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学科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学科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学科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科概况]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的师资力量]

山东农业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山东农业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难吗]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山东农业大学排名] [山东农业大学考研群]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费]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农艺与种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艺与种业 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类别(领域)代码: 095131
 
一、培养目标
农艺与种业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艺与种业领域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和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政治思想方面要求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业务技能方面要求掌握植物生产的基本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发展需求规律及技术应用、传播模式,具备植物生产全产业链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科方向
本方案涉及领域包括作物科学、种业科学、园艺科学三个方向: 
(1)作物科学方向掌握大田农作物生产管理与工程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艺与种业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种业科学方向掌握种业生产管理与工程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艺与种业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园艺科学方向掌握园艺作物生产管理与工程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园艺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试验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实践训练在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在校外基地的实践研究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进行,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
 (二)实行双导师制 
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聘请校外导师参与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论文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内、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年,学习年限2至4年。4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五、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1.课程学习
全日制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的课程应突出相应学科方向的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攻读农艺与种业领域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附表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其中
①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含实践训练6学分)。
②学位课程不低于15学分。
2.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作物领域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 门,计成绩,不计入总学分。补修课程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行中期考核。
3.必修环节、校外实践训练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实践报告等;校外实践应有校外指导教师意见以及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1)个人培养计划制定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组)指导下,根据培养领域和学科方向发展需要、研究生培养要求和研究生自身特点等,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选题等内容。
(2)校外实践训练
研究生根据选题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训练。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实践学习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实践期满后研究生需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培养单位应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3)学位论文工作
①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植物生产类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应用、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根据论文选题,确定研究内容,形成技术路线,设计研究方案,并公开作开题报告。由不少于5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论证,形成明确的选题评议意见与建议;研究生根据专家意见完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不过者,可限期半年重作。
②中期考核
通过中期考核检查评价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开题及进展等情况。在第3学期末完成,以公开汇报的方式进行,由5位以上专家进行评议,给出评议意见。不通过者限期重做,仍未通过者作延期一年处理并跟随下一年级重新进行中期考核。
③论文形式与写作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开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论文撰写符合学校相关规范要求。
④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应用、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
4.课程设置(示范附表1)
 
六、毕业与学位要求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dnydx/yjsy_29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