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苏州科技大学体育部师资] [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苏州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苏州科技大学考研群]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苏州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苏州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简介正文

建筑与土木工程 领域( 建筑智能化技术 方向)全日制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85213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方向)于 2014 年获批招生。多年来,本学科依托本校的土木、建
筑优势学科,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和建筑领域对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需求,通过
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已形成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节能、建筑设备系统运
行管理与智能控制、建筑物联网技术等研究方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
系。本学科的实践平台有电子信息与智能化实验中心、江苏省苏州太阳能和风能
发电设备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高等学校建筑智慧节能重点实验室、中
央与地方共建校楼宇智能控制与节能测评实验中心及校企合作联盟。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指为了建设智能建筑而所涉及的各种工程应用技术。其主
要的支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建
筑智能化技术通过对建筑智能功能的配备,强调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在真
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现节约能源、提升建筑使用功能、保护环境和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该方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前沿性的特点,既涉及人居生活环
境的各个方面,又贯通了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一个覆盖面广泛的工程领域,其核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
自动化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与此相对应的本专业方向的工程
硕士可适应的用人单位主要包括民用建筑设计单位、智能化系统公司、智能化产
品研发企业、智能化楼宇运行管理等部门。
二、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专业知识宽广、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地区经济
建设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 1、基本素质。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身心健康;掌
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能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熟练地掌握一
门外语;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研和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
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富有团队协作精神,成为学科高层次应用
2
型专门人才。
2、基本知识。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不仅要掌握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础
知识,包括建筑和电气的相关基础知识;还要掌握本领域的专门知识,主要包括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管理、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电气
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包
括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管理科学,计算机和外语等。工程硕士学位
获得者应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调试与运行、研究与开发、管理与
决策能力。
3、基本能力。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必须具备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三、研究方向
建筑智能化技术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建筑节能、建筑环境与建筑物健康监测、
楼宇智能化技术、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以及产品研发等的科学和技术问
题。主要包含下述几个方向: 1、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将太阳能、风能等技术应用于建筑中的技术与
智能化应用方法。研究提高建筑设备运行效率的方法、研究建筑物信息节能理论
及应用技术,并进行相关产品研发。 2、建筑物健康监测技术。研究建筑物健康监测及运行维护、智能监测与控
制技术。即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建筑环境及建筑物的健康监测、建筑
物的运行维护及系统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产品研发。 3、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研究。与智能化的企业联合,以企业亟待解决的技
术难题及复杂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工程化培养。
四、学习年限
1、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 3 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 6 年(含休学
时间)。
2、少数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优秀研究生,经学校批准可提前毕业,但学习
年限不得少于 2 年。
五、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团队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科团队建设,聘请企业导
3
师进团队,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学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必
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
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强调理论性和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
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六、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研究生学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
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学习一部分补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
计学分。
中期考核之前必须修完不少于 20 学分;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修完不少
于 33 学分,同时满足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的
学分要求。
七、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1 2 3 学位课 公共课
10332004 基础英语(一) 64 2 √ 考试
7 学分
10332005 基础英语(二) 64 2 √ 考试
103320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 考试
10332015 自然辨证法概论 16 1 √ 考试
基础
理论
08634017 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 48 3 √ 考试
08524001 智能控制 32 2 √ 考试 5 学分
专业
技术
08524002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与管理(IBMS) 32 2 √ 考试
08524003 系统优化与仿真 32 2 √ 考试 4 学分
实践
教学
10332021 专业实践 6 √ 考查
08524004 软件开发新技术 32 2 √ 考查 10 学分
08524005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32 2 √ 考查 非学 选修
公共课:详见校研究生公共选修课目录 不少于 5
学分
4 位课 课 08524006 智能建筑技术 32 2 √ 考查
08524007 建筑节能技术 32 2 √ 考查
08524008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32 2 √ 考查
08524009 建筑能耗评估方法 32 2 √ 考查
08524010 新能源应用技术 32 2 √ 考查
08524011 数据处理与信息融合技术 32 2 √ 考查 补修课
08524012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32 2 √ 考查
08524013 系统辨识与模式识别 32 2 √ 考查
08524014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32 2 √ 考查
必修
环节
10332022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 考查 第 3 学
期开始
10332012 学术活动 1 考查 1 学分
(二)课程要求
1、实践教学(10 学分)
实践教学是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实践课程和专业实践两部分,鼓励研究
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学
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
不少于 1 年。专业实践环节按照项目的方式组织实施,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监
督执行,根据实施计划、中期检查、期终考核几个环节的检查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2、学术活动(1 学分)
至少参加 8 次以上相当规格的学术活动,完成一个评述报告并由指导教师评
定。
(三)教学安排
课程学习原则上在 1−1.5 年内完成。
八、学术成果要求
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其相关学术论文须达到如下要求:
以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至少 1 篇,或以第二作者身份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1 篇,其第一作者为导师。
提前毕业的研究生要求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至少 1 篇。
发表的学术论文须以苏州科技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论文级别的认定以
5
论文刊发当年的适用目录为准。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时,《苏州科技学
院学报》视同核心期刊;获国家发明专利(排名前 2)视同以第一作者在普通期
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1 篇/项。增刊、专刊、会议论文集论文(学院认定的权威学
术会议除外)不能作为申请学位的成果材料。
九、学位论文要求
1、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论文的选题、开题报
告、中期检查、预答辩、评阅、答辩等环节。论文工作中的各环节须分别按照《苏
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的规定(试行)》、《苏州科技学院硕士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规定(试行)》、《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规定
(试行)》和《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等文件的相关规定
执行。
2、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应是应用研究型课题,可以是建筑智能化领域中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
研究或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研究及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建筑智能化领域中
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
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在论文题目确定后,
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 1 年。学位论文应当符合体例规范,符合学位论文基
本要求,并做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分析论述具有逻辑的自我完整性。学位论文
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体现技术先进性;论文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综合运用基
础知识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
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必须符合《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基本格式及相
关要求》。
4、学位论文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苏州
科技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zkjxy/yjsy_29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