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介绍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授权点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介绍]

西北民族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民族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民族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民族大学排名] [西北民族大学考研群]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介绍正文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前身是1979年筹建、1980年正式成立的历史系,2004年6月更为现名。1980年设立历史学本科专业,并于1981年9月正式招生;2007年增设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2011年增设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业。现已为我国民族地区培养了4000多名合格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历史文化学院是学校较早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单位。1996年设立宗教学专业硕士学位点,2000年、2003年分别增设了专门史、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硕士学位点,2011年中国史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学院现有1个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4个研究方向),民族学(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史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文献1个博士招生方向。目前在读本科学生744名、硕士研究生62名、博士研究生15名。
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45名,专任教师33名,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0人,硕士学位的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6人,甘肃省“教学名师”获得者1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3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3人,甘肃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名,国家民委系统“突出贡献”专家1名,甘肃省“333科技工程”入选专家2名,甘肃省“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同时,为加强学科建设,学院还聘请11名相关学科专家为兼职教授。
学院现设有中国史、世界史、民族史、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5个教研室,建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物保护与修复实验室,下设11个实验分室,设备总值483.1万元。
学院设有西北民族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963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88件,展馆总面积585平方米。西北民族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西北少数民族文物”和“西北地区历史文物”两个基本陈列。“西北少数民族文物”基本陈列设宗教文化、民族生活文化、民族服饰文化三个专题展览;“西北地区历史文物”基本陈列设史前遗珍、青铜文化、黑瓷神韵、陶灶精粹、古代制瓷场景五个专题展览。除了基本陈列外,博物馆还积极利用有限空间,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如近年举办的“唐卡艺术展”、“维吾尔族服饰展”和“哈萨克族服饰展”等,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学院一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始终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探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注重专业、队伍及课程建设。学院教师共承担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3项,其中校级11项、省部级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相继建成10门校级、院级精品课程,正建院级精品课程3门;建成“历史文献学”、“考古学通论”、“藏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4门省级精品课程,“考古学通论”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成中国史省级重点学科;建成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2门省级特色专业;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在建成校级特色专业的同时,成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在学校保持领先地位。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结合起来,突出“西北”和“民族”特色。自2000年以来,出版专著、教材 36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18项,部分成果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先后承办“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康熙收复台湾3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清末边疆新政与民族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及“甘肃省历史学会年会”、“安多地区藏族文化与现代化”、“皇娘娘台遗址保护与研究暨武威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会议。学院教师先后承担有2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1项国家外专局项目。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beiminzudaxue/yanjiushengyuan_31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