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1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
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专业分析

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专业分析的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考研派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哦)[兰州大学中国史专业分析] [兰州大学应用统计专业分析] [兰州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分析] [兰州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学位)专业分析] [兰州大学药学专业分析]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分析]

兰州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0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 [兰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兰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兰州大学考研难吗] [兰州大学研究生院] [兰州大学排名] [兰州大学考研群] [兰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兰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专业分析正文

学校介绍
兰州大学,简称“兰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高校,全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经教育部批准建有研究生院,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截至2019年3月,兰大校园面积3545.298亩,有2个校区,3所附属医院;下设37个教学系部;有100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9个博士后科研(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流动站;有本科生19775人,硕士研究生10572人,博士研究生2559人,在职教职工3718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2135人。
专业介绍
材料科学专业是国家教委批准的综合性大学首批材料科学试点专业。1990年在综合性大学中首批获得材料物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统一调整为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专业。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开设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两个本科专业。1998年获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得材料学专(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种层次的材料科学人才1000多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6人,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他们遍及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钢铁、有色、机械、化工企业,有些已经成为科研、技术、管理骨干。已经与金川有色金属公司联合建立了博士后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材料物理与化学 
02材料学 
03材料加工工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3材料科学基础

 
 
复试笔试科目:材料;射
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五版)英文影印版(第1-19章),Callister W D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五版)英文影印版(第1-19章),Callister W D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分数线
年份 分数线
2020 275
2019 275
 
学费
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均需缴纳学费。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费标准为0.8万元/生.学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按三学年缴纳
 
主要导师
高辉,女,副教授。2002年硕士毕业留校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的科研教学工作;2008年6月获得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9/09-2010/09在美国莱斯大学(RiceUniversity)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做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新型碳材料(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和功能性复合材料(光学和磁性材料);在研主持项目包括横向项目1项,纵向项目2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申请专利2项,作为主要编写人编写书籍2本(《固体化学》,《无机发光材料》),联合培养研究生1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共23人。研究成果:发明专利:1.高辉,孙飞林,王育华,硫掺杂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申请号:**9.8已受理。2.高辉,周秀丽,徐建巍,一种具有高吸附性三维自组装石墨烯的制备方法,**4.8,已受理。
 
李建功,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从事材料科学教学与纳米材料研究。曾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开创者H.Gleiter指导下开展纳米材料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10多项。先后在Appl.Phys.Lett.、Nanotechnology、J.Nanosci.Nanotechn.、J.Appl.Phys.、J.Am.Ceram.Soc.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曾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材奖。甘肃省跨世纪(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学科带头人。曾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体视学会理事、金相与显微分析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校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甘肃省机械学会热处理与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会员,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会员。
 
秦勇,男,1976年5月出生,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兰州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首 批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霍英东教 育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担任中(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 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环境材料分会理 事、全国半导体材料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委会委员、兰州大学学报 编委、科技部863 项目评审专家、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 Nano Letters 、ACS Nano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Small、Nanoscale 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本文来源:http://m.okaoyan.com/lanzhoudaxue/zhuanye_34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