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厦门理工学院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招生] [厦门理工学院王牌专业排名] [厦门理工学院考研难吗] [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院] [厦门理工学院考研群] [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学费] [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奖学金] [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辅导] [厦门理工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3.具有独立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微纳增材制造技术
(2)精密及超精密加工
(3)激光焊接技术与装备
2.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1)微流体驱动与精密控制
(2)机器人技术与系统
(3)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3.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1)机械传动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
(2)精密驱动与传动
(3)机械振动与可靠性分析
(4)机械产品性能测试与故障诊断
4.车辆工程(080204)
(1)汽车结构设计与优化
(2)汽车安全与人体损伤防护
(3)新能源汽车与电控技术
三、学习年限
1.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符合厦门理工学院提前毕业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修业年限最少不得低于2年。在学校规定的基本修业年限内若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修业年限,但最长一般不超过6年。
2.我校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根据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课程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其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硕士生个人学习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学分要求如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修、限定性选修课程)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含公共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具体课程学分如下:
(一)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和基础理论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1.公共学位课:不少于7学分。
(1)政治理论课程:不少于3学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学时,2学分。
B、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选1,研究生根据自身兴趣结合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表的要求至少应选修其中1门,16学时,1学分。
C、国外留学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学习要求,可根据学校国际合作处的相关文件另行制定。
(2)外语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
A、公共外语48学时(英语读写、英语听说),3学分;
B、专业外语16学时,1学分;
C、达到一定外语水平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外语类课程,具体要求如下:
入学之前三年内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520分以上(含520分);
‚入学之前三年内参加雅思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
ƒ入学之前三年内参加TOFFL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
国外留学研究生的外语课程免修要求,可根据学校国际合作处的相关文件另行制定。
2.基础理论课程(必修、限定选修):不少于9学分。
(1)至少要修一门数学类课程,不少于32学时,2学分。
(2)专业基础课程(限定选修):不少于4门,不少于7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不少于9学分。
1.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
2.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门,不少于3学分。
(三)必修环节:3学分,包括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等。
(四)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附表1和附表2。
六、学位论文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厦门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和《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送审及答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规定。
附表1 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1 2 3 4 5
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 公共课学位课 思政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必修(2学分)
自然辩证法 16 1         限定选修(2选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外语课程 英语读写 32 2         必修(4学分)
英语听说 16 1        
专业外语 16 1        
基础理论课 数学课程 数值分析 32 2         限定选修(不少于2学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2 2        
专业基础课 弹塑性力学 32 2         限定选修(不少于4门,不少于7学分。)
结构有限元分析及其应用 32 2        
机电液控制技术 32 2        
先进制造技术 32 2        
汽车系统动力学 32 2        
非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 专业选修课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 16 1         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
汽车正向开发流程与管理 16 1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32 2        
机器人控制与传感技术 32 2        
高等流体力学 32 2        
摩擦学与润滑理论 32 2        
机器人学 32 2        
逆向工程与增材制造 32 2        
现代数控技术 32 2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 32 2        
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 32 2        
车辆试验与检测技术 32 2        
客车振动噪声与控制 32 2        
新能源客车设计 32 2        
汽车动力与传动技术 32 2        
电动汽车 32 2        
自动驾驶技术 32 2        
车辆电气与电子技术 32 2        
汽车CAE技术 32 2        
汽车安全技术 32 2        
公共选修课 含创新创业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等,详见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不少于2门,不少于3学分
必修环节
(3学分)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必修(3学分)
论文中期检查   1        
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 20 1
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修、限定性选修课程)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含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附表2 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公共学位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必修 32 2.0 第一学期
2 英语读写 必修 32 2.0 第一学期
3 英语听说 必修 16 1.0 第一学期
4 专业英语 必修 16 1.0 第一学期
6 数值分析 选修 32 2.0 第一学期
7 Numerical analysis(全英文授课) 选修 32 2.0 第一学期
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选修 32 2.0 第一学期
9 自然辩证法 选修 16 1.0 第一学期
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选修 16 1.0 第一学期
公共选修课
1 工程伦理(网络课程) 必选 16 1.0 第一学期
2 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选修 16 1.0 第一学期
3 研究生综合素质养成与实践 选修 32 2.0 第一学期
4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5 中外美术鉴赏 选修 32 2.0 第二学期
6 茶与生活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7 桥牌入门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8 闽南风俗谈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9 古典音乐鉴赏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10 古典诗词鉴赏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11 汉字书写艺术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12 公共关系礼仪实务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13 创新方法应用与实践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1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光学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光机电一体化方向
一、学科领域简介
光学工程学科覆盖了光学信息处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技术,光电检测,激光技术,光纤通信与传感、全息技术、薄膜和集成光学、应用光学、环境光学、智能检测与控制、光机电一体化、图像工程与视频处理等研究方向,其中厦门理工学院光学工程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和应用型学科。
光学工程是研究光的自然属性的一门学科,涉及光学、电子学、光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化学、材料、量子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智能制造、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高新技术学科。
光学工程的研究领域包括:光电检测,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纤传感、弱光与红外热成像、微光机电系统、环境光学、智能检测与控制、光机电一体化、图像工程与视频处理、光学仪器、光学遥感技术以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学校、研究所,尤其光电类企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宽厚专业基础知识,有创新意识,有一定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专业技术型高级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硕士专业学位是与行业或职业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3)掌握所从事行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和担负行业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
(5)可胜任本领域的相关的工作;
(6)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三、研究方向及简介
光机电一体化(培养单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根据国家和福建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结合海西经济区重大发展需求,凝练成光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开发、光学精密制造技术、激光测试与激光加工技术、机器视觉与光电检测技术等4大研究方向。重点开发光电器件微喷射与电纺直写3D打印技术,微结构光学元件及模具超精密加工技术,飞机蒙皮涂层大功率激光清除技术研究,基于视觉识别的印制电路板表面激光高精度清洗关键技术研究,基于CAM的个性化树脂镜片复合加工工艺及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红外成像的低警觉驾驶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中厚板焊接机器人和异构件抛光机器人系统优化集成与应用,激光与干冰环保清洗装备开发已形成产业化。

 

四、领域范围
光学工程领域的专业特征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光学仪器、光电材料、光电技术、光电检测、光电信息传输与处理、光纤通信与传感、平板显示器件和系统、微光机电系统、环境光学、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光机电一体化、图像工程与视频处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领域。
五、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 光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培养模式为双导师制,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形式包括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以下统称为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2. 光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学分制,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符合厦门理工学院提前毕业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修业年限最少不得低于2年。在学校规定的基本修业年限内若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可适当延长修业年限,但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一般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一般不超过6年。
3.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需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应主要在校内完成,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可以在企业及其实习单位完成。
4.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实践教学、实习可以在企业、设计单位、相关行业行政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完成,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展开。
六、课程及培养环节设置
(一)课程学习、必修环节与专业实践学分要求:
1.全日制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修、限定性选修课程)不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2.非全日制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必修、限定性选修课程)不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程(选修课程)不少于10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鼓励非全日制学生使用网络慕课平台,选修网络课程。
3.国际研究生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汉语类课程(学位课程)不少于8学分、专业类课程(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国际留学生以完成导师课题来替代企业实习来获得专业实践学分,相关课题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课题研究完成后研究生需攥写课题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专业实践学分。
(二)课程框架及必修环节设置
1.公共学位类课程:不少于7学分。
(1)政治理论课程:不少于3学分
A、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学时,2学分。
B、限定选修: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选1,研究生根据自身兴趣结合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表的要求至少应选修其中1门,16学时,1学分。
C、国外留学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学习要求,可根据学校国际合作处的相关文件另行制定。
(2)外语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
A、公共外语(英语听说、英语读写),48学时,3学分;
B、专业外语,16学时,1学分;
C、达到一定外语水平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公共外语类课程,具体要求如下:
入学之前三年内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550分以上(含550分);
‚入学之前三年内参加雅思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
ƒ入学之前三年内参加TOFFL考试,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
国外留学研究生的外语课程免修要求,可根据学校国际合作处的相关文件另行制定。
2.基础理论课程(必修):不少于6学分。
(1)本领域研究生至少应修一门数学类课程,不少于32学时,2学分。具体课程要求详见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表。
(2)专业技术课程:不少于2门,不少于4学分。
3.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3门,不少于7学分。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研究方向自行选取感兴趣的专业课程,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领域选课。
4.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门,不少于3学分,包括工程伦理、创新创业课程和人文素质类课程等,可选课程清单详见《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5.必修环节:7学分
(1)专业实践:4学分。
(2)其它环节:3学分,包括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等。
6.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由各研究方向所在学院确定。
7.鼓励研究生尤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使用网络慕课替代课堂授课,每名研究生可选修不超过总学分要求1/3的网络课程,我校网络慕课平台地址及推荐课程详见附件。
七、学位论文工作
具体要求详见《厦门理工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和《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查重、送审及答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规定。
1、光机电一体化方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全、非全)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1 2 3 4 5
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 公共课学位课 思政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必修(2学分)
自然辩证法 16 1         限定选修(2选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外语课程 英语读写 32 2         必修(4学分)
英语听说 16 1        
专业外语 16 1        
基础理论课 数学课程 数值分析 32 2         限定选修(不少于2学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2 2        
专业基础课 光电检测技术 32 2         限定选修(不少于6学分)
数字信号处理 32 2        
弹塑性力学 32 2        
机械制造工程学 32 2        
传感与测控技术 32 2        
机电液控制技术 32 2        
非学位课(不少于10学分) 专业技术课 激光原理与应用 32 2         选修,不少于5学分
机器人技术 32 2        
逆向工程与增材制造 32 2        
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 32 2        
机械系统动力学 32 2        
嵌入式控制系统 32 2        
CAE技术 32 2        
专业选修课 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 16 1         选修,不少于2学分
新能源客车设计 32 2        
车辆电气与电子技术 32 2        
汽车动力与传动技术 32 2        
材料科学导论 32 2        
纳米科学与技术 32 2        
公共选修课 含工程伦理(必选)、创新创业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等,详见厦门理工学院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不少于2门,不少于3学分
必修环节
(7学分)
专业综合实践(不少于6个月) 4   必修(4学分)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必修(3学分)
论文中期检查 1        
学术交流与学术讲座(20次) 1
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5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其他必修环节3学分。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2、研究生公共课程设置表
一、公共学位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必修 32 2.0 第一学期
2 英语读写 必修 32 2.0 第一学期
3 英语听说 必修 16 1.0 第一学期
4 专业英语 必修 16 1.0 第一学期
6 数值分析 选修 32 2.0 第一学期
7 Numerical analysis(全英文授课) 选修 32 2.0 第一学期
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选修 32 2.0 第一学期
9 自然辩证法 选修 16 1.0 第一学期
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选修 16 1.0 第一学期
11 工程伦理(网络课程) 选修 16 1.0 第一学期
二、公共选修课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 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 选修 16 1.0 第一学期
2 研究生综合素质养成与实践 选修 32 2.0 第一学期
3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选修 16 1.0 第一学期
4 中外美术鉴赏 选修 32 2.0 第二学期
5 茶与生活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6 桥牌入门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7 闽南风俗谈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8 古典音乐鉴赏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9 古典诗词鉴赏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10 汉字书写艺术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11 公共关系礼仪实务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12 创新方法应用与实践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1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16 1.0 第二学期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光机电一体化介绍

光学工程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方向(专硕)简介

该研究方向主要依托福建省高原学科-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上两个专业均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车辆工程于2011年首批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研究生招生领域,并于2012年首次招生,已连续招收七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逐年上升。2016年招收首批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的非中国籍留学生,2017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特需项目专业硕士研究生,2018年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福建省精密驱动与传动高校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资源。2013年获批福建省车辆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016年与厦门金龙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获批福建省车辆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人才培养实行研究生“六联二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招生计划、选派师资队伍、参与培养过程和推动就业创业,研究生配备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现有专业型硕士生导师20余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60余个,企业导师70余人。根据国家和福建省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结合海西经济区重大发展需求,凝练成光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开发、光学精密制造技术、激光测试与激光加工技术、机器视觉与光电检测技术等研究方向。
本方向主要面向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汽车服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力学等专业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硕)简介

机械工程(学硕)简介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起源于1981年,是为培养厦门经济特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开办的首批招生学院(系部)。2012年,机械工程学科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2018年,机械工程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原建设学科,并成功获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均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学院拥有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精密驱动与传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6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厦门理工学院—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优质资源。近年来,在汽车安全与结构优化、精密驱动与传动、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装备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等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已成为省内重要的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基地。
本学科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国内科研院所共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有硕士生导师40余名,聘请了10余名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高校的老师担任兼职研究生导师。建设了一支以“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为带头人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占60%,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0%,具有留学经历和工程背景的占70%。近5年来,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论文274篇,SCI/EI收录56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3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含重点项目-海峡联合基金1项),国家港澳台科技专项1项,到校经费5220万元,其中横向经费1144万元,年师均科研经费约20万元。
本学科主要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

机械工程学科为福建省一流学科之高原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根据2018年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排名,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入围全国机械工程学科百强(第98名)。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硕、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59%,高级职称教师占72.97%,具有海外经历教师占41.89%,具有行业/工程背景教师占55.41%。拥有“客车研发CAE与安全试验检测技术”、“智能装备驱动与传动技术”2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福建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已凝练形成新能源客车与特种车辆整车设计及理论、汽车安全与人体损伤防护技术、智能装备驱动传动与精密制造技术、先进制造装备与自动化四大领域方向。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制造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联系方式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后溪理工路600号实验楼9号 邮编:361024
电话:05926291386 传真:05926291386 电子邮箱:jxx@xmut.edu.cn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介绍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成立于2012年10月,其前身是1981年建成的机械工程系,是学校成立最早的系部之一,三十多年来为厦门特区输送了近7000多名务实、创新人才,他们已成为业界和其它领域的技术精英和业务骨干。
学院下设三个系:机械设计系、机电工程系、车辆与交通工程系。2011年,车辆工程领域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硕士点,2018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获批学术硕士授权点。学院开设五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其中“车辆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分别于2016年、2019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认证复评,获批“厦门理工学院­—林德叉车(中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017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厦门理工学院­—路达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除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外,其他四个专业都有专业方向通过“闽台合作”项目与台湾高校以“3+1”或“4+0”方式联合培养本科生。
机械工程学科为福建省一流学科之高原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根据2018年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排名,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入围全国机械工程学科百强(第98名)。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硕、博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59%,高级职称教师占72.97%,具有海外经历教师占41.89%,具有行业/工程背景教师占55.41%。拥有“客车研发CAE与安全试验检测技术”、“智能装备驱动与传动技术”2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1个福建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已凝练形成新能源客车与特种车辆整车设计及理论、汽车安全与人体损伤防护技术、智能装备驱动传动与精密制造技术、先进制造装备与自动化四大领域方向。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制造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6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多项。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成绩均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中,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学院自主成立了AMOY赛车俱乐部,下辖大学生方程式汽车(FSAE)、巴哈越野车(Baja)两大平台和传统燃油赛车、电动赛车两大系列;在FSAE赛事中,共获得全国总冠军1次、亚军2次、季军2次、一等奖4次,26项单项奖,以及德国站比赛燃油经济性世界单项冠军、总成绩第25名;在国内五届Baja赛事中,获全国总冠军3次,季军2次,23项单项奖,两次赴美国站Baja比赛分别获得耐久赛第6名、总成绩第18名和赛车设计第6名、总成绩第14名。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日益增强,就业率逐年提升,名列学校前列,能面向机械制造、机电控制、车辆整车及零部件配套、汽车保险理赔等对口企业就业,包括林德叉车、金龙客车、福汽集团、太古飞机、路达、厦航、宏发电声、建霖、松霖、银鹭食品、通士达照明等知名企业;部分学生考入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211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部分学生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弗罗里达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利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考文垂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留学深造。(数据截止2019年8月)

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招收研究生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工程力学(第4版,含静力学、材料力学两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编著,2008.1
工程力学学习指导及习题全解(含静力学、材料力学两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纪炳炎编著,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