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济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济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济南大学烹饪学院联系方式] [ 济南大学烹饪学院介绍] [济南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介绍] [济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系方式] [济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联系方式]

济南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济南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济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济南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济南大学研究生院] [济南大学排名] [济南大学考研群] [济南大学研究生学费] [济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济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08-01-22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1092
专业代码:081101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2、应掌握坚实的自动控制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最新研究与应用成果;具有从事控制理论研究或解决实际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理论研究或控制系统设计工作中取得有意义的结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专业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注于先进控制理论、控制技术及其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方向为:
 
1、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智能控制系统;
 
4、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四年,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在职研究生不得超过四年。
 
本专业研究生应在第一、二学期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第四、第五、第六学期用于课题研究、实践环节、硕士论文撰写、论文送审和组织答辩等。
 
四、培养方式
 
1、本学科采取导师负责制为主,集体培养为辅的研究生培养方法。
 
2、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指导关系采取双向自愿选择的方式确定。
 
3、导师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和特长,结合导师的学术专长和科研项目,针对每名研究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较为坚实的自动控制基础理论和解决工程控制问题的能力。
 
导师应加强与研究生的沟通,积极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科研状况,要求研究生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公益活动,注重研究生思想品德、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4、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5、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论文答辩前必须有一篇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导师须为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正式期刊或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公开发表。
 
五、培养计划的制订
 
研究生导师应于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制订出每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本学科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实行学分制。学位课成绩≥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成绩≥60分为合格。
 
2、本专业研究生总学分数应控制在32-36学分之间,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其他为2学分。
 
3、研究生应尽量在校内选课,如确需到校外选修课程,应事先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结束以后,应凭所在学校主管部门出具的考试成绩单,方予承认并给予学分。
 
4、补修课程
 
本学位点主要接受自动化及相近专业的学士学位获得者报考,对于其它专业的本科生或同等学历考生在入校后必须补修自动化专业的2-3门本科课程,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但一律不计学分。
 
5、其他环节
 
(1)教学或科研实践
 
教学或科研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实践应面向本科生,参加助课、辅导或指导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16学时以上,经相关教研室考核合格,计1学分。科研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以后,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校内参与科研工作,或在工业现场从事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2周以上,计1学分。
 
(2)学术活动
 
为了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结合自己的论文工作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范围内作一次学术报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至少10次,计1学分。
 
(3)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结合专业特色,充分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假期集中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结合专业学习和论文写作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建议由各学院安排。社会实践不计学分。
 
七、学位论文及有关要求
 
研究生应在导师或导师小组的指导下认真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本学科研究领域或交叉学科范围内,选择在国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控制理论或控制工程设计开发方面的问题。并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和撰写开题报告。论文工作应尽早开始,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定稿送审评阅前止)一般不少于一年。论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1、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三学期11月30日之前确定论文题目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写出论文工作计划。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工作条件(经费、设备等)、预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等。要求硕士生查阅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的文献资料,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上报告。开题报告应由专家小组根据评分指标评出成绩并给出能否通过的意见,经学科、专业所在学院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报研究生处备案。
 
2、论文中期检查
 
为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硕士学位论文,于第五学期11月30日前,按学科专业组织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具体操作参照《济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暂行办法》。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3、论文撰写和排版
 
学位论文要求立论正确、概念清楚、逻辑性强、数据可靠、语言流畅、绘图规范,能体现硕士研究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应按照《济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排版。
 
4、论文评审
 
研究生完成论文后,首先应交付导师或导师小组审核,导师应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应按照要求修改,再经导师书面允许后,由研究生处转交校内外专家匿名评审,评审通过的,可组织答辩。否则,应责成修改并延期答辩。
 
八、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生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修完学位课程,取得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者,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济南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实施细则》办理。
 
课程设置表:
 
课程
 
性质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单位
 
备 注
 
 
 
 
0100101
 
自然辩证法
 
54
 
2
 
1
 
社科学院
 
必修
 
01001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1
 
2
 
社科学院
 
必修
 
0200101
 
英语精读
 
144
 
4
 
1-2
 
外语学院
 
必修
 
0200102
 
英语听说
 
36
 
1
 
1
 
外语学院
 
必修
 
0300103
 
工程中的矩阵理论
 
54
 
3
 
1
 
理学院
 
必修
 
0300104
 
随机过程
 
54
 
3
 
2
 
理学院
 
必修
 
1101101
 
线性系统理论
 
54
 
3
 
1
 
控制学院
 
必修
 
1101304
 
系统辩识与自适应控制
 
54
 
3
 
2
 
控制学院
 
必修
 
1500001
 
专业外语
 
36
 
1
 
2
 
控制学院
 
必修
 
 
 
 
 
1101305
 
测控网络与通讯技术
 
36
 
2
 
1
 
控制学院
 
选修
 
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
 
36
 
2
 
2(前)
 
控制学院
 
选修
 
1101310
 
非线性系统理论
 
36
 
2
 
2(前)
 
控制学院
 
选修
 
网络数据库技术
 
36
 
2
 
2(前)
 
控制学院
 
选修
 
1101316
 
智能控制导论
 
36
 
2
 
2(后)
 
控制学院
 
选修
 
0602101
 
模式识别
 
36
 
2
 
1
 
控制学院
 
选修
 
1101314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
 
36
 
2
 
2(后)
 
控制学院
 
选修
 
1101317
 
数字信号处理
 
36
 
2
 
1
 
控制学院
 
选修
 
神经网络与进化算法
 
36
 
2
 
2(前)
 
控制学院
 
选修
 
1101312
 
最优控制
 
36
 
2
 
2(前)
 
控制学院
 
选修
 
1101313
 
大系统理论
 
36
 
2
 
2(前)
 
控制学院
 
选修
 
1101315
 
控制系统新技术专题
 
18
 
1
 
2(后)
 
控制学院
 
选修
 
学术论文规范与标准
 
18
 
1
 
2(后)
 
必修
 
其 它
 
环 节
 
教学或科研实践
 
16
 
1
 
必修
 
学术活动
 
1
 
必修
 
社会实践
 
注:学位课总计522学时,21学分;非学位课总计432学时,24学分;其它2学分。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ujn/yanjiushengyuan_26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