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专业: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Add温州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免费答疑

【21/22考研群,请加入】

95%的同学还阅读了: [2021温州大学研究生招生] [温州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13-2020]] [温州大学王牌专业排名] [温州大学考研难吗] [温州大学研究生院] [温州大学考研群] [温州大学研究生学费] [温州大学研究生奖学金] [温州大学研究生辅导] [温州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 [考研国家线[2006-2020]] [2021年考研时间:报名日期和考试时间]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体育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招生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硕士点简介

硕士点简介
 
040300 体育学
 
研究方向:
 
01体育人文社会学:本学科方向着重研究运动项目职业化改革、运动项目社会化、体育产业化发展等问题。
 
02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教育是省重点专业、学校特色专业。在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管理等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和优异运动成绩。
 
03运动人体科学:本学科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体质健康理论、国民体质评价、健康体适能等研究理论。
 
04民族传统体育学:本学科依托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基地和温州大学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的优势,为学科的软、硬件建设和科研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学校地处瓯越文化发祥地的特点,充分与民族、地域文化相结合,融进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了中国传统武术、中国古代养生学、温州模式与体育、浙江民俗体育文化等研究领域。
 
 
 
045200体育硕士
 
研究方向:
 
01体育教学:本培养方向主要包括课程结构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评价研究。
 
02运动训练:该领域有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温州市体适能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大学生单项比赛和省大学生运动会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训练理论与方法等领域和训练实践中显示了较强的实力和优势。
 
03社会体育指导:本培养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运动休闲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社会体育与健康促进研究、休闲运动与体质健康研究。
 
 
 
 
 
 
 
045112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专业
 
研究方向: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专业方向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课程专任教师;培养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熟悉基础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体育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基础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尤其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基础体育教育教学工作。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简介

2017级培养方案时间: 2017-06-02来源: 作者: 此新闻被浏览: 151次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制定人:                           审核人: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专业名称: 体育教育               (代码:040201        )
 
二、培养目标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既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运动技能、体育师范技能、裁判技能,健身指导技能与社会体育管理能力,能很好地适应中学体育教育新课程体系改革的体育教师和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体育俱乐部经营、运动项目开发与创业等工作的体育教育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
 
1.1公共基础知识
 
1.1.1具备较丰富的社会学、法律、政治思想、外语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1.1.2 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研究方法、学生心理辅导、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基本素养与知识。
 
1.1.3具有计算机数据处理与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知识。
 
1.1.4具有个体、环境、社会与公共安全的基本常识。
 
1.2学科基础知识
 
1.2.1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营养学的基础知识。
 
1.2.2掌握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社会体育学的基础知识。
 
1.2.3掌握体育学科教育类的基础知识:包括学校体育学、中学体育教学法、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与实践、中学体育试课与评课、中学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1.2.4掌握中学运动专项的基础知识:包括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游泳、武术、户外运动、健美操、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的基础知识。
 
1.3专业知识
 
1.3.1学校体育教育方向。掌握中学体育说课与评课、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与实践、中学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学体育竞赛的组织与实践、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编排与竞赛组织与裁判的知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网球六个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方法与理论知识。
 
1.3.2 社会体育管理、健身指导方向。掌握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户外运动实践与策划、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理论知识与健身指导方法,掌握瑜伽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体育舞蹈运动方法与健身理论知识。
 
1.4学校体育管理知识
 
1.4.1 掌握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优质课程的基本内容与重点环节。
 
1.4.2 掌握中学生体质测试方法、评价方法、提高中学生体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1.4.3 掌握中学体育节、田径运动会的编排、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指导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组织与训练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能力标准
 
2.1学科基本能力
 
2.1.1 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
 
2.1.2 具有很好的写作、交流、合作、团队能力。
 
2.1.3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2专业基本能力
 
2.2.1具有体育教育专业中运动项目的“一专多能”的能力。
 
2.2.2具有较好的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游泳、定向运动、武术、瑜伽等运动技术能力。
 
2.2.3具有较好的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游泳、定向运动、武术、瑜伽等运动的师范教学能力。
 
2.2.4具有预防与治疗、康复运动损伤、运动中腹痛、运动中暑、运动性疲劳等运动性疾病的基本能力。
 
2.2.5具有制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态、不同运动项目等人群的运动处方与营养处方的能力。
 
2.2.6 具有调节不同心理健康状态、不同运动项目比赛前的心理调节能力。
 
2.2.7具有科学制定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计划、采用不同科学训练方法、使用不同仪器设备训练的能力。
 
2.2.8 具有合理编排、裁判、组织与管理不同运动项目竞赛的能力。
 
2.2.9 具有中学体育教育“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体育节——运动会”等环节的工作能力。
 
2.3学校体育教育能力
 
2.3.1 具有中学体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教学能力。
 
2.3.2 具有很好的体育师范教学技能、裁判技能、运动技能。
 
2.3.3 具有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体育比赛、课间体育活动、大型体育节、田径运动会的协调、组织、管理的能力。
 
2.3.4 具有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不同状况的班级班主任工作组织、管理、教育的能力。
 
2.3.5 具有科学安排不同体育教学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纠正方法、运动量测定的能力。
 
2.3.6具有科学提高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能力。
 
2.3.7具有通过体育运动的方法调节中学生不良心理健康的能力,预防不良心理健康的能力。
 
2.4社会体育管理、健身指导能力
 
2.4.1具备体育俱乐部的健身指导、经营与管理能力。
 
2.4.2具有社区体育健身指导、组织与管理能力。
 
2.4.3 具有体育社团指导、组织与管理能力。
 
2.5创新创业能力
 
2.5.1体育教育创新能力。运用教育类、体育学科教育类、体育专业基础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就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的实际问题提出独到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设计方案与计划突出求解思路与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2.5.2创业能力。具备体育教师职业岗位以外,还具备社会体育健身指导者、管理者;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指导的岗位工作及其环境为创业空间,发挥体育专业特长与创业精神,以岗位价值实现为载体,促进个人价值、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实现的岗位创业能力;或者以浙江经济特色为基础进行自主创业的能力。
 
2.5.3终身学习能力。更新与提高自我知识、运动技能、能力与素质,保持和增强自我优秀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竞争力,满足个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与全面发展需求的自我学习与终身教育能力。
 
2.6合作与沟通能力
 
2.6.1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充分认识团队对于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具备与其他体育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学校领导及其他学校教师与领导的团队合作下积极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与协调、组织能力。
 
2.6.2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沟通交流的基本技巧与能力,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有效表达自己思想与意愿的能力,倾听与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的能力,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与人际环境变化的能力。
 
2.6.3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一门外国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较熟练阅读体育教育专业领域的外文书刊和其他资料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中具有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2.6.4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具有信息化社会环境中的多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及时了解与掌握国内外最前沿的体育教育理念、方法、研究动态,具有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体育教育工作相关信息的能力。
 
3.素质标准
 
3.1职业精神
 
3.1.1 具有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的教育精神。
 
3.1.2 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
 
3.1.3 具有认真踏实、开拓进取、改革创新、讲求实效的职业精神。
 
3.1.4 具有爱心、爱岗、敬岗、乐岗的敬业精神。
 
3.2职业道德与规范
 
3.2.1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与中小学教育法律,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进行体育教育工作。
 
3.2.2 严格遵守体育教师职位的行为准则、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具有优良的爱心、全身心投入教学、训练、裁判工作的意识。
 
3.3学生身心健康与健康体质的责任
 
3.3.1 具有良好的公民素养、国家意识与国际化视野,遵纪守法、正直诚信,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责任能力,具有努力做好社区体育、城市体育、社团体育的责任。
 
3.3.2 具有不断调节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健康体质的责任,培养学生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与能力的责任,培养学生健康体育意识与行动责任,培养学生快乐体育与健康体育的意识与行动的责任。
 
四、主干学科
 
   体育教育
 
五、核心课程
 
   基础类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一)(二)、田径(一)(二)、体操(一)、(二)、体育科研方法、体育统计学、体育心理学、篮球基础、排球基础、足球基础、武术基础、游泳、健美操基础、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户外运动等;
 
六、特色课程
 
体育教育类课程:学校体育学、中学体育教学法、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与实践、中学体育试课与评课;
 
体育专项类课程:篮球教学与训练、排球教学与训练、田径教学与训练、足球教学与训练、网球教学与训练、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武术教学与训练;
 
社会体育方向课程:体育概论、体育公共政策、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俱乐部的经营与管理、
 
体育健康类课程: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实践教育基地简介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实践教育基地简介时间: 2017-06-07来源: 作者: 此新闻被浏览: 35次温州大学体育学院实践教育基地简介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  张秀华
 
实践教学是体育学院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基地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直接选取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高、教学环境好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市直属中学以及统筹温州体育工作的体育局作为实践教育基地。共建立了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有6个,体育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研见”
 
活动,校外体育教育实践基地师资力量强,体育专业指导师38人,其中中学高级体育教师18人,骨干教师8人,优秀教师6人,班主任指导师共42人,其中优秀班主任导师22人。具体实践教育基地情况如下:
 
(一)温州绣山实验中学实践教育基地简介
 
 
 
2010年3月温州大学体育学院与温州市绣山实验中学建立体育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温州绣山实验中学始终以"培养人格健全、富有教养、心灵丰盈、精神幸福的人"为育人目标,本着"幸福为本,育人求真"的办学理念,以"团结、勤勉、创新"为校训,积极探索开放性办学模式。绣山中学不仅以教育质量高著称,更以彰显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广受称赞,在浙南地区享有盛誉,是一所"现代化、示范性、集团型"的传统名校。现有绣山中学本部(惠民路)、广场后巷校区和国际部3个教学点,共56个教学班,2200余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93名,其中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33人,高级教师63人,一级教师49人。该校的足球、篮球和田径队三个项目均成功获得教育局审批,被评为"特色项目学校",尤其足球项目开展效果好,被授予"温州市首批校园足球试点学校"。
 
(二)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实践教育基地简介
 
 
 
2013年3月温州大学体育学院与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建立体育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的前身为温州市实验中学南浦校区,2012年9月从具有70年悠久历史的省内名校温州市实验中学中独立出来,是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示范性和实验性初级中学。学校现有36个班级,在校学生1561人,教职员工124人。学校秉承温州市实验中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让每个孩子的生活都能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为核心价值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成绩斐然,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示范家长学校”、“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温州市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校”等荣誉。
 
(三)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实践教育基地简介
 
 
 
1997年3月温州大学体育学院与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建立体育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是一个既传承文明又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人文生态校园,是温州市最早对外开放的示范性中学。该校在编在岗教职工109人,音体美专任教师配齐,其中音乐教师2名,舞蹈教师1名,体育教师12名,美术教师2名。学校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授牌的《科研兴校》课题重点实验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温州市“现代化学校”、温州市“绿色学校”、温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温州市艺术特色学校、温州市“小文学家”培养工程常务理事学校 。
 
(四)温州市第十四中学实践教育基地简介
 
 
 
2006年3月温州大学体育学院与温州市第十四中学建立体育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温州市第十四中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现代教育理念,是一所创办于1983年的完全中学严谨的教风,浓郁的学风和严格的管理,为学校赢得一个又一个荣誉,是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教科研200强学校之一。学校现有30个班级,在校教职员工144人,学生841人。近年来教师队伍共有60多人次获得省、市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三坛”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四)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践教育基地简介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即温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温州市职业中专教育联合体)创建于1984年, 1995年被国家教委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4年,又被教育部、信息部认定为全国101所紧缺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截至2015年4月,5000余名学生,200余名专任教师,其中特级教师(正教授级)一人,中高级职称156人,研究生43人,双师型教师141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育人单位、全国百所最具成长力学校、全国教育工会先进单位、浙江省中职学校30强、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教科研先进单位、浙江省教科研百强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温州市首批德育特色学校、温州市首批现代化学校等荣誉称号。
 
(五)温州市体育局实践教育基地简介
 
 
 
 
 
 
 
 
温州市体育局主要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的体育工作,承办温州市各级各类项目比赛,会集各类项目的精英人才,为温州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提供了各级各类项目裁判学习和裁判能力提高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时温州大学与温州市体育局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为温州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联系方式

 ----温大网站链接---- 温州大学教务处校团委  
 
 ----体育网站链接---- 奥运会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浙江·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体育学院
电话:0577-86680835
邮编:325035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简介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创建于1995年,现设有体育教学训练部、体育科学部、大学体育部、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等四个学部,建有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与训练和体育社会科学等3个研究所,拥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和温州市健康体适能重点实验室。
  教学改革:体育学院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授权点、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教学点、体育教育专业硕士教学点和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相继被评为温州大学特色专业、浙江省高校重点专业,拥有浙江省精品课程和学校精品课程多门。学院全日制本科生320人,在读硕士生近57人。多年来,体育专业毕业生以宽厚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基本技能、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竞争力指数和就业满意度等都名列学校前茅。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国家级裁判4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学院教师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百篇,出版一批专著和教材,获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科学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9项,厅局级课题38项。近三年发表论文247篇,其中核心期刊121篇,出版专著、编著教材20部。取得发明成果2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场馆设施:学校建有南北校区两座综合体育馆,内设有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体操馆、健美操馆、武术馆等。拥有1座网球风雨场地、1个室外游泳池,47片室外篮球场地,16片排球场地,14个网球场地,2个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和1个足球场。
  体育竞赛:近年来,学院成立了学生课外体育健身俱乐部以及多支运动队,开展“阳光体育”健身工程活动,营造浓郁的体育运动氛围。学生在全国和浙江省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专业水平。2011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获得多项奖励。
  体育学院将秉承“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不断推进学院的内涵式发展,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努力办成具有区域优势的体育人才基地、体育科学研究和服务中心。
 

浙江温州大学体育学院联系方式

招生学院 联系人 办公 E-MAIL
体育学院 胡老师 86590653 tyyjs@wzu.edu.cn