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简介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简介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宁波大学海运学院联系方式]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阳明创新班简介]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联系方式]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简介] [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中加项目简介] [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联系方式]

宁波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宁波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宁波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宁波大学考研难吗] [宁波大学研究生院] [宁波大学排名] [宁波大学考研群] [宁波大学研究生学费] [宁波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工智能简介正文

人工智能专业
一、背景及概况
根据高盛《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中国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占比只有5%左右,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达数百万,我国及世界其它科技大国都把大力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教育部2018年4月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强调“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慈溪市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慈溪实施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方案。在此背景下,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在专业设置上突出人工智能在商务智能和智能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专业定位为培养人工智能及其应用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将于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专业招生,本专业是宁波市高校重点建设新兴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能与国际接轨,掌握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智能硬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智能系统设计开发、数据分析和社会职业能力,以技术组合创新为特点的应用型人才。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管理、项目开发,也能够自主创业的智能系统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开设了机器人、智能制造、商务智能三个拓展方向。
二、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形成了智能系统与虚拟仿真研究所;智能计算与应用研究所;多媒体与机器视觉研究所三个科研团队。专业带头人李菁教授是国千专家,钟才明教授是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均为本领域专家,本专业教师目前完成或承担人工智能方向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市级项目6项,局级项目3项。自2016年本专业开始筹建起,通过依托浙江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建设,本专业在原计算机专业中已经在商务智能方向完成了3个年级的招生培养,形成了在人工智能方向的教学科研能力。
2018年慈星智能产业园(宁波环杭州湾智能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与我院达成深度合作框架,人工智能类的实践课程可以以项目形式进入产业园中孵化迭代,其中优秀的项目由企业对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截至到2019年6月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已经与慈星集团、文谷科技、祈禧科技、宽邦等企业就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共同建设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这些企业将为人工智能类课程提供数据支持,并提供企业实践与生产力转化接口,产学研园区化的运作为智能制造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与企业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深度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校外实训基地,为工业界专家传经布道搭建桥梁。
三、主干课程
机器学习导论、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互联网信息分析、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数据挖掘、智能系统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决策支持系统、用户行为分析、数字化制造技术、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智能生产计划管理等。
四、建设成果
本专业教师近年来累计科研经费达到400多万元。教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26项。与地方产业相结合完成横向项目30余项,其中余姚家天下有限公司的“分布式模块化智能家居”单个项目经费达到270万。获得地方产业界的赞誉,浙江日报等媒体也给予了报道。
五、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成为守法的合格公民。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人工智能知识体系框架及相关技能。
毕业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应获得以下知识能力:
1、掌握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及逻辑设计能力。
2、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算法分析的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从事智能系统的开发能力。
4、通过对智能制造等系统的数据分析、形成决策支持的能力。
5、系统地接受计算机工程的训练,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6、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六、就业前景
可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以及各公司从事智能系统应用与开发、算法设计、程序设计、程序测试、技术支持、培训教师、项目经理等,经过一至两年的工作实践后,可以到IT企业从事智能系统工程师、智能算法工程师、技术主管等工作。
主要岗位:智能系统开发、智能算法设计、数据分析、智能系统运维、技术支持等。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ningbodaxue/yanjiushengyuan_27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