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热能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热能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计算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师资力量]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联系方式]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介绍]

西北工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西北工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难吗]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西北工业大学排名] [西北工业大学考研群]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热能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热能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0702
英文名称   Thermal Power Engineering
 
一、 培养目标: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
航空燃气轮机传热及高温部件高效冷却技术 (01) 高温部件气膜流动传热理论及冷却技术;流动减阻强化传热理论及冷却技术;热流及传热控制理论与技术;流动及传热测量理论及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气动及传热控制技术 (02) 高超声速气动加热特性及热防护技术;激波与边界层干扰的气动热力热性及传热问题;激波与超高温气体离解的作用及传热问题;超临界状态燃料小通道管内流动换热及冷却技术;超临界状态液膜流动换热及冷却技术。
多学科耦合条件下热控制理论与技术 (03) 气动、燃烧及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结构、强度、减阻流动及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气动光学效应与流动、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气动声学效应与流动、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超高温气体离解的热力学效应与流动、传热的耦合理论与应用技术。
高温高压环境下两相流动与燃烧 (04) 传热传质、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及仿真技术;燃烧机理及燃烧技术;高温高压环境下两相流动与燃烧。
燃气蒸汽混合动力 (05) 联合循环与热机;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理论与性能;蒸汽燃气联合发动机仿真及匹配技术;蒸汽燃气联合发动机优化和控制技术研究;热能利用与控制。
涡轮结构寿命增长技术 (06) 涡轮叶片结构设计技术;涡轮空心叶片内部结构强度及冷却设计技术;涡轮空心叶片强度、寿命及可靠性分析技术;涡轮盘结构及传热控制设计技术;叶片、机匣结构热分析及叶尖间隙控制技术。
流体传动与控制工程 (07) 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研究;机械工程信号检测及处理技术研究;动力系统控制与仿真研究。
水下动力与能源 (08) 水下航行器动力系统构型、性能仿真、设计优化、减振降噪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三、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小组的组成可根据硕士生的研究方向及课题内容由导师提名、学院领导批准,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含导师)组成,但硕士生导师在硕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指导小组应协助导师对硕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学院及有关领导要指导和检查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四、 培养类型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五、 课程设置
硕士生的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27学分,对于非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可免修公共实验课,以专业课替代。对缺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若干门本学科的本科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但不计入总学分。
 
组别 分组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不计入总学分 必选 考试方式 备注
 
G1   M17G1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春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G1   M17G11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G1   M16G12004 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 108 3 春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G2   M11G11001 矩阵论 60 3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G2   M11G11002 数值分析 60 3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G2   M11G11003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 60 3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G2   M11G11004 数理统计 60 3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G2   M11G11005 随机过程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G2   M11G11008 数学物理方程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G2   M11G11009 泛函分析 60 3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3M11045 动力系统控制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3M11073 水下动力系统动力学及其仿真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3M11078 流体传动与控制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40 粘性流体力学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43 计算流体力学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44 叶轮机械三维流动理论与设计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47 高等传热学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48 计算传热学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49 高等工程热力学与热流体学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51 燃烧原理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53 应用燃烧学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62 实验传热学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70 能源系统与热力分析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71 发动机非定常流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72 先进燃气轮机燃烧室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77 燃烧室原理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88 气动声学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1092 MATLAB数值传热计算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2   M09M11057 最优控制理论及实现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2   M07M12009 Aeroacoustics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1 第1组,选4分 M03M11006 鱼雷涡轮发动机优化设计原理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3M11044 燃烧理论与燃烧室设计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1 第1组,选4分 M03M11046 机械工程信号检测及处理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1 第1组,选4分 M03M11074 水下航行器电动力推进技术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03 空气喷气发动机原理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06 叶栅气体动力学基础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19 先进流体与传热计算技术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20 高等工程热力学的工程应用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21 传热学最新进展专题研讨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31 航空发动机系统内部流动及热分析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33 飞机/发动机防冰技术概论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35 先进航空发动机结构分析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64 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及应用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76 燃烧技术与应用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90 飞机发动机设计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94 熵与火积 20 1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099 数值传热学 40 2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M1 第1组,选4分 M07M11100 红外辐射特性与传输的数值计算 4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L   M00L11001 求职有道 16 1 春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L   M00L21001 体育 40 2 春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L   M00L21002 大学美育 32 2 秋季 集中授课 考查  
 
 
 
L   M17L11001 学术素养概论 18 1 春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查  
 
 
 
L   M16G12009 英语写作与口语 88 3 春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L   M16L12005 英  语(二外) 6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L   M16L14001 德  语(二外) 6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L   M16L15004 法  语(二外) 6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L   M16L16003 日  语(二外) 6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L   M16L17002 俄  语(二外) 60 2 秋季 授课与研讨形式 考试  
 
 
 
备注
G1公共课(学位必修课,6学分)
G2基础理论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5学分)
G3公共实验课(至少选修一门公共实验课)
M2专业基础课(学位必修课,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6学分)
M1专业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8学分,其中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4学分,其余可在全校硕士生课程中任选)
L综合素养课(学位选修课,至少选修学术素养概论1学分,其余课程不计入最低总学分)
 
六、 培养环节:
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需达到相关学分要求。
(1)高级英语听说与高级英语写作在达到相关要求后可申请免修;
(2)学术素养概论课程内容包括: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知识产权、人文艺术、心理学、职业规划、学术文献查阅、学术论文撰写等内容;
(3)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计划,允许分阶段选课,但最迟须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选课。修课时间可根据需要选择,或安排在论文工作前,或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同时进行,但学位必修课一般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应在两年内完成。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学分。
2. 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环节着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采用教学实践、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挂职锻炼、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可在短学期或假期进行。综合实践结束后应填写《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实践总结表》,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附综合实践实施单位意见,一同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3. 论文开题
论文开题工作是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起点,最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有关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形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意义、选题背景、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和课题条件等做出论证。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由学院负责和布置,一般由导师具体安排和实施,一般可由3-5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导师组成开题评议组
4. 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后6个月左右时间,应提交论文中期进展报告,报告应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论文计划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参加的科研学术情况;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
根据论文中期的研究进展和学科发展,允许学生对论文开题时的论文选题(题目、内容、研究计划等)做出必要的调整。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应与中期考核后确定的学位论文的内容基本一致。
5. 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和相当的工作量,利用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解决了本学科的科学问题,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并得到正确结果。具体要求按《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6. 学位论文答辩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参照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七 、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要求: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xibeigongye/yanjiushengyuan_31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