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苏州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学科教学硕士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学科教学硕士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苏州科技大学体育部师资]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苏州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群]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苏州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苏州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学科教学硕士简介正文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
专业代码:045104
 
一、学科简介
教师教育是我们学校三大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设师范本科专业,先后开设了14个师范专业,招生专业覆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阶段除体育外的所有学科。学校于2018年获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在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招生。学校依托5所附属中学、45个师范专业实习基地,构建优质实践教育平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为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中学数学教学技能、有较高的数学教师素养,并能进行一定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硕士。导师队伍的学术方向配备齐全、年龄梯度合理,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覆盖的数学教育研究方向主要有: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师教育、数学教育国际比较、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育、数学方法论、数学教育研究方法等等。作为数理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的基础课程设置全面,学位课程深入,选修课程灵活;既有学分制的课程学习,也有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研究环节。能在质量上满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研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需求。
 
二、培养目标
培养专业功底扎实、教学技能出色、注重人格修养、擅长教育研究、具有跨学科和国际化视野、拥有教育理想和情怀、负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中学数学老师。具体要求为:
(一)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人师表,包容博爱,兢兢业业。
(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建立完整的数学课程专业知识体系,了解数学教育发展的前沿信息与知识,准确把握数学教育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博采众长,追求卓越。
(四)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熟悉数学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及时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了解国外数学学科课程教学与改革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
本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自入学到毕业、授予学位的年限)不超过3年。休学期计入学习年限。
原则上不受理提前毕业申请。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为学位课与非学位课两大模块:其中学位课(30学分)包含有公共课12学分、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课10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包含有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具体见表1。
表1 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1 2 3 4
课 公
课 10332101 基础英语(一) 64 2 √ 考试 12学分
103320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 考试
04510001 教育原理 32 2 √ 考试
04510002 课程与教学论 32 2 √ 考试
04510003 心理发展与教育 32 2 √ 考试
04510004 教育研究方法 32 2 √ 考试
基础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 04510401 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 32 2 √ 考试 10学分
04510402 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 32 2 √ 考试
04510403 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 32 2 √ 考试
04510404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32 2 √ 考试
04510405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32 2 √ 考试
实践
教学 10332021 专业实践 6 考查 包含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计6学分
04510412 微格教学 8 0.5 √ 考查 2学分
04510413 课例分析 8 0.5 √ 考查
04510414 教学技能训练 16 1 √ 考查
非学位课 选
课 04510406 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 32 2 √ 考查 不少于2学分
04510407 初等数学建模 32 2 √ 考查
04510408 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 32 2 √ 考查
04510409 数学史与数学教学 32 2 √ 考查 不少于2学分
04510410 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与写作 32 2 √ 考查
04510411 中外数学教育比较研究 32 2 √ 考查
04510005 班级与课堂管理 32 2 √ 考查 不少于2学分
04510006 学校教育管理 32 2 √ 考查
必修
环节 10332018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 √ 考查 1学分
10332012 学术活动 1 考查 1学分
补修课程 1ED61002 学校教育发展 32 √ 考试 不计
学分
1ED61003 学习心理学 32 √ 考试
1MP21021 数学分析(一) 96 √ 考试
1MP21024 高等代数(一) 80 √ 考试
1MP21026 解析几何 64 √ 考试
备注:
1. 必修环节:必修环节中的“学术活动”,要求学生参加不少于10次相当规格的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会,完成一个评述报告并由指导教师评定。
2. 补修课程:本科为数学(非师范)专业学生,须补修《学习心理学》、《学校教育发展》两门课程;跨专业师范类学生须补修《数学分析》(一)、《高等代数》(一)、《解析几何》三门课程;跨专业非师范类学生须补修《学习心理学》、《学校教育发展》、《数学分析》(一)、《高等代数》(一)、《解析几何》五门课程。其中,《数学分析》(一)、《高等代数》(一)、《解析几何》课程应随相应本科专业学生听课,由导师负责考核;如遇三门课程与研究生课程时间安排相冲突,则课程学习应在导师指导下采取自学方式完成,考核也有导师负责。相应课程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依附于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将实践训练嵌入理论教学的过程之中;通过在中学建立的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切实提高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一)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研讨式授课、模拟授课、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实践和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构建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学科教育专家共同参与的双导师指导体系,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
 
七、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践与实践类课程两部分。实践教学时间上不少于1学年,其中校外集中实践不少于1学期。学院成立教育硕士实践教学管理小组,依据《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规定》,对实践教学进行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有关实践教学的详细安排见表2。
(一)专业实践
1. 教育见习(1学分):去中学参加教学观摩和研讨,时间为8学时,分散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内完成。主要内容:本科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听课不少于4节,本科为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听课不少于6节。所有学生公开课听课不少于2次,参加市级或区级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参加主题班会不少于1次,参加专题报告或讲座不少于2次。
2. 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时间为16周。主要内容:学生平均每周听课4节,独立新授课至少6节,新授课课后讲评不少于2次;参与集体或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至少组织2次班级集体活动,如主题班会、报告会、团会、中队会等;结合教育实习内容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收集相关实践案例、调研材料和参考素材等,为撰写调查报告或学位论文做好准备。     
3. 教育研习(1学分):教育研习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时间为8周。主要内容:基于实习经历,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英语教育教学问题反思,撰写一篇教育实习总结报告(不少于3000字)。
表2 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一览表
学期 实践教学内容 学时数/周数 学分 校内/校外
1 微格教学 8学时 0.5 校内
教育见习(一) 分散在一学期内完成 0.5 校外
2 课例分析 8学时 0.5 校内
教学技能训练 16学时 1 校内
教育见习(二) 分散在一学期内完成 0.5 校外
3 教育实习 16周 4 校外
4 教育研习 8周 1 校外
(二)实践类课程
1. 微格教学(0.5学分):依附于专业必修课《数学课程与教材研究》,时间为8学时,在第一学期完成。主要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模拟训练。
2. 课例分析(0.5学分):依附于专业必修课《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时间为8学时,在第二学期完成。主要以课程本身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改进、优化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 教学技能训练(1学分):独立开设课程,时间为16学时,在第二学期完成,主要训练“三字一话”以及相关数学教学技能。
 
八、学术成果要求
具体要求参照《苏州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对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的规定》。
 
九、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是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论文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答辩等环节。论文工作中各环节须分别按照《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管理规定》、《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管理规定》、《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管理规定》等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学位论文选题要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研究数学学科教育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切实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在具备相当理论水平和研究价值的同时,要凸显实践性与应用性。 
(三)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等。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应符合规范,学生可以采用观察、访谈、问卷、文献记录分析、视频采集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运用定量分析和质性分析方法对有关资料进行处理,据此提炼研究结论。学位论文应该有完整、合理的结构,一般包括绪论(或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或资料与数据分析)、结论与启示等章节。论文书写必须符合《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及相关要求》,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四)在研究生参加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对其课程修读、专业实践、学分完成情况及论文开题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进入论文答辩程序。论文通过检测和评审之后,研究生方可参加答辩。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五)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者,准予毕业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审核、学校专业学位评定分委会审议通过,并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相关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zkjxy/yjsy_29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