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难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研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通信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学科面向本领域国际前沿,紧密结合国家/国防科技发展需求,注重基础研究、先导创新与应用研究的相互支撑与驱动,重点围绕面向未来通信需求的新型通信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可靠高效的信息传输理论与系统,高性能的多媒体信息理论,多场景下的通信计算融合,人工智能及现代通信等方向开展研究,军民融合,侧重国防特色。着力解决我国面向各类需求的信息分发体系架构中涉及的精准、高效、可靠、安全、抗毁等共性基础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
 
学科方向:
1. 新型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
新型通信网络呈现宽带化、异构性、超密集和自动化等特点,以多层蜂窝结构、多跳传输和多域认知为基础,探索能够使网络容量比第四/五代移动通信系统(4/5G)网络容量高出1000倍的组网、多址和传输的理论与技术。重点涵盖未来宽带通信网络、新一代认知自组织网络和空间信息网络。探索如何对多维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控,将资源管控从单维度拓展到多维度、从独立网络拓展到异构多网络、从中小规模拓展到大规模,实现对网络的自配置、自管理、自优化,使网络资源的布设和管控能够适应大容量业务流的需求,明确新一代认知自组织特性和机理。探索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的架构、资源管控的理论和方法、动态重构的理论和方法,以提升未来空间信息网络的服务能力。
2. 信息传输理论与系统
信息传输理论与系统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传输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信息论,编码理论,通信传输理论与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等。其中多媒体通信理论和技术是集视、音频信号的采集/生成、前处理、数字信号的压缩、解压缩、后处理以及数字信号的传输理论和技术于一体的理论体系。
3. 多媒体信息理论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综合,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多媒体信息理论和技术集视、音频信号的采集/生成、前处理、数字信号的压缩、解压缩、后处理以及数字信号的传输理论和技术于一体,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部分属于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中信源编码方向。研究方向包括多媒体信息理论和技术集视、音频信号的采集/生成、前处理、数字信号的压缩、解压缩、后处理以及数字信号的传输理论和技术于一体、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部分、在轨智能处理和高效传输的理论体系。
4. 通信计算融合与场景应用
通信和计算的融合是未来网络发展趋势,体现在通信网络作为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承载,计算支撑各种业务应用并影响通信网络的性能,典型的场景应用包括移动边缘计算,网联自动驾驶和区块链。研究移动边缘计算核心技术,包括智能边缘计算、移动边缘数据通信、移动边缘存储、移动边缘数据分析等。研究无人通勤车、移动基站与电动汽车的相互融合与协作区块链技术通过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有效的促进政府部门、金融行业、教育行业及相关信息产业(如工业互联网、数字金融等)管理机制和运行方式的改变,降低运营成本,为后续两化融合和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5. 人工智能及现代通信
人工智能及现代通信利用人工智能将通信系统中的处理资源、传输网络资源和频谱资源共享,从而在网络优化、网络节能、跨层服务优化、定制移动性管理、用户调度和物理层优化等方面实现“智能化”,最终解决海量连接、大数据流量、多业务需求和复杂通信场景问题时面临的低复杂度和低时延问题。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光通信、量子通信研究等,具体涉及先进机器学习与统计建模新理论研究,开发原创性新深度网络模型,基于新型深度模型的情报分析研究,基于先进感知技术的智能信息处理方法研究,智能电子对抗理论研究,研究新型干扰与抗干扰理论方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军队指挥学学科简介

军队指挥学学科
以支持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和服务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为目的,研究军队组织指挥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流密码、分组密码、公钥密码、密码函数与密码应用、军事通信系统与网络、认知无线电技术、军用数据链、军事通信对抗、导航与定位、军事通信信号处理与传输、智能隐蔽通信与信息处理,量子通信等。
 
学科方向
1.密码理论与应用
具有极大的商用价值,在军事通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分为对称密码学和公钥密码学两个主要方向,具有运行速度快、安全性能高、易于标准化等优势, 对解决消息保密性和认证性、密钥分配以及身份认证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及方向主要包括密码函数的伪随机性、针对对称密码系统的攻击、计算复杂性、数论或代数中的困难问题以及基于这些困难问题设计安全的公钥密码方案等。
2.特种通信及网络新机制
具有学科融合的特点,紧密结合现代军事通信系统的发展,在复杂战争环境下,由于其使用环境的不同,以及各专业部门具体要求不同,其系统特性、设备规范有显着差异,将信息处理与通信传输网络技术融为一体,理论研究与系统应用相结合。研究内容主要包括MIMO通信、认知无线电技术、军用互联网、军用数据链及信息安全等方面。
 3.军事通信对抗新机制
军事通信对抗是电子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复杂战争环境下,将侦察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干扰技术以及抗干扰技术的有机结合,研究领域已扩展到所有通信波段。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信号侦察、信号分析、干扰技术、跳扩频技术、自适应技术、纠错码技术等。
4.智能隐蔽通信与信息处理
智能隐蔽通信是一类低检测、低截获概率的通信方式,是将一种或多种具体通信元素,如传输信息、传输机制、传输信道、传输协议等秘密的隐藏于实际的通信过程中,从而达到高安全、高可靠传输的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广域频谱态势感知与分析、时/频/空多模多维联动抗干扰、智能非平稳数据传输、博弈隐蔽传输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简介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是我国交通领域前沿基础、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工程技术开发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学科成立于2002年,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于2018年新增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同年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位列国际第46,国内第12。学科立足于国际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智慧公路与车路系统技术方向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任务,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及科技奖励,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交通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前,学科专任教师45人,构建了教授/副教授/讲师共同参与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分布在各大互联网公司、通信企业、设备商、研究所与高校,就业率达100%。
 
学科方向:
本学科依托通信和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独特优势,特色突出。目前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基础的面向航空、航天、航海以及地面交通场景的融合交通信息工程
2.面向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的交通通信网络工程
3.面向现代交通环境的交通网络信息安全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简介

本专业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对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而创设的新专业。我校是全国开设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仅有的少数几个院校之一。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经费充足,研究成果突出。近几年承担了卫星通信新体制、卫星网络与交换、卫星图像压缩、深空通信、嫦娥探月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特别是图像压缩系统在嫦娥探月工程中成功地完成了对月观测图像的压缩任务。 培养目标:以数学物理、外语、信息基本理论为基础,注重学习通信、信息网络与信息系统、数字技术、信息和信号处理、软件开发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技术,学习空间信息的获取、数字表达和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方法、典型设备、部件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研究的方法和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基础、空间信息分析理论、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数据库原理与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虚拟现实与仿真、网 络程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基础、深空通信、卫星通信、电子测量技术、数字测图、GPS 定位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本专业毕业生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译、听、说和初步的写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一定的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掌握模拟和数字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实验技能与方法;
3、掌握空间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4、具备对空间信息获取、传输、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分析、设计、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相关工具软件与仪器设备的能力;
5、了解国家有关空间信息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了解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初步的软、硬件的开发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可以选择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深造学科。每年免试推荐攻 读研究生的比例约为15%,其中的25%推荐到外校攻读硕士学位。同时本专业学科也可被 推荐到相关国外高校攻读信息领域的硕士学位。毕业生可以从事信息和通信系统、数字 化国土、数字化城市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工作,也可以在政府管理部门、军事、经济、科 学研究部门从事系统管理工作,就业去向是国内IT企业、电信运营商及科研院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教育部根据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发展,在部分基础较好的院校新开设的专业。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信息、信息过程、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并能从事信息系统、信息、信息过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分析、应用以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分析、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亦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本专业以信息、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着重学习通信、编码、信息网络与系统、信息与安全保密、信息对抗等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技术,学习在信息、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信息安全与保密的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典型设备、部件的分析、设计、研究、开发的方法和能力。本专业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及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网络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 、信息安全与保密、密码学、信息对抗技术等。

       信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密码学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深造学科方向。我校密码学是国务院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是国内最早的民口密码学博士授予点,目前全国也仅有2所地方大学拥有该专业博士授予权。本学科还建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在密码学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开始相关领域研究的单位之一。有肖国镇教授、王育民教授、王新梅教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培养了象冯登国教授(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信息安全主题专家组组长)、来学嘉博士(IDEA加密算法的发明人)、陈克非教授(上海交大信息安全学院副院长)等一大批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著名人才,是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内外信息安全领域拥有极高的声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译、听、说和初步的写作能力;
2、掌握模拟和数字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方法、试验技能与方法;
3、掌握信息、信息系统和设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主要的测量方法、掌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技术,着重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 、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基本方法;
4、具有对典型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在信息、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中进行信息安全分析、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初步能力;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系统和设备分析、研究、设计、模拟的 初步能力,掌握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系统和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具有初步的软、硬件的开发能力。了解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国际法律、法规;
6、了解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简介

本专业是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培养具有基础理论扎实,理论实际并重,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发展后劲充足,综合素质高,掌握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以数理、外语和信息基本理论为基础,主要学习的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及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基础、信息网络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光通信技术基础、现代通信系统与技术系列讲座,编码理论基础,信号检测与估值理论,通信网的安全和保密等。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译、听、说和初步的写作能力;
2、掌握模拟和数字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方法、试验技能与方法;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方向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是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地工作范围。 掌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有初步的软、硬件的开发能力。了解国家有关信息产业的 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信息系统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可以从事信息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制造工作,也可以在军事、经济、科学研究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系统管理工作。就业去向主要是国内IT企业、电信运营商以及科研院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息论专业方向是全国发展最早单位之一,20世纪60年代在陈太一教授的领导下, 培养出神舟5号飞船副总设计师杨宏在内的一大批人才,在国内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本专业毕业生以基础理论系统扎实,适应范围广,发展后劲足为特点,很多毕业生成为了各单位的系统技术总体负责 人。本专业毕业生进一步深造学科和专业为通信与信息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简介

本专业是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掌握通信工程类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相关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能从事通信理论、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信息系统 类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营和管理的高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现代化建设人才。本专业以数理、外语和通信基本理论为基础,主要学习的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及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信息网络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波传播、微波技术与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光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和现代通信系统与技术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2003年专业网上排名在全国155所高校中位居第一。多年来为国家领导机关、科研院所、经济建设核心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输送了大批人才。一大批毕业生被分配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兴、华为、大唐、朗讯、贝尔等知名IT大公司从事管理、研发和技术保障。我院毕业的学生以理论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响誉海内外,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进一步深造首选学科和专业为通信与信息系统。我校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国务院 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是第一批被批准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授权。本学科“九五”和“十五”期间均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建有“综合业务网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当中仅次于清华排名第二。本学科经过7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已形成了特色明显、结构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成为我国在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承担国家 和国防重大课题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

       本学科突出的研究成果有:我国第一个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我国第一套毫米波通信设备、我国第一台共享存储式ATM交换机等,在无线局域网和高速宽带数据传输方面也有大量国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为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现代无线通信、多媒体通信、信道编码与信息传输等。本学科既有国内外有影响的老一辈通信专家胡征教授、樊昌信教授、郭梯云教授、王新梅教授、刘增基 教授、省级教学名师傅丰林教授、又有一批知名的中青年专家李建东教授、寇卫东教授等。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理和外语基础;掌握电路、信号与系统以及模拟与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综合应用技能;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卫星等通信技术;
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及应用,初步具备软、硬件开发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进行系统开发、系统控制和管理的能力;掌握通信系统、通信网及通信设备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设计方法,具有对典型通信系统 及通信网络进行分析、设计、开发、调测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3、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并具有一定的译、听、说和写作能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9-88204185
地址: 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楼二区通院办公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师资力量

双聘院士

戴 浩  杨士中

国家级教学名师

傅丰林

名誉教授

J.L. Massey  Shu Lin  李硕彦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沈八中  史 罡  毛国强  褚晓理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李建东  李 赞  李云松  盛 敏

国家杰青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建东  李 赞  盛 敏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李建东
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
李赞、盛敏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云松 王楠楠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马文平 盛 敏 李 赞 张变玲 赵力强 李云松 史 琰 裴庆祺

陕西省“百人计划”

衣建甲

陕西省三五人才

李建东  张海林  葛建华

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

盛 敏

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

“宽带无线通信”科研团队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李赞

学院现有教授59人(按拼音顺序排序)

白宝明  陈 健  陈 南  陈彦辉  杜栓义  高全学  葛建华  耿艳林  宫丰奎 
顾华玺  胡予濮  阔永红  李 颖  李 赞  李兵兵  李红艳  李建东  李晓辉 
李勇朝  李云松  李 靖  李长乐  李 卓  刘乃安  刘 伟  刘 毅  刘祖军 
卢朝阳  马鸿飞  马文平  裴庆祺  邱智亮  任光亮  尚 韬  沈八中  盛 敏 
史 罡  史 琰  宋 彬  孙献璞  田 斌  王保仓  王俊平  王 平  王养利 
王 勇  王勇超  文爱军  肖 嵩  相 征  徐展琦  杨付正  杨清海  杨克虎 
张 冰  张卫国  张海林  赵力强  朱晓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是以现代电子信息、通信理论与前沿技术为主导方向,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53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15人,博士生导师71人,硕士生导师172人。学院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海外高端人才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者3人。现有在读本科生3300余名,硕士研究生1700余名,博士研究生280余名。
 学院现有机构设置如下:电子技术系、通信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信息科学研究所、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教学基地有通信与信息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虚拟仿真国家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专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科研基地有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现代无线通信创新技术研发与支撑服务平台、陕西烽火-西电通信技术研究院、“信息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陕西省区块链与安全计算重点实验室、西安市移动边缘计算及安全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设有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防重点专业,并开设西电-赫瑞瓦特中英合作办学项目;信息工程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学院在通信与信息系统、密码学、军事通信学、光通信、信息安全、空间信息科学等学科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在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两个一级学科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通信与信息系统、密码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军事通信学为省部级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博士点,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经过“九五”至“十二五”、“211工程”建设,学院的学科实力明显增强,部分学科方向已接近国内外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在2002、2007年全国学科评估中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均名列第二,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排名第二,在2017年学科评估中位列A档。学院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以“十三五”规划、“三个一流”建设为契机,深度优化学院人才引育体系,整合资源,吸引多方有生力量,培育未来方向构建学科新架构,拟在涡旋电磁波超大容量无线通信、全光互联网络、天空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新一代数据链支撑设备、海洋信息技术与深海通信、先进网络与智能服务、区块链技术、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新学科方向开疆拓土,重构学科,创新融合。
    通信工程学院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装备预研、装备型号研制和国际合作等纵向课题和大量横向合作项目,取得了一大批显著的科研成果。学院曾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套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第一套毫米波通信设备,第一台ATM交换机,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的精英人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小牛、世界电信组织杰出贡献奖(GSM奖)获得者李默芳、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原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郭德英、腾讯公司创始人之一曾李青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近年来学院依托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继往开来,跨越发展,成绩卓著,影响深远。创立了安全网络编码理论体系,引领国际安全网络编码的发展方向;王育民团队发明的宽带无线网络WAPI基础框架方法(虎符TePA)成为信息安全技术领域我国提交并获通过的第一个ISO/IEC国际标准;李建东教授团队发明的大规模无线局域网自主接入结构与方法,解决了网络大规模、用户高移动、业务大容量带来的挑战;同时,李建东教授团队发明了多维网络资源主动认知分配方法、区域资源联动的高密集用户接入方法、跨域资源协同的网络化干扰转移方法,实现了密集无线通信系统资源的网络化有序流动;李云松教授团队研制的深空图像压缩芯片与传输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国探月和测绘卫星等重大工程;胡予濮教授团队对GGH映射本身以及基于GGH映射的各类高级密码应用进行了颠覆性研究,在国际密码学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近五年来,学院科研经费总计44312万元,年均科研经费8862.4万元,共承担科研项目1651项,其中纵向项目713项,横向项目938项。SCI论文共1076篇,JCRII区以上304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54项,教材专著22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1项。
 目前,学院已与美国、韩国、日本、法国、英国、香港等地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申请重大课题、合作研究、访问讲学、主办高级研讨班、主办或协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方式开展交流。与英国Kent大学、韩国忠北大学和台湾元智大学等建立了院级友好合作关系;先后聘请美国工程院院士及瑞典皇家学院院士J.L. Massey教授、UC Davis大学著名教授Shu Lin、香港中文大学李硕彦教授为名誉教授,美国Michigan大学著名教授Kang G. Shin为“现代无线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基地)大师,并聘请Toronto大学、Waterloo大学、Kent大学等多所大学和海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为“111”基地的学术骨干,其中,美国Florida大学终身教授方玉光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杨伟豪教授为我院长江学者讲座教授。近年来,学院每年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访问讲学超过20人次,派出访问学者、参加国际会议超过80人次。与国外联合培养博士生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