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利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利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民族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民族学一级学科简介]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师资力量]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联系方式]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的介绍] [三峡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联系方式]

三峡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峡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三峡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三峡大学考研难吗] [三峡大学研究生院] [三峡大学排名] [三峡大学考研群] [三峡大学研究生学费] [三峡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利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正文

三峡大学水利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500)
一、培养目标
水利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研究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强化学术规范训练,加强职业伦理教育,提升学术道德涵养,为水利工程学科培养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水利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具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和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了解水利工程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本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具有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进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能够胜任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外语写作能力。
4.热爱生活,身心健康。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水利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4年。
三、研究方向
1.水文学及水资源: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和水资源调度的影响问题,开展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响应及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流域水污染的迁移转化和时空分布规律、水文模型复杂度及时空分辨率对模拟精度的影响、洪水集成预报方法及不确定性理论、水库群多目标联合优化及风险决策方法、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水权确权与水价改革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特色研究领域包含:流域水文过程精细模拟、变化条件下的水文响应、水库(群)优化调度、水火风光等多种电源协调优化调度等。
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研究领域涉及到各类工程水流问题、河流泥沙与河湖管理、河流模拟技术、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及岩土渗流技术等。主要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水、沙运动及其与固体边界相互作用精细模拟、物质及能量在水体中输移及转化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工程水力学(含水工水力学、施工水力学、高速水流等);水生态及环境水力学(含生态水力学、环境水力学、城市水力学);工程渗流与控制;港口及航道水力学(包括波浪、涌浪、河道整治、海岸工程等);河流、海岸及湖泊泥沙输移理论;水沙数值模拟及试验技术等。
3.水工结构工程: 运用现代数学力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水工建筑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设计理论与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技术、检测与修复加固技术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坝及地基的分析理论、安全监控与现代试验技术、水工结构的现代设计计算理论与方法、高陡边坡和地下工程、大坝安全监测与健康诊断及修复技术、水工建筑材料耐久性分析等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
4.水利水电工程:研究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优化调度与安全防护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利水电系统规划与优化调度;水电站及泵站的结构、运行、控制及诊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系统仿真及资源优化配置;现代监测技术与方法;施工导截流及风险分析;水利水电建设经济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与运营管理、高效灌溉排水理论与技术等。
5.生态水利学:围绕开放水体及重大水利工程引起的水生态环境以及水体周边缓冲带环境问题,开展如下研究:水流微动力基本理论及其环境效应;水库(群)建设对流域生源物质循环的影响;水环境变化对水生生物的胁迫机制;变化环境下水生态系统演变过程;鱼类过坝技术;水库(群)生态调度技术与方法;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河湖生态修复技术与保育方法。
四、学分要求
水利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5学分,实践环节5学分。课程学分中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分别不少于7、11、5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门本科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模块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
方式
修课
要求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基础
0900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考试 必修 1 7学分
0900000003 自然辩证法 16 1 考试 必修 1
1400000001X 第一外国语(英语) 64 4 考试 必修 2
学科
基础
1000000001  矩阵论 48 3 考试 选修 1 ≧5学分
1000000002  数理统计 48 3 考试 选修 1
1000000003  数值分析 48 3 考试 选修 1
0108150001X 数学物理方程 48 3 考试 选修 1
0108150002X 最优化方法 32 2 考试 选修 2
0108150003X 专业英语 32 2 考试 必修 1-4 2学分
0108150004X 水文随机分析 32 2 考试 选修 1 ≧4 学分
0108150005X 流体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108150006X 弹塑性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1
0108150007X 土壤水动力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08X 河流生态学 32 2 考查 选修 1
学科
专业

 
0108150009X 科技写作 16 1 考查 选修 2 ≧5 学分
0108150010X 工程伦理 16 1 考试 选修 2
0108150011X 现代水文学 32 2 考试 选修 2
0108150012X 现代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32 2 考试 选修 2
0108150013X 流域水文模型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14X 水库优化调度理论与方法 32 2 考试 选修 1
0108150015X 计算流体力学 32 2 考试 选修 2
0108150016X 施工水力学及模型试验技术 32 2 考试 选修 2
0108150017X 高等水工结构 32 2 考试 选修 2
0108150018X 水工程安全监控理论及方法 32 2 考试 选修 2
0108150019X 有限单元法及数值建模 32 2 考试 选修 1
0108150020X 高等岩土力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21X 有限元方法及程序设计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22X 施工组织管理与经济 32 2 考试 选修 2
0108150023X 水电工程可视化设计 32 2 考查 选修 1
0108150024X 地下工程与管道结构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25X 现代施工技术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26X 环境地球化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27X 水环境治理与控制 32 2 考试 选修 2
0108150028X 水环境规划与管理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29X 生态水工学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30X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生态治理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31X 河口海岸水沙模拟理论与应用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32X 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32 2 考查 选修 2
0108150033X 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方法 32 2 考查 选修 2
公共
选修
0000000012 自然科学中的哲学 32 2   选修 2 ≧2学分
0000000014 知识产权法 32 2   选修 2
0000000020 专业学位论文写作 16 1   选修 2
0000000011 中西文化对比赏析 32 2   选修 2
0000000016 信息检索 16 1   选修 2
             
实践
环节
0108150034X 学术交流   1   必修   4学分
0108150035X 科研实践   3   必修  
0000000020X 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助管助教、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 16 1   选修   ≧1学分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科研实践、学术交流、助研助教助管、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科研实践、学术交流为必选项),实践环节总共不少于5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学术报告: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报告10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必须听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报告不少于2次,由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学术报告学分不累加,每名研究生必须完成。
2、科研实践:研究生就读期间,需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学研究课题,从事社会调查、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等工作,参加研究组的组会和研讨会,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研究论文等,用英文汇报讨论和撰写论文,计3分。此项学分不累加。
3、助研助教助管:遵照《三峡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办法》执行,承担助管助教、辅导员工作不少于6个月,计1学分。此项学分不累加。
4、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研究生参加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活动,并获校级以上奖励,计1学分。此项学分不累加。
七、中期考核
全日制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分完成后进行中期考核工作,考核不合格将不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中期考核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科研能力和学分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最迟在第四学期内完成。
八、学位论文工作
1、选题
全日制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
2、开题报告
一般于第三学期到第四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预期达到的结果、水平;论文形式;论文工作安排;进行课题研究所具备的条件;参考文献等。
3、学位论文形式与评价标准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出作者在本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形式、内容要求与评价标准要满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颁布的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三峡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相关规定。
4、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规范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和保证学位授予质量,遵照三峡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相关规定执行。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主要经典著作
[1]张建云,王国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浩.中国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3]赵人俊.流域水文模拟-新安江模型与陕北模型[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
[4]薛联青,郝振纯.流域水环境生态系统模拟评价与治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王国安.可能最大暴雨和洪水计算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6]唐洪武,唐立模等.现代流动测试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7]汪德.计算水力学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戴会超等.水利水电工程水流精细模拟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9]毛昶熙.渗流计算分析与控制(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10]薛禹群.地下水动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11]仵彦卿.岩土水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2]邓英尔.高等渗流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3]钱宁,张仁,周志德.河床演变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4]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顾冲时,吴中如.大坝与坝基安全监控理论和方法及其应用[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16]吴中如等.大坝的安全监控理论和试验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17]吴中如,顾冲时.混凝土坝和坝基的强度理论及其应用[M].南京:河海大学研究生部,1997.
[18]潘家铮,何景.中国大坝50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19]赵纯厚,朱振宏,周端庄.世界江河与大坝[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0]李金玉,曹建国.水工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1]刘立新.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与材料学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2]徐至钧.纤维混凝土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3]钟登华,练继亮,吴康新,任炳昱.高混凝土坝施工仿真与实时控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4]M.H.乔德里,陈家远等.实用水力过渡过程[M].成都: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1985.
[25]梅祖彦.抽水蓄能发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6]叶秉如.水资源系统优化规划和调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7]董子敖.水库群调度与规划的优化理论和应用.[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8]方国华,黄显峰.多目标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9]郭潇,方国华.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30]张基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1]陈家远.中国水利水电工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32]周建旭.长输水系统电站振动特性与稳定性分析[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中文期刊
1.水利学报
2.水利水电技术
3.水力发电
4.人民黄河
5.人民长江
6.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7.河海大学学报
8.水文
9.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10.泥沙研究
1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2.岩土工程学报
13.水力发电学报
14.长江科学院院报
15.水科学进展
16.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17.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 辑
18.中国水利
19.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水电能源科学
外文期刊
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Construction / Materials
1.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2.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3.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Mechanics
4.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5.Journal of Nanomechanics and icromechanics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
6.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7.Journal of HaZardous, ToXic, and Radioactive Waste
8.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9.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10.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11.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13.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4.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15.Practice Periodical on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16.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Waterway, Ports, Coasts, and Oceans
17.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 Other Technical Areas
18.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19.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20.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21.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
22.Natural HaZards Review
23.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24.Journal of Pipeline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Practice
25.Journa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sanxiadaxue/yanjiushengyuan_27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