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专业简]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专业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E+材料化学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简介]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简介]

武汉纺织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武汉纺织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武汉纺织大学考研难吗]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院] [武汉纺织大学排名] [武汉纺织大学考研群]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学费]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正文

1.专业名称、学制、学位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2.培养目标

立足湖北,面向中南,辐射全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大化工行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建设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和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开拓和认知能力,良好的外语及信息获取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够从事化工、石油、石化、精细化工等相关领域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3.培养要求

培养以化学、化工为基础,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适应性,具有对化工产品、工艺、设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系统掌握基础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过程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生产过程的设计与原理。
(2)能力: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文献查阅与检索能力,以及一定的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安全、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化工产品、工艺、设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综合利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化工生产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交流与协作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4.专业特色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始设于1972年的化学工程系,40余年来一直是武汉工程大学办学历史最长、师资力量最强、规模最大、培养质量最高的本科专业。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三次通过教育部国家工程教育认证,2016年获6年认证期限,是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项目、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培养计划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湖北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以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支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我省该学科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级,在湖北省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南地区乃至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专业拥有一支由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为代表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拥有化学反应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聘有来自中石油、中石化、湖北宜化、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行企业专家作为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本专业在新型反应器与过程强化技术、资源化学工程与技术、新型催化剂与石油化工清洁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与绿色化学工艺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建有磷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和“乙烯工程下游产品开发及过程强化”两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与武汉市共建了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承担“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省属高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属高校仅2项),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创新体系。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代表性成果。
本专业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化工管理三个专业方向,侯德榜创新实验班和卓越工程师两个特色班。专业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工程特色显著,对化学反应、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过程与设备、工艺过程系统模拟优化等知识贯穿结合,使学生具有设计、优化与管理能力;二是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使学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的能力,在精细化学品、涂料及应用、高分子化工与工艺等方面更有研发和应用能力。

5.核心课程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机械设备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制图及CAD、化工系统工程。

6.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学校和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先后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拉法叶分校、韦恩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师资互访,共同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
国内交流:本专业与南京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校际交换生工作。

7.学生活动

学院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本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种实践创新与竞赛活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近五年,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学位论文37项;获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1项;首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地球科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性实习实验竞赛二等奖1项;首届全国“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课模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个人优秀奖1项;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8.院长、教授或学生解读专业

本专业自1972年成立以来,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校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培养质量最高的本科专业。本专业分别于2010年、2013年和2016年连续三次通过教育部国家工程教育认证,2016年获6年认证期限。本专业的支撑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级。本专业非常注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多次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开设侯德榜创新实验班、化工卓越工程师班等特色班,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为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化工设计培养了许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化工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队伍。历届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也为本专业吸引优秀生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毕业概况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主要服务于湖北地区,以及中南地区、泛珠三角区域和长三角区域等经济发达地区。学生毕业就业后5年左右时间能较好地适应不同性质的岗位工作要求,成长为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化工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成为用人单位的主要骨干力量。以湖北省化工医药行业为例,在产值1亿元以上的80余家大中型化工医药单位中,近70%的企业主要领导是我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近五年来,本专业30%左右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近43%左右的学生入职化工企业,近27%左右的学生选择了非化工行业进行发展。从毕业去向看,选择继续深造和入职化工企业的比例占到73%左右,本专业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培养,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在化工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社会认可度较高。

10.优秀校友(按姓氏笔画排名)

丁一刚:武汉工程大学二级教授
万勇:武汉市市长
王存文:武汉工程大学校长
王勤:武汉怡兴化工总经理
占寿祥:云浮联发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纪志愿:上海华西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喜洲:武汉工程大学二级教授
危义忠:南京炼油厂副总经理
余少发:襄樊市精信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汤吉彦: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宋开荣:湖北泽东化工集团董事局主席
何俊:湖北祥云(集团)副总经理
周剑凌:浙江物产集团宁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庞拴林:天津永利(碱厂)化工集团总经理
苟辉忠:四川天宇油脂化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胡爱民:任黄冈市纪委书记
胡文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军事医学研究所所长
胡迁林: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副秘书长
郭年华:青岛海洋涂料研究院的总工
雷进杰:江汉油田盐化工厂总厂长
解孝林: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蔡为权: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11.校友评价

本专业高度重视校友评价,通过校友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校友进行跟踪调查工作。总体来看,校友对其在校期间所学到的化工专业知识满意度都很高,认为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现有工作支持度也很高,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是满意的。校友对办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与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践活动等的满意度达92%以上;对学校老师的学术水平、教书效果、教书育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是认可的,满意的比例都在90%以上,尤其对我校老师的敬业精神的满意度达到96%;有95%的校友满意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95%的校友对现工作岗位满意。

   
能源化学工程
1.专业名称、学制、学位
专业名称:能源化学工程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具备系统掌握化学和能源转化与利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能源结构、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基本化工过程,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市场认知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语及信息获取能力,能够在石油、煤化工、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能源高效转化、化工用能评价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生产设计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要求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适应性,具有对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研究、化工用能评价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系统掌握基础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能源化工过程与设备、新能源开发以及节能减排等专业知识;了解能源化学工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2)能力: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文献查阅与检索能力,以及一定的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熟悉国家关于能源高效利用、加工、转化、安全、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清洁能源的制备、存储及其转化的基本技能;掌握能源的清洁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技能;具有对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3)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4.专业特色
妥善解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首批专业之一,在能源化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设立旨在为国家培养能源和环境建设方面急需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近年来,本专业获多项省部及国家级奖项,包括: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高校)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奖(本科)二等奖2项及一等奖1项等,本专业在2016-2017年度全国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排名中名列前十。
5.核心课程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石油加工工程、能源化工导论、能源转化催化原理、清洁能源技术。
6.交流合作
本专业具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包括:武汉石化、荆门石化、长岭炼化、岳阳石化等,同时本专业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公司合作办学;同时,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能源化工学科交流学习平台。
7.学生活动
学院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中心为平台,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等各种实践创新与竞赛活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院开展“学霸近距离”“榜样的故事”等线上专栏聚焦典型人物,每年举办“工大青年说、“四进四信”、“英雄颂”、“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倡导活力三走运动,学院学子在运动会、“冬季长跑”、“五大杯”赛事中荣获佳绩,学院学子多次在省运会、校运会上斩获冠军。
8.院长、教授或学生解读专业
能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掌握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综合利用,普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识、实现能源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是国家战略性本科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强调以"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为特色,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知识使毕业学生能够适应涉及化学、化工、传统和新能源加工等领域的广泛需求。
9.毕业概况
毕业生工作领域包括:煤化工行业、天然气化工行业、电厂化工综合利用行业、生物能源化工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行业、石油加工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天然气行业、城市燃气、分析检测、催化剂生产和研发行业。可以在这些行业从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深造。2017届学生考研率达35%,研究生录取学校包括: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世界排名前100)、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10.校友评价
武汉工程大学是一所优秀的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能源化工专业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严格的学习制度,负责任的老师,并且学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教学设备比较齐全,重视学生心理问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改正其不足。在能源化工专业学到了大量能源化工的知识,培养了肯实践、敢创新、有潜力的特点和勤奋、务实的作风,为走上工作岗位或求学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制药工程
1.专业名称、学制、学位
专业名称:制药工程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制药行业发展。培养学生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掌握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信息获取与认知能力、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医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生产运行、质量管理、工程设计和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3.培养要求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适应性,具有对药类产品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精通与专业相关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等主干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了解与制药工程相关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以及产业发展状况。
(2)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包括归纳、整理、分析数据,写作论文,学术交流能力);获取、更新和拓展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设计,执行和管理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4.专业特色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始设于1972年,前身为化学制药专业,是全国创办最早的两个工科制药专业之一,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拥过制药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以及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其学科支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生物化工、制药化学(自设)、制药工程(自设)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制药工程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具有较高知名度,办学水平较高、办学实力较强。2017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全校通过专业认证的两个专业之一。
5.核心课程
药理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制药反应工程、制药分离工程、制药工艺设计、化学制药工艺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程导论、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
6.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为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化工与制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已签署合作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习2-3年后,符合条件者可申请进入这些学校继续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毕业后可同时获得武汉工程大学和境外大学的两个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国内交流:学院与青岛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制药工程学科交流学习平台,2014-2016年,制药工程专业共派出学生3名,接收外校学生2名进行交换培养。
7.学生活动
学院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中心为平台,制药工程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全国学生制药工程研究征文比赛、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等各种实践创新与竞赛活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近3年获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项8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科研资源、社会资源的人才培养效益获得充分发挥。
8.院长、教授或学生解读专业
自建校以来,经过40余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荣获得过2005年、2009年、2013年、2017年四次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成果。为医药生产、产品研发、过程控制、质量管理和工程设计培养了许多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队伍。历届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也为本专业吸引优秀生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毕业概况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数服务于医药及其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包括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单位、药品检验单位、药品行政管理部门、药品经营企业、医药教育单位、药物研究开发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新药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医药营销及管理等工作。此外,部分毕业生就业于与制药工程专业相关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另有部分毕业生进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出国留学等。本专业社会需求情况良好,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6.8%,从事与本专业直接相关工作的平均比率(专业对口率)77.6%,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工作的平均比率(专业相关率)91.2%。
10.优秀校友(按姓氏笔画排名)
刘从德:新华集团董事、总经理
阮长友:黄石燕舞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珩:武汉工程大学三级教授
张奇:中国医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院长
金学平:武汉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学院院长
肖俐伶:远大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杨家柱: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涂荣华: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袁巍:山东医药设计院武汉分院设计室主任(院长助理)  
徐进:武汉仁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廖森: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11.校友评价
学生就业后5年左右时间能较好地适应不同性质的岗位工作要求,成长为业务水平高、工程能力强的制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逐步成为用人单位的主要骨干力量。在近40年的办学过程中,本专业为湖北省、江浙地区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制药专业人才,涌现了一批企业栋梁、科研技术骨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专业学生基础扎实、肯实践、敢创新、有潜力的特点和勤奋、务实的作风,深受制药企业的普遍好评。

   
药物制剂
1.专业名称、学制、学位
专业名称:药物制剂
学制:四年
学位:理学学士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的科学与工程基础、药物制剂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品及相关化学品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在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开发型和技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制药及相关企业从事创业、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教学研究、科学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3.培养要求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适应性,具有对药剂产品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科技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根据本专业确定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等主干学科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制药工程专业方向知识;根据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突出生物、化学或现代中药制药工程等方向的应用知识;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2)能力: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综合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设计、创新技术开发及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素质: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全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强烈的现代意识和亲善的人际交往意识;具备从事药品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及环境保护研究等所应有的科学素养,贯彻求实创新的意识;具有综合分析素养、革新精神和价值效益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文娱活动和卫生习惯,拥有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
4.专业特色
药物制剂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工的支撑专业,校级品牌专业。目前本专业师资都具有博士学历,拥有固体制剂实验室、片剂溶出测定实验室、含量分析实验室等。拥有校级双语教学课程《药物化学》、校级考试改革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和省级精品课程《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
5.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人体解剖与生理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工业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及药代动力学、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
6.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为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化工与制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已签署合作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习2-3年后,符合条件者可申请进入这些学校继续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毕业后可同时获得武汉工程大学和境外大学的两个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7.学生活动
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积级参加“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化工(化学)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等各种实践创新与竞赛活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
8.院长、教授或学生解读专业
药物制剂专业主要培养是以药物剂型研究、新制剂开发以及制剂工艺设计为主体特色,能运用药物制剂专业知识解决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生产运行等实际问题的药物制剂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药物剂型开发、药物制剂工程等相关专业领域以及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9.毕业概况
药物制剂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药物制剂和制剂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在医药及相关企业承担药物制剂研发、药物质量管理、生产工艺操作、制剂工艺研究、药品研发、药事管理规范以及药品销售等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或者留学。本专业社会需求良好,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10.优秀校友(按姓氏笔画排名)
万武波:浙江工业大学校聘副教授
刘大鹏:武汉赛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晓鸣: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剂分厂技术总监
刘波:人福普克药业(武汉)有限公司高级研发总监,湖北省“百人”计划
朱胜节:福安药业集团湖北人民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严春艳: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客户经营部总经理
张锐:浙江司太立制药有限公司制剂部部长
金放:武汉工程大学教授
陶娟: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剂分厂副厂长
窦燕峰:石药集团百克(山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11.校友评价
我校的药物制剂专业具有明显的工科特色,一直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办学二十多年来,为中南地区、江浙地区乃至全国制药企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毕业生在药物制剂生产、质检、质控、药事法规管理等各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在全国各高校进行相关专业的深造。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基础厚实、动手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受到用人单位及相关兄弟院校专家的首肯。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wuhanfangzhidaxue/yanjiushengyuan_310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