点所在省(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报考须知及网上公告和报考点的具体要求。
(1)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市、区)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确认手续。
学校所在地为北京地区且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办理网上报名和确认手续。
(2)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①户籍所在地或人事档案所在地为北京地区的考生,须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办理网上报名和确认手续。户籍地址和人事档案存档单位及地址须和报名信息填写一致,确认时需要提交户籍卡或人事档案存档证明(须加盖存档单位公章)。
②户籍所在地和人事档案所在地都不是北京地区的考生,须选择户籍所在地的省(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确认手续。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各省(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网报公告。
4.网上填报信息
(1)网上报名时,考生务必认真填写并仔细核对本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等重要信息。
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三项内容不能更改。如需修改此类关键信息,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内,取消已填报的报名信息,重新进行报名。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2)考生学历应符合报考相关要求。报名系统网报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务必在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3)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考生本人要对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初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本人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自行承担。
5.缴费
考生须按规定缴纳报考费。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1133)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10月31日)前,以“网上支付”方式缴纳报考费,得到交费成功信息后,方可持报名号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报考点的要求确认网报信息,否则报名无效。请考生务必于网上报名期间在网上支付报考费,确认期间一律不接受补交费。
6.“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报名填报的定向单位:①在职考生应为定向单位名称;②非在职考生应为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定向单位应与《报考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的审批单位一致。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8.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办法由军队相关部门另行制订。
9. 为保证与考生的信息畅通,请务必准确填写本人移动电话及一位紧急联系人移动电话。
考生应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未正确选择报考点、未网上缴纳报名费等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确认、不能参加初试、不能参加复试或不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确认
网上报名成功的考生(不含各类别推免生),均须按照报考点规定的要求(见上文“3.考点选择”)确认其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报考点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且符合考点报考要求的考生,须按照中国传媒大学考点当年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确认须知》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进行。
2.选择其他报考点的考生,请关注查看相关报考点的通知。
四、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1.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
2.确认时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审查。
3.复试阶段报考资格审查。要查验复试考生的“准考证”、学历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入学前交验毕业证书)和有效身份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如发现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问题,将要求考生在4月底前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未通过或未完成学历(学籍)审核的考生不得列入拟录取名单上报。
4.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之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推免生资格审查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办法。
在考生资格审查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将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五、招生考试
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部分。
(一)初试
1.在国家统一规定时间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和时间:按国家统一规定。
3.初试科目:见准考证。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为四个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初试为两个科目,即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
各专业具体考试科目见《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4.初试地点:选择中国传媒大学考点(考点代码1133)的考生由中国传媒大学指定考场;选择外地考点的考生由考点所在的省(市、自治区) 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考场。
5.初试成绩:按教育部规定时间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主页(http://yz.cuc.edu.cn)发布成绩,请考生上网查询。我校不再寄发成绩单,考生如有需要可自行打印成绩单并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加盖公章。
(二)复试
凡达到我校规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复试分数线、复试时间及要求请登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du.cn)查询,我校不再寄发复试通知书。符合复试条件的考生上网打印复试通知书等内容,并按复试通知书要求参加复试。复试时仍需要提供初试《准考证》。
我校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
1.复试科目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招生考试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目录》。
2.复试时间及复试具体要求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3.复试时,口语测试语种为英语。
六、录取
按照“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具体要求见参见当年度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办法。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参加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经考生确认的报考信息在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
七、学习方式与录取类别
我校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非脱产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不解决住宿,无国家拨款的奖助学金。
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非定向、定向)即为录取类别(非定向、定向),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报名结束后,报考类别将无法更改。具体说明如下:
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可参加就业派遣,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必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档案未按规定时间转入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户口可自愿选择是否转入我校(如户口选择转入,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过期将无法转入)。
定向就业研究生:不参加就业派遣,录取前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毕业后派遣单位为定向就业协议书签署单位。考生人事档案、户口等不转入中国传媒大学。未按规定时间将签订完整的定向就业协议书提交我校者将无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八、学费标准及资助体系
考生被录取后在学期间待遇按照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学校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学费并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岗位、绿色通道等多元奖助体系。学费以当年度审批标准为准,按学年缴费。
2019年各类别收费标准:
① 全日制学术型(不含中外合作办学):8000元/学年
② 全日制专业硕士(不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国际商务、中外合作办学):10000元/学年
③ 非全日制艺术硕士:28000元/学年
④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18000元/学年
⑤ 工商管理(MBA):54000元/学年(全日制);84000元/学年(非全日制)
⑥ 公共管理(MPA):29000元/学年(全日制、非全日制)
⑦ 国际商务(MIB):16000元/学年(全日制);35000元/学年(非全日制)
⑧ 中外合作办学:80000元/第一学年
九、其他
1.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① 通信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学生活动中心502室)收。邮编:100024。
② 电话传真
研招办咨询电话:010-65779227,研招办传真:010-65768805。
我校纪检监察部门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65779383。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10-82837456。
③ 相关网站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yz.cuc.edu.cn 。报名、录取期间及入学前,请考生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此发布。
中国传媒大学主页:http://by.cuc.edu.cn
④ 电子信箱
研招办咨询邮箱:cucyzb@cuc.edu.cn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请广大考生切勿轻信以中国传媒大学名义举办的研究生考前辅导班。
3.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拥有对本简章内容的最终解释权。
添加中国传媒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成绩查询、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传媒大学报录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群、中国传媒大学学姐微信、中国传媒大学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专业目录、中国传媒大学排名、中国传媒大学保研、中国传媒大学公众号、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传媒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