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的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培养方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农业工程学科培养方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专业介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的介绍正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业科学研究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史最悠久和具有传统优势的学院之一,最早可追溯到1934年成立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森林组。1999年,同处在杨凌的原西北林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和西北农业大学秦巴研究中心相关学科合并组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业科学研究院)。历经80余年的建设,已发展为涵盖农学、工学2个学科门类,学士、硕士和博士多层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5人(二级教授5人,三级教授1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85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53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精品课2门,全国林业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初步构建起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林学、森林保护、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林学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20个分室)、9个科研实验室、1个实训中心、1个植物工厂、1个数字林业实验室、29个实践教学基地。设有林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林业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森林培育、森林保护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西部森林生物灾害治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陕西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花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古树名木保护与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元宝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林业综合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林业研究中心、国家“985”工程“西北森林生态系统保育与经营”科技创新平台等10多个省部级和学校科技创新平台,拥有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和漆树产业国家科技创新联盟;现有山阳核桃试验示范站、清涧红枣试验示范站、凤县花椒试验示范站、镇安板栗试验示范站、安康北亚热带经济林果树试验示范站、新疆昌吉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站,渭北核桃(陇县、黄龙)试验示范基地、南疆经济林果试验示范基地、扶风元宝枫试验示范基地以及渭河试验站、杨凌教学试验苗圃2个教学基地,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承办的核心期刊《西北林学院学报》和主办的《陕西林业科技》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院与维也纳农业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佛莱堡大学、荷兰瓦根宁根大学、东芬兰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瑞典农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东京大学、波兰热舒夫大学、西班牙莱里达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组织本科生赴海外访学, 资助研究生留学40余次。学院是欧洲林学硕士在亚洲唯一的合作大学。托管中奥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仲研究所2个国际合作平台。
“十二五”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类项目、重点研发项目和省部重点科研项目320余项,累计到位经费2.4亿多元。累计获奖成果53项,发表发表SCI、EI论文858篇,出版著作79部,授权专利110项,审定良种39个,颁布各类标准14项。在抗旱造林技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修复、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响应、林木菌根与抗逆性、重大森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杨树、油松、核桃、板栗、红枣、花椒、杜仲、仁用杏等林木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居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新时期学院将继续弘扬传统、深化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新农科”“新林科”要求,统筹抓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工作,积极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beinonglin/yanjiushengyuan_32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